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总结分析经手术证实的71例60-81岁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病例临床资料。结果:各种检查以CTM诊断符合率最高,达96.8%。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采用扩大开窗和双侧潜行扩大开窗加髓核摘除,神经根管扩大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优良率为90.2%。结论:CTM能 显著提高该病符合率,合适的微创手术能达到安全、有效保持脊柱稳定的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之腰椎间盘突出症118例,其中合并退变性腰椎管狭窄52例(44%)。由于二者具有共同的发病诱因,故一并讨论其诊断和治疗问题。诊断依据和手术指征是放射性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神经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X线平片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CT扫描证实有椎间盘突出,中央椎管矢状径<11.5mm,侧隐窝矢状径<3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有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手术方式是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间盘切除同时扩大侧隐窝以使被卡压的神经根获得彻底减压,使其能移动0.5~1cm。除有退变性或椎弓崩裂性滑脱不作融合术。术后随访45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优良率86.5%,无腰椎不稳和腰椎滑脱等并发症。为获得优良效果,作者强调在处理椎间盘突出的同时必须彻底解除侧隐窝狭窄对神经根的压迫,才能彻底根除症状。  相似文献   

3.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对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治疗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三维运动学测量、腰椎测量、影像学测量等方法,探讨 椎椎管狭窄症的生物学改变,并对该手术治疗作改进。结果;椎间盘纤维环后外侧、椎体后表面、椎弓根部、椎弓峡部和关节突关节等部位均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而椎间盘退变及腰椎后仲均这一趋势加剧。后部结构切除手术除对于腰椎的生物力学行为有明确的影响,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和手术中神经根管及鞘膜切开减压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神经根管减压及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结果术后24小时内均有不同程度下肢轻松感,肢体麻木缓解和神经根疼痛症状完全消失。39例术后2周内症状完全消失,平均治愈时间为7天。结论腰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主要是腰椎神经根管狭窄,在神经根减压与粘连松解同时行神经根鞘膜切开减压后能显著缓解神经压迫症状,加速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1997年 3月~ 2 0 0 4年 2月 3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经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表现。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7个月 (6个月~ 5年 ) ,所有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临床疗效 :优 2 3例 ,良 5例 ,可 4例 ,优良率为 87.1%。 结论 :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的疗效肯定 ,且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指征、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6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34~76岁,平均59.2岁,病程4个月~30年,平均5年2个月;56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全椎板切除减压术27例,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29例。结果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为59.26%、89.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41%、14.8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3年9月~2009年8月共收治7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48例,女24例,年龄54~83岁,平均年龄66 3岁.其中40例采用有限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术(A组),32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B组).采用JOA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对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并计算改善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72例患者得到10~62个月随访,平均37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6.6%±30.2%,B组60.5%±22.8%,优良率A组77%,B组8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均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腰椎失稳并发症.结论 有限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与全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比较在手术创伤、恢复时间和治疗费用方面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精确建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退变腰椎全节段有限元模型,与正常模型进行对比。方法选取复杂性LSS患者采集CT数据,采用专用生物力学软件建立退变腰椎全节段模型,同时构建正常材质和几何形态的腰椎模型,用相同边界条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复杂性LSS腰椎的刚度增加、活动度范围比正常模型要小,特别是后伸工况减少了25.4%。总体上,退变腰椎的应力有增大趋势,退变节段椎间盘L4~L5和邻近上位椎间盘L3~L4的终板、髓核和和维环基质应力分布趋向四周边缘集中,特别是基质应力最大增加129%。结论复杂性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有限元模型的活动度减少、刚度增加,退变椎间盘四周出现应力集中,促进邻近椎间盘退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甲状腺素(TTR)蛋白代谢修饰与淀粉样变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本研究首先利用ProteomeLabPF-2D系统依据蛋白质等电点分选各个pH值范围蛋白质,然后利用抗人TTR抗体,点免疫印迹实现鉴定TTR蛋白存在于被收集的范围。利用硫黄素T(ThT)试剂,测定各个收集部分溶液中淀粉样变的含量,进一步利用飞行质谱的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时间(SELDI-TOF-MS)分析各个部分TTR蛋白的修饰类型。结果:系统性老年性淀粉样变(SS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pH范围分别为 8.1~8.0,4.0~4.6及6.8~5.8范围时出现高丰度蛋白。并且SSA患者pH6.8~5.8范围淀粉样变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SSA组与健康组相比,血TTR 蛋白N端氨基酸修饰基团包括磷酰基(Phosphoryl)、羟基(Hydroxyl)、葡萄糖胺(O-GlcNac)基团修饰阴性。结论:SSA患者血TTR 蛋白N端氨基酸修饰基团Phosphoryl、Hydroxyl、O-GlcNac的减少可能与淀粉样蛋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对开放及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并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9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并失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不同手术组的围术期参数、临床疗效及术后影像学检查等各项指标。结果34例肥胖患者及105例非肥胖患者在开放组及微创组中进行相关指标比较。其中肥胖患者围术期指标在开放组均大于非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微创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13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无脱钉、断钉现象。所有患者在开放或微创手术后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VAS)评分及疗效情况(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在开放和微创手术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可能是影响 TLIF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期镇痛的方法与帕瑞昔布镇痛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1年7—12月的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共82例。分为空白对照组35例、单次注射帕瑞昔布组27例和两次注射帕瑞昔布组2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5d进行疼痛评分(visualanalogscaleScore,VAS)和生活质量评分(activityofdailyliving,ADL),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单次和2次注药组在术后1、3、5d时的疼痛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d两次注药组疼痛程度低于单次注药组(P〈0.05),术后3d、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两次注药组在术后1和3d时好于单次注药组(P〈0.05),术后5d时,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对腰椎管狭窄症围手术镇痛有良好的效果;术后1d注药使用2次,以后2d各使用1次,可起到良好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内软骨结节(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CT诊断及其有关的发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6例LPMN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CT特征性表现、手术方式。结果 LPMN典型的CT表现为: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局限性骨缺损,边缘较致密硬化;缺损区后方有一骨块突入椎管(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在矢状位上见骨块“翘起”征,缺损区呈“V”形或三角形;椎管狭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多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 CT能明确诊断LPMN导致的椎管狭窄症,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背景]比较观察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结果.[病例报告]对资料完整的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接受椎板切除术者为35例,接受多节段开窗术者为34例,分别于术后1,5年进行JOA疗效评分及影像学观察.椎板切除术组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6%,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8%;椎板切除术组术后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9%,多节段开窗术组为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年X线检查均未见腰椎不稳,术后5年椎板切除术组6例出现腰椎不稳或I0腰椎滑脱.[讨论]椎板切除术和多节段开窗术治疗椎管狭窄的近期疗效均满意,而多节段开窗术远期疗效明显优于椎板切除术,且腰椎不稳及腰椎滑脱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ofel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术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22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后路减压同时行Cofelx内固定术,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ODI)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价临床疗效,在X线片上测量术段及上邻节段的活动度(ROM)。结果术后JOA、ODI评分及手术节段ROM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邻节段RO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felx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短期疗效良好,且对上邻节段ROM影响较小,有利于减缓邻近节段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经椎弓根钉系统及腰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退变性腰椎管单平面狭窄症伴Ⅰ度滑脱病例56例,患者平均年龄63.4岁,平均病程51个月。病变节段:L4-5,40例,L5-S1 16例。手术方式采用全椎板减压加植骨融合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功能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协会的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定。结果本组3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4年,平均随访27个月。术后改善率为优26例、良5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8.6%。随访过程中3个月内植骨融合者29例(包括5例椎间植骨融合者),6个月内植骨融合4例,出现假关节2例,其中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Ⅰ度滑脱,采用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短期内可保证脊柱融合,达到稳定脊柱、解除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随访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45-74岁。单侧开窗减压8例,双侧开窗减压11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3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4例,同时行神经根通道扩大21例,26例均行相应椎间盘髓核切除。结果:26例患者经过27-70月随访,术后腰腿疼痛不能完全缓解4例,术后12月时存在慢性腰痛6例。术后24月时慢性腰痛或合并下肢麻木疼痛需要治疗者7例,其中单侧开窗减压术后1例,双侧开窗减压术后2例,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3例。接受再手术3例,其中单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1例,双侧半椎板切除减压术后2例。结论:单纯椎管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有效方法之一,但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减压不彻底、术后腰椎不稳是其术后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2013 年6 月- 2015 年8 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2 例,采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进行椎管扩大成形+ 腰椎间盘摘除术+ 神经根管减压术,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 分法(VAS)、腿痛VAS 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nab 疗效标准评价早期疗效。结果 31 例顺利完成手术,1 例因疼痛不能长时间俯卧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5 ~ 130 min,术中透视次数4 ~ 16 次,术中出血量5 ~ 25 ml。31 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个月。术前腰痛VAS 评分为(5.8±1.1)分、 术后即刻腰痛VAS 评分为(2.6±1.0)分,术后3 个月腰痛VAS 为(2.5±0.9)分,术后1 年随访时(2.2±0.8)分, 与术前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腿痛VAS 评分为(5.9±1.4)分,术后即刻腿痛VAS 评分 为(2.5±1.0)分,术后3 个月腿痛VAS 分为(2.3±0.7)分,术后1 年随访时VAS 评分为(2.3±0.8)分,与 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ODI 评分术前为(72.6±14.8)%,术后即刻为(28.2±11.6)%,术 后3 个月为(26.6±9.4)%,术后1 年随访时为(21.8±6.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采 用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优11 例,良15 例,可4 例,差1 例,优良率为83.9%。1 例(3.2%)患者术后3 个月行开放手术。结论 椎间孔入路完全脊柱内镜治疗腰椎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出血量少,康复快等优势,近 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进行手术策略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40例资料,对术前合并症及不同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等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前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约为85.0%;全部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应用内固定装置并植骨融合者约80.0%,其中固定三节段并双椎间融合17.5%、双节段单椎间37.5%、四节段双椎间22.5%、三节段单椎间2.5%、后外侧植骨融合单节段37.5%、融合双节段32.5%、融合三节段10.0%。术中减压节段及内固定植入越多,相应手术时间和出血量越多。结论对老年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围手术期应积极治疗术前合并疾病尽量,以减少对手术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减少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利于老年患者康复,避免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性腰椎管狡窄症67例,男性35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52.5岁。病史2—20年。术中对两个节段或以上者切除椎间盘,减压相邻椎板,行榷间植骨融合。结果:手术时间90-180min,术中出血400—1200ml,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3年,术后平均随访1.5年,JOA评定以改善率表示,多间隙优良率为85.7%。结论:多节段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后路榷管减压、植骨融合、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2例DLSS患者于椎板减压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及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资料。结果32例患者均完成6个月以上门诊随访,术后跛行消失者27例,下肢肌力恢复正常者23例。11例肌萎缩患者中10例明显改善,28例合并下肢感觉障碍者,7例完全恢复,16例部分恢复。结论根据DLSS患者特质和疾病特点,规范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相关并发症与加快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