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土于马王堆的医籍文献—帛书《五十二病方》及其卷末佚文、《养生方》《杂疗方》及《胎产书》等有不少属于医方类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先秦两汉时期方剂学发展的实况,是研究我国早期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重在从治疗疾病的方法、用药规律的角度,来剖析马王堆医书处方用药临证实践经验特色,借此研究以体现马王堆医书的方剂价值,探索西汉前我国方剂学成就和水平,以丰富方剂学学科内涵,为现代医药学术研究和医疗实践活动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
正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方剂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记载了当时方剂按疾病分类、方剂组成、制剂、煎服法、用法、禁忌以及方剂所反映的治法治则、复方配伍、辨证论治等内容,已初步具备了方剂学"理、法、方、药"的构成要素,可以代表西汉以前我国方剂学的成就和水平~([1-3])。《五十二病方》有关  相似文献   

3.
从《五十二病方》看先秦时期中药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之一,其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方剂专著,所以我们从中不难窥出先秦时期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书中记载了不同类别的药物的性味、功效、炮制、剂型、用法和剂量等,是研究先秦时期中药学状况的珍贵史料。1药物名称及  相似文献   

4.
《五十二病方》方剂学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有人在研究中医方剂学发展史时,根据《内经》详于理而略于方药这一点,认为战国以前的临床医疗是以针石为主,直到西汉初,才把方剂作为治病的主要手段。随着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出土,此说便站不住脚了。《五十二病方》以丰富的资料证明:在战国以前,方药便已与针石(书中只有砭石疗法,未见针法)同为治病的主要手段;并为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纂书年  相似文献   

5.
马王堆医书的药物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14种医书中,计有药物学的著作有4种,分别为《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以《五十二病方》为主的马王堆医书,已经涉及药物的名称、类别、别名、性味、功效、炮制、剂型、用法、剂量、药用植物形态、采收季节等方面的研究,反映的中药学内容十分丰富,说明了先秦时期中药学的发展及成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是药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1-2]。  相似文献   

6.
《内经》“南北政”问题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读《内经》,探讨运气之学,至“南北政”一节,同为《内经》难题,有“七损八益”理论,历来众说纷纭。至70年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简医书面世,豁然冰释。“南北政”理论原委晓示既难,不妨就郢书而陈燕说,从《内经》一贯学术思想出发,以经解经,暂为“南北政”辟以别解,俾能读通原文。  相似文献   

7.
对马王堆医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十几部医著的考据分析和推理,认为马王堆医书的抄撰时间正处西汉文景时期,用阴阳概念说明人体生理病理是该书的一大特征,该书是祖国医学的源头,是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重要标志,《内经》就是在继承三号汉墓出土诸医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祖国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内经》的成书年代当为西汉文景之后,成帝之前,其间以武帝后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8.
马王堆医书针灸学术成就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土于马王堆的医书中 ,反映了先秦时期医学发展的成就 ,书中对经脉、砭法、灸法有不少记载。其中经脉的记载不及《内经》完整系统 ,治疗上详于灸法和砭法的应用 ,而对针刺的内容则未提及 ,说明马王堆医书 (以下简称《医书》)所反映的时代要比《内经》所反映的时代早得多。灸法起源于我国的原始社会 ,即当人们知道火以后 ,灸法便随之产生了。砭石是针的前身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而金属针的广泛应用则在金属的普遍使用之后。可见 ,砭法和灸法在一定的阶段被广泛地采用 ,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战国策》记有扁鹊要以砭石为秦…  相似文献   

9.
四生丸由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四药组成,其功效为凉血止血,临床主要用治血热妄行而致的吐血衄血病证。对于本方来源,现今医书大多谓之出于《妇人良方》或《校注妇人良方》书中,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及《中医大辞典·方剂分册》亦都沿用此说。但笔者经查证发现。本方并非首见于上述医书,而应是《杨氏家藏方》先予收载。经查,宋·杨倓所撰《杨氏家藏方》一书卷第二十、杂方五十八道,内载吐血方两首,其中“四味圆”即今之四生丸方,现引录之:“四味圆:治吐血……荷叶、艾叶、柏叶、生地黄……右件各等分,捣烂,  相似文献   

10.
在《黄帝内经素问·三部九候论》中的小腿部诊脉法,因原文有所缺损,不能得到确切的解释。根据《针灸甲乙经》和《黄帝内经太素》予以对核,并通过敦煌出土的古医书残卷,明确了这一古诊脉法原文的涵义。此后,马王堆汉墓医书的出土,张家山汉墓医书的出士,对于上述《内经》诊法中的个别文字与考证结果,不仅阐明了小腿诊脉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而且纠正了存在于《内经》等传世古医书中个别文字的误解,使古诊法的应用得到更全面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正>马王堆三号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其中医书有14种,记载药物与方剂的医书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马王堆医书中记载药物共406种,分为植物药(木类、草类、谷类、菜类)、动物药(人部、兽类、禽类、鱼类、虫类)、器物药(衣着类、加工食品、日用品)、矿物药及待考药。书中涉及药物名称、炮制、剂型、剂量、形状、采收季节等内容。其中《五十二病方》中关于以人部药如人尿、童便、人发等治疗外科病症、急症的记载颇多。  相似文献   

12.
方剂辨证,渊源甚远,汉代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以病名方,以方识病;《内经》十三方,亦以病命方,如血枯方,即治血枯证的方剂,皆为方剂辨证之雏形。方剂辨证,就是根据方剂的主治病证与主治立法,对病证进行分析,并使之符合某一方证的辨证方法。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等等。方剂辨证的方剂必需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和很高的临床价值,必须得到医界公认,必须是古今的名方、效方、良方。由于方剂辨证的特点,它与中成药的组方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十问》乃马王堆出土医书中之一种。一九八四年湖南中医学院主编的《合阴阳方》此为其中之一篇,周世荣先生将《十问》、《台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归为一组,总称之《养生方》。《十问》顾名思义,提了十个问题,全文也就分为十节,每节一问一答。此文时代久远,文字简古再加上部分字迹漫蚀,理解较为困难。为便于阅读,由易建纯同志加以标点考证注释,为研究论文提供了方便。但其中也有不确之处,笔者仅就《十问》中第一问中的(?)(即今简化为玺,下皆用简字)字,作一小考、以使马王堆医书研究更为深入。黄帝问天师日:“万勿何得而行?草木何  相似文献   

14.
马王堆汉墓医书中药物剂量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十四种医书中,记有方、药的著作有四种。其中《五十二病方》的撰年据初步确认要早在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之前,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养生方》、《杂疗方》、《胎产书》从内容分析也属于先秦古籍。从这些古医书中可以反映我国先秦时期有关药物剂量的某些情况。一、药剂的重量单位早在我国周代的衡量制度中虽已有斤、两等名称,但在《五十二病方》所记的药物剂量却还没有见到重量单位(包括斤、两等)的应用。这种情况是和在此以后的其他医书中  相似文献   

15.
<正> 中医方剂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中医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将方剂应用于临床,理法方药紧密结合,树立了“辨证立法”、“依法立方”的典范;唐代又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重要方书的问世,把方剂学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迨至宋金元时期,医学界学术争鸣的盛况,对方剂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开创了方剂学发展的新局面。本文仅就宋金元时期方剂学发展的主要特点和成就,作一概要论述。一、校正医书局的建立与方剂学发展的关系校正医书局是宋代校订和校刻医药书籍的机构,始建于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由苏颂、陈检等为校正医书官,孙兆、孙奇、高保衡、林亿等人参与其  相似文献   

16.
对《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的定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泳  杨卫平 《中医杂志》2006,47(1):61-62
在组方、用方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方剂学君臣佐使理论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直被历版统编《方剂学》教材称为“方剂的组方原则”,通过对君臣佐使理论在方剂学研究中的角色分析,认为君臣佐使理论应该被定性为“方剂的组成原理”,准确的定性将有利于对该理论本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7.
医海采珠     
<正> 马王堆出土医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不久前来自全国十一个省、市区的六十多名专家学者,在长沙市参加了马王堆汉墓出土医书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学者们认为马王堆出土医书的成书年代,在秦昭王至汉文帝之间,比我国最早的古典医籍《黄帝内经》还要早二至三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治风活血法应用沿革及发展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武威汉墓医书的记述 1972年和1973年自甘肃省武威县及湖南省长沙市出土的武威汉墓医书和马王堆汉墓医书,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医书。在武威汉墓医书《治百病方》书简中,第5个方为“X瘀方”,药物组成有“乾当归二分、弓穹(川芎)二分、牡丹二分、漏芦二分、蜀椒  相似文献   

19.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20.
略论马王堆竹木简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三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十四种简帛医书,其中竹木简医书有四种,它包括《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等,共约四千余字。除《杂禁方》为木简外,其余皆为竹简。这批医书都是汉文帝初元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下葬的,距今已经两千一百多年了。对于研究西汉以前的医药学来说,这是一批十分珍贵的文献。《杂禁方》是专论符禁祝由的,迷信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