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浆细胞性乳腺炎比较少见,我院曾遇5例误诊为乳腺癌,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在35—45岁之间。病程:从发病至就诊最短半年,最长为2年。乳房局部所见:肿块位于乳晕深部及其上方3例,位于乳晕区之外者2例,占据乳腺外上象限者1例。肿块大小自3×2×3cm 至8×6×7cm。有黄包及乳白色溢液者2例。乳头回缩、皮肤粘连者4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轻度压痛、胀感4例。白细胞4000—7500中性80%1例。木前诊断:乳腺癌4例,乳腺肿块性质待查1例。治疗:本组5例均予行乳癌简化根治术,1例因术前误诊炎性乳癌,做过短期化疗。病理结果:标本切面见病灶无明显边界,呈灰黄色散在  相似文献   

2.
来稿摘登     
浆细胞性乳腺炎19例报告本组19例,年龄23岁~75岁,平均37岁,均为已婚妇女,哺乳期15例,非哺乳期4例,有授乳困难史2例,病程最短20天,最长5年,有肿块15例,大小平均3×3×2cm,局部间歇性轻微胀痛、刺痛11例;乳头溢液8例,局部红肿4例,乳头内陷3例,乳房变小、皮肤破溃、窦道形成及脓肿各1例;患侧  相似文献   

3.
浆细胞性乳腺炎62例临床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浆细胞性乳腺炎诊断要点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研究62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各类型手术治疗方式。结果脓肿切开引流10例,肿块切除、象限切除43例,单纯性乳房切除7例,皮下乳房全切并行假体植入2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极易误诊为乳腺癌,结合临床查体、超声、钼靶及MRI可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对不同类型选择正确治疗时机及采取合适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68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内服中药,外科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位于乳晕区者46例,位于周围乳腺组织者22例;其中乳房肿块49例,肿块伴乳头溢液11例,伴脓肿形成8例;其中单纯乳头溢液者6例,瘘管形成2例。伴乳头凹陷者32例,1例术后存在切口红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治愈率较高,病程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任春振  吕文臣 《河北医药》1993,15(5):317-317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乳腺导管扩张症,多发生于非哺乳期的妇女。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下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凹陷等,是最难与乳腺癌鉴别的一种乳腺良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的病历报告如下,并就本病的临床持点及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进行讨论。临床资料本组7例年龄为29~48岁,40岁以上2例。7例均为经产的非哺乳期妇女。病程6个月~5年。7例均可在乳房扪及肿物,其中位于乳晕区4例、乳晕区外3例,肿物大小为3cm×2cm×1cm~18cm×6cm×5cm。质地均较硬韧,5例边界不  相似文献   

6.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高频彩超)对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高频彩超声像图表现.结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大致可分为导管扩张型、实性肿块型、囊实性肿块型三类.该组病例表现为导管扩张型的6例,实性肿块型的21例,囊实性肿块型的8例.三种类型病灶高频彩超表现各有一定特点.结论 高频彩超对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还需与乳腺癌、细菌性乳腺炎及乳腺囊性增生症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粗针穿刺活检鉴别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症状、超声和钼靶均疑似浆细胞性和肉芽肿性乳腺炎者行粗针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的病例。结果 47例中,肉芽肿性乳腺炎2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18例,乳腺结核1例,乳腺癌2例。结论粗针穿刺组织学检查能明确诊断、鉴别诊断疑似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尤其是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后民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452-1453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称浆细胞性乳房炎 ,其发病率约占乳房疾病的5 %[1] ,在临床上和乳癌难于鉴别 ,常造成误诊误治。本院收治乳腺导管扩张症32例 ,结合文献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32例均为女性 ,年龄28~64岁 ,平均为38 7 % ,其中1例妊娠 ,1例正在哺乳外 ,余30例均为非哺乳期育后妇女 ,病程13天~6年 ,其中3个月以内占46 5 % ,1年以内占67 3%。1 2临床表现 :乳房肿块25例 (78 1 % ) ,其中肿块位于乳晕区15例 ,肿块最小1 5cm×1 5cm×1 0cm ,最大12cm×10cm×7cm ,17例肿块有压痛 ,其中和皮肤粘连11例 ,乳头凹陷8例…  相似文献   

9.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扩张症,是一种哺乳期成人乳腺炎性疾病,它与妊娠和哺乳无关[1],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晕区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患[2].据国内外报道,其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1.41%~5.36%[3].本文对我院2000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10月7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7例中手术69例,乳管冲洗8例,随访观察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1个月,无复发。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临床分型[1]为肿块型,肿块与皮肤粘连,或乳头内陷,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术前诊断很困难,应尽早手术,常规做病理检查,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彩色索普勒超声检查,对临床超声诊断结果和准确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中,术前诊断乳腺囊肿3例,乳腺癌3例,乳腺脓肿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3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乳腺囊性增生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8.08%。结论:在浆细胞乳腺炎的临床诊断中根据术前超声表现和不同阶段声像图特征,可以提高超声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笔者自1994年6月~1996年4月采用自拟“乳消汤”治疗急性乳腺炎初起48例;经临床观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中,均为哺乳期初产妇,年龄23~30岁。病程1~3天44例,5~6天2例,15~20天2例,单侧乳房发病46例,双侧乳房同时发病2例。其中1~2个月后同侧乳房又发生急性乳腺炎者3例(1例因生气致,2例因被婴儿足踢在乳房致),1~3个月后另一侧乳房又发生急性乳腺炎者3例。肿块  相似文献   

13.
现将我院一对同胞姐妹在相近时间内同患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恶肿性瘤2例报告如下:例1:姐姐、30岁,农民、汉族,已婚,籍贯住址均为昭通,住院号3228。1985年5月1日以右乳房无痛性肿块10年迅速增大半年入院,右乳头抬高无溢液,于右乳外上及外下方分别可触及12×12×8cm~3和6×6×3cm~3的二块肿块。二包块均质软,融合、表面凸凹不平,边界不清、与皮肤有粘连、微活动,右液淋巴结可触及多个、融合、固定,质硬。临床诊断右乳腺癌Ⅲ期。  相似文献   

14.
陆忠烈 《江苏医药》2006,32(6):541-542
目的 提高对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14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X线表现。结果 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表现为乳腺肿块5例,乳晕皮肤增厚伴导管增粗5例,云絮状阴影4例。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且不同于乳腺癌,结合临床可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病例记录并比较不同病变部位、乳头内陷、肿块情况、细菌培养及泌乳素水平等临床特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采用三联抗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广谱抗生素及甲基强的松龙),分析两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中央型为主,肿块以单个肿块为主;而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周围型为主,肿块两个以上;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局部均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发红、局部肤温升高;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头内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细胞性乳腺炎细菌培养阴性率,低于肉芽肿性乳腺炎(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时在三联抗菌药物基础上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期患者2例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治愈,6例患者因合并急性感染形成脓肿,施行局部切开引流术,炎症消退后行象限切除,10例形成瘘管患者,施行手术切除瘘管及周围部分组织,3例行乳房部分切除术,2例患者乳腺炎与乳腺癌合并存在,炎症消退后行肿块活检,术中组织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合并乳腺癌,同时行改良根治术。术后随访6个月~5年,23例患者中复发4例,均施行再次手术切除而痊愈。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手术治疗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明  贾译清  储秀兰 《江苏医药》2000,26(8):593-594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高频探头病侧乳房全方位探测。结果31例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51.6%(16/31),误诊为乳腺癌19.4%(6/31),未作出明确诊断29%(931)。其声像图表现为:低回声型(10例);多囊型(6例);混合型(14例);强回声型(1例)。8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肿块内有少量散在血流6例。此病与乳腺癌在声像上的不同点是:1.肿块内有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3年3月-2009年3月50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均给予脓肿切开引流,病灶清除、乳腺区段切除、瘘管切除、乳房单纯切除等外科治疗。结果50例中47例一次性治愈,2例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愈合,1例拒绝手术,癌变。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正确选择手术时机以及病灶彻底清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杜娟  李莉 《哈尔滨医药》2003,23(2):59-59
我院自1999年~2002年收治女性乳腺纤维腺瘤128例,其中发生在月经初潮前的青春期腺瘤30例,占23%,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患者年龄13~18岁;发现肿块至就诊时间:最短10天,最长2年;肿瘤体积小者1.2×1cm,大者6×5cm;单侧乳房肿块21例,双侧乳房肿块9例;单发肿块23例,多发肿块7例。物理检查:电脑红外乳腺诊断仪,有灰影良性病变。 本组30例中,均采取手术切除肿瘤,送病理证实为良性乳房纤维腺瘤,术后两年随访无复发。2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女性患者35例,采用地塞米松冲击治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及随访结果。结果 30例(85.7%)服药3~4天后局部红肿、疼痛开始减轻,7~10天后上述症状消失,肿块消失;肿块较大(>5cm)5例(14.3%)局部红肿、疼痛减轻,肿块稍缩小。治疗期间5例(14.3%)有恶心症状,未发生呕吐、消化道穿孔或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至3年,复发4例(13.3%,4/30)。结论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急性期浆细胞性乳腺炎效果良好,方法简单,无明显毒副反应,治疗费用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