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注雷米芬太尼缓解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预先注射雷米芬太尼对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缓解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选取150例接受全麻的择期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3组:雷米芬太尼50μg组(Ⅰ组)、利多卡因40mg组(Ⅱ组)、生理盐水组(Ⅲ组).各组患者预先静脉注入试验药物,30 s后注入异丙酚(2 mg/kg).观察询问各组患者的疼痛分级及不适反应,并记录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结果:Ⅰ组、Ⅱ组较Ⅲ组疼痛程度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16%、24%、86%,P<0.05),各组用药前后血压及心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预注雷米芬太尼能显著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最佳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防异丙酚静脉注射痛的最佳剂量。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5组:R1组(瑞芬太尼0.01mg,n=40)、R2组(瑞芬太尼0.02mg,n=40)、R3组(瑞芬太尼0.03mg,n=40)、L组(利多卡因40mg,n=40)和S组(0.9%氯化钠注射液2ml,n=40)。所研究的阿片类药物均稀释成2ml溶液。药物注入外周静脉30s后以0.5ml/s的速度注射异丙酚(1%得普利麻)50mg。立即观察和询问注射处有无疼痛,疼痛评分采用四分法。结果R1组、R2组、R3组和L组较S组明显降低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程度(P〈0.05)。R2组、R3组和L组较R1组更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P〈0.05),R2和R3组之间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和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同利多卡因一样,都可有效降低异丙酚注射痛。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并无明显减少,瑞芬太尼0.02mg是预防异丙酚注射痛较好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传统丙泊酚单独用药或混合利多卡因对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0年2-6月行无痛人流术患者160例,年龄18~4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A组)、丙泊酚+利多卡因组(B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组(C组)和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利多卡因组(D组)4组。麻醉前不用术前药,麻醉诱导采用微量泵恒速静脉给药,4组输注时间均为60s,从开始输注丙泊酚时询问患者注射部位感觉,观察患者有无皱眉、流泪和手臂躲避抽动等行为。根据患者主诉和行为反应进行注射痛的口述描绘(VRS)评分。结果 4组患者出现重度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25.0%、B组12.5%、C组10.0%和D组5.0%,A组与B组、C组和D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无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25.0%、B组67.5%、C组62.5%和D组70.0%,B组、C组和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长链脂肪乳和利多卡因均能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患者有较好的耐受性,但以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复合利多卡因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利多卡因与芬太尼用于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剂量利多卡因和芬太尼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择期行手术的女性病人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50例。前臂扎止血带后分别静脉注A组:利多卡因0.5 mg/kg,B组:利多卡因40 mg,C组:芬太尼50μg,D组:生理盐水2 ml。60 s后松止血带,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4分法对注射痛评分。麻醉清醒后使用VAS评分法对注射痛再次评分。结果:4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38%(19例)、50%(25例)、64%(32例)、80%(40例)。VAS评价4组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32%(16例)、44%(22例)、60%(30例)、74%(3例)。结论: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或40 mg并保留止血带1 min,均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低温丙泊酚与预注利多卡因对缓解全麻诱导时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身麻醉病人,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 control group ),利多卡因组( lidocaine group )和低温丙泊酚组(cold group),每组40例。全麻顺序诱导时,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给予室温(20~23℃)丙泊酚,而低温组给予贮藏在冰箱内的4℃的丙泊酚。应用4分表评价并记录病人的疼痛程度及发生率,同时记录基础状态、给药后和插管前的血压、心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低温组与利多卡因组病人注射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相应的百分比为32.5%,37.5%vs.70%);且低温组与利多卡因组病人疼痛的程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低温丙泊酚能有效降低全麻诱导时注射痛的程度与发生率,与预注40 mg的利多卡因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6.
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和方法学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芬太尼、利多卡因、咪唑安定3种药物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同时比较口述描绘(VR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对异丙酚注射痛评价的差异,探求其中最优的方案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静脉麻醉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芬太尼组(静脉注射25μg/ml芬太尼2ml)、咪唑安定组(静脉注射0.1%咪唑安定2ml)、利多卡因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4组,各组从静脉给予实验药物120s后,5mg/s恒速推注异丙酚,应用注射异丙酚时的VRS评分和苏醒后VAS评分法分别对各组预防异丙酚注射痛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VRS评分:芬太尼组、咪唑安定组、利多卡因组用药后无痛发生率分别为49%、57%、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3个实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利多卡因组和咪唑安定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1)预先注射咪唑安定或利多卡因均能减轻异丙酚注射痛;(2)VAS和VRS评分法联合应用于异丙酚注射痛的评价,结果更准确、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7.
林河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3):224-225
目的:研究物理方法缓解异丙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28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Ⅰ)、肘正中静脉注射组(Ⅱ)、低温注射组(Ⅲ)和慢速注射组(Ⅳ)。对患者异丙酚注射痛程度和局部炎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Ⅰ、Ⅱ组比较,疼痛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方法对缓解异丙酚注射痛有确定作用,但还要复合其它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全麻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级,年龄19Ⅱ级,年龄1965岁,体质量43.565岁,体质量43.578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0):生理盐水组(S组,生理盐水0.15 ml/kg)、右美托咪啶组(D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均为15 min完成恒速输注。随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6 mg/kg,2 min后,通过手背静脉以0.5ml/s的速度注射丙泊酚。由一位不知具体分组情况的麻醉医生记录两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为76.67%,D组无丙泊酚注射痛发生,D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联合咪达唑仑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丙酚注射痛与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 Ⅱ级、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女性患者,经右手背建立静脉通路,并推注1/3诱导剂量(2 mg/kg)的异丙酚,同时记录注射部位疼痛评分;以异丙酚、舒芬太尼、罗库溴铵进行全麻诱导及气管插管,记录入室后平静5 min (基础状态)、气管插管前即刻、插管后1、2、3 min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product,RPP)。结果  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为68%。气管插管后1 min患者血压以及心率增幅最大,患者异丙酚注射痛评分与插管后1 min RPP显著相关(R2=0.373 2,P<0.01),与插管前RPP相关性不明显(R2=0.071 9,P>0.05)。以异丙酚注射痛评分≥2预测插管后1 min RPP大于基础值20%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68.3%。结论  手术前异丙酚注射痛与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是否能减轻小儿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痛。方法 对择期儿科手术的160 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S 组、L 组、L+P 组和M组,每组各40 例。S 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 后注射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ml 氯化钠溶液);L 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mg/kg(稀释成2ml),30s 后注射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ml氯化钠溶液);L+P 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 后注射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2.5mg/kg(1%丙泊酚18ml+2%利多卡因2ml);M 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2ml,30s 后注射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2.5mg/kg(1%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18ml+2ml 氯化钠溶液)。丙泊酚注射期间使用VRS 四分法对患儿进行注射痛评分;并记录丙泊酚注射前和注射时心率,观察注射过程和注射后的不良反应,评价各组疼痛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4组患儿注射痛发生率分别是:S组38 例(95%),L 组32 例(80%),L+P 组20 例(50%),M组19 例(47.5%),L 组、L+P 组、M 组注射痛发生率均低于S组38 例(均P<0.05),L+P 组、M 组注射痛发生率低于L组(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丙泊酚注射时心率均增快(P<0.05);与S 组比较,丙泊酚注射时L+P 组、M 组心率低于S 组(P<0.05),与L组比较,丙泊酚注射时L+P 组心率低于L 组(P<0.05);其余各组患儿丙泊酚注射时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长链脂肪酸丙泊酚能减轻小儿静脉麻醉诱导注射痛,与利多卡因混合丙泊酚注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1.
麻黄碱预注对异丙酚注射痛及循环抑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东林  杨宣 《中国医刊》2005,40(8):26-27
目的观察麻黄碱对丙泊酚(异丙酚)静脉注射引起的疼痛及循环抑制的影响.方法120例ASAI~Ⅱ级的择期门诊无痛取卵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施行异丙酚诱导之前60秒给予生理盐水、利多卡因(40mg)、麻黄碱(0.1mg/kg).观察每组疼痛的发生率和根据Ambesh法进行疼痛评分,并监测麻醉诱导前后SBP、HR和SPO2的变化.结果麻黄碱和利多卡因均可降低异丙酚注射疼痛发生率(P<0.01),麻黄碱与利多卡因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生理盐水组和利多卡因组相比,麻黄碱组在麻醉诱导前后SBP和HR变化不明显.结论与利多卡因相比,麻黄碱同样可降低异丙酚引起的静脉注射痛,而且还能减轻异丙酚的循环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2.
丙泊酚静注复合宫颈局麻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注复合利多卡因宫颈局麻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A组(丙泊酚+局麻组)术前以丙泊酚2.0-2.5mg/Kg静注(50s内注完)病人入睡后术者于宫颈内口旁3点、9点处各注射2%利多卡因2.5mL。B组(单纯丙泊酚组)以丙泊酚2.5-3.0mg/kg静注(50s内注完),两组病人均视术中情况每次追加丙泊酚0.5mg/kg,观察两组病人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记录丙泊酚用量。结果A组病人术中的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均优于B组,丙泊酚用量少于B组。结论丙泊酚静注符合利多卡因宫颈局麻用于无痛人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预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减轻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预先使用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乳剂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200例ASAⅠ-Ⅱ级接受全麻的择期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4组:S10组、S15组、L组和P组,每组50例.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均在前臂结扎一可充气止血带(压力为70 mmHg)人为阻断血流,分别被给予以下试验药物:舒芬太尼10 μg(S10组)、舒芬太尼15 μg(S15组)、利多卡因40 mg(L组)和生理盐水3 ml(P组),注射完毕1 min后松开止血带,均再注射1%丙泊酚2 mg/kg,依Ambesh四分法评价并记录丙泊酚注射疼痛发生率和程度,记录病人麻醉前(T0)、预注药后(T1)和注丙泊酚后(T2)三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呼吸参数、预注试验药物的副作用.结果 S10组、S15组及L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分别为44%,36%,22%)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80%,P<0.01),但S10组、S15组镇痛效果不如L组(P<0.01).S15组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性要优于S10组(P<0.05).结论 预注舒芬太尼能显著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在不宜使用利多卡因时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的疗效及护理措施。 方法选择2005-08/2006-03在我院行丙泊酚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的324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不使用任何镇痛方法的230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术中阴道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比较。果①镇痛效果:观察组324例均有效(100%),而对照组320例仅60例有效(19%),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②阴道流血量:观察组阴道流血量≤30mL者为319例(98%),而对照组为310例(97%),两组相比无差异(P〉0.05);③人工流产综合反应: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36例(4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满意、阴道出血量少、人工流产综合反应级低,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OX-2 和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90 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 =30)、神经病理性痛组( n=30)和右美托咪定组(n =30),利用坐骨神经结扎的方法复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右美托咪定组大鼠于术后即刻开始至处死前1 天,每天腹腔注射50 μg/kg 右美托咪定,1 次/d,其他两组大鼠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术前1 d(T0)、术后3 d(T1)、术后7 d(T2)和术后14 d(T3)对造模大鼠热痛阈(TWL)和机械痛阈(MWT)进行测定,分别于T1、T2和T3时测定完TWL和MWT后,处死并取脊髓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COX-2 mRNA和c-fos mRNA 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均缩短,MWT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TWL 均延长,而MWT 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病理性痛组和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神经病理性痛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大鼠T1~T3时COX-2 mRNA 相对表达量和c-fos mRNA 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抑制神经病理性痛大鼠中枢痛觉敏化,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背角COX-2 和c-fos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减轻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全麻静脉注射丙泊酚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A组采取手背静脉注射、B组采取肘静脉注射、C组采取肘静脉低温注射、D组采取肘静脉注射芬太尼后低温注射,比较4组患者的注射疼痛情况。结果B、C、D组与A组比较,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著下降(P〈0.05),其中D组下降程度最为显著(P〈0.01)。结论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大静脉注射、局部按摩、芬太尼预注射、给予4℃的丙泊酚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丙泊酚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椎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SEP)及运动诱发电位( motor evoked potential, MEP)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腰椎手术患者60例, ASA I~II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 P组)和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组( D组)。 P组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诱导时起始靶浓度为2.0~3.5μg/mL,并以2.5~3.5μg/mL靶浓度维持。 D组在TCI丙泊酚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两组维持BIS在45~55。分别记录清醒时(T0)、插管后5 min (T1)、插管后30 min (T2)以及2hr (T3)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及SSEP相关参数,并记录运动诱发电位的未引出情况。结果与清醒时比较, T1, T2及T3时两组BIS明显降低, P38、 N45波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波幅明显降低(P<0.05)。在T1及T2时, P组P38、 N45波波幅较D组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两组无一例出现术中单侧或双侧下肢的MEP未引出。结论在麻醉诱导后两组SSEP波形均受抑制,单纯丙泊酚较复合右美托咪定对SSEP的抑制作用更强,右美托咪定不影响术中SSEP及MEP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布托啡诺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镇痛效应及不良反应,旨在比较观察布托啡诺和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0例拟行无痛人流的初孕妇女,随机分为三组:布托啡诺组(A组)、芬太尼组(B组),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布托啡诺10μg/kg+丙泊酚2.0 mg/kg静脉注射,B组:静脉注入芬太尼0.05 mg+丙泊酚2.0 mg/kg,C组丙泊酚2.0 mg/kg静脉注射,三组均匀速推注丙泊酚,待意识消失后施术。术中视情况追加丙泊酚20-50 mg。连续观察HR、SBP、DBP、SpO2,以及麻醉时间,麻醉恢复时间,丙泊酚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A、B两组丙泊酚用量及麻醉效果(优秀率)相似(P〉0.05),麻醉时间、SpO2最低值无明显差别,而麻醉恢复时间A组明显延长(P〈0.01)。C组丙泊酚用量最多,血流动力学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单纯丙泊酚相比,布托啡诺联合丙泊酚更能满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要求,副作用少,丙泊酚用量减少,呼吸抑制轻。但与芬太尼组相比其苏醒时间略长,增加了观察时间。  相似文献   

19.
李慧玲  佘守章  莫世湟  陈勇  索琨 《广东医学》2004,25(12):1394-1396
目的 观察新型α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咪啶对全麻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 (BIS)及靶控输注 (TCI)异丙酚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年轻患者 30例 (ASAⅠ~Ⅱ级 ) ,将其随机双盲分为两组 :D组 (n =15 ) :右旋美托咪啶 0 4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 5ml静脉泵注 (5min) ,C组 (对照 ,n=15 ) :生理盐水 5ml,方法同D组 ,监测其BIS ,HR ,MAP ,SpO2 。结果 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基本相同 ,麻醉前BIS分别为 92± 1和 90± 2 ;②D组给予右旋美托咪啶后BIS出现进一步下降 ,由 5 1± 2降至 4 2± 16 ,C组则仍为 5 1± 3,无明显变化。D组减少异丙酚的Ct值 ,由 (3 6± 0 5 ) μg/ml减少至 (2 8± 1 3) μg/ml,可使BIS恢复 ,C组维持不变 ;异丙酚的用量D组比C组减少 8%~ 14 % (P <0 0 5 ) ;③D组使用右旋美托咪啶后HR明显减慢 ,由 (78 2± 13 0 )次 /min减为 (6 4 4± 8 8)次 /min ;MAP无明显变化 ;④术后苏醒期D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 ,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与C组相似 (P >0 0 5 ) ,患者拔管时烦躁的现象明显减少。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产生明显镇静效应 ,能使BIS进一步降低 ,且减少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的用量  相似文献   

20.
马亮 《吉林医学》2014,(36):8013-8015
目的:比较目前最强效的镇痛药物舒芬太尼和经典的、广泛被大众所认可的利多卡因对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价值。方法:将ASAI-Ⅲ级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按随机序列数字法分为三组,每组100例。L组为利多卡因组,预先注射2%利多卡因60 mg;S组为舒芬太尼组,预先注射舒芬太尼10μg;C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各组在注射药物前后SBP、DBP、HR;静脉注射丙泊酚过程中询问疼痛情况,按照不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记录疼痛程度。结果:L、S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L组的注射痛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结论:预先注射利多卡因能有效地抑制或减轻丙泊酚注射痛,其效果优于预先注射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