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坐骨神经干联合推拿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腰椎牵引及维生素B1和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坐骨神经干联合推拿治疗,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疼痛以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P物质(SP)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坐骨神经痛不适指数(SBI)评分、麦吉尔(McG ill)疼痛评分及行为疼痛测定法(BRS-6)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NGF和S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GF和S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JOA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坐骨神经干联合推拿能够有效改善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症状,促进根性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激痛点针刺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背肌筋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激痛点针刺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低频经皮电刺激治疗,每组患者均干预4周,每周干预2次,在治疗前后采用简化麦吉尔疼痛问卷积分(SF-MPQ评分,包括PRI、VAS、及PPI评分)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定,并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PRI、VAS、PP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痛点针刺疗法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采用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Mc Gill量表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4.17%,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治愈率为25.00%,总有效率为79.17%;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VAS、PP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RI评分、VAS评分、PP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刃针微创术配合正骨手法可显著减轻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颈部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贺亚超  程海涛 《河南中医》2022,42(2):301-305
目的:观察"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本院治疗的CSR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试验组给予"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麦基尔疼痛量表-简表中的疼痛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 scale,VAS)和疼痛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问卷(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症状体征积分。结果:试验组治疗后PPI评分、VAS评分和PR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N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和上肢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筋正骨八步"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上肢麻木、颈椎活动度和上肢肌力,提高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联合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对血清IL-6、TNF-α及MCP-1的影响。方法将6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手法推拿联合电针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疼痛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及MCP-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RI、VAS和PP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SFI和SB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MCP-1、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能够有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改善坐骨神经局部病理生理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分为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组(观察组)、悬灸非热敏化腰阳关组(对照组)及药物组。观察组取热敏化腰阳关,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取非热敏化腰阳关,行悬灸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腰痹通胶囊治疗。观察3组治疗15 d前后临床症状、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分级法(VAS)、现有疼痛强度(PPI)等疼痛量表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3种治疗方法对坐骨神经痛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疗效最优(P0.05);3组PRI、VAS、PPI疼痛评分及血清IL-8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及药物组(P0.05),对照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热敏化腰阳关比悬灸非热敏化腰阳关、口服腰痹通胶囊疗效优,该法为治疗坐骨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病变部位炎症因子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梅胜利 《新中医》2020,52(9):132-13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药物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服用腰痛胶囊和外用吡罗昔康凝胶,观察组加用腰部斜扳法、穴位按摩、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应用简化Mc Gill疼痛量表评估疼痛程度[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定法(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患侧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肌肉厚度,并对整体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PRI、PPI、VAS分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腰大肌、腰方肌的肌肉厚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项肌肉厚度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1.67%,观察组9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基础上加用腰部斜扳法、穴位按摩、理筋等推拿手法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具有更优秀的治疗优势,可有效改善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强肌肉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组施以理筋减压推拿术,中药对照组予独活寄生汤口服,西药对照组予芬必得口服,均治疗2疗程后观察其临床症状的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组疗效最好。3组间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其中腰部疼痛、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痛、咳嗽时疼痛加剧,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将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腰部疼痛、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痛、咳嗽时疼痛加剧评分分别与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以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组最优。结论: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坐骨神经痛能改善临床症状,为推拿临床的优势病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电针齐刺环跳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对疼痛程度、血流变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97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及观察组49例,两组均给予膀胱经下肢腧穴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温电针齐刺环跳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均小于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热敏灸与辨证穴位灸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电针加热敏灸治疗组)和对照组(电针加辨证穴位灸治疗组),两组各25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采用国际公认的麦吉尔疼痛量表,以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方法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热敏点出现率为92%,且热敏点与阿是穴具有高度重合性。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的PRI、VAS、PPI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组间治疗前后的PRI、VAS、PPI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肌筋膜炎患者容易出现热敏现象,热敏点与局部阿是穴高度重合,相比艾灸辨证取穴,艾灸热敏点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对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其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两组均治疗2个月,隔天治疗一次。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包括VAS、PRI、PPI三项)、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及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水平,并于3个月随访时再次比较两组患者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PRI、PPI、ODI、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5-HT、DA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时观察组患者VAS、PRI、PPI、ODI、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激痛点结合脏腑推拿对于慢性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伴焦虑患者疗效优于单独针刺,其机制可能与脏腑推拿对于神经递质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电针结合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推拿治疗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彭州市中医医院康复科治疗的9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治疗组应用电针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应用推拿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SF-MPQ)、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1)电针配合推拿组的PRI变化值(第4周评分与0周差值)大于推拿组。2)推拿组坐骨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方面、躯体疼痛方面、总体健康方面、情感职能方面等4个方面维度分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加推拿组2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量表各方面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推拿、推拿两种治疗方案均可缓解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两种治疗方案均可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但是2组相比较而言,电针结合推拿治疗在改善坐骨神经痛患者疼痛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优于推拿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分别采用针刺联合骶管注射及常规针刺治疗,运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评分降低程度(5.6±1.0)明显优于对照组(4.1±0.7);两组在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功能改善(24.1±4.2)明显优于对照组(16.9±4.7)。结论:针刺联合骶管注射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使用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牵引推拿治疗。2均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中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3、14 d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7. 5%,对照组愈显率57. 5%,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治疗14 d后PRI评分、疼痛VAS评分及PP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3、14 d后ND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3、14 d后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P 0. 05)。结论龙氏牵引下正骨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快速改善和恢复颈椎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与常规针刺法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评价本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脊神经定位诊断结合手三阳经循经取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症状、体征与功能状态的临床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PRI、VAS、PPI评分及Mc Gill总分)。结果 2组第1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临床评分、疼痛问卷表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且第2疗程后上述评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第1疗程(P0.01)。组间比较:第1疗程后,治疗组临床评分、PRI、PPI评分、Mc Gill总分(PRI+VAS+PPI之和)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第2疗程后治疗组PRI评分、Mc Gill总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评分、VAS及PPI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针刺取穴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快速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等症状,改善日常功能;在改善患者疼痛综合评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骨盆牵引治疗,治疗组加用推拿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对照组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结论:推拿配合骨盆牵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中成药内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颈椎功能评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WBLSV)、全血高切黏度(whole blood high shear viscosity,WBHSV)]水平、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WBLSV、WBHSV水平低于对照组,CASCS评分中的症状、体征、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5%(53/54),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结论:基于平乐正骨"筋滞骨错"平衡理论指导的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颈椎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简化McGill量表评定“项八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的影响。方法: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项八针”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治疗,两组每周均治疗3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2个疗程后运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VAS以及PP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RI情感项及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 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的PPI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的PRI感觉项、PRI情感项、PRI总分及VAS改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高度显著差异( P<0.01)。结论:“项八针”能明显减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痛程度,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治疗作用优于牵引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运用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8d,观察2组疼痛评估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现时疼痛强度(PPI)评分,并比较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14/15),对照组为80.00%(12/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PRI、PP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针刺法治疗卒中后丘脑痛有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到椎针配合针刺组(简称为试验组)和单纯针刺组(简称为对照组).2组各35例,每日1次,10天一疗程,共治疗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目测类比定级法(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PRI、VAS、PP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结束后试验组PRI、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I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显愈率为50.00%,对照组显愈率为23.3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针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