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肠道营养对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营养对严重烧伤病人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19例临床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别测定伤后1、4、8、14d血浆内毒素及肠道通透性(L/M)的改变。结果:血浆内毒素在伤后1d后大多数时相点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1),L/M值在伤后4、8dEN组显著低于PN组。结论:早期肠道营养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入血,较好地维护了肠黏膜屏障功能,早期肠道营养优于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已在临床上得到重视。早期的全胃肠外营养过渡至肠道内营养已成共识,护理方面,如何调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道内营养的适应性,促使全胃肠外营养平稳过渡至肠道内营养,是成功抢救此类患者的关键之一。通过对我院神经外科2004年至今收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服营养改良肠道准备法联合术后早期口服营养在结直肠癌快速康复中的安全性与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口服营养改良肠道准备联合术后早期口服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肠道准备联合肛门排气后口服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不良反应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并发症、营养和疲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7 d试验组血红蛋白(Hb)、前清蛋白(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3天和7天的疲乏总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营养改良肠道准备法联合术后早期口服营养,不增加肠道准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促进术后排气排便,改善术后营养水平和疲乏状况,有利于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快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临床工作者提出一个观点: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使用肠道进行营养.经肠营养的管饲技术种类繁多,其选择取决于多种因素:①肠道的功能能否安全地使用;②预计肠道营养支持的时间;③胃排空功能及发生胃食道返流导致误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方法:将5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6例,实验组术前3d口服肠内制剂(能全素)做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采用传统流质饮食。比较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期间耐受情况与不良反应、术中肠道清洁度、肠道准备前和术后各项营养评定指标、术后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耐受情况与不良反应、术后各项营养指标、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肠内营养代替传统流质饮食进行术前肠道准备,患者易耐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癌性肠梗阻行肠道内支架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例结肠癌突发急性肠梗阻患者,急诊一期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梗阻部位自膨式肠道支架植入术,解除肠道梗阻后,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二期予以腹腔镜下行结肠癌切除术。结果:患者顺利完成2次手术,于术后5 d顺利出院。结论:对急诊行肠道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并实施个性化营养计划,积极缓解口服营养补充过程中的不耐受问题,最终顺利改善营养状态,顺利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7.
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1 营养途径的选择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是营养支持的两大途径 ,肠内营养具有简单、并发症少、促进肠道功能、释放胃肠激素、改善血液循环 ,尤其是防止肠粘膜萎缩等优点 ,是首选的营养途径 ,但须具备有功能的肠道 ,当肠功能存在且能安全使用时 ,才能采用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的代谢并发症较为严重 ,应用时需要细致的监测、观察与护理。但在肠道功能障碍 ,有严重创伤时 ,患者往往处于高代谢状态 ,所需的营养供给量高 ,且期望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 ,而多数病例伴有胃肠功能紊乱 ,机体的高代谢状态所致的营养不良 ,免疫功能降低等 ,可促使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性评价肠内营养制剂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EBSCO、EMBASE、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查收集文献,采用RevMan5.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时使用肠内营养剂可以减少术后感染、肠道准备过程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生概率(P0.05),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在结直肠癌术前肠道准备时使用肠内营养剂可以减少术后感染、肠道准备过程中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生率,但不会影响肠道恢复排气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当前临床营养学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临床营养护理学的进步。营养护理学 已成为当代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学科。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 EN) 支持治疗在国际上已被普遍使用,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临床上成为“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的首选[1]。近年来,随着对胃肠道在创伤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中作用的深人研究,发现早期EN可较好维持和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可维持肠道的完整性,保护肠道黏膜,维持肠道功能,促进肠功能的恢复[2,3],已引起护理人员的极大关注。本文就近年来临床肠内营养的相关护理及研究工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肠内营养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肠内营养在维护和增强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功能,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上的特殊价值,使其成为肝硬化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方式.为了评价肠内营养在肝硬化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搜集近年来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的概念、肝硬化患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肿瘤术前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道准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110例行择期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5天口服肠内营养制剂,术前1天补液,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进行机械性肠道准备;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术前5天半流质-流质饮食,术前1天禁食补液,其他准备与试验组相同。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制剂用于结直肠肿瘤术前肠道准备可获得满意的肠道清洁度,加速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制酸药物(奥美拉唑)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1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被随机分成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制酸药物组(治疗组)与单用制酸药物组(对照组).治疗组在高血压脑出血后48 h内使用能全力,并予奥美拉唑治疗(40 mg静脉注射,12 h 1次);对照组在高血压脑出血后48 h内仅用奥美拉唑治疗(同治疗组).观察并比较两组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制酸药物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用制酸药物;早期肠道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胃肠道黏膜有保护作用,早期肠道营养联合制酸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高龄胃癌合并多脏器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合并多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及临床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1—2001年收治高龄胃癌并多脏器器质性病变患者142例,术前做好相应的内科有效治疗的同时,积极给予肠道内或肠道外营养支持,使其调整到满意状态下再行手术治疗,术后加强监护,早期应用肠道内营养支持。结果:本组142例中117例可行相应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2.4%。术前静脉营养组手术切除率88.6%,高于非营养组(70%),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指标、体重改变、平均住院天数低于静脉营养组(P<0.05)。结论:高龄胃癌并多器官器质性病变患者围手术期处理及临床营养支持,特别术后肠道内营养至关重要,术前静脉营养为手术提供了有力的辅助,术后肠道内营养对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管饲肠道营养支持23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科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是救治成功的有力措施.近年来,对烧伤患者进行肠道营养,特别是早期肠道营养日益受到重视.1998年~2001年7月我科对23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管饲肠道营养支持,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经肠道营养法不需要无菌操作,易于管理。但配制好的肠道营养剂,可成为细菌繁殖的良好培养基,从而影响消化道功能。实验选用的肠道营养剂(以下简称ED)主要是森下公司的粉剂,容器系带有密闭盖的塑料瓶,容积为500ml。ED输注袋冲洗方法是,每隔12小时将袋用温开水冲洗2~3次后,使导管内水液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手术术前使用能全素代替传统肠道准备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结肠、直肠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术前3d口服能全素做术前肠道准备;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流质饮食。比较两组病人肠道准备期间耐受情况与自我感受、手术前后各项营养评定指标、术中肠道清洁度、术后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病人在耐受性、术后营养状态、各项营养评定指标、并发症及肠功能恢复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能全素代替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20例胃癌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道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 以 4 0例行胃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患者为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0例。一组行术后早期空肠营养管肠道内营养 (EN) ,另一组术后常规静脉补液 ,共计 7天。并比较EN与常规静脉补液营养效果。结果 EN组均完成肠道内营养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并且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EN组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 (P <0 0 1) ,两组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前臂中点周径、血浆白蛋白均较术前降低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但对照组与术前相比下降更明显 (P <0 0 5 )。EN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行肠道内营养是安全有效的 ,对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减少蛋白质分解 ,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降低住院费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前肠道准备,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临床效果。方法:术前3天口服能全素,每日430克。连续3天至手术当日停止。在病人术后24小时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能全力。观察所有病例在营养支持前后的临床表现,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及营养指标。结果:所有病例在研究期间,无头晕、乏力、饥饿及精神萎靡,术中肠道清洁度好,未见肠粘膜水肿、充血;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无发生感染并发症,血糖、肝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及营养指标变化不大。结论:胃肠道术前肠道准备中口服能全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促进胃肠道的恢复,维护胃肠道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     
#ro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的管理/黄红艳…//实用护理杂志一1995,11(11)一41一42 通过麟例肝硬化病人非肠道营养(以末梢静脉营养为主)的成功实施,阐述对静脉输注白蛋白制剂、氨基酸制剂、葡萄糖、脂肪乳剂和其他营养物质的管理,认为在治疗肝硬化过程中,营养支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术前肠内营养法与常规肠道准备法在肠道清洁效果、术后感染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等方面的差异,为我国临床术前肠道准备甑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截至2013年5月,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而后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GRADE系统推荐的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478例大肠癌患者。肠内免疫营养法与常规术前肠道准备相比,肠道清洁效果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肠内免疫营养替代法可以缩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降低腹腔、肠腔脱落肿瘤细胞阳性率,改善术后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结论肠内免疫营养替代法对大肠癌术前肠道准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