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特点,并分析有效临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2月资料完整的496例COPD患者,全部COPD患者均进行痰细菌学检查,并对呼吸衰竭、年龄、咳嗽反射、心力衰竭、广谱抗菌素应用时间、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和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等9个候选因素进行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OPD患者中HAP患病率21.98%(109/496),HAP病死率19.27%(21/109)。致病菌123株中以耐药肺炎克雷伯菌(21.14%)和铜绿假单胞菌(20.33%)最常见。结论:COPD患者HAP发生较高,主要致病菌是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HAP的发生与呼吸衰竭、年龄、应用广谱抗菌素、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加强ICU管理和早期防治是降低HAP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气管切开组与气管插管组在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气管插管组明显优于气管切开组。结论 COPD并发呼吸衰竭若非存在气管插管禁忌证,均应首选气管插管下的机械通气治疗,对COPD患者行气管切开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性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9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284例和未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者28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并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CU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以痰标本检出率最高为76.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GCS8分、住ICU时间7 d、机械通气时间7 d、低白蛋白水平25 g/L、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2种、混合细菌感染、肺基础疾病是危险因素。进一步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昏迷GCS8分、机械通气时间7 d、低白蛋白水平25 g/L、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2种、混合细菌感染是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性(OR)及P值分别为混合细菌感染(OR=3.621,P=0.004)、气管插管(OR=3.218,P=0.020)、使用抗菌药物2种(OR=3.216,P=0.022)、机械通气时间7 d(OR=3.046,P=0.018)、低白蛋白水平25 g/L(OR=3.024,P=0.006)、气管切开(OR=3.014,P=0.038)、昏迷GCS8分(OR=2.965,P=0.014)。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较高,其耐药率均在80.0%以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其耐药率为52.1%。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ICU内检出率很高的条件致病菌,早期干预危险因素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ICU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背景 有研究表明,采用具有声门下吸引(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但是某些研究结论与之相反。目的 探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对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室(ICU)中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患者29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气管插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148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15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入院类型(术后、内科疾病、创伤)、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VAP发生率、VAP发病率。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VAP发病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是否使用肌肉松弛剂、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气管切开、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气管插管类型、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再插管是VAP的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无VAP累积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ICU住院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采用具有SSD功能的气管插管可降低VAP发生率;高龄、较高的APACHEⅡ评分、较长的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亦是VAP的影响因素,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因素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研究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住院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RICU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RICU收治的5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分为多重耐药菌组(n=166)与非多重耐药菌组(n=336),采用SPSS 25.0系统分别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RICU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02例患者中MDRO感染者16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RICU住院时间>14 d、气切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中心静脉导管、使用3种及以上抗生素、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气切或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RICU住院时间>14 d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是肺部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ICU患者肺部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很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及缩短RICU住院时间可能有利于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38例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情况,并将患者分为VAP组、非VAP组。对可能引起VAP发生的因素依次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8例患者中,发生VAP 66例,发生率为47.83%(66/1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AP组年龄≥60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5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管切开、有颅外复合伤、手术次数>1次、吸痰次数≥3次/d、气道湿化次数≥3次/d者占比高于非V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手术次数>1次、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 d、气道湿化次数≥3次/d、气管切开均为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VA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60岁、入院时GCS评分<5分、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院内获得性非发酵菌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5月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老年人院内获得性非发酵菌肺炎(简称非发酵菌HA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人非发酵菌HAP的发生与误吸(OR=41.682,95%CI2.907-597.730)、患有基础疾病(OR=12.130,95%CI1.518-96.964)、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OR=11.727,95%CI1.451-94.772)、使用镇静剂(OR=7.221,95%CI1.029-50.688)及气管插管/切开(OR=1.229,95%CI1.047-1.444)有关。结论 病人误吸、患有基础疾病、使用胃酸分泌抑制剂和镇静剂、气管插管/切开容易导致老年患者非发酵菌H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呼吸科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院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时期普通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DR-AB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切开)、放置胃管、导尿管、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及使用抗菌素≥7 d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住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7 d(OR=8.31,95%CI:1.73~39.79)、使用三代头孢菌素(OR=8.08,95%CI:1.95~33.45)、半合成青霉素类(OR=4.76,95%CI:1.02~22.16)、碳氢酶烯类抗菌素(OR=32.16,95%CI:2.14~484.24)、使用三种以上抗菌素(OR=22.39,95%CI:3.44~145.93)及使用抗菌素≥7 d(OR=40.24,95%CI:1.90~167.24)。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三代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碳氢酶烯类抗菌素的使用及入住监护室密切相关,临床应规范此类抗菌素的使用,尽可能缩短使用时间及减少联合用药,以控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9.
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成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本院1994—2003年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性别、年龄、术前有否气管插管,术前插管时间、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既往气管切开史、更换气管套管次数、环甲膜切开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糖尿病、胃食管返流等11个相关临床因素,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并发气管狭窄28例(11.4%),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插管时间(P=0.025)、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P=0.02)、反复呼吸道感染(P〈0.001),糖尿病(P〈0.001),胃食管返流(P=0.026)与气管狭窄发生有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持续机械通气时间、糖尿病、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与发生气管狭窄明显相关。【结论】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患者并发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统计学研究表明,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反复呼吸道感染、胃食管返流和合并有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胥飚  何朝辉  余显书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29-333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诱发因素、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5年7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VITEK2系统进行细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最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多重耐药现象明显。常见诱发因素为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和机械通气。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防治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高额住院费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查询住院费用,通过卡方检验筛选发生高额费用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出院结算时发生高额费用90例(35.29%)。Pearson卡方检验显示入院时AIS-ISS评分、GCS评分、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腹泻、吸烟史等因素与发生高额费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入院时AIS-ISS评分、全身麻醉手术治疗、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吸烟史等因素为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发生高额费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颅脑外伤合并多发伤患者,应在全面评估伤情基础上明确手术指征,并且积极预防感染,从而降低患者发生高额医疗费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临床救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8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不同手术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行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和观察组(47例,行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术后 GCS 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综合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63.83%)高于对照组(35.71%)(P ﹤0.01);②术后7d,观察组患者GCS 评分为(9.76±1.14)分,高于对照组的(7.54±1.07)分(P ﹤0.01);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89%)明显低于对照组(35.71%)(P ﹤0.05)。结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高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对收治的88名重度颅脑损伤伴高血糖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A组,n=46)和胰岛素传统治疗(B组,n=42),监测患者血糖水平,随访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A组感染率为30.4%,B组感染率为47.6%(P〈0.05);A组住N1CU病房时间为(4.2±3.4)天,B组为(5.6±4.3)天(P〈0.05);6个月内意识GCS评分好转率A组为30.4%,B组为21.4%(P〈0.05);住院死亡率A组为26.1%,B组为26.2%(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感染率,减少住NICU病房时间并能加快意识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外伤所致心肺损害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连续收集149例脑伤伴发心肺损害的临床资料,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分为脑心组132例,脑肺组12例,心肺组5例,并分析3组的临床表现和预后,进一步比较脑心组、脑肺组中不同表现的亚组的死亡率。结果:心电图异常88.6%(132/149),神经源性肺水肿8.1%(12/149),同时具有心电图异常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者3.4%(5/149)。脑心组、脑肺组及心肺组入院GCS评分分别为(8.2±2.9)、(6.3±1.4)及(6.2±1.3)分,脑心组与脑肺组(P=0.046)、脑心组与心肺组(P=0.039)比较GC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心组、脑肺组及心肺组死亡率分别为4.5%(6/132)、41.7%(5/12)及60.0%(3/5),脑心组与脑肺组(P=0.001)、脑心组与心肺组(P=0.002)比较死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肺水肿和轻度肺水肿比较,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脑外伤心肺损害使伤情进一步加重,严重影响预后,临床工作中应重视脑外伤心肺损害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脑外伤重症患者的部分凝血功能指标异常变化。方法:选择109例脑外伤患者和13例脑肿瘤术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和格拉斯哥(GCS)昏迷评分。结果:程度不同脑外伤患者的APTF、PT、DD和FDP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BPC值却明显低于后者,脑外伤重症组的APTF、PT、DD和FDP检测值也明显的高于轻、中型脑外伤的患者,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BPC值也明显低于轻、中型脑外伤患者(P均〈0.05,0.01)。结论:脑外伤重症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部分凝血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 N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发生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的方法,对NICU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NICU医院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感染发生率为9.04%。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多合并有各种慢性疾病和各种侵袭性诊疗;脑卒中患者合并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比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抗菌药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甙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素均耐药严重。结论 NICU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呈多重耐药态势,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合理选择抗生素,并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早产儿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NICU住院的1685例早产儿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85例早产儿中发生医院感染279例次,发生率为16.56%;住院日相关的医院感染率为46.87/1000住院日;感染部位以肺炎为主(41.85%),病死率为18.94%。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多见(57.83%),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医院感染组与非医院感染组比较,胎龄更小,体质量更低。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机械通气(OR=6.982)、其他有创操作(OR=5.214)、出生体质量≤1500g(OR=3.265)和胎龄≤32周(OR=2.412)。结论革兰阴性菌是最主要的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病原菌,其中肺炎克雷白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NICU早产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众多,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训练组52例;常规护理组48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治疗后6月进行格拉斯哥结果指数(GOS)分级,并对二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GCS评分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3.97±1.76)分,对照组GCS评分平均提高了(2.91±1.84)分,二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良好率(GOSⅣ级和Ⅴ级)较对照组高32%,病死率、植物生存率较对照组下降30%,两组比较,实验组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早期康复训练组疗效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可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早期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24h内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与颅脑损伤的伤情程度和伤后时间的关系.方法:39例颅脑损伤24h内惠者,按照GCS评分分为3组:轻中型颅脑损伤(GCS 9~15分)11例,重型颅脑损伤(GCS 6~8分)13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 3~5分)15例,以上3组再根据伤后距手术时间不同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