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马尾神经根沉降征在MRI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12月在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MRI检查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的患者30例,测量并记录患者相应狭窄节段硬膜囊前后径及黄韧带厚度,分析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及黄韧带厚度与马尾神经沉降征的关系。结果:在30例马尾神经根沉降征患者中,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20例,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及黄韧带增厚8例,黄韧带增厚2例。结论:在腰椎管狭窄患者中,椎间盘膨出或突出是致马尾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外科收住并进行手术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腰椎MRI检查结果分为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52例及阴性组73例。比较2组的病变特点及手术治疗相关指数;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2组的疼痛程度,根据Oswestry残障指数(ODI)评价2组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估2组的手术疗效。结果: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多节段椎体狭窄及重度狭窄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2组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VAS及ODI的术后评分及术后改善值均优于阴性组(均P<0.05),Macnab疗效评分的优良率均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阴性患者。神经根沉降征对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治疗的选择和疗效预测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根沉降症对症状性腰椎管狭窄症(LSS)和非特异性下腰痛(LBP)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腰腿痛的180例患者分为LSS组和LBP组,每组患者90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根沉降所出现的概率.结果 在LSS组中神经根沉降症有84例(93.3%,84/90),而LBP组无神经根沉降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SS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LBP组(0.60±0.05与0.66±0.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LSS组的代表性区域面积(CSA)(68.9±7.0) mm2显著低于LBP组(168.2±13.8) m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173,P=0.000);ODI与CSA两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18,P=0.098).结论 阳性的神经根沉降症较高地出现于LSS患者中,阳性的神经根沉降症可以作为诊断LSS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马尾神经沉降征和腰椎管狭窄诸多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0 例腰椎管狭窄患者 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沉降组和非沉降组。测量、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 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和椎管是否多节段狭窄等参数。统计分析上述自变量和沉降征及其分级的关系。结 果: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参数与沉降征相关(P<0.05),年龄、 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参数与沉降征分级相关(P<0.05)。结论:腰椎管狭窄患者中, 年龄、腰椎管狭窄位置、狭窄椎管硬膜囊面积、狭窄处椎管前后径等是沉降征及其分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评价其治疗的效果。方法2002~2006年采用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自手术治疗的病人92例,按照MacNab分级标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84名病人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5~60个月),疗效:优50例,占总人数的60%,良26例,占总人数的31%,可4例,占总人数的4.5%,差4例,占总人数的4.5%。优良率达到91%。结论采用加压、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切除术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中远期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7.
对166例退行性腰椎狭窄症病人进行了诊断与手术治疗。术后对128例病人进行了1~4年的随访,手术优良率为93%。腰椎减压术中应注意切除突出或膨出的椎间盘,同时应重建腰椎稳定性。术后应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正> 我院从1998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60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8-70岁,平均51岁;病程2个月-20年;持续腰痛49例,下肢麻木者35例,有间歇性跛行52例,放射性下肢痛31例,下肢感觉减退23例,肌力下降2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7例,跟腱反射减弱11例。术前常规拍摄腰椎正侧位、双斜位x线片,做腰椎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管狭窄症是造成老年人较显著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现就其概念、病因分类、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非手术治疗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80-4281
2012年2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77例,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A组和B组两组,其中A组42例,应用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减压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椎旁植骨融合术对患者进行治疗,B组35例,应用单纯椎板间开窗减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A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9%,并发症发生率为4.8%;B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1.4%,并发症发生率为5.7%。经过手术治疗后,两组均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对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以患者的具体病情为依据,进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使患者在术后能够尽快康复。将融合组手术与单纯减压组的手术情况进行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52例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男31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7岁,采用双侧半椎板有限元减压保留棘突韧带同时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术治疗。结果:随访1.5~4.5年,平均2年7个月,植骨全部愈合,内固定位置正常,但有4例延迟愈合。术前JOA评分平均3.2分,术后平均13.8分,平均改善率89.83%,优良率94.23%。结论:在充分减压的同时保留棘突韧带,提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及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CT分型并进行临床评价。材料与方法:对745例腰椎管狭窄症术前CT分型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分为三型,Ⅰ型:中心椎管狭窄型;Ⅱ型:脊神经根管狭窄型(即侧椎管狭窄型);Ⅲ型:混合型,Ⅰ、Ⅱ型并存。其中Ⅰ型104例(13.96%);Ⅱ型158例(21.21%);Ⅲ型483例(64.83%)。CT分型与手术符合率为92.21%,不符合者多见于Ⅱ型。结论:CT分型对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且两病伴发的情况日益增多。糖尿病的治疗常以运动治疗为基础,但患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老年患者的活动常被严重限制。因此,如上述两种疾病伴发,则患者的病情会不断加重,甚至丧失自理能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给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腰椎管狭窄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选择患者随机分组后制定出恰当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结果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观察组其输液期间输液通道重复建立和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且卧床期间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提高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较少并发症发生,使患者得到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腹肌锻炼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我们选了9例患者。并对治疗前后静态和动态肌力,椎管矢状径等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疗效优3例,良5例,差1例。治疗后腹肌肌力增强。治疗前、后椎管矢状径分别为(8.72±0.44)mm和(10.78±0.44)mm,有显著性差异(P<0.001)。所以,我们认为腹肌锻炼是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比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在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术后的临床效果差异,进一步探讨神经根沉降征对于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价值的预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6月-2018年10月于课题组所在单位的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突症的患者80例,对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与神经根沉降征阴性组的术后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分,ODI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神经根沉降征阴性组;结论:神经根沉降征可作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突症患者的术后疗效预测的评价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课题主要研究针刺腰部夹脊穴、大肠俞穴、环跳穴、委中穴、昆仑穴、太溪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中针刺大肠俞穴处的神经根,通过神经根的刺激来缓解同侧臀部及腿部酸胀、麻木、疼痛等不适症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明显,不容忽视。课题的技术难点是大肠俞穴的定位,并通过针刺大肠俞穴来刺激神经根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应首先熟悉及掌握大肠俞穴的系统解剖及腰部椎间孔处神经根体表定位,从而才能稳、准、快的刺激到大肠俞穴处的神经根,到达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植骨术治疗高龄患者腰椎不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退行性病变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方法:1991年3月-1999年9月,对51例经长期正规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退行性不稳定70岁以上高龄患者,入院行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观察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显示的植骨融合程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11个月(2-8.5年),所有患者的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临床植骨融合率90.2%;临床疗效:优35例,良18例,可8例,优良率为86.9%。结论: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疗效肯定,同样适合于高龄骨患者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