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讨论头颈部癌调强放疗(IMRT)治疗计划技术并介绍靶区、正常结构的勾画和优化中的剂量限量及计划评估标准。方法 利用Varian Eclips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计划设计,按照ICRU50号报告的规定勾画靶区和重要结构,使用Sliding Window实现方式,5~7个射束方向,常规分割2Gy/次、5次/周,靶区总剂量50~70Gy。结果 95%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危及器官的受量大大低于其耐受剂量(TD5/5)。结论 调强技术能够提高靶区的涵盖度和剂量的均一性,并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合改良主动呼吸门控(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技术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对病理组织学证实的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包括门脉癌栓2例)应用结合改良ABC技术的SBRT,观察其不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治疗野6~8个,单次剂量3.5~6.0 Gy,2~5次/周,照射总剂量40~60 Gy?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平均肝脏剂量均<25 Gy,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30%?结果:7例肝癌患者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例,无变化2例,进展1例?1年生存率为42.8%,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结合改良ABC的SBRT安全?可靠,有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肿瘤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减轻不良反应,进而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造成人类死亡第二大疾病[1] , 其治疗方式有很多.精准放疗是局部晚期肿瘤最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即在保证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的前提下、限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降低放疗并发症.实现精准放疗,需要制定精确计划靶体积( 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影响PTV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肿瘤的运动,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三维适形放疗与模拟机定位常规放疗计划在肺癌诊治过程中的计量学优势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9月12日-2015年9月11日接受诊治的62例肺癌患者,其中,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计划组患者31例,设置为适形组;采用模拟机定位常规化疗患者31例,设置为常规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区、临床靶区、计划靶区以及周围器官的照射剂量及受照体积。结果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适形组大体肿瘤、临床靶区以及计划靶区的90%等剂量线所包绕体积均高于常规组(P0.05);适形组靶区95%体积剂量和最小剂量均高于常规组(P0.05);适形组患者肺部和心脏90%等剂量线所包绕的体积均小于常规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计划较常规放疗计划使患者的肿瘤区和临床靶区均可获得较好的照射剂量,切三维适形放疗计划患者病灶部位可获得更高的生物等效剂量,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旋转调强(intensity-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 IMAT)与固定野动态调强(dynamic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dIMR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25例鼻咽癌患者的定位CT影像,分别采用IMAT和dIMRT方式设计同步推量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平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 DVH)、靶区、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的剂量、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结果: IMAT的95%靶体积受到的剂量(D95)与dIMR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总体上的靶区平均剂量(Dmean)、最大剂量(Dmax)和受照107%以上处方剂量的体积(V107%)高于dIMRT(P<0.05);脊髓、视神经、晶体、颞颌关节等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干IMAT的Dmax高于dIMRT (P<0.05)。左、右腮腺IMAT的Dmean和50%腮腺体积的受照剂量(D50)高于dIMRT(P<0.05)。IMAT受照小于800 cGy的正常组织体积[定义为体表轮廓区域的体积减去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用B-P表示]高于dIMRT(P<0.05),受照1200~4500 cGy的体积比dIMRT低(P<0.05)。IMAT比dIMRT的单次总机器跳数平均减少了62.7%,单次治疗时间平均减少了60.1%。结论: 两种计划剂量学存在一定差异,但都能满足临床要求。IMAT减少了正常组织受量,显著降低了机器跳数,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五种照射技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乳腺癌放疗时,适形、调强技术对保护正常组织和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作用。方法 比较五种乳腺癌照射技术,包括常规切线照射技术、三维适形(3DCRT)切线照射技术、野中野照射技术、调强切线照射技术和调强五野照射技术。随机选择5位乳腺癌患者,为每位患者设计上述五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46Gy/2Gy/23f。所有计划都使95%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分别比较他们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靶区剂量均匀度以及正常组织如肺、心脏所受剂量。结果 五种技术靶区剂量均匀度的优劣:3D和凋强技术比常规技术有改善趋势。但所有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951)。3D技术和野中野技术各项指标值都基本相同。5野调强靶区剂量均匀度最佳。五种技术保护正常组织的效果:3D技术在正常组织的保护方面都优于常规技术。调强技术使患侧肺、心脏高剂量区体积降低,低剂量区增加。但使对侧肺和对侧乳腺的受照剂量略有增加。5野调强使正常组织受低剂量照射的范围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在常规技术已达到较好疗效情况下,仍需要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晚期并发症而努力。3DCRT技术在改善靶区剂量均匀度的同时,肺和心脏受照体积和受照剂量均低于常规技术;其计划时间和治疗时间与常规技术相近,因而可认为3DCRT是目前取代常规切线照射技术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同步加量调强技术提高食管癌肿瘤靶区剂量的相关剂量学参数,观察其可行性。方法:应用三维计划系统为40例食管癌患者设计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同步加量调强放疗(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SIB-IMRT)两种放疗计划,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估两种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参数和正常组织受照射体积。结果:(1)两种靶区在临床计划靶区(planning clinical target volume, PCTV)(50.4 Gy)剂量处适形指数(conformility index, CI)、均匀指数(homogeneity index, H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与IMRT相比,SIB-IMRT计划在肺、脊髓、心脏相关剂量学参数和受照射体积方面均增加,其中脊髓最大受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食管癌放疗中采用SIB-IMRT技术可选择性增加原发肿瘤的照射剂量,而不明显增加周围正常组织的受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分析自制有孔泡沫板在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中对小肠和膀胱的保护作用。方法 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俯卧于有孔泡沫板上常规模拟定位后,在俯卧位垫和不垫有孔泡沫板两种体位下分别进行CT扫描,CT扫描图像经局域网传输到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3)进行三维重建,设计三野常规计划,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两种体位下小肠和膀胱受照射的剂量和体积。结果使用有孔泡沫板时,小肠平均受照射剂量、1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小肠体积、膀胱平均受照射剂量和30%100%各等剂量曲线包绕的膀胱体积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常规放疗,应用自制有孔泡沫板可显著减少小肠和膀胱的受照射体积和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宫颈癌腔内后装治疗中,探讨逆向计划和常规计划与高危临床靶区(the 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体积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于我院接受CT图像引导下的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患者66例,按HR-CTV体积大小分为6组[~30 cm3(n=9)、~45 cm3(n=10)、~60 cm3(n=17)、~75 cm3(n=11)、~90 cm3(n=8)、>90 cm3(n=11)]。每例患者同时制定逆向计划和常规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2种计划方式在不同体积范围内的优劣,评估参数包括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D1 cm3、D2 cm3、Dmean、6 Gy处方剂量覆盖体积、不均匀指数(heterogeneity index,HI)和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结果:①~75 cm3组2种计划在危及器官保护、6 Gy靶区覆盖、HI和CI值中均无差异;②HR-CTV体积<60 cm3时,选择逆向计划更能保护危及器官;③HR-CTV体积>75 cm3,常规计划更能保护危及器官但是靶区覆盖欠佳,逆向计划反之。结论:对于<60 cm3靶区,逆向计划更能保护危及器官;而>75 cm3靶区,2种计划对于保护危及器官和靶区覆盖均无明显优势,建议应用插植或者插植与腔内后装相结合的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MART)计划与常规适形放疗(CRT)计划应用于鼻咽癌放疗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择23例鼻咽癌患者,分别用SMART束流调强放疗(SMART)计划(SMART组)和常规放疗(CRT)计划(CRT组)进行计划设计。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分别评价2组靶区、腮腺、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情况。结果SMART组各靶区的受量与适形度均高于CRT组(P〈0.05),而腮腺等正常组织受量明显低于CRT组(P〈0.05)。结论SMART调强适形放疗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提高靶区的适形度和平均剂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一套C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95%靶区覆盖率(95% target volume dose,V95)、放射生物模型预测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 NTCP)评价两种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为了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该差异,另外收集47例同期行CRT的鼻咽癌患者(CRT组),比较和评价其与IMRT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计划比较中,IMRT计划的各靶区V95均超过96%(96.83%~99.99%),尤其是亚临床病灶靶区的V95明显优于C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脑干和脊髓等正常器官受照剂量明显低于CRT计划。临床观察结果显示,IMRT组的局部和完全缓解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均优于CRT组。IMRT组的3级急性放射反应亦明显少于CRT组。晚期放射反?khgr;?IMRT组未出现≥3级的口干反应,而CRT组1年后仍有21%患者有≥3级的口干反应。结论:IMRT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较CRT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评价直肠癌术后采用常规放疗(C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照射靶区和小肠、膀胱、股骨头体积一剂量关系,以明确直肠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放疗的优势。方法:选用8例ⅢA、ⅢB期直肠癌术后病例,统一规定直肠癌术后放疗的临床肿瘤体积(CTV)范围,设定PTV为CTV外放1厘米。采用美国CMS公司生产的XIO4.3.1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此8个病例分别设CRT与3DCRT计划,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两种技术照射下靶区和小肠、膀胱、股骨头受照射剂量的差异。结果:1.3DCR技术的优点是靶区涵盖度好,而CRT则靶区剂量低,但小肠和膀胱受照射剂量不高。2.3DCRT等剂量线中高剂量区所包括的小肠、膀胱和股骨头受照射体积明显小于CRT。结论:直肠癌术后放疗如采用CRT可造成靶区剂量不足,而3DCRT的优势主要在于靶区剂量涵盖度好,可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调强放疗(HT)治疗NSCLC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5例中央型NSCLC和5例周围型NSCLC患者的CT图像,勾画靶区及正常器官,分别进行HT计划和IMRT计划设计。给予肿瘤靶区(GTV、GTVnd)处方剂量70Gy/33F,临床靶区(CTV、CTVnd)处方剂量60Gy/33F。正常器官限制剂量为脊髓〈45Gy,全肺V20〈30%,心脏V50〈50%,食管V55〈50%等,比较两组患者两种治疗计划的差异。结果周围型NSCLC组的HT计划等剂量曲线能更好地包绕靶区;周围型NSCLC组肺的V5均大于60%,中央型NSCLC组肺的V5近似于60%,HT可减少周围型NSCLC组肺的V20-V30,减少中央型NSCLC组肺的V25;两组的两种计划中脊髓、食管、心脏和气管的最大量均低于IMRT组,但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T计划在周围型NSCLC组较IMRT计划有更好的靶区剂量均匀性及更陡峭的剂量梯度,能降低肺的中高剂量照射体积,但有可能增加肺的低剂量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早期双侧乳腺癌容积弧形旋转调强(VMAT)技术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放疗科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早期双侧乳腺癌行双侧胸壁放射治疗的患者10例,病例分期均为Ⅰ和Ⅱ期,靶区处方剂量均为50Gy/25f。在医科达Monaco TPS上分别为每位患者设计VMAT计划和IMRT计划,对比靶区高剂量包绕体积V5250、V5350、V5500、平均剂量(Dmean)、均匀性指数(HI)、适形指数(CI)及重要危及器官的受量等。结果:将VMAT计划和IMRT计划的靶区处方剂量归一至包绕95%靶体积,VMAT计划靶区高剂量包绕体积V5250、V5350、V5500和Dmean与IMRT计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I优于IMRT计划(P<0.05),HI差于VMAT计划(P<0.05)。VMAT计划中全肺的V5、心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ordination,ABC)技术在肺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6~2007年间来我科的12例肺癌患者,使用ABC技术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技术治疗,CT定位扫描时分别采集ABC和自由呼吸(free breath,FB)两套图像,计算比较两者胸壁动度、膈肌动度、大体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临床靶区(clinnical target volume,CTV)、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及双肺V20、Dmax。结果:ABC状态下胸壁动度、膈肌动度、GTV、CTV、P1V及双肺V20、Dmax比FB状态下均要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的精确放射治疗中,ABC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呼吸运动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放疗的精确性.减少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在提高靶区剂量与减少正常组织受量方面的价值。方法失去手术机会的3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均给予全程的IMRT,1.8~2.2Gy/次,每周4次外照射和1次内照射,外照射的处方剂量为50~55Gy,中位剂量为53.5Gy,内照射共给6次,每次5Gy。同时拟设计该30例患者2野和4野的放疗计划,拟给予相同的处方剂量,比较危险器官(OAR)直肠、小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结果30例患者均完成全程的IMRT,放射治疗计划靶区(PTV)的平均剂量为54.5Gy,90%的等剂量曲线(中位剂量53.5Gy)可以覆盖99%以上的肉眼靶区(GTV)体积。IMRT与普通2野和4野放疗组比较,小肠、直肠、膀胱和骨髓的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急慢性放射反应明显减轻。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MRT放疗技术可以使患者的放疗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邻近危险器官得到很好的保护,从而减小了急慢性放疗反应,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但未能提高近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癌术中放射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中放疗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利用放疗计划系统对16例肝癌患者,结合靶区剂量曲线分布情况和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术中放疗,并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PBT进行比较。结果肝癌术中放疗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显著好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肝癌术中放疗治疗计划与PBT计划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PBT费用。结论肝癌术中放疗能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适形度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有望提高肿瘤靶区剂量及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射野准直器跟随功能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计划中的剂量学影响。方法选取11例胸上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两种计划:RapidArc和JT‐RapidArc。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适形度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正常组织低剂量体积(B‐P)及机器跳数(MU)。结果与RapidArc计划比较, JT‐RapidArc计划降低了PTV1(64)、PTV2(54)的平均剂量和高剂量(D2)受照体积,提高了PTV1(64)的低剂量区域(D98)和 HI (P<0.05),但PTV1(64)的CI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T‐RapidArc计划肺的(V5、V10、V13、V20、V30、Dmean )、心脏的(V20、Dmean )、B‐P的(V5、V10、V15、V20、V30)明显低于RapidArc计划(P<0.05),脊髓计划区和脊髓的差异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T‐RapidArc计划的MU(349±29)比RapidArc计划的MU(345±16)略微增加1%(P>0.05)。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JT‐RapidArc计划在提供了更优的部分靶区剂量分布情况下,能更好地有效保护肺、心脏和正常组织低剂量区域,MU仅略微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复杂食道癌放疗动态多叶光栅(dynamic multi-leave collimator,DMLC)技术中9野方式的可行性,我们选取13例复杂食道癌患者,使用DMLC在相同的优化条件下分别使用7野和9野进行优化.确保两种方式95%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体积都达到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方法:对64例鼻咽癌后程加量的患者,根据医生要求的临床靶体积(CTV)和周围的敏感器官的限制受量,采用一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或多个中心共面加非共面设野来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DVH图和剂量曲线分布情况选择最佳方案.结果:以肿瘤中心点为剂量归一点,85%一90%的剂量线均能包绕靶区体积,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都在理想的范围内.结论:对鼻咽癌的三维治疗计划设计时,要根据病人病变侵犯的范围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设野方法,这样在没有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情况下,也能使靶区剂量分布的适形度、均匀度更好,同时也有效地保护了敏感器官,从而可提高鼻咽癌放疗剂量及鼻咽癌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