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N1基因编码转录共激活因子,在某些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高表达。MN1在正常核型AML患者中的高表达与预后差和生存时间短相关;在全部inv(16)AML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在非M3的AML中被认为与对维甲酸的耐药有关。本文就MN1基因的结构和作用机制、MN1-TEL与急性髓系白血病,MN1与正常核型AML,MN1与inv(16)AML,MN1与维甲酸耐药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微小RNA(miRNA)为非编码单链RNA分子,于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mRNA与蛋白表达.miRNA特征性表达在成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AML的细胞形态学亚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相关.深入了解AML相关miRNA表达谱,将为成年人A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理论依据及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锐  林凤茹 《临床荟萃》2009,24(2):165-167
脑膜瘤1基因(MN1)最初发现于脑膜瘤患者,但它与脑膜瘤的关系并不明确吼。后来研究发现MN1在多种组织和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它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关系,尤其是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它的功能是转录辅激活物,现就MN1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1(MN1)基因和PTEN基因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AML病人(初治组16例,缓解组12例,复发组1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N1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另取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及正常人骨髓共13例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MN1和PTEN mRNA在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60.5%。初治组MN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TE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2.385、2.054,q=2.305、2.867,P〈0.01);缓解组MN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TEN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与初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121、2.756,P〈0.05);在复发组中MN1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61、2.723,P〈0.05)。MN1和PTEN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 MN1和PTEN基因的表达与AML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ML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5.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最常见的染色体易位,其易位产生AML1-ETO融合基因。AML1-ETO阳性AML通常被认为是预后较好的白血病类型,但只有一部分患者可用目前方法治愈。AML1-ETO阳性AML是一类异质性很大的疾病,复发难治的原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其预后相关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细胞遗传学异常、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和治疗等方面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遗传学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随着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预后相关因素被确认:如KIT、FLT3、NPM1和CEBPA等基因突变:微阵列技术也确认了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microRNA的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和DNA甲基化特征也发现了一些重要的AML预后亚型.这些新的预后相关因素的发现不仅对AML的危险度分层、预后判断、治疗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结合蛋白质图谱也确定了一些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靶点,为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依据.在此本文将阐述一些新的与AML预后相关的基因改变.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相关分子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代高通量基因组学技术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的应用,为AML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平台。随着AML相关突变和异常表达基因的发现,我们对AML的异质性和预后分级有了新的认识,也必将为AML分子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1(ID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RQ-PCR)方法 检测114例初发成人AML患者ID1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14例AML患者均检测到ID1基因表达,中位表达水平8525(57~11 233 238);AML不同核型预后组之间ID1基因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预后不良组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36 840(336~11 233 238)和6630(66~1 840798)](P=0.006);ID1基因表达水平与年龄[≥60岁患者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02)]和WBC[≥10×109/L患者明显高于<10×109/L患者(P=0.005)]相关;在年龄<60岁AML患者中,第1个疗程结束后未获得完全缓解(CR)患者伴有ID1基因高表达(CR与未CR患者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1268和9537,P=0.010).结论 ID1基因高表达多见于AML核型预后不良和高龄患者,与AML不良预后相关;ID1基因可能是成人AML患者不良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9.
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疾病,随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AML伴有重现性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不仅是特定AML亚型的诊断标志,也是判断疾病缓解、复发危险以及总生存率的重要预后因素。然而,应用现有的染色体分析技术,目前仍然有大约40%-49%的成人AML患者和25%的儿童AML患者中在显微镜下未能被观察到有染色体核型异常。这些所谓的细胞遗传学正常的AML(cytogenetically normal acute myeloid leukemia,CN—AML)患者通常被划分在中等预后组。但临床研究发现,这些CN—AML患者临床结局并非一致,其原因是CN—AML患者存在不同的基因变异。这些分子生物学水平的变异不仅可为CN—AML的进一步分类提供依据,而且还与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存在密切关系,同时也为研究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位。本文就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讨论的问题包括有:提示预后不良的基因变异;Baalc基因和ETS相关基因的过度表达;Wilms肿瘤基因变异;提示预后良好的基因变异,其中又包括核仁磷酸蛋白基因变异和混合系列白血病基因部分串联重复;最后讨论的问题是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0.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o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分属于FAB分类的M4和M5亚型,它们无论在临床表现、细胞形态还是细胞遗传学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传统的治疗方案相同.但即使是同一亚型病人对相同治疗方案的反应也存在很大差异,促使研究者寻找更为精确的诊断、预后标准.不断积累的现代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知识使得对AML的认识深入到基因水平.染色体畸变、融合基因、基因异常表达、单核苷酸多态性、启动子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分子事件在AML病例中频频出现,提示AML的本质是涉及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基因失活或功能改变.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发现不少与AML治疗、预后相关的靶点基因.从分子遗传学水平重新细分AML亚型并依据不同的发病机制对症下药是未来AML治疗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多药耐药蛋白1(MDR1)和脑和急性白血病胞质(BAALC)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初治A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蒽环类药物诱导化疗联合阿糖胞苷等治疗,检测MDR1和BAALC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AML患者临床特征、遗传学分型、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DR1基因和BAALC基因高、低表达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临床特征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染色体危险度分层患者MDR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BAALC基因表达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化疗干预后,MDR1基因高表达患者CR率60.78%显著低于MDR1基因低表达87.76%(P0.05),BAALC基因高表达患者CR率67.31%略低于MDR1基因低表达8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R1基因高、低表达患者中位OS及OS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ALC基因高、低表达患者中位OS及OS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AALC基因表达相比,初治AML患者中,MDR1基因表达对评估治疗疗效及预后的价值更高,临床可联合MDR1和BAALC基因检测以提高初治AML患者的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TEL和AML1基因是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染色体易位的常见靶基因,t(12;21)所致的TEL-AML1融合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最常见的遗传学改变,是提示预后良好的指标之一.本文就TEL和AML1基因在造血系统中的作用及TEL-AML1融合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可遗传的、基因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基因表达调控的一门新学科.近年来,诸多研究结果均表明,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在恶性血液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与MDS患者的预后相关;微小RNA (miRNA)的异常甲基化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相关;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EZH)2基因通过突变、缺失或过表达,甲基化下游靶基因调控其转录水平,从而与淋巴瘤等多种恶性血液病相关.针对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的治疗方案给恶性血液病的免疫治疗赋予更广的内涵.笔者拟就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最薪研究进展,以及针对表观遗传学异常改变的免疫治疗方案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许多有独立预后意义的分子标志被检测出来,基于分子标志的新亚型如核心结合因子相关的 AML(CBF-AML)、FMS 样的酪氨酸激酶3相关的 AML(FLT3-AML)被确立。AML 中许多与表观遗传学异常相关的重现性基因突变也得以发现。这些发现有助于深入研究 AML发病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本文除介绍2014年 NCCN 的 AML 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指南外,也分别介绍 CBF-AML、FLT3-AML 以及针对 AML 中表观遗传学异常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骨髓中DNA 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ecreted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1, SFRP1)基因甲基化及 mRNA 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FBA (French-American-British classification systems;法- 美- 英分型系统) 标准选取2019 年11 月~ 2020 年11 月于邯郸市中心医院新诊断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0 例,其中AML 50 例和ALL 20 例;另选取65 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骨髓标本中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两基因甲基化与AML 和ALL 患者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用实时定量 PCR 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化疗前和化疗缓解后骨髓标本中 DNMT1,SFRP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Pearson 相关分析明确DNMT1,SFRP1 和β-catenin mRNA 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比较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ML 和ALL 患者中DNMT1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26.0% 和25.0%,较对照组(73.8%)显著下降(χ2=47.683,P < 0.001);SFRP1 基因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78.0% 和85.0%,较正常对照组(18.5%)显著增加(χ2=55.265,P < 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ML 组DNMT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6.524,5.732,均P < 0.001);SFRP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BM 水平和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8.115, 5.395, 5.060,均P< 0.05)。ALL 组DNMT1 基因甲基化只与遗传学预后分组有关(χ2=4.802,P < 0.05);SFRP1 基因甲基化与WBC 水平、遗传学预后分组有明显相关性(χ2=4.920, 5.115,均P < 0.05)。与对照组相比,AML 和ALL 患者化疗前DNMT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均显著升高(t=4.807 ~ 10.456,均P< 0.05),SFRP1 表达显著下降(t=24.791,12.069,均P< 0.05)。与化疗前相比,AML 和ALL 患者化疗后DNMT1 和β-catenin mRNA 表达显著下降(t=3.461 ~ 6.374,均P < 0.05),SFRP1 表达显著上升(t=17.076,7.454,P < 0.05)。两组患者DNMT1 与SFRP1 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0.328,-0.315,均P < 0.05);SFRP1 与β-catenin 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682,0.728,均P < 0.05);两组患者DNMT1与β-catenin 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两组患者DNMT1 基因甲基化生存率高于其未甲基化生存率(χ2=3.862,3.679,均P < 0.05);SFRP1 基因甲基化生存率低于其未甲基化生存率(χ2=2.927,3.155,均P < 0.05)。结论 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与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究其原因可能与DNMT1 和SFRP1 基因甲基化异常激活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t(8;21)易位是和M2b 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 相关的一种特异性染色体重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造血和淋巴系统疾病最新分型,建议只要检出t(8;21)(q22;q22)以及AML1/ETO 融合基因的AML,就可纳入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重现性遗传学异常[1].本次研究发现t(8;21)的病例37 例,现将这些病例的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t(8;21)(q22;q22)是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随机染色体易位,约40%~50%的AML-M2(FAB分型)患者存在此种染色体易位[1].t(8;21)(q22;q22)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虽然AML1-ETO融合蛋白能够改变基因的表达及造血细胞的增殖,但它并不能直接导致白血病的发生[2].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预后意义[1].AML标准诱导治疗方案以蒽环类和阿糖胞苷(Ara-C)为主[2].AML患者完全缓解(CR)后按遗传学预后分组进行巩固治疗:预后良好者以2~4个疗程大剂量Ara-C (HD-Ara-C)为主;预后差者推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 [2-3];预后中等者目前最佳巩固治疗策略仍存在一定争议[3-5],可选择allo-HSCT,也可选择多疗程HD-Ara-C、中剂量Ara-C (ID-Ara-C)或标准剂量化疗[6].为进一步明确HDAra-C巩固治疗在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的AML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我们回顾性分析92例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的AML患者的长期疗效,比较不同剂量Ara-C巩固治疗疗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调节基因1(CLLU1)位于染色体12q21.33-12q22,是一种新近发现的高水平表达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因.CLLU1与CLL的临床分期、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VH)基因突变、CD38和zeta链相关蛋白-70等多种预后因素相关,可作为判断CLL预后的重要指标,对CLL临床靶向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变伴t(3;21)(q26;q22)的受累基因.方法对1例CML AML变伴t(3;21)(q26;q22)患者细胞间期和中期分裂相细胞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AML1和bcr/abl基因重排,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t(3;21)(q26;q22)受累基因.结果der(3)和der(21)染色体上均检测到AML1基因杂交信号,AML1-MDS1-Evi1、AML1-MDS1、AML1-EAP及Evi1基因均表达,未见AML1-Evi1融合基因表达,AML1-MDS1-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AML1-MDS1、AML1-EAP表达水平的1.58和1.54倍,患者Evi1基因表达水平是HEL细胞系Evi1表达水平的2.71倍.结论t(3;21)(q26;q22)导致形成AML1-MDS1-Evi1、AML1-MDS1融合基因及Evi1基因激活,这些继发的分子遗传学异常是CML急性变伴t(3;21)(q26;q22)患者急变发生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