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光熔覆后钛表面多孔形貌对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在氩气保护环境中应用脉冲式掺钕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对45 μm钛粉颗粒在钛片表面进行激光熔覆,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表面微观形貌,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检测钛片表面成分;采用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体外培养评价喷砂酸蚀组(A组)和激光熔覆组(B组)的生物相容性.SEM观察BM-SCs在钛表面的黏附状况,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法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检测评价钛片对BMS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 与A组比较,B组互相连通的多孔钛表面更有利于BMSCs的黏附,也有利于BMSCs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论 激光熔覆处理钛片表面可促进BMSCs黏附、增殖及分化,有望成为一种有效有前景的钛表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进一步观察移植后内皮细胞(EC)抗切应力和抗钙化能力以及肌成纤维细胞迁移和自身修复能力。方法新鲜牛心包片经脱细胞、鞣制、改性后备用;A、B组试片上依序种植宿主肌成纤维细胞和EC,C组试片上不种植细胞,随后将3组试片分别移植于猪的腹主动脉壁上;2个月后对A组试片,12个月后对B、C组试片进行厚度、钙含量、扫描电镜及组织学的检测。结果A、B组试片钙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但显著高于新鲜牛心包(P〈0.05);A、B组试片钙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B组试片显著厚于C组试片(P〈0.05),A、B组试片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试片80%~90%的表面覆盖EC,肌成纤维细胞已迁移至表层下支架的3/4;C组试片表面无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已迁移至表层下支架的1/4~1/3,大部分胶原纤维间隙消失。结论人工EC化使生物材料抗钙化能力增强;种植肌成纤维细胞使生物材料具有自身修复能力。但增厚的瓣叶是否影响其功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钛-血小板相互作用时不同表面处理的纯钛对血小板黏附特性的影响。方法:将商业纯钛片制备成4种不同表面形貌的样本,即抛光表面、酸蚀表面、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碱热处理表面,样本经扫描电镜观察及静态接触角分析后,在其表面滴加新鲜制备的富血小板血浆,30 min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大颗粒喷砂加酸蚀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最多,且形变明显;酸蚀表面血小板的黏附量也较多,但形变较少,以球形居多;抛光表面和碱热处理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很少,局部甚至缺无。结论:纯钛表面复杂的微形貌有利于血小板的黏附,钛表面的润湿性对血小板的黏附特性也有影响,亲水性表面不利于血小板的黏附。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喷砂酸蚀法(SLA)、微弧氧化法(MAO)和喷砂-微弧氧化法(SL-MAO)处理钛植入体表面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黏附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SLA、MAO和SL-MAO处理钛表面(分别为SLA组、MAO组、SL-MA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面结构特征。分离培养SD大鼠BMMSCs,采用SEM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噻唑蓝法定量分析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SLA组钛表面形成微米-亚微米复合多孔,但存在喷砂颗粒残留。 MAO组钛表面形成亚微米级微孔,但无微米级大孔结构。 SL-MAO组不仅能形成微米-亚微米复合多孔形貌,而且喷砂颗粒残留现象减小。 BMMSCs细胞黏附和MTT法增殖试验显示:第1~9天期间,SL-MAO组细胞数量与MA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O组和SL-MAO组细胞早期黏附和增殖速率均显著高于SLA组( P<0.05)。结论 SL-MAO能在钛植入体表面形成良好的微米-亚微米复合多孔形貌,其复合多级孔结构优于单纯使用微弧氧化处理,在膜层的完整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喷砂酸蚀处理。在BMMSCs细胞早期黏附和促进细胞增殖方面,SL-MAO相比SLA具有显著优势,与MAO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rocortin促进心血管内植入材料表面内皮细胞黏附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聚四氟乙烯置入培养的内皮细胞中.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聚四氟乙烯表面生长的细胞内反映细胞黏附及增殖功能的生物活性分子纤维连接蛋白、纽蛋白、Ki-67的表达程度。结果:加urocortin组的聚四氟乙烯表面生长的内皮细胞内反映细胞增殖功能的生物活性分子Ki-67的表达程度明显增加,并且细胞数量有增加趋势。结论:urocortin能够促进内皮细胞在心血管内植入材料表面的生长,这种作用与urocortin增强了内皮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碱热处理后多孔钛表面聚多巴胺黏附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涂层制备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评价碱热处理后多孔钛表面聚多巴胺黏附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作为种植体表面改性方法的作用。方法:通过多巴胺的自聚合在碱热处理后的多孔钛表面构建聚多巴胺(PDA)膜层,利用聚多巴胺的黏附性能将纳米级羟基磷灰石颗粒黏附至多孔钛表面,形成多孔钛表面聚多巴胺黏附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面结构特征。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采用SEM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并利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等检测其增殖、分化能力。结果:该改性方法成功在多孔钛表面形成聚多巴复合涂层。体外细胞实验表明该复合涂层对BMSCs生长无抑制作用,且对其黏附和早期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碱热处理后多孔钛表面形成的聚多巴胺生物活性复合涂层对BMSCs的黏附和早期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3D打印多孔钛金属植入物不同孔隙率对骨长入的影响。方法1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A、B、C组,各6只。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3种孔隙率的多孔钛板:A组35%,B组55%,C组75%,分别将多孔钛板植入兔股骨干置板区域。于术后第4、16周取股骨干标本进行X线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新生骨形成率。结果术后4周,各组钛板周围及与骨面间可见纤维组织,未见明显骨痂形成,X线片见部分钛板与骨面有间隙;术后16周,各组钛板周围及与骨面之间有新骨形成连接,个别钛板被骨痂包裹,X线片见钛板与骨面贴合紧密。组织学观察:A组钛板边缘有新骨生成,但中间孔隙内仅有少量骨组织长入;B组钛板孔隙内部分骨组织长入,但与钛板之间存在一定缝隙;C组钛板孔隙间新骨长入密度较高,且与钛板结合紧密。3组新生骨形成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均明显低于B、C组(P < 0.01),B组亦明显低于C组(P < 0.01)。结论3D打印多孔钛板的孔隙结构,可以允许新生骨长入;不同孔隙率影响3D打印钛金属植入物的新生骨长入效果,75%孔隙率较35%、55%更有利于骨长入,可与经适当处理的皮质骨表面实现良好的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 HUVECs)为模型细胞,研究纯钛表面的形貌因素对种植体周围成血管效应的可能影响。方法: 构建不同结构形貌的纯钛表面,包括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检测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对HUVECs的黏附和增殖能力,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分泌能力和HUVECs内钙离子(calcium,Ca2+)的浓度。结果: 不同形貌纯钛材料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分别具有光滑表面、纳米结构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细胞骨架染色结果显示,在不同形貌纯钛表面孵育24 h后,光滑表面结构组的细胞数目从(18±4)个/视野增加到(42±6)个/视野,纳米结构表面组的细胞数目从(28±6)个/视野增加到(52±10)个/视野,微米结构表面组的细胞数目从(20±4)个/视野增加到(21±6)个/视野,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组表面的细胞数目从(16±4)个/视野增加到(18±6)个/视野,微米结构表面组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组黏附和增殖的细胞数目显著少于光滑表面结构组和纳米结构表面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定量研究显示,HUVECs在光滑结构表面、纳米结构表面、微米结构表面以及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VEGF分泌量分别为(690±35) ng/L、(560±20) ng/L、(474±43) ng/L、(517±29) ng/L,与光滑结构表面相比,HUVECs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分泌的VEGF量显著减少(P<0.05)。Ca2+免疫荧光探针检测结果显示,HUVECs细胞内Ca2+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的表达显著高于在光滑结构表面和纳米结构表面。结论: HUVECs在微米结构表面和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表面的功能受影响可能与在这些表面HUVECs内钙浓度的增加相关,因此,种植体表面的形貌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对种植体周围的成血管效应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
纯钛及其合金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永久性植入物之一。然而,微生物引起的相关感染会引起钛植入物周围组织产生炎症反应,严重情况下会给患者带来二次手术的风险。钛植入物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包括细菌菌落的黏附、重塑及成熟)是造成感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对钛植入物表面进行改性来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方式之一,该方法已成为骨科和牙种植科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介绍细菌在植入物表面黏附和成熟的过程,然后对纯钛及钛合金的表面改性方式及其抗菌机制作一综述,并结合临床抗感染方法中仍存在的问题,展望钛植入物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牙周韧带细胞在不同纯钛表面粗糙度的早期附着情况。方法:24个纯钛片分别按100,280,400,800目水砂纸顺序打磨。将样品分为4组:单纯机械处理(A组);单纯机械处理+65%硝酸(100℃,1h)处理(B组);单纯机械处理+100μmAl2O3喷砂处理(C组);单纯机械处理+100μmAl2O3喷砂+65%硝酸(100℃,1h)处理(D组)。每组样品6个。采用TR240便携式表面粗糙度仪测定表面粗糙度。实验方法:样品在DMEM中预置30m后接种第3代的细胞,分别于30min,60min,120min,240min,1天,3天,7天取出钛片,PBS冲洗以除去未贴附细胞,2.5%戊二醛固定30min。取出钛片,1%醋酸处理30S,PBS清洗,0.01%丫啶橙(g/mL)染色4min,PBS冲洗,最后由0.1MCaCl2分色30s,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粗糙度表面对细胞的粘附情况。结果:①各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B组、C组、D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低于A组[分别为(0.4065±0.0046),(0.3588±0.0118),(0.0087±0.0022),(0.5995±0.00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C组、D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D组纯钛表面的粗糙度低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4组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②牙周韧带细胞在纯钛表面早期附着的荧光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早期附着在纯钛表面的牙周韧带细胞增多,细胞增殖良好。四组不同纯钛表面粗糙度的荧光观察显示:钛表面粗糙度大,细胞附着较少;钛表面粗糙度小,细胞附着较致密些。结论:钛表面粗糙度越小,牙周韧带细胞早期附着越多,有利于细胞粘附和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血液对涂层血管支架作用的基本理论。方法①现今运用的不锈钢支架(ss)以新型生物材料氧化钛(Ti-0)涂层;②(Ti-0)通过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的活性氨基偶联将清蛋白和肝素(ALB)再涂层在改性支架的表面;③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④动物犬股动脉内植入双涂层(SS+Ti-0+Alb)试验片分别与单涂层(SS+Ti-0)试验片和光祼(SS)试验片作对照。6个月后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粘附的PL的数量和形态。结果体外和体内试验的扫描电镜观察支架表面吸附和发生形态变化的PL量呈SS+Ti-0+Alb〈SS+Ti-0〈SS。结论纤维蛋白原(FIG)对涂层支架不传出电子,并且与涂层支架表面材料有相近似的界面张力,保证了FIG与PL本身结构正常的构象稳定,在构象正常的FIG内对PL的作用靶位与FIG相互连接的位点不被暴露,不引发凝血。通过预处理使清蛋白与肝素以化学键方法与支架结合,FIG更难被支架吸附,保持自身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任晓霞  王显  庞兴学  赵怀兵  许玉韵 《医学综述》2011,17(10):1570-1573
目的探讨水蛭素对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及剂量依赖关系。方法用体外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第3~5代,加入96孔细胞培养板,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水蛭素0.78、1.56、3.13、6.25、12.5、25 mg/L,每6孔为一个浓度组,1640培养液为空白对照组,共7组,培养48 h后用噻唑蓝比色试验(MTT法)测定各孔贴壁细胞的吸光值(OD)。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中、高浓度水蛭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内皮细胞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贴壁良好,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水蛭素作用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水蛭素对平滑肌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中、高浓度水蛭素作用于平滑肌细胞后,细胞密度有所减小、排列松散,OD值下降,呈现抑制平滑肌细胞的生长(P<0.05)。结论不同浓度水蛭素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无显著抑制作用;低浓度水蛭素对体外培养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中、高浓度水蛭素可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徐铮青  徐靖宏  林军  陈小刚 《浙江医学》2011,33(4):492-495,498
目的 探讨磷酸钙骨水泥(CPC)/杜仲微囊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和最佳比例.方法 在新西兰兔双侧股骨髁部形成洞型骨缺损,实验侧骨缺损分为A、B组,分别置入含0.304、0.608mg/ml微囊杜仲提取物的CPC复合材料,对照侧置入CPC为C组,空白侧不填充为D组.在术后2、4、8、12周时取出股骨,进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病理学观察及骨形成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X线摄片提示术后12周B组植入材料无残留,A组有少量材料存留,C组材料明显存在.病理学观察术后4周B组骨水泥材料中成骨细胞生长活跃,A、C组仅在宿主骨表面有成骨细胞和新生血管 12周时A、B组髓腔贯通,C组髓腔未贯通,同时B组材料完全降解,A、C组材料未完全降解.统计学分析术后4周BMP-2因子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杜仲提取物给微囊包裹,以0.608mg/ml比例与CPC复合修复兔股骨髁缺损使杜仲有效成分缓释,诱导新骨形成作用强、降解时间快、优于CPC且比例较适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局部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连续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制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A,B,C3组,于股骨头下钻孔,在A组和B组分别将BMP/FS或单纯的BMP植入孔道,C组作为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MRI检查、钙含量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研究复合材料对ANFH的修复作用。【结果】MRI观察显示,植入BMP/FS8周后原骨缺损孔道消失,被新生骨所取代。单纯植入BMP可见少量新生骨,空白对照组内仍为纤维组织。A组钙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术后8周原骨缺损区基本消失,有大量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及板状骨并存。B组骨缺损区明显缩小,周边亦有少量骨小梁存在,新生毛细血管少见,缺损区有大量纤维组织填充。C组术后8周缺损区缩小,周边有少量新骨形成并逐渐形成骨壁,中心部仍为纤维组织,无骨组织充填。【结论】BMP在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可诱导新骨形成,与FS复合后,BMP诱导新骨形成的质量和数量均明显提高,局部植入BMP/FS对ANFH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高海拔地区不同民族患者丙泊酚靶控输注下意识消失界点相对应的效应室浓度、血浆浓度、剂量的EC05、EC50和EC95(EC指最低有效浓度)及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值)参数。方法:择期102例ASA(I-II)级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根据民族不同将研究资料分为三组:A组(汉族)、B组(藏族)、C组(回族),监测听觉诱发电位AAI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值。用靶浓度控制输注法输注丙泊酚,采用阶梯上升浓度递增法给药,以预期效应室浓度1.2μg·mL-1为起点,每次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和血浆浓度达到一致后,加注丙泊酚浓度0.3μg·mL-1,直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血浆浓度和相对应剂量的EC05、EC50、EC95值和AAI。结果:不同民族患者靶控输注(TCI)丙泊酚意识消失时效应室浓度的EC05、EC50、EC95值分别为A组:2.01μg·mL-1、3.01μg·mL-1、4.00μg·mL-1;B组:1.77μg·mL-1、3.01μg·mL-1、4.25μg·mL-1;C组:1.02μg·mL-1、2.44μg·mL-1、3.85μg·mL-1,血浆浓度的EC05、EC50、EC95分别为A组:2.42μg·mL-1、3.47μg·mL-1、4.52μg·mL-1;B组:2.14μg·mL-1、3.50μg·mL-1、4.87μg·mL-1;C组:1.38μg·mL-1、2.87μg·mL-1、4.36μg·mL-1,相应剂量的EC05、EC50和EC95分别为A组:0.87mg/kg、1.60 mg/kg、2.33mg/kg;B组:0.62mg/kg、1.58mg/kg、2.54mg/kg;C组:0.11mg/kg、1.16mg/kg、2.21mg/kg。患者意识消失时AAI值均在30以下。结论:高海拔地区患者TCI丙泊酚意识消失时效应室浓度、血浆浓度、相应剂量的EC05、EC50和EC95等临床参数回族与汉族、藏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回族丙泊酚用药偏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血液对人工心瓣膜作用的基础理论。方法①比较新型心瓣膜材料氧化钛(Ti-o)与现今临床试用的热解碳(LITC)理化特性;②体外血小板(PL)粘附试验;③放射性I125检测Ti-o与LITC表面纤维蛋白原(FIG)的吸附量;④乳酸脱氢酶(LDH)检测PL的吸附量;⑤动物犬股动脉内埋置,6个月后扫描电镜(SEM)比较吸附PL的形态和吸附量。结果 Ti-o属N型半导体,界面能近似FIG。体内、外对FIG与PL的吸附量明显小于LITC。SEM见PL变形及被吸附的量均小于LITC。结论心瓣膜置入后第一反应是血浆蛋白优先于PL被吸附,吸附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于瓣膜的结构与成分,带负电荷的FIG与瓣膜间若存在较大的界面张力,又具有电子强交流,将FIG失去立体构象的稳定,FIGγ肽链C端上的PL结合位点被暴露,PL与FIG联结便发生凝血,与PL活性有关的膜糖蛋白GPⅡb/Ⅲa也取于瓣膜粘附的蛋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磁热化疗联合作用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分析.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Fe3O4粒子及抗肿瘤药物多西紫杉醇共混的复合膜,植入U251荷瘤裸鼠皮下模型肿瘤,通过体外交变磁场加热,观察裸鼠肿瘤体积及生存期,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检测肿瘤组织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ion,u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ion receptor,uPAR)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肿瘤终末体积为3 683.16mm3,中位生存期13d;热疗组1 156.12mm3,中位生存期30d;化疗组2 749.943mm3,中位生存期18d;热化疗组71.882 25mm3,中位生存期41d.与对照组相比,热化疗组uPA,uPAR及PAI-1表达均有明显下调(P<0.05).结论 热化疗联合应用可通过下调U251的uPA系统表达而抑制胶质瘤的侵袭和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碘酸钠-氧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酶共价复合物(SPLMWATH)涂层体外循环医用聚氯乙烯(PVC)管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合成SPLMWATH,应用聚乙烯亚胺-戊二醛结合技术分别制备SPLMWATH涂层、肝素涂层和低分子肝素涂层PVC管道。将PVC管道分为四组:A组(无涂层)、B组(肝素涂层)、C组(低分子肝素涂层)和D组(SPLMWATH涂层)。人抗凝全血用Chandlar loop模型体外模拟转流4h后,分别测定各组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浆白介素(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浓度,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管道的内表面情况。结果各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基线值有所下降,其中D组下降程度最小,与B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B组和C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血浆IL-8和MCP-1的浓度均较基线值有所升高,其中D组升高程度最小,与B组和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和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B组、C组和D组与A组比较均减少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粘附,其中D组管道的表面情况明显优于B组和C组,C组略优于B组。结论①涂层处理过的PVC管道减少了血液相关成分的激活和消耗;②SPLMWATH涂层PVC管道具有较肝素涂层和低分子肝素涂层管道更佳的生物相容性,减轻了血液与PVC管道表面接触所引起的炎性介质生成、释放和凝血系统激活。  相似文献   

19.
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生物安全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两种方法在动物体内植入镍钛形状记忆合金,一是埋入大鼠背脊部肌肉中,二是植入犬下颌骨及股骨中,分别观察230d及180d,测定实验动物肝,肾等组织中钛锋含量,结果表明,第一种植入方式肝,肾组织中没有明显的钛镍元素蓄积,第二种植入方式犬肝,肾及鼻咽部粘膜中镍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假体的不同植入方式对其生物安全度具有一定的影响,考虑第二种置入方式的实验结果,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法将我院收治的17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及并发症等.结果 BH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显著低于THA组(P<0.05);术后1年TH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BHA组(P<0.05),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BHA组(P<0.05);THA术后1年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低于BHA组(P<0.05);THA总并发症率显著低于BHA组(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各具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