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医药》2012,38(1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Ⅳ型胶原(ⅣC)、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A)组、微量白蛋白尿(B)组及临床蛋白尿(C)组,每组50例;另选50例健康人作对照(D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ⅣC,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的含量,分析血清Hcy水平与ⅣC、Cys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ⅣC、CysC水平均高于D组(P<0.01),B、C组高于A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ⅣC和CysC水平呈正相关(n=0.58和r2 =0.68,P<0.05).结论 血清Hcy导致ⅣC、CysC水平升高,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对糖尿病肾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根据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超声检查结果,69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T2DM伴动脉粥样硬化组(A组,551例)和T2DM无动脉粥样硬化组(B组,145例),测定两组肾小球滤过率(GFR)、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两组24-h尿微量白蛋白和GFR相仿(P>0.05).A组与B组的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患病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2.7%和6.9% vs.20.0%和3.4%)(P>0.05).结论 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不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郭柳薇 《江苏医药》2013,39(12):1420-1422
目的 探讨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将2型糖尿病(T2DM)患者80例分为无蛋白尿(A组,36例,UAE<30 mg/L)和微量蛋白尿(B组,44例,UAE 30-300 mg/L)两组,另选3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SCr).结果 A组血清Cys-C和SCr分别为(0.95±0.46) mg/L和(95.54±16.21)μmol/L,明显低于B组的(1.14±0.73) mg/L和(101.42±13.46)μmol/L(P<0.05);A、B组血清Cys-C和SCr均明显高于C组的(0.63±0.07)mg/L和(55.54±10.05) μmol/L(P<0.05).A组血清Cys-C和SCr异常检出率均明显低于B组(19.44%vs.40.91%和2.78%vs.9.09%)(P<0.05);A、B组Cys-C异常检出率均明显高于SCr异常检出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水平升高;与SCr比较,检测血清Cys-C更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方法90例接受2型糖尿病治疗的患者,将其按照血尿酸水平分为血尿酸正常组(A组)与血尿酸升高组(B组),每组45例。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分成C组56例、D组34例, C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200μg/min, D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为20~200μg/min,比较患者的病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析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关系。结果 A组、B组与C组、D组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后发现,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血尿酸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血尿酸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病变密切相关,临床可以检测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作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病变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C肽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ALB,记录患者24 h尿量,计算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分为:A组,正常白蛋白尿组51例;B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66例;C组,显性糖尿病肾病组35例。检测三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餐后2 h C肽。结果 A组和B组的空腹C肽明显高于C组,A组和B组的HbA1c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空腹C肽显著高于B组,HbA1c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rson相关分析示空腹C肽与MALB呈负相关,空腹C肽与HbA1c呈负相关,HbA1c与MALB呈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MALB和C肽水平,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腺苷脱氨酶(ADA)水平变化以及这三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测定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84例1型糖尿病患者FBG﹑HbAlc和ADA,并以90名健康人作对照.FBG用氧化酶法测定,HbAlc用层析法测定,ADA用速率法测定.结果 2型糖尿病组:FBG﹑HbAlc和ADA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01); 1型糖尿病组:FBG﹑HbAl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DA 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2型糖尿病组ADA与1型糖尿病组比较显著升高 (P<0.01).2型糖尿病组中FBG与HbAlc有正相关关系(r=0.39,P<0.01),HbAlc与ADA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 =0.67,P<0.01);1型糖尿病组中FBG 与HbAlc有正相关关系(r=0.48,P<0.01), ADA与 HbAlc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1型﹑2型糖尿病患者ADA水平差别明显.FBG﹑HbAlc和ADA联合检测,对鉴别诊断1型与2型糖尿病﹑衡量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T2DM患者483例,根据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组,248例,ACR<30 mg/g)和MAU组(B组,235例,ACR 30-300 mg/g).检测两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与A组比较,B组TG、TC、LDL-C、FBG、PBG、FIns均明显增加(P<0.05);高血压病、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升高(P<0.05).体重指数、收缩压、TC、FBG是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MAU易合并超重、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Ⅳ型胶原(ⅣC)、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A)组、微量白蛋白尿(B)组及临床蛋白尿(C)组,每组50例;另选50例健康人作对照(D组)。用ELISA法检测血清Hcy,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ⅣC,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的含量,分析血清Hcy水平与ⅣC、Cys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cy、ⅣC、CysC水平均高于D组(P<0.01),B、C组高于A组(P<0.01);血清Hcy水平与ⅣC和CysC水平呈正相关(r1=0.58和r2=0.68,P<0.05)。结论血清Hcy导致ⅣC、CysC水平升高,参与DN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下降与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关系,并分析某些因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测定空腹血清胱抑素C (Cys C)、肌酐、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GHbAlc),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浓度.用Cys C联合血肌酐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eGFR),计算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别对不同ACR时的各eGFR组间以及不同eGFR水平时的各ACR组间各项指标,如年龄、Hcy、T-cho、LDL-C、GHbAlc和Cys C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程度尿白蛋白水平的eGFR构成比不全相同(x2=43.958,P=0.000),两两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eGFR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10,P=0.222);大量白蛋白尿组与无或微量白蛋白尿组的eGFR构成比均不相同(x2=43.396、27.271,P均=0.000).相同ACR水平时,eGFR正常的患者年龄、血清Hcy浓度和血清Cys C浓度均低于eGFR降低的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DL-C浓度、T-cho浓度、GHbAlc浓度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相同eGFR水平时,除eGFR<60 mL·min-1·1.73m-2时大量白蛋白尿组的eGFR和血清CysC浓度与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出现与肾功能下降并不平行,肾小球损伤越严重,大量白蛋白尿的检出率越高,但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与eGFR下降并没有明显的关联;年龄增大和高Hcy血症会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下降的风险,而与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采用改良的中国公式计算肾小球率过滤(c-aGFR)联合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中的临床意义,并做c-aGFR和ACR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根据ACR不同阶段分成4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ACR< 30mg/g),C组(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ACR30~300mg/g),D组(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ACR> 300mg/g);应用改良中国MDRD公式c-aGFR(mL/min·1.73m2)=175×[Hit Pcr]-1.234×年龄-0.179×[女性×0.79]计算GFR,(即c-aGFR,mL/min·1.73m2).双变量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c-aGFR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GFR降低,有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aGFR降低,有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与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相比c-aGFR降低,有显著变化(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ACR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R增高,有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CR增高,有显著变化(P<0.05),糖尿病肾病大量白蛋白尿组与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组相比ACR增高,有显著变化(P<0.05).c-aGFR随着ACR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earson分析显示二者具有显著负相关性.结论:c-aGFR及ACR可以做为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监测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的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功能的情况,对调整糖尿病患者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剂量及药物的选择都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透射比浊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与尿蛋白试带条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组病史越长,尿MA阳性率越高(P<0.05或P<0.01).尿液分析定性试带条无法准确、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可采用透射比浊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和预后观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江苏医药》2012,38(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变化及其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法检测T2DM合并血管病变患者(A组,19例)、T2DM无血管病变患者(B组,19例)和健康体检者(C组,16例)血清MI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时检测血糖(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 A组和B组MIF、hs-CRP水平均高于C组(P<0.01).A组hs-CRP与血糖呈正相关.B组MIF与hs-CRP、BG水平呈正相关,hs-CRP与BG、HbA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血管病变患者MIF与hs-CRP高表达是促进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的853例肾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753例)和非糖尿病肾病组(100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差异,比较糖尿病肾病组(753例)患者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阳性比例的差异.糖尿病肾病中有344例患者同时检测血清胱抑素C和尿微量白蛋白,分析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DC)评价血清胱抑素C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血清胱抑素、血肌酐、尿素氮分别为(1.76±0.45)mg/L、(162.9±6.4) μmol/L、(10.4 ±0.4)mmol/L,非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为(0.81±0.02) mg/L、(61.3±1.8) μmol/L、(5.2 ±0.2) mmol/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阳性率分别为62.0%(467/753)、38.6% (291/753)、44.6%(336/753),血清胱抑素C与血肌酐、尿素氮之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4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与尿微量白蛋白之间具有相关性(r=0.368,P <0.05)为应用ROC曲线分析时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诊断中,曲线下面积为0.869,95%置信区间为0.839 ~0.899(P<0.01),当分界点为0.535 mg/L时,血清胱抑素C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7%和99.0%.结论 血清胱抑素C对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m Alb)与尿肌酐(Cr)比值间的关系,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糖尿病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分为A组、B组,其中A组患者心功能良好(76例),B组患者心功能不佳(83例),将同期接待的正常体检人员80例作为C组,三组对象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进行测定,并对比分析三组对象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总结比值与心功能间的关系。结果三组对象在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上皆有显著性差异,C组对象两个指标皆明显低于A组与B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B组患者两个指标水平则明显高于A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比值皆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同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尿病心功能不佳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明显高于糖尿病心功能良好组,可见尿微量白蛋白及其与尿肌酐比值与糖尿病患者心功能有相关性,应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与血浆纤溶活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UAE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并以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发光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计算PAI-1/t-PA,并进行UAE、血糖、血脂、血尿素氮、肌酐测定.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PAI-1活性显著增高,t-PA活性显著降低(P<0.01);三组2型糖尿病患者PAI-1/t-P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大量蛋白尿组患者PAI-1/t-PA比值最高;单因素相关分析发现,AER与PAI-1/t-PA比值呈正相关,其中以微量白蛋白尿组最为明显(r=0.5422,P<0.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与血浆纤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微量清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20例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早期糖尿病肾病46例(A组),糖尿病无肾病74例(B组),同时收集60例健康者资料作为对照研究(C组).对三组中的血尿微量清蛋白、清胱抑素C、血糖、血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B组中尿微量清蛋白联合血清胱抑素C水平比C组显著增高(P<0.05),且随着肾损伤的加重而升高;A、B组GLU和HbAlC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尿微量清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可以提高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之间的关系。方法我院于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了96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置为糖尿病组,将74名健康的老年者设置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mALB、HDL-C、LDL-C、TG、Ch、GLU进行了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比浊法;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采用的是免疫比浊分析方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C-C)采用的是直接酶法;胆固醇的检测采用的是胆固醇氧化酶法;空腹血糖(GLU)的检测采用的葡萄糖氧化酶法;三酰甘油(TG)的检测采用的甘油磷酸氧化酶法。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mALB、LDL-C、TG、Cho、GLU、HbAlc的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HDL-C的血清浓度糖尿病组患者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当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所增高时,尿微量白蛋白以及空腹时血糖也会随之增高,二者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648,P<0.01;r=0.483,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程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增高相关,并且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一项灵敏指标。可以通过检测mALB以及HbAlc来早期诊断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949例住院的T2DM患者隔夜空腹10 h血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INt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女性T2DM患者TC、TG和HDL-C均高于男性T2DM患者(P<0.01或p<0.05).HbAlc与FBG、PBG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HbAlc与TC、TG、L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血糖控制差(6.5%<HbAlc≤9%)和控制极差(HbAlc>9%)组的TC、TG和LDL-C显著高于血糖控制好组(HbAlc≤6.5%).结论 T2DM患者血糖水平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HbAlc不仅是反映血糖控制的生化指标,而且也可以预示脂代谢的紊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对尿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A组)、缬沙坦组(B组)和联合组(C组),每组32例.A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B组给予缬沙坦,C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尿微量白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变化.结果 C组降压效果及尿蛋白降低明显优于A组与B组(P<0.05).结论 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临床降压效果确切,尿蛋白减少明显,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152例T2DM患者根据UACR均分为UACR正常(A)组(UACR<30 mg/g)和UACR异常(B)组(UACR≥30 mg/g),根据糖尿病病程再分为病程<10年(C)组(87例)和病程≥10年(D)组(65例).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计算UACR.结果 B组DR患病率53.9%,明显高于A组的28.9% (P<0.05),B组发生DR的危险是A组的2.875倍(95%可信区间为1.471-5.620).C组中,UACR异常患者的DR患病率51.6%,明显高于UACR正常者的26.8%(P<0.05),且前者发生DR的危险是后者的2.916倍(95%可信区间为1.162-7.314).结论 病程较短且UACR异常的T2DM患者发生DR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