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绥斌 《新医学》2012,43(6):403-405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择二次剖宫产患者106例,其中第一次行新式剖宫产术52例、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54例,分析两组产妇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术中评价腹腔黏连的差异。结果:新式剖宫产组、改良新式剖宫产组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9.2±7.8)min、(26.5±4.7)min,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行第二次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比新式剖宫产组明显缩短(P<0.01)。第二次剖宫产术中所见,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腹直肌无黏连比例明显高于新式剖宫产组(P<0.01),重度黏连比例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组产妇腹膜重度黏连比例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组(P<0.05)。结论:与新式剖宫产术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可减少产妇术后黏连,利于二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26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分两组,采用不同术式进行手术。新式剖宫产组1260例,旧式组1000例,两组进行多项指标的对照。结果新式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宁  冉崇兰  邵萍  吴逢霞 《华西医学》2000,15(3):362-363
新式剖宫产术为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为探讨该术式的临床价值 ,现就两种术式进行随机抽样对照试验表明新式剖宫产术较以往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损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及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有利于母亲早日康复 ,进食早 ,有利于乳汁分泌及母乳喂养。现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 1998年 10月 1日至 1999年 1月 31日间住院并具有剖宫产指征者 2 2 5例患者 ,经随机抽样方法 (抛币法 )分为两组。其中新式剖宫产术组 12 1例为观察组 ,另 134例行原下腹壁Pfannen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762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术式,新式组412例,与同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350例进行多项指标的观察对照。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减轻、排气快及术后并发症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利于母乳喂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新式剖宫产术1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忆兰 《临床医学》2004,24(11):54-55
目的 :通过比较新式剖宫产术与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评价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 2 0 0 2年 8~ 2 0 0 3年 8月我院采用新式剖宫产术的 12 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 ,随机抽取同期实行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 96例产妇为对照组 ,进行多项指标的对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分别为 ( 2 4 82± 4.5 1)min、( 4 9.65± 12 .10 )min ,术中出血量分别为( 160 .3 5± 46.2 3 )ml、( 2 72 .5 3± 5 1.72 )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 ( 17.93± 8.3 )h、( 4 3 .8± 8.8)h ,术后疼痛时间分别为 ( 9± 11)h、( 2 4± 12 )h。两组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研究表明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病率低、缩短拆线时间等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再次新式剖宫产术3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俊辉  陈熙 《实用医学杂志》2002,18(10):1090-1091
目的 :探讨再次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了解新式剖宫产术后盆腔粘连情况。方法 :选择再次新式剖宫产术 30例 ,与同期再次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30例进行有关项目比较。结果 :与再次腹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相比较 ,再次新剖宫产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 ,术后排气快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 <0 .0 1)。上述两种剖宫产术探查 ,盆腔均有不同程度粘连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可以重复采用 ,且手术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7.
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行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52例病人(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行新式剖宫产术50例病人(对照组)做为对照,对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出血量等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38分钟,对照组平均34分钟(P>0.05 ).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77ml,对照组平均171ml(P>0.05 ).两组均无并发症.术后吸收热、腹胀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新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操作方法简单、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应用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意义。方法施行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2例为观察组,缝合子宫膀胱腹膜返折等的新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402例为对照组。术后第6天进行超声检查,对临产前后的两组产妇的腹部切口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且未临产的产妇在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及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临产的产妇在实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明显高于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不论临产与否,其腹部切口、子宫切口愈合均优于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未临产孕妇施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更应以施行改良新式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9.
王淑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3):8106-8106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进行改进:耻骨联合上4cm处横行切开皮肤12cm,腹直肌前鞘正中向上下各剪开约2cm,并与同期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头困难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切口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出头困难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式剖宫产术采用腹壁横切口,具有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瘢痕小、美观等优点,近十余年广泛应用于临床。我所近年对新式剖宫产术进行改良,临床应用26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所2008年04月~2009年04月住院分娩有剖宫产指征者46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8例,对照组200例。两组年龄、孕产次、孕周、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新式剖宫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709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1组为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405例;2组为传统式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04例。结果:新式剖宫产术的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快,术后病率底,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病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及评价其优点。方法 对16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新式剖宫产组80例与同期子宫下段产组80例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进食及排气时间、拆线时间、住院时间、产褥病率等多项指标对照。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排气快,两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差异(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患疼痛轻,排气快、术后病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8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 (JOEL COHEN的开腹方法 )的疗效。方法 :比较具备剖宫产指征 ,行改良新式剖宫产 88例 (改良组 ) ,行腹部横行半月状切口剖宫产 38例 (对照组 )的术中、术后情况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良组总手术时间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 ,镇痛药物使用量 ,术后进水、进食、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术后拆线时间、住院天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 ,手术损伤少 ,术后疼痛轻 ,切口愈合好 ,住院费用低 ,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后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的患者240倒(实验组),并选择同期采用新式剖宫产常规术式患者210例(对照组),对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伤口愈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切口硬结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式具有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和术后切口愈合美观等优点,是剖宫产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临床效果。方法 :将 5 6 4例需经剖宫产结束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 2组 ,研究组 2 86例 ,采用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 ,对照组 2 78例 ,采用常规Pfannenstia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比分析 2组术中及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术后病率、下奶时间以及术后 42d皮下硬结和局部皮肤麻木感的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常规Pfannenstia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心理压力 ,降低了术后护理的难度 ,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韩雪兰  蔡洁  张洁 《临床医学》2001,21(8):53-54
我院自1999年10月以来,学习并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且略加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0年10月共进行剖宫产术480例,其中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264例,下腹部pfannenstia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Ⅰ组)120例,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Ⅱ组)96例,三组病例在孕产妇年龄、孕产次、剖宫产指征及麻醉方法选择上,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7.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有剖宫产手术指征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排气时间、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评价新式剖宫产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7~2008年间本院521例剖宫产术,本科室在新式剖宫产术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通过其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临床观察,分别就改良新式(A组)、下腹纵切口子宫下段(B组)和下腹pfannenstial横切口(C组)的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手术时间、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以及术后排气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Apgar评分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下腹pfannenstial横切口剖宫产术,说明本科室对新式剖宫产术式的改进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和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患者各40例,共120例患者。分别对三组不同的剖宫产手术患者发生的腹腔粘连部位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中,共10例患者发生腹腔粘连,所占比例为25%;新式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中,共14例患者发生腹腔粘连,所占比例为3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40例患者中,共3例患者发生腹腔粘连,所占比例为7.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患者的腹腔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新式剖宫产术患者,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患者的腹腔粘连发生率较低,是解决剖宫产术腹腔粘连高发的理想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是产科处理难产、抢救胎儿及产妇生命最常用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近 10年来对剖宫产术方法进行了很大的改进 ,我院于 1999年 2月~ 1999年 8月对 133例产妇行新式剖宫产术 [1 ] ,并与同期 38例老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 ,取得了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剖宫产术指征 见表 1表 1 两组剖宫产手术指征比较 (例 )剖宫产手术指征新式旧式头盘不称 3412胎儿窘迫 30 8臀位 2 46巨大胎儿 14 4脐绕颈 14 0过期妊娠 3 1瘢痕子宫 0 4催产素引产失败 80其他 6 3合计 133 381.2 麻醉 两组病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1.3 方法 采用新式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