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家花园9号是一座长方形的四合院,那就是怀仁堂制药厂。前门是两扇小黑门,另在正房西侧有一小红门可通老宅。此院西邻老宅后门北侧,东邻老宅南厅后花园,对门是一煤场,北斜对门就是普励小学。  相似文献   

2.
常师傅名崇光,号芝坡,满族人,自幼长在北京,16岁即到天津达仁堂药店学徒。他天生聪明,喜好学习,经常看启蒙医药书籍,也看些《青城十九侠》《蜀山剑侠传》等武侠小说,促使他在文化上有所长进。  相似文献   

3.
乐门前几代向来子艰,经常是一子单传。到十世乐平泉时,他四十无子,娶了许叶芬后连得四子四女(二女早夭)。四子即孟繁、仲繁、叔繁和季繁,称为四大房,即大房、二房、三房和四房。他们又各有子2~4人,子孙昌盛,形成一派繁荣景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乐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自1843年乐平泉收复了祖业、排除了外股,使同仁堂又百分之百地回到乐氏家族手中,直到1956年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这一百多年间乐家掌管同仁堂的主要负责人大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将乐笃周做一介绍:乐笃周身材伟岸,眼大有神,相貌堂堂,机智勤奋。1913年乐佑申、乐笃周(他们二人系大老爷乐达亨之子)及乐夔(六老爷乐达庄之子)去法国留学。他们是最早一批赴欧读书、出洋留学的乐姓子弟。在此之前,四房的乐达仁赴德、乐达义赴英,  相似文献   

6.
鸿来燕去,又是秋光暮。冉冉流年嗟暗度,这心事、还无据。寒窗露冷风清,旅魂幽梦频惊。何日利名俱赛,为予笑下愁城。——宋·赵长卿  相似文献   

7.
在乐氏十二世及十三世家族中,在中药业界取得最优异成就者是笔者的七伯父乐达仁先生。他是一位精明强干、工作能力很强的人。他所以发奋图强,期望实业救国,是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他深受战败国切肤之痛,这激发了他的爱国之心。  相似文献   

8.
程绍武老师傅从小在达仁堂学徒,经过多年锻炼,成了一名参茸专家。他是七老爷乐达仁培养出来的心爱徒弟,是一位可用之材。不知何故开罪于当时的达仁堂副经理乐肇基,  相似文献   

9.
在达仁堂取得辉煌成就时,拜耳药厂找上门来希望与达仁堂合作。达仁意见:新厂址设在天津;拜耳意见:新厂址设在青岛。又因谁是主要负责人等问题未能达成一致而告终。  相似文献   

10.
自印川公及笔者曾祖母许叶芬离世之后,家族内的矛盾日益加深。乃因他们在日很多措施都是对外的,奉行的一套办法都是为了防止别人侵占乐氏利益。如一再强调请顾客认清字号,防止伪劣药品。  相似文献   

11.
曾祖母许叶芬,字少雀,宛平人,家住卢沟桥附近。她出身望族,书香门第。老人家文化较高,读过近十年的私塾。她23岁时作为续弦夫人与曾祖父成亲。  相似文献   

12.
同仁堂专用地道药材,需按炮制规程处置。 构成地道药材的主要因素不外产地、产收季节及产地加工三个环节。例如当归,属根类药,主产于甘肃岷县、武都,常在霜降后采挖。将根挖出后,放置二三天,再捆成小把,用文火慢慢熏干。以身干质坚、身长腿少、断面黄白色、气味浓厚者为佳。  相似文献   

13.
同仁堂一向以用真货而且以质地优良的药材制成丸散而闻名遐迩。当年祁州药市春秋两季开市,同仁堂必派员参加,前往购药。同仁堂是药市的大主顾,向来最好的药都是由同仁堂首先挑选。当时国内著名的药市有两处,素有"南有樟树,北有祁州"的传统说法。祁州即今安国市,是主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向有"没有到过祁州的药材就没有中药味"的俗谚。祁州药市最早始于北宋建中元年(1101年),盛于明、清二朝。  相似文献   

14.
此照片是按长幼顺序、男左女右顺序排列拍摄的,但有几处小偏差:孩童中四伯父乐达聪居中而坐,这是对的;可是六伯父乐达庄应在上首;七伯父乐达仁应在下首;四姑和五姑也当换位;十一伯父乐达康也不应坐在十伯父乐达义的前面;十姑也不应坐在九姑之前。  相似文献   

15.
秋风乍起,风尘仆仆的23岁乐东屏(笔者父亲),在程老师的陪同下走遍全北京城,终于在西四牌楼北边路东找到一家铺面房,适合开设中药店。那是一个三间门脸的二层中式楼。  相似文献   

16.
曾祖母许叶芬身体力行的一生可分为以下几点: 1.认真执行印川公和她一道制定的规章制度,继续奉行"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祖训。同仁堂药品货真价实,不做广告,也轻易不打折扣。记得笔者在中学时,以少东家身份帮同学买药,同仁堂仅给打九折的优待。  相似文献   

17.
三个老太太     
明亮 《养生大世界》2006,(10):21-21
我见过三个老太太。 第一个是位中国古代老太太,在书上看的。说是这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在卖雨伞,二女儿在卖布鞋,最初,每逢晴天她都愁怅大女儿的雨伞难卖;而碰到阴雨天又愁怅小女儿的布鞋难卖,这样每天闷闷不乐。后来别人告诉她:你为什么不反过来想想,雨天你大女儿的雨伞好卖,晴天你小女儿的布鞋好卖呢?于是,这老太太雨天帮大女儿卖雨伞,晴天帮小女儿卖布鞋,心情果然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18.
张赫敏老太太一辈子追赶时尚,100岁“拜师学艺”,编织出100多个时尚手包! 93岁那年,老太太突发奇想:我这一辈子没坐过飞机,不行,我要在天上“飞”一把!于是,她就从天津“飞”到青岛! 老太太每天早晨都要去公园散步.甩健身球,还能在小区的运动器械上一显身手,为了实现一个目标——2008年到北京去看奥运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1月24日是香河老人周凤臣停止呼吸五周年祭日。11月23日我以中国妇女杂志社记者的身份应邀参加了“香河老人现象五周年研讨会”。这是我第三次来到香河县胡庄子村。1994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香河县发生了一件稀奇的事:有位老太太死后近两年了,尸体在自然环境的常温下仍然不腐。这神奇的故事在老百姓间传来传去。有人说这位老太太是个吃素念佛的居士,现在成佛了;有人说这老太太一辈子做好事,积德行善修来的道行,现在成仙了;还有人说这老太太有特异功能,在世时就常为邻里治病──等等,总之香河老人的事谁也说不具体,…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看到《天津老年时报》上报道了一个82岁的王老太太,她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健康,精神也好! 这位王老太太一生坎坷。她和丈夫20多岁就投身革命,丈夫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50岁那年小儿子被车祸夺去了生命。3年前大儿了又因病离开了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