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对1990~2001年收治的15例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的病因、症状与体征、术中病理和处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所有患者骨间前神经受到卡压,行手术减压。术后随访5~24个月,13例拇指、食指末节屈曲功能已完全恢复。2例拇长屈肌、食指指深屈肌肌力Ⅳ级,基本恢复对指功能。结论骨间前神经卡压综合征以逐渐或突发性的拇指、食指屈曲无力和无感觉障碍为特征,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早手术治疗,彻底解除卡压因素。  相似文献   

2.
我院治疗慢性腰腿疼的病人中,经统计有46%腰神经后外侧支卡压综合征,从1989~1998年,我们有选择的对108名患者行骶棘肌,腰背筋膜浅层深面阻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资料和方法108例,男性61例,女性47例,男女之比为1.3∶1,年龄37~59岁,病程15天~3年。选择无高血压、糖尿病、循环系统疾病,经 CT、X 线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及其他异常。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氟美松10毫克,0.5%利多卡因32毫升,维生素B_(12) 500微克。Ⅱ组:为康宁克通40毫克,0.5%利多卡因32毫升,维生素B_(12) 500微克。每周注射一次,5次为一疗程,隔6天再继续下一疗程。  相似文献   

3.
腓浅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并不多见,由于患者对此病没有足够的认识,常意识不到此病的危害性,故给我们在研究面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最终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248例,评价其正确诊断情况,并用阶梯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误诊率为78.6%。第一阶段治疗有效率达47.59%。第二阶段治疗有效率达91.54%。两个阶段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56%。第三阶段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容易误诊。按照阶段性治疗的原则,其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正确诊断与正确的分阶段治疗,最后才能够达到给患者解除病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周围神经经过某些解剖上的特定部位,如经过肌肉的腱性起点、穿过肌肉、绕过骨性隆起、经过骨纤维鞘管及异常纤维束带处等,因这些部位的组织较硬韧,以及肢体运动带动的神经滑动,使其在这些部位反复摩擦,造成局部水肿等炎症反应,使鞘管容积相对变小,神经在压迫及反复摩擦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脱髓鞘反应,造成不同程度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温针灸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例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的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0%。结论温针灸治疗腓总神经卡压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诊断特点。方法分析2002年以来我院收治的12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的病例诊断特点,对可疑疾病进行详细检查。结果12例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为慢性、反复性疾病,均见于体力劳动者,症状表现为手背疼痛、麻木,握拳、屈腕、前臂旋前时疼痛加重,前臂桡侧Tinel征阳性,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对腕部疼痛或麻木的患者应考虑桡神经浅支卡压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治失误3例报告浙江省长兴县浙北创伤医院(313102)杨永康在劳动过程中,前臂受伤机会较多,如造成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可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创伤病人中有3例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治失误,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19...  相似文献   

9.
中药外洗治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周围神经途经某些解剖部位,如骨孔、骨性隆起、筋膜、腱性肌缘或骨纤维隧道时,易反复摩擦、刺激或受压,造成神经局限性水肿、增生或纤维化,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出现一系列神经分布区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的症候群。本病是临床常见病,个别病例呈难以解除的临床顽症。自2004年10月~2005年10月,对69例患者采用中药外洗及按摩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以来收治的12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施行外科修复治疗,其中有5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3例行神经吻合术,3例行神经松解术,1例行神经移植桥接术。结果术后随访12例,随访半年至3年;7例经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其中6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大部分恢复,1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手功能重建术中,优3例,良2例。结论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依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肩胛背神经卡压症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5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肩胛背神经卡压症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4例和手术治疗1例。结果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获缓解,随访9个月-2年,均未复发。结论本病诊断可依据有两个局限而固定的压痛点,且按压T3和T4棘突旁压痛点时,同侧前臂内侧有发麻、不适感;按压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压痛点时,有酸痛放射至前臂桡侧;在压痛点处行局部封闭作鉴别性诊治有效等要点。颈部压痛点封闭是其首选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单、安全的优点;但慢性疼痛或顽固性疼痛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行神经松解术,手术疗效可靠、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间背侧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提高该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以来收治的12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施行外科修复治疗,其中有5例行伸指和(或)伸拇功能重建术,3例行神经吻合术,3例行神经松解术,1例行神经移植桥接术。结果术后随访12例,随访半年至3年;7例经神经修复术后6个月,其中6例主动伸指和(或)伸拇功能大部分恢复,1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5例手功能重建术中,优3例,良2例。结论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依据不同的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部皮神经卡压征的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典型臀部皮神经卡压征患者220例,其中臀上皮神经卡压者140例,臀中皮神经卡压者50例,股后皮神经卡压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小针刀治疗组、神经阻滞治疗组及小针刀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治疗组.且复发率低。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部皮神经卡压征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部皮神经卡压征的疗效。方法按诊断标准选取典型臀部皮神经卡压征患者220例,其中臀上皮神经卡压者140例,臀中皮神经卡压者50例,股后皮神经卡压者3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小针刀治疗组、神经阻滞治疗组及小针刀与神经阻滞联合治疗组。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治疗组,且复发率低。结论小针刀松解联合神经阻滞治疗臀部皮神经卡压征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雷艳 《健康向导》2012,18(1):50-51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定义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受到慢性卡压而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并表现出一系列神经分布区不同程度的感觉功能障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营养障碍甚至运动功能障碍,统称为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压痛、肌肉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通过临床表现来定位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和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12月50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和麻痹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骨间背侧神经损伤43例,骨间背侧神经麻痹7例,根据临床表现,定位神经病损的位置,观察定位的准确度。结果 50例患者均获得准确定位,准确率100%。结论通过临床表现可准确定位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和麻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腘窝囊肿粘连卡压隐神经2例报告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33004)孙炜蚌埠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233010)孙立华窝囊肿并非罕见,但粘连卡压隐神经并不常见。作者诊治2例报告如下。例1,男,11岁。左窝内侧肿块逐渐增大5月余住院,于入院前3月肿块开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上肢神经卡压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2例上肢神经卡压症患者的高频超声及电生理表现,比较其诊断准确率。结果32例上肢神经卡压症患者中,16例为正中神经卡压,15例为尺神经卡压,1例为桡神经卡压,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3.8%,电生理诊断的准确率为87.5%。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上肢神经卡压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具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感觉自己“特别难受”,有时又说不准是哪个部位“难受”,反正自己感觉“不像一个健康人”。有时是注意力不集中,好“走神”;有时感到手脚麻木、肩膀僵硬;有时感到头沉、头晕,脑袋里发“木”;有时睡眠不佳、食欲不振;有时腰酸腿软;有  相似文献   

20.
腹腔间室综合征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腹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生的原因甚多,在机械性或动力性肠梗阻、腹水、气腹、腹腔内出血、腹部钝性创伤、骨盆骨折、主动脉瘤破裂、出血性胰腺炎、腹膜后出血、腹腔填塞等病人均可发生,外科监护病房中的病人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