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前后CT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经皮穿刺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lateraldls-C,Clot’lly,PLD)作为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手段之一,具有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对脊椎稳定性影响小,能减少硬膜外癫痕形成和经济等优点。其近期有效率为58%~85%”,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比较PLD术前术后椎间盘的影像形态变化,明确PI。D术后症状缓解的机理,我们对部分PLD术后的病人进行了CT观察。l材料与方法1.回一般资料1994~1996年我科采用PLD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3例,其中随访1年以上并行术后CT检查18例。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28~65岁,平均45岁。I。。_…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4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45例报告魏加强,陈明,尉言信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PLD)是70年代初期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临床开展此项手术,优良率为75%~92.2%。我们自1992年11月~...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切吸治疗15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电动式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仪治疗,穿刺成功率100%。术后平均3.5个月随访,优良率90%。该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恢复快,不造成神经根粘连及硬脊膜纤维化,不影响脊柱稳定性等优点。认为在掌握定性诊断资料并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严格选择适应证和正规操作,应用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正>自1975年GIJAKATA首次采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取得较好疗效后,这一介入手术被推广应用于临床,我院1998~2002年对1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PLD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告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使用自行研制的切割器械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优良率为87.5%。并讨论了该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器械构造特点。认为遵循操作规则,使用锥形扩张器,严格选择病例,该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经腹穿刺L2~L5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L2~L5各腰椎间盘进行TALD治疗,共完成TALD手术68例,其中L4/553例,L3/L4 12例,L2/L3 3例。术中采用腹部局部施压方式,使穿刺部位肠管移位,用空心针穿刺靶椎间盘后,以逐级插扩张套管方式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达到局部减压目的。结果本组TALD总有效率93.94%(62/66),未发现因损伤大血管造成大出血病例;因严重肠粘连致乙状结肠损伤1例。结论TALD治疗L2~L5腰椎间盘病变具有痛苦少、恢复快、风险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TALD必须在CT引导下施行,且应作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的一种补救方式。L1/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方法选取2017-02—2018-01间淇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予以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情况。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1.85±6.20)min,术中出血量为(40.26±7.60)mL。未发生脑脊液漏、硬脑膜微小撕裂、神经受损等并发症。术后2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时的治疗优良率为87.50%(42/48)。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应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创伤小、安全性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在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建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通过影像学和病理学验证其退变过程及效果。方法: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18只,体重2.7~3.3kg,雌雄不限,术前均行X线及MRI检查。每只兔在螺旋CT引导下,用18G穿刺针经侧方皮下穿刺兔L5/6椎间盘(穿刺组),确认刺入椎间盘纤维环深度约为5mm,并对L4/5椎间盘进行假性穿刺(穿刺达椎间盘边缘,但不刺入纤维环内;假穿刺组),L3/4椎间盘作为对照椎间盘(对照组)。术后4周、8周、12周随机选取6只兔行X线片及MRI检查,观察各组椎间隙高度、邻近骨质改变及椎间盘信号改变,以“术后椎间隙高度/术前椎间隙高度×100”计算椎间盘高度相对值(DHRV),并进行椎间盘改良Thompson分级法分级;X线片及MRI检查结束24h内处死动物,选取对照、假穿刺和穿刺组椎间盘进行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假穿刺组术后4、8、12周,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无降低,无终板骨质硬化与骨赘形成;MRI T2加权成像图像示各椎间盘均呈高信号;组织学检查见髓核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均匀,纤维环排列呈同心圆层状;免疫组化分析髓核呈Ⅰ型胶原染色强阳性,Ⅱ型胶原染色阴性,在各时间点表现无明显差别。穿刺组椎间盘在术后4周X线片即可见椎间隙高度轻度降低(DHRV=70.78±4.55),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轻度下降,组织学上见纤维环结构紊乱、髓核细胞轻度减少;术后8周椎间隙高度明显降低(DHRV=50.63±4.04),开始出现终板骨质硬化,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明显下降,组织学上髓核被胶原组织分裂为含较多椭圆形细胞的细胞岛,出现纤维软骨细胞,纤维环层状结构变形、部分断裂;术后12周椎间隙高度继续下降(DHRV=44.78±2.61),骨赘形成、终板骨质硬化明显,MRI示椎间盘信号强度继续减弱,组织学上见髓核被纤维软骨组织所代替,纤维环层状组织碎裂、解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示术后4、8、12周髓核Ⅰ型胶原染色逐渐增强,Ⅱ型胶原染色逐渐减弱。各时间点对照组椎间盘的DHRV及改良Thompson分级与假穿刺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穿刺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DHRV降低、改良Thompson分级增高与对照组及假穿刺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穿刺时间的延长,穿刺组DHRV呈进行性降低趋势,改良Thompson分级进行性升高,两者在术后4、8、12周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纤维环穿刺法诱导兔椎间盘退变模型构建成功,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经影像学及病理学证实其退变过程为渐进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护理体会曾冰,张明毓我院骨科自1991年底以来,采用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收效良好。现将治疗前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25~49岁,平均34岁。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下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transforaminal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t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天玑TM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tPELD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连续病例的病历资料(机器人组),男7例,女7例;年龄为(46.6±14.8)岁(范围16~72岁)。机器人组在术中获取实时三维影像并在机器人系统内规划穿刺路径,再由机械臂引导术者进行精准穿刺和工作通道建立完成手术。选取同期接受传统"C"型臂X线透视辅助下tPELD手术的25例连续病例作为对照组,年龄(45.5±13.7)岁(范围16~68岁)。所有患者均完成至少12个月的随访。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透视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采用改良Macnab分级评估临床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布、腰椎间盘突出类型、手术节段、术前VAS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除1例由于技术原因术中转为开放手术外,余13例均成功完成机器人辅助tPELD手术。机器人组术中透视(8.8±5.5)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1.3±8.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2,P<0.01)。机器人组术后即刻VAS为(2.85±1.79)分,末次随访时为(1.50±1.04)分均较术前(7.62±0.92)分有明显下降(F=69.747,P<0.01);末次随访时ODI为18.89%±12.16%较术前71.19%±12.12%有明显下降(t=15.430,P<0.01)。两组间术后即刻VAS(t=0.568,P=0.574)、末次随访VAS(t=0.713,P=0.481)及末次随访ODI(t=0.171,P=0.86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分级优良率机器人组92.30%,对照组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7,P=0.472)。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硬膜损伤、颅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机器人组出现复发1例(复发率7.7%),对照组出现复发2例(复发率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3)。结论机器人辅助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技术能够协助术者简单、准确、安全地建立工作通道,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37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144例,女93例;平均年龄44.8岁,均存在明显腰腿痛,并经CT及MRI检查证实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在局麻及影像学监视下行靶向穿刺,逐级扩张软组织,切除部分上关节突腹侧缘,安放工作通道,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完成髓核摘除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评分等评定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min,平均出血量20ml,无1例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3h即可在硬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212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VAS评分为7.8±3.6分,术后12个月为1.8±1.1分,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ODI为(53.2±13.5)%,术后12个月为(17.3±6.4)%,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2个月MacNab评分优167例,良36例,中9例,优良率为95.8%。5例患者术后7~20个月复发,复发率为2.4%,均行后路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翻修术后恢复。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 相似文献
17.
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kectomy,P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7月~2002年6月P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6例临床资料. 结果 91例随访6个月~8年,平均3.6年,优36例,良40例,无变化15例;优良率83.5%. 结论 PCD治疗颈椎病中椎间盘突出所致肩、上肢疼痛、麻木等神经根症状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经皮椎间盘穿刺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常见多发病,以往常采用非手术治疗和传统的经后路椎板切除摘除髓核的手术治疗,疗效不够满意,10%~20%的病例腿部有牵扯性疼痛或麻木,50%左右病人术后有腰无力或酸痛现象,还有一些病例术后可复发。1975年Hijikata首次应用经皮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 相似文献
19.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失败原因分析于秀淳刘晓平周银曲卫东我院自1992年9月开展经皮腰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lumbardiscectomy.PLD)共治疗67例患者,其中10例效果差改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就术中所见分析探讨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