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坤  唐安华  王渊 《淮海医药》2015,(3):256-257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对感染性休克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重症医学科诊治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28例,死亡组22例。测定患者入院时、经积极液体复苏后6 h、24 h、48 h血乳酸值并计算血乳酸清除率,24 h进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分析2组血乳酸浓度、6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及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相关性。结果死亡组入院0 h、6 h、24 h、48 h血乳酸浓度及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6 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与血乳酸呈正相关(r=0.621,P<0.01)。结论血乳酸浓度持续增高或6 h乳酸清除率低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及早期乳酸清除率能很好判断感染性休克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乳酸和D-二聚体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APACHEⅡ评分,测定动脉血乳酸水平和D-二聚体水平。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其上述指标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1.92±0.84)mmol/L和(4.98±2.57)mmol/L,D-二聚体分别为(4.74±4.27)mg/L和(6.16±4.70)mg/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7.88±3.65和22.47±6.91。结论:血乳酸、D-二聚体可用于早期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脉血乳酸浓度动态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将其中死亡患者15例作为死亡组,其余25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其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24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 存活组入院时、入院6h、入院24h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和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乳酸浓度持续增高或6h乳酸清除率低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差,6h乳酸清除率较24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早期预后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浓度动态变化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脓毒性休克患者40例,采用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将其中死亡患者15例作为死亡组,其余25例作为存活组,比较其在入院时、入院6h和入院24h动脉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结果存活组入院时、入院6h、入院24h血乳酸浓度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和24h乳酸清除率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浓度持续增高或6h乳酸清除率低的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差,6h乳酸清除率较24h乳酸清除率具有良好的早期预后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5.
侯立军  赵宏胜  王忠勇 《江苏医药》2012,38(16):1912-1914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和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对3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开始前(0h)测得的动脉血乳酸值,分为A组(<2mmol/L,8例)、B组(2-4mmol/L,11例)和C组(≥4mmol/L,13例)。测定EGDT开始后2、6、12、24及48h血乳酸,比较各组血乳酸和乳酸清除率的变化及APACHEⅡ评分情况。结果与EGDT开始前血乳酸比较,A组血乳酸无明显下降,B组24及48h明显下降(P<0.05),C组在12、24及48h均有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C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下降,病死率升高(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在EGDT开始后都呈进行性下降,C组APACHEⅡ分值均高于A、B组。结论血乳酸动态监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早期评估治疗及预后的作用;EGDT开始前血乳酸越高则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4-236
目的研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在小儿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11日~2016年5月11日我院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32例为研究对象,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早期的目标导向治疗,按照治疗结果分为两组,分别为存活组25例,死亡组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0、6、12、24小时对应的危重病评分APACHEII评分。结果 0小时死亡组动脉乳酸值为(14.80±1.25)mol/L、APACHEII评分(28.00±4.0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动脉乳酸值(6.32±1.24)mol/L、APACHEII评分(18.05±3.2)分;6小时死亡组动脉乳酸值为(15.45±2.04)mol/L、APACHEII评分(30.00±3.95)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动脉乳酸值(3.18±1.10)mol/L、APACHEII评分(15.61±2.22)分;死亡组患儿早期6h乳酸清除率(9.58±1.05)%,明显低于存活组(43.01±3.29)%,存活组12h乳酸清除率(67.14±2.31)%,存活组24h乳酸清除率(76.55±2.77)%。结论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对评估患儿感染休克程度和复苏治疗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测定用于评估危重病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7 d内的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30例)和存活组(90例)。入院后及治疗6 h后检查患者的动脉血乳酸、动脉血气分析,比较不同乳酸水平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死亡率、全血乳酸、碱缺失、HCO^-3、pH水平。结果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全血乳酸水平均高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和4 mmol/L≤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碱缺失、HCO^-3、pH值均低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和4 mmol/L≤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4 mmol/L≤乳酸水平<10 mmol/L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全血乳酸水平均高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碱缺失、HCO^-3、pH值均低于2 mmol/L≤乳酸水平<4 mmol/L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APACHEⅡ评分(17.37±3.89)分、全血乳酸(3.57±2.22)mmol/L均低于死亡组的(23.11±4.02)分、(7.47±2.33)mmol/L,碱缺失(-1.49±2.33)mmol/L、HCO3-(22.89±5.41)mmol/L及pH(7.42±0.15)水平均高于死亡组的(-8.36±3.36)mmol/L、(16.98±5.44)mmol/L、(7.28±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严重高乳酸血症患者中,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全血乳酸均低于死亡组,碱缺失、HCO^-3、p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乳酸清除率患者入院6 h的APACHEⅡ评分、死亡率高于高乳酸清除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的预后可通过早期乳酸清除率和乳酸分层进行评估,同时联合APACHEⅡ评分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乳酸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本院重症监护室(ICU)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50例,分别统计入住重症监护室后7d死亡者(死亡组)和生存者(生存组),给予两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动态监测,记录监测结果,探讨乳酸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症之间的关系。结果:入ICU后第1d、2d、3d、5d、7d生存组动脉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53±2.32)mmol/L、(3.79±1.5)mmol/L、(3.96±1.75)mmol/L、(4.16±1.21)mmol/L、(4.56±2.11)mmol/L,与存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是判断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血乳酸检测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于患有脓毒性休克的人员,当他们进入ICU后,需检测他们的血乳酸浓度情况,分别于进ICU后的12、24、48h进行检测,并记录APACHEⅡ评分,注意观察他们预后的实际情况。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他们在进入ICU时的血乳酸浓度都处于异常水平,并且,存活组的浓度低于死亡组浓度,在12h后,存活组浓度慢慢降低,直到24h后已趋于正常水平;而死亡组在24h与48h的浓度都处于显著异常,直到死亡,死亡组初始血乳酸浓度和APACHEⅡ高于存活组,存活组乳酸清除率为41.3%±22.4%,较之死亡组的乳酸清除率(16.5±12.8)%明显要高,死亡患者乳酸水平随APACHEⅡ增加而增加,呈正相关,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乳酸与脓毒性休克预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利用动态监测,获得的准确率较高,同时,简单实用,应大量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与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80例入ICU即刻动脉血乳酸值高于2.0mmol/L的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入ICU6h后再次测定动脉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记录入ICU后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80例分成存活组(76例)、死亡组(4例)以及高乳酸清除率组(68例)、低乳酸清除率组(12例)。分析乳酸清除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各组APACHEⅡ评分和初始动脉血乳酸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死亡组{[17.55%(14.08%,19.68%)]vs[(7.95%(-1.05%,8.70%)]},(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1.5%vs25.0%,P<0.01)。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期评估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李跃东 《安徽医药》2011,15(9):1124-1125
目的回顾性观察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探讨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方法将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27例,死亡组10例,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死亡组较存活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与脓毒血症患儿病情的关系。方法40例脓毒血症患儿,按照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早期脓毒血症组(25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3例)、脓毒血症休克组(2例);并将患儿按照预后情况不同分为预后较好组(38例)和危重休克组(2例)。比较早期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血症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及预后较好组、危重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结果严重脓毒血症组与脓毒血症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高于早期脓毒血症组,且脓毒血症休克组高于严重脓毒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休克组的降钙素原、乳酸、D-二聚体水平分别为(23.36±0.63)ng/ml、(6.45±0.58)mmol/L、(2.18±0.25)mg/L,高于预后较好组的(2.85±0.29)ng/ml、(2.52±0.39)mmol/L、(1.36±0.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儿的病情危重程度与降钙素原、乳酸以及D-二聚体水平有一定关系,病情越严重,水平越高,所以能够以上述指标水平评估脓毒血症患儿病情,对其实施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3.
罗孝华 《上海医药》2014,(19):43-45
目的:探讨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在产后新生儿窒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发生窒息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并进行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分别为(5.86±2,18)mmol/L和(5.15±2.26)mm01/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1±0.49)mmol/L和(2.74±0.6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乳酸和血糖水平均与新生儿窒息呈负相关(P〈O.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乳酸、血糖、间接胆红素和血压等。结论:血乳酸联合血糖监测可能成为产后新生儿窒息的重要预测指标,可用于产后新生儿窒息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乳酸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08年4月急诊ICU收治住院的危重症患者30例,入ICU24h测CRP、D-二聚体、乳酸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及出院评定。结果:预后不良组(无改善+死亡)CRP值为(13.8±9.6)mg/L,D-二聚体值为(12.20±5.60)mmol/L,LA为(7.1±4.5)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明显改善+治愈)CRP值为(5.02±4.61)mg/L(P〈0.05),D-二聚体值为(2.73±0.81)mmol/L,乳酸为(2.1±1.4)g/L。结论:血清CRP、D-dimer、LA水平可作为危重症患者评定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乳酸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82例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不同乳酸水平患者不良预后的情况。结果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APACHEⅡ、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入院后乳酸水平及入院6、12、24 h后乳酸水平,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伴心肌损伤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A、B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心肌损伤,A组患者肌钙蛋白I(cTnI)≥2.00μg/L(正常值:0.00~0.03μg/L)、脑钠肽(BNP)≥300 pg/mL(正常值:〈100 pg/mL)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40 U/L(正常值:〈25 U/L),B组患者cTnI 0.03~〈2.00μg/L、BNP 100~〈300 pg/mL及CK-MB 25~〈40 U/L,两组患者均给予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氧疗(加压吸氧、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营养心肌,以及根据不同病情部分患者选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16例)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血乳酸(Lac)、降钙素原(PCT)、白介素(IL)-6、平均动脉压(MAP)、病死率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PCT、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B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TnI、BNP、CK-MB、PCT、Lac、IL-6水平,病死率[分别为(6.36±3.62)分、(0.36±0.25)μg/L、(152.65±12.84)pg/mL、(16.48±5.26)U/L、(1.25±0.50)ng/L、(1.32±1.06)mmol/L、(8.26±3.34)pg/mL、11.11%]较A组[分别为(20.49±7.43)分、(2.48±1.34)μg/L、(324.13±64.31)pg/mL、(26.34±8.67)U/L、(3.16±2.24)ng/L、(3.65±2.16)mmol/L、(10.38±4.36)pg/mL、33.33%]显著下降,MAP[(75.36±9.86)mm Hg(1 mm Hg=0.133 kPa)]较A组[(68.38±8.75)mm Hg]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一旦出现严重心肌损伤导致心力衰竭,即使应用床边血液净化治疗等先进措施仍无法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预后差于心肌损伤较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之间的相关性及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乳酸升高组及乳酸正常组的住院情况;按PCIS评分分组,探讨血乳酸值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预后将乳酸升高的危重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乳酸指标和反映脏器/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 血乳酸升高组患儿的PCIS评分显著降低,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上升,与乳酸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PCIS评分降低,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增高,与PCIS评分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455、-0.504,P<0.01);高乳酸血症患儿中,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与患儿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血乳酸水平与PCIS评分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儿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了解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免疫功能状态。方法观察20例ICU的感染性休克患儿和20例健康体检dxJL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补体水平。结果①感染性休克患儿CD3、CIM、NK细胞活性和IgM、补体C,水平比健康小儿明显降低[(55.41±21.09)%与(73.93±5.77)%;(20.87±8.16)%与(39.04±4.24)%;(11.56±6.65)%与(16.94±4.55)%;(0.88±0.43)%与(1.32±0.50)%;(0.91±0.36)g/L与(1.31±0.44)g/L;均P〈0.01];IgA水平升高[(3.02±1.23)g/L与(2.05±0.71)g/L,P〈0.01];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外周血CD4细胞活性可以反映感染性休克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