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7种中草药的抗诱变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应用Ames试验TA98和TA100菌株及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牡丹皮,牡丹草,潞党参,宣木瓜,菊花,石斛和新鲜石斛7种草药的水溶性提取液进行抗诱变性筛选,发现牡丹皮,潞党参和菊花在2个试验系统均有抗诱变活性提示这3种中药能抗基因突变又能抗染色体畸变;宣木瓜在Ames试验中对2-AF诱导TA98和TA100有强抗诱变性;除宣木瓜外,余6种中药在微核试验中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稀土化合物用于农业及畜牧养殖业不仅可提高产量,还可提高品质,减少病害。为研究稀土化合物的综合效果,开发稀土应用的新领域,本文对稀土有机化合物的抗诱变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噬菌体诱导试验中,乙二胺四醋酸稀土(RE—EDTA)1~50mg/皿和柠檬酸稀土(RE—Cit)50mg/皿对4NQO(10mg/皿)的诱变活性有明显抑  相似文献   

3.
中药首乌及其复方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保护肝脏、抗菌、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等作用。近年来,对它的抗肿瘤作用颇有研究。但对其诱变性和抗诱变作用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以复方首乌片为样品,应用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hrom-some aberration;CA)和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micronucleus of polychromaticerythrocyte;MNPCE)二项遗传指标,对该药进行诱变性和抗诱变性研究。  相似文献   

4.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肝癌高发区豆鼓的诱变活性陈华,孙昌盛(福建医学院预防医学系福州350004)本文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肝癌高发区福建同安县居民传统食品豆肢的诱变活性。试验物质用50%甲醇重复提取。比较了提取物亚硝化处理前后的诱变活性和农户自...  相似文献   

5.
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对MNNG诱导SOS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物质对细菌的基因毒作用与其对哺乳动物的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密切相关。为探讨双歧杆菌抗致癌作用的机理,本文研究了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酯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和双歧杆菌培养乏液对已知致癌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导EcoliPQ37菌株SOS反应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全菌、脂磷壁酸、细胞壁肽聚糖、培养乏液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MNNG的诱变性,其中以脂磷壁酸作用最强,细胞壁肽糖与全菌相当,培养乏液也有一定的抗诱变作用,未培养过双歧杆菌的原培养液无抗诱变性。双歧杆菌及其表面分子的这种体外抗诱变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与诱变剂发生结合作用掩盖了诱变剂的活性基团或使诱变剂降解,使之丧失活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SOS显色法研究了三种有机稀土化合物及其相应鳌合剂的抗诱变作用。抗坏血酸稀土、柠檬酸稀土及乙二胺四乙酸稀土浓度分别在0.5~2.5mg/ml、1~2Omg/ml及5~4Omg/ml时,对已知致癌物亚硝基胍和3,4—苯并芘诱导的SOS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而单纯的螫合剂抗坏血酸抗诱变效果很好,柠檬酸显示微弱的抗诱变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则无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依SOS反应原理,采用诱变及抗诱变同步试验方法检测了茶叶、姜黄油和14种维生素对抗肿瘤药物诱变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菜叶无诱变毒性并有抗诱变作用。茶叶对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尿嘧啶、顺氨氯铂、阿糖胞苷及盐酸氮芥六种治疗肿瘤药物的诱变毒性均有抑制作用。姜黄油不仅无诱变性并在加和不加S9的情况下均有抑制丝裂霉素C(MMC)、平阳霉素、氟尿嘧啶、顺氨氯铂、阿糖胞苷和盐酸氮芥的诱变毒性的作用,提示姜黄油可能是有价  相似文献   

8.
黄芪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小鼠骨髓嗜多染细胞微核细胞,研究了黄芪水提物对诱变剂环磷酰胺的抗或去诱变作用。结果表明:对大剂量CP诱发的微核,未发现黄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是对低剂量CP诱发的微核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抗诱变作用而并非去诱变作用;黄芪对高剂量诱变原的抗诱变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DNA修复或诱变原排出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用小鼠NCE微核细胞清除效应为指标筛选抗诱变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诱变与肿瘤发生有密切关系,用食物或药物干预化学诱变和致癌过程是肿瘤预防的重要途径,探索新的抗诱变研究方法和寻找新的抗诱变物质是目前肿瘤预防工作重要的一环。本文探讨了小鼠外周血正染红细胞的微核细胞清除效应在抗诱变研究中的应用,用这项指标观察了几种食物和药物抗烷化剂丝裂霉素C化学诱变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材料和方法 动物:NIH种小鼠,由广东省医用实验动物场提供,体重18-22克。 材料:(1)丝裂霉素C,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产品,批号531AHF。(2)有  相似文献   

10.
有机稀土化合物对SOS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SOS显色法研究了三种有机稀土化合物及其相应螯合剂的抗诱变作用。抗坏血酸稀土、拧橡酸稀土及二胺四乙酸稀土浓度分别在0.5 ̄1.5mg/ml、1 ̄20mg/ml及5 ̄40mg/ml时,对已知致癌物亚硝基胍和3,4-苯并芘诱导的SOS反应具有抑制作用,且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而单纯的螯合剂抗坏血酸 效果很好,柠檬酸显示微弱的抗诱变性,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则无抗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叶绿酸是通过水解叶绿素去除疏水性叶绿植醇侧链而获得的一种水溶性的衍生物.它经大量试验显示具有很强的抗诱变性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涉及叶绿酸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的形成,调节生物转化系统代谢酶水平及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等方面.它在肿瘤防治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叶绿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开展的研究和将来需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叶绿酸是通过水解叶绿素去除疏水性叶绿植醇侧链而获得的一种水溶性的衍生物。它经大量试验显示具有很强的抗诱变性和较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机制涉及叶绿酸抑制致癌物DNA加合物的形成,调节生物转化系统代谢酶水平及活性,抗氧化活性和清除自由基活性.调控细胞周期等方面。它在肿瘤防治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叶绿酸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肿瘤防治中的应用,并提出目前开展的研究和将来需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佘素贞  丁前林 《癌症》1992,11(3):250-251
随着癌症化学预防的进展,筛选抗诱变物已成为开发抗癌物的重要手段。近年国内外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抗诱变因子,为中草药开发利用提供广阔前景,本文简要报告4种常用中草药白芍、茯苓、山药和黄连的体外抗诱变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的抗诱变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羧乙基锗倍半氧化物(Ge-132)具有广泛的抗诱变作用。它对于短波紫外线(uv)诱发人胚成纤维母细胞(HEF)体外培养系统的染色体畸变(CA)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对亚神酸钠诱发HEF的CA;对黄曲霉素诱发的HEF系统CA和SCE效应,以及环磷酰胺诱发小鼠活体骨髓细胞微核形成(MN)效应与CA,都呈现有剂量依赖关系的抑制作用。Ce-132的作用可能主要是抑制突变的表达,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抗诱变/抗致癌物。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用果蝇伴性隐性致死(SLRL)实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MN)实验分别检测了Ge-132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Ge-132在低浓度一定范围内(0.1%,0.01%)对甲基磺酸乙酯诱发果蝇SIRL突变具有较弱的抗诱变作用Ge-132对2-氢基芴诱发的TA98.TA100回变无抗诱变作用,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髓细胞微核效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的抗诱变作用,但由于Ge-132处理组微核率仍远远离于阴性对照组,故认为抗诱变作用有限,并认为除在特殊适应症人群中可适量应用Ge-132外,健康人群中不提倡使用。  相似文献   

16.
芦荟和大蒜抗诱发微核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环磷酰胺和香烟雾凝集物对已知药物芦荟和大蒜的植物体进行了微核诱变检测,同时研究了它们的提取物的抗微核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芦荟和大蒜植物体及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诱变能力。  相似文献   

17.
快速筛选抗诱变剂和诱变剂对控制环境致癌因素及肿瘤预防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据SOS反应原理研究了四种同步试验方法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以0.05mg/ml的丝裂震素C(MMC)和0.004mg/ml的平阳霉素为阳性诱变指示剂;100mg/ml维生素C(Vitc)为已知抗诱变指示剂;以生理盐水为既不抗诱变又无诱变性的阴性对照剂。标准菌株、培养基制作、菌种活化及处理、加菌铺皿等操作与原噬菌体诱导试验相同。用以下四种方式加试剂进行抗诱变及诱变同步试验:  相似文献   

18.
镉铬砷铅离子单存与共存时诱变作用的特性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镉、铬、砷、铅离子共存时诱变作用的活性小于镉、铬、砷离子共存时诱变作用的活性小于镉、铬、砷、铅离子共存时诱变作用的活性.其联合作用呈拮抗作用,机理可能是混合液中某些离子浓度降低所致。同时从诱变性出发,探讨了地面水中上述离子最高容许浓度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9.
稀土抗诱变抗癌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稀土抗诱变抗癌作用体外实验研究崔明珍,肖白,卢庆生,蔡丽,杨华(北京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北京100020)为探索稀土元素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我们采用若干体外实验系统,研究了稀士化合物(RE)的抗诱变和抗癌作用。用拟Ames试验纸圈小区抑制...  相似文献   

20.
白头翁水提物的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观察白头翁水提物(PWE)的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材料与方法:以环磷酰胺(CP)为诱变剂,检测PWE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MN)率的影响,并以维生素C(VitC)为抗氧化对照剂,检测PWE对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结果:白头翁水提物能显著降低环磷酰胺所诱发的微核率、提高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总抗氧化能力,与阳性对照组(C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头翁水提物具有抗诱变和抗氧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消除自由基、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增强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