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假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高频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10 Hz高频rTMS治疗,低频组患者则针对健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0.5 Hz低频rTMS治疗,假刺激组则针对患侧运动皮质M1区给予假磁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同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3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MEP皮质潜伏期、CMCT及FMA、BBS、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高频组、低频组上述疗效指标亦显著优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同时低频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高频组明显缩短,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与高频组FMA、BBS及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并且低频rTMS刺激健侧M1区较高频rTMS刺激病灶侧M1区能更显著改善病灶侧皮质兴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PSCI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伪刺激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认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辅以1 Hz、10 Hz rTMS治疗,伪刺激组患者则辅以假磁刺激治疗。上述rTMS治疗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次。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对3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和伪刺激组MoCA评分[分别为(20.40±3.18)分、(21.67±4.13)分和(17.27±4.01)分]及LOTCA评分[分别为(95.73±8.09)分、(96.53±15.08)分和(85.53±12.81)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低频组及高频组MoCA、LOTCA评分亦显著高于伪刺激组水平 (P<0.05),并且高频组MoCA、LOTCA评分均较低频组有进一步改善趋势,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SCI患者认知功能,且二者疗效相当,故在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情况合理选择rTMS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低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低频组、高频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均常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在此基础上低频组重复经颅磁刺激频率为1 Hz、高频组重复经颅磁刺激频率为10 Hz,对照组患者置于相同的环境,线圈不通电,既无电流脉冲,只施予同样次数的声音刺激,观察4周.治疗前后采月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症状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前3组汉密顿焦虑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第1周末高频组、低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减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减分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末高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减分率显著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第4周末高频组、低频组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减分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频及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疗效显著,高频治疗起效更快,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单用抗抑郁剂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伴有认知功能受损的PSD患者共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对照组各40例,分别接受1 Hz低频r TMS治疗、5 Hz高频r TMS治疗及假刺激治疗,三组同时均予以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心理疏导及综合康复训练,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第4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程度、改良巴塞尔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三组HAMD及MBI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末,高频组与低频组HAMD及M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但低频组与高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末,高频组HAMD及MBI评分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仅有3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 r TMS治疗PSD安全有效,在疗程为4周时,高频r TMS较低频r TMS对改善PSD程度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高频、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作用健侧半球吞咽皮质代表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取4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组(14例)、低频组(13例)及对照组(15例)。3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吞咽康复训练,高频组对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给予5 Hz rTMS治疗,低频组于相同部位给予1 Hz rTMS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假rTMS刺激;3组患者刺激时间及疗程均相同。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给予患者吞咽造影(VFSS)及表面肌电检查(sEMG),并采用渗透-误吸量表(PAS)、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均方根值(RMS)对各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PAS评分、FDS评分及sEMG检查结果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高频组、低频组PAS评分、FD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高频组治疗前、后FDS差值[(9.92±4.45)分]明显大于低频组FDS差值[(7.15±3.13)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低频rTMS刺激健侧半球舌骨上肌群运动皮质代表区均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并以高频rTMS的治疗效果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高频电烙、高频电刀,统称为高频手术器,它用火花塞或电子管作高频振荡,其输出的高频电流加到人体组织时能直接产生热效应进行高温烧灼,比间接加热的电烧灼器完成手术要求所需的时间更短,而且应用广泛,所以高频手术器已为外科手术常用设备之一。高频手术器,有电子管式、火花塞式和电子管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脉冲超声波对大鼠骨骼肌挫伤修复的疗效。 方法共选取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将其制成右侧腓肠肌挫伤模型,然后分为自然恢复组及超声波组。自然恢复组大鼠制模后未给予特殊处理,让其自然恢复;超声波组根据超声波强度不同,细分为A,B,C共3个亚组,于制模后24 h分别接受强度为0.25,0.50,0.75 W/cm2的脉冲超声波(频率均为3 MHz)治疗,每天治疗持续5 min,共治疗14 d。于制模后4,7及14 d时取材,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手段检测各组大鼠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制模后4,7及14 d时,发现各超声波亚组结蛋白染色阳性平均光密度值(AOD)均明显高于自然恢复组(P<0.05),各超声波亚组间AOD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脉冲超声波治疗可促进挫伤骨骼肌再生,有利于损伤肌肉组织修复;采用0.25~0.75 W/cm2超声波治疗肌肉挫伤时,其治疗效应无明显量效关系。【关键词】超声波;骨骼肌挫伤;肌卫星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惰性气体微气泡联合低频低强度超声波连续辐照对人胰腺癌PANC-1细胞的抑癌作用。方法 取对数生长的浓度为1×106 /ml的人胰腺癌PANC-1单细胞悬液分成4组,具体为:空白对照组加入2 ml人胰腺癌PANC-1单细胞悬液;惰性气体微气泡组加入1600 μl人胰腺癌PANC-1单细胞悬液和400 μl惰性气体微气泡并充分混匀,使惰性气体微气泡浓度为20%;低频低强度超声波组加入2 ml人胰腺癌PANC-1单细胞悬液,再用声强0.60 W/cm2、频率1 MHz的低频低强度超声连续波连续辐照60 s;微气泡+超声波组加入1600 μl人胰腺癌PANC-1单细胞悬液和400 μl的惰性气体微气泡并充分混匀,使惰性气体微气泡浓度为20%,再以声强0.60 W/cm2、频率1 MHz的低频低强度超声连续波连续辐照60 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应用分析型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空白对照组、惰性气体微气泡组、低频低强度超声波组、微气泡+超声波组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活性分别为 0.9356±0.1652、1.1126±0.0738、0.3236±0.0126、0.1566±0.0137,微气泡+超声波组细胞增殖活性均低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惰性气体微气泡组、低频低强度超声波组、微气泡+超声波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069±0.007、0.033±0.006、0.279±0.016、0.678±0.018,微气泡+超声波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惰性气体微气泡联合低频低强度超声波连续辐照能降低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PANC-1细胞增殖,诱导癌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癌作用,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甜甜  陆芳  李霖荣  何欢  樊红 《中国康复》2016,31(6):412-413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的疗效,比较不同频率rTMS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24例,分为对照组、低频组和高频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语言治疗,低频和高频组在常规语言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联合低频和高频rTMS治疗,3组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语失语症心理语言评估(PACA)中的视图命名测试。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3组视图命名得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反应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rTMS刺激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是低频组与高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和高频rTMS刺激和语言治疗均有利于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视图命名成绩,并加快视图命名反应时间,而且rTMS联合语言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语言治疗;另外,低频与高频rTMS在改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视图命名方面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利培酮口服,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辅以rTMS治疗(rTMS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1Hz),对照组则同时辅以rTMS伪刺激。所有患者rTMS刺激部位均选择左、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D行为症状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2周后,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3.84±6.10)分]较治疗前[(16.75±6.26)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5.33±6.27)分和(15.46±6.57)分](P<0.05)。治疗4周后,低频组及对照组患者BEHAVE-AD评分[分别为(12.87±4.16)分和(13.29±4.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以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0.12±3.31)分]的降低幅度尤为显著(P<0.01),与低频组、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MMSE评分[(16.89±4.30)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4.50±4.13)分]和(13.92±3.68)分](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0%、58.33%和54.17%,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10 Hz)rTMS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超短波电疗机是利用超短波的高频电磁波作用于人的肌体进行治疗的仪器,它是利用电容式的电极输出能量,将病灶部位置于电极之间,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肌体部位的分子和离子在其平行位置震动,并相应磨擦而产生热能效应,这种热效应使患部的表层和深层组织均匀受热,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积液吸收,增加组织肌体的新陈代谢,从而收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超声波可促进机体病变组织局部血循环,加强新陈代谢,影响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而达到止痛的作用。移动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范围较广的病灶;其次有固定法,适用于神经根或较小的病灶以及痛点的治疗;间接法如水下法适用于体表不平或有局部剧痛而不宜直接接触的部位,辅助器治疗法适用于不规则或不平的体表。超声治疗剂量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适当的超声治疗剂量既要起治疗作用,又要不损害人体健康;超声治疗的剂量,应包括每次治疗的强度和时间,总的治疗次数。超声波治疗疼痛具有操作简便,不受时间限制,无毒副作用等优点。超声波对颞颌关节痛,面部疼痛,颈肩痛,腕管综合征等疼痛性疾病具有确切的缓解疼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占空比和声压超声波溶解体外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研究不同超声占空比和超声声压对超声联合微泡溶解体外血栓的影响。方法取健康志愿者全血标本70 ml,分成70份,每份1 ml,在37℃恒温水浴箱内浸浴3 h后,将血栓存储于5°C的冰箱3 d,以获得稳定的血栓。样本共分成6个辐照组和1个对照组。其中4组辐照组的超声输出声压固定为5.47 mPa,将治疗超声仪的占空比分别设为0.216%、1.080%、3.600%、7.200%四种。另外2组辐照组固定治疗超声仪的占空比为7.200%,将治疗超声仪的超声强度分别设为3.75 mPa、2.80 mPa两种。对照组无超声处理。各组血栓治疗后立刻取出,计算各组溶栓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在超声输出声压和其它参数设置一定的条件下,占空比越高溶栓率越高。当占空比设为7.200%的条件时,微泡联合治疗超声的溶栓率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超声占空比和其它参数设置一定的条件下,超声输出声压越大溶栓率越高。结论在治疗超声联合微泡治疗体外血栓实验中,在一定的超声治疗条件下,超声波占空比越高,溶栓率越高;超声输出声压越大,溶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低频组、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5例。4组患者均进行基础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高频组患侧给予5Hz的rTMS,低频组健侧给予1Hz的rTMS,联合组患侧给予5Hz的rTMS后健侧给予1Hz的rTMS,对照组给予假刺激。在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8周随访时分别采用MoCA量表筛查患者有无认知障碍,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患者认知功能情况,FIM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功能独立性。结果: 治疗2周和随访8周后,高频组、低频组和联合组MoCA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2个时间点3组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波幅和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高频组和联合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更高(均P<0.05),且FIM总分高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MoCA评分和认知功能高于低频组和高频组(均P<0.05),且潜伏期比低频组更低、波幅更高(均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比对照组更高(均P<0.05)。8周随访后,低频组潜伏期低于对照组,波幅和认知功能评分更高(均P<0.05);联合组潜伏期比高频组更低、波幅更高,且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低频组和高频组(均P<0.05);高频组和联合组运动功能高于治疗前,且FIM总分比治疗2周时更高(均P<0.05),2组运动、认知功能评分和FIM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低频组和对照组FIM总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认知功能及生活独立性的疗效比单一频率经颅磁刺激治疗出现早且持续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D伴抑郁症状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Hz、高频5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者则于相同时间点给予假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各组患者抑郁症状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10d后低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3.67±8.15)分降至(10.05±4.83)分,高频组患者HAMD分值由(14.76±8.69)分降至(8.81±4.21)分,两组患者HAMD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低频组治疗10d后其HAMD分值较假刺激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两组患者HAMD分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者治疗10d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其HAMD分值均显著低于假刺激组水平(P<0.05)。低频组及高频组患者治疗后其HAMD量表焦虑/躯体化因子(F1)、阻滞因子(F2)、睡眠障碍因子(F3)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高频组认识障碍因子(F4)、绝望感因子(F5)分值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治疗均能有效改善PD伴随的抑郁症状,且安全性较好,低频及高频rTMS对PD患者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均较显著,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脑梗死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低频刺激组,高频刺激组,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低频组和高频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每天30 min的rTMS治疗,疗程10 d。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评定,同时检测各组脑梗死患侧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波幅。结果治疗后,三组FMA评分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低频组及高频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相比,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频刺激组MEP潜伏期较高频刺激组缩短(P0.05)、波幅峰值高于高频刺激组(P0.05)。结论低频及高频刺激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90例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PD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假刺激组。治疗组患者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 rTMS治疗,假刺激组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给予假性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采用起立-行走实验时间、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作为评定指标。 结果组内比较: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治疗后即刻、7 d、14 d、30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缩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30 d与治疗前相比,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UPDRS评分、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30 d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高频组治疗后即刻、7 d、14 d起立-行走实验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治疗组UPDR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治疗后30 d时,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UPDRS评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UPDRS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低频组患者SCOPA-AUT评分在治疗后7、14 d均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后30 d,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SCOPA-AUT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频组SCOPA-AUT评分仍低于假刺激组(P<0.05)。 结论低频及高频rTMS均能有效改善PD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安全性较好,且高频rTMS治疗可能较低频rTMS治疗作用更强、更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在舍曲林治疗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低频刺激组(n=22)给予左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Hz;高频刺激组(n=25)给予右前额叶背外侧rTMS治疗,刺激频率10Hz;假刺激组(n=23)随机给予左右侧相应部位伪刺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和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3组患者进行评分。观察各量表评分相对基线值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记录各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入组时,3组患者间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假刺激组无明显改变;低频刺激组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和UPDRS得分均明显较入组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频刺激组患者HAMD得分比低频刺激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额叶的高频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均具有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运动症状及抑郁症状的双重作用,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急性期脑梗死伴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按刺激方案不同分组,其中高频组36例,低频组35例,伪刺激组34例。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选用依瑞德CYY-Ⅰ型磁刺激仪。对治疗前后的患者进行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神经电生理测试。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三组患者WMFT评分、ARAT评分及CMCT测试均较治疗前好转,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频组和低频组患者在治疗后与伪刺激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高频组和低频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 Hz高频r TMS及1 Hz低频r TMS均能显著改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两者对肢体康复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