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面颈部瘢痕范围,采用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选用500~600ml扩张器置入胸三角区,经2~4个月快速注水,注水总量可达1200~1800ml,获得足够皮肤后先行扩张皮瓣延迟术,2周后再切除面颈部瘢痕,创面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转移覆盖,供区直接拉拢缝合,待转移皮瓣夹管训练时间大于1h后断蒂,利用蒂部皮瓣来修复剩余瘢痕切除松解后的创面。结果:本组19例面颈部大面积瘢痕患者,共计26个胸三角皮瓣,1个皮瓣远端局部血运障碍,余皮瓣术后均成活好,皮瓣色泽、厚度、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解决了瘢痕导致的组织畸形,患者及家属对总体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延迟术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延迟术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笔者单位在预扩张胸三角皮瓣转移术中应用延迟术,修复13例患者面部大面积瘢痕.于患者扩张器置入同期切断胸肩峰动脉皮支及颈横动脉颈段皮支,使扩张的胸三角皮瓣血运以胸廓内动脉第2、3肋间穿支为主,起到了延迟作用.观察皮瓣血管网的分布和皮瓣血运状态,了解延迟的效果.结果 扩张皮瓣血管网明显增多、增粗,延迟后转移的皮瓣远端无血运障碍.术后随访4~18个月,13例患者脸部移植部位轮廓与对侧基本协调,无臃肿感.皮瓣色泽与面部正常皮肤相近,柔软度好.结论 应用延迟术可以更好地保证胸三角皮瓣在转移后的血运,此法修复面部大面积瘢痕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以来,对我科收治的20例患者,其中17例面部瘢痕、2例颈部瘢痕和1例面部黑毛痣,在胸三角区置入300~400ml柱形扩张器,经3~5个月注水,注水后容量为500~1000ml获得足够的皮肤后,切除面颈部瘢痕,创面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转移修复,1月后断蒂,利用蒂部皮瓣修复剩余瘢痕切除后的创面。结果:共置入22个扩张器,除1例扩张器外露,1例出现感染终止扩张,18例(20个)扩张器顺利扩张。皮瓣转移后2例皮瓣远端发生少量坏死,经换药或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6例(18个扩张器)转移的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厚度质地接近正常部位,患者和家属均满意,取得了很好的修复效果。结论:对于面颈部瘢痕或体表病变手术后的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胸三角扩张薄皮瓣修复面颈部大面积瘢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罗勇  高建华  姜平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68-1570
目的:探讨面颈部大面积瘢痕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利用胸三角皮瓣扩张形成薄皮瓣修复瘢痕创面,手术分两期,第一期于胸三角皮瓣深筋膜浅层剥离放置300~800ml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充分扩张及维持2个月左右。第二期取出扩张器形成扩张薄皮瓣。切除面颈部瘢痕,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所有皮瓣成活良好,后期皮瓣色泽与面部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回缩,无臃肿,面颈部形态美观。结论:利用胸三角扩张薄皮瓣修复面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是效果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102例烧伤患者面颈部瘢痕.术中先切除松解面部瘢痕,使眼、口、鼻恢复至正常解剖位置,再将面部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形成铰链进而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行皮瓣延迟术,断蒂修复剩余的面颈部瘢痕.结果 94例患者的皮瓣一次性成活,效果良好.7例患者皮瓣转移后,出现单侧皮瓣尖端血运障碍.自行愈合后色素减退;1例患者出现单侧皮瓣坏死,植皮后愈合.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较大面积面颈部瘢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蒂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带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 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带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 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带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 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12例患者均采用在胸三角皮瓣下置入1个扩张器,切口选择在锁骨下,术中结扎颈横动脉颈段皮支、胸肩峰动脉皮支,以加强延迟效果,慎勿损伤胸廓内动脉穿支.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充分后,将面部瘢痕切除、松解挛缩,使眼、鼻、口等器官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据缺损大小设计皮瓣,以胸侧端为蒂.术中将面部部分瘢痕瓣翻转与胸三角皮瓣带部对合缝合以封闭蒂部创面.3周后将皮瓣延迟,再1周后断蒂修复颏部创面.结果 12例应用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修复单侧或双侧颜面部大面积瘢痕,术后效果满意.结论 扩张后的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瘢痕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腹部扩张后穿支皮瓣跨区远位修复颌面部及上肢瘢痕切除后创面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0年8月-2011年2月,收治25例颌面部及上肢烧烫伤后瘢痕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7~36岁,平均27岁。颌面部瘢痕15例,其中双侧6例;上肢及手部瘢痕10例,其中双侧6例。瘢痕形成时间6个月~7年,平均4.5年。一期手术于胸三角及腹部穿支发出点附近埋置扩张器,常规注水并持续扩张3个月。二期手术彻底切除瘢痕后,缺损范围为9 cm×7 cm~17 cm×8 cm。颌面部瘢痕患者采用大小为17 cm×7 cm~20 cm×8 cm的胸三角穿支皮瓣修复,上肢及手部瘢痕患者采用大小为10 cm×9 cm~25 cm×14 cm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例扩张过程中未见明显穿支血管,皮瓣切取后远端坏死,经换药及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扩张过程中均见明显穿支血管,切取后皮瓣完全成活。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3个月。皮瓣色泽、质地及弹性佳,外形满意。结论应用胸腹部扩张后穿支皮瓣跨区远位修复颌面部、上肢及手部瘢痕切除后创面,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岛状颞浅血管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 探讨应用颞浅血管束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较大软组织缺损的原理及临床应用方法。 方法  1998年~ 2 0 0 3年 ,对 6例面部瘢痕挛缩的患者 ,将颞浅血管植入颈部扩张皮瓣皮下 ,经 3个月组织扩张 ,形成以颞浅血管为蒂的颈部预制扩张皮瓣 ,移位修复同侧面部软组织缺损。预制扩张皮瓣最大范围为 12 cm× 8cm,蒂长 7~8cm。 结果 术后 6个预制扩张皮瓣 ,移位后有一过性充血潮红 ,均完全成活。修复面颊部及颏部软组织缺损后 ,随访3~ 6个月 ,效果良好。 结论 以颞浅血管颈部预制扩张皮瓣修复面部软组织缺损方法可靠。颞浅血管束与扩张皮瓣接触范围的大小与蒂部所携带皮瓣的面积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部较大面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自2007年,对10例较大面部浅表性组织缺损患者,采用颞浅筋膜预置耳后扩张皮瓣进行修复.Ⅰ期手术形成由颞浅动脉顶支供血的筋膜岛状瓣,预置于耳后乳突区皮下,同时在筋膜瓣下埋置皮肤扩张器.注水完成并保持3~5个月,动脉造影观察颞浅动脉分支在耳后的区分布.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形成以颞浅动脉直接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覆盖面部创面.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2例术后24h出现皮瓣远端静脉回流受阻,致浅表组织坏死,于2周内创面愈合.其余皮瓣存活良好.皮瓣切取最大面积7 cm×3.5 cm.结论 颞浅筋膜岛状瓣预置耳后扩张皮瓣,皮瓣薄,供皮区无需植皮,面部不增加额外切口,适合于面部较大面积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颈胸部预构扩张皮瓣在颜面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建立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为蒂,以颈胸区皮肤为扩张对象的预构皮瓣技术用于重建颜面.方法 选择严重颜面部烧伤的患者为治疗对象.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时,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筋膜瓣,与面动脉或甲状腺上动脉吻合,植入颈胸部皮下,于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形成以植入血管为蒂的预构岛状超薄皮瓣,用于面颈部皮肤缺损的修复.术后随访重建颜面的肤色、质地、表情恢复情况.结果 临床治疗9例患者.术中切取筋膜瓣的面积平均为6.3×11.2 cm,经过平均16.7周扩张后,扩张器平均注液1670 ml,预构皮瓣的面积为12 cm x 15 cm~15×32 cm.所有病例面颈部创面均有效覆盖,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二期术后皮瓣出现不同的程度静脉回流障碍,2例发生皮瓣远端边缘小部分坏死,3例行蒂部修整.术后随访,转移皮瓣与修复部位周围的皮肤色泽、质地接近,面部表情、形态恢复自然.供区大腿未出现肌力减弱或感觉异常现象.结论 以含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筋膜瓣为血管载体,结合组织扩张技术,于颈胸部形成的预构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单侧或两侧反向舌形皮瓣修复创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体表肿瘤、慢性溃疡和瘢痕挛缩等切除后,以及外伤造成的软组织缺损,寻求一种较简便安全、效果确切的即刻修复方法。方法 1993年8 月~1997 年10 月,依据创面的部位及大小,在其邻近设计并制作单侧或两侧反向舌形皮瓣,修复头面、四肢及肩部近似圆形的创面31例,供瓣区多数可直接缝合。结果 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平整,瘢痕不明显,外形及功能良好。结论 舌形皮瓣具有血供丰富,成活率高,应用灵活,随意性强,操作简便,创伤较小,可充分利用邻近的组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皮瓣法分区修复足部骨肌腱外露创面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位于足部各不同分区骨肌腱外露创面修复的适宜皮瓣。方法:本组病例共23例,因恶性黑色素瘤根治、创伤性溃疡、烧伤、神经营养障碍等病因遗留足部骨肌腱外露创面。以跗跖关节为界,足部分为前后足底、前后足背和足踝跟腱区等五个修复区。我们采用十一种不同皮瓣修复各区创面。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两例局部旋转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随访3个月~5年7个月,发现皮瓣区具有保护性感觉,无磨损破溃,病人穿鞋行走正常。讨论:后足底部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疗效最佳,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后足创面简单可靠。前足部大面积创伤,应采用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和足底部创面不适合施行局部皮瓣转移修复。  相似文献   

18.
面部皮肤缺损几何分解后局部皮瓣修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雷岳崇  谭赵云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32-1734
目的:介绍面部皮肤缺损几何分解后联合多个或多种局部皮瓣修复的经验与体会。方法:在修复面部较大范围、形状不规则或跨越面部不同美容分区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时,根据创面的大小、形状、部位及周围皮肤松动情况,将创面进行几何分解成2个或2个以上的规则形状的缺损,分别以相应的局部皮瓣联合修复创面。结果:对64例患者进行手术,术后创面均Ⅰ期愈合,皮瓣成活良好。47例获随访3~12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的色泽、质地相近,切口瘢痕平软且较隐蔽,面部轮廓无明显牵拉影响。结论:采用将面部创面几何分解后联合多个或多种局部皮瓣修复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面部形态和美容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