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喂养困难的新生儿使用小剂量红霉素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 :2 2例我院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n =12 )使用红霉素 3~ 5mg/ (kg·d)静脉滴注 5~ 7天 ,对照组 (n =10 )不给予干预。 结果 :红霉素干预后观察组新生儿每日奶量增加 3 2 %、61% ,与对照组 18%、4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完成150~ 180ml/ (kg·d)奶量时间观察组为 (7 8± 2 2 )d比对照组 (11 ± 3 7)d明显缩短 (P <0 0 1) ;观察组新生儿治疗 7天未发现肝肿大 ,转氨酶升高 ,黄疸加重 ,菌群紊乱等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静脉点滴能提高喂养困难新生儿的胃排空率 ,改善喂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红霉素和多潘利酮(吗叮啉)联合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 喂养困难新生儿6 3例,其中观察组36例给予红霉素和吗叮啉治疗;对照组2 7例单纯给予吗叮啉治疗。两组均连用3~5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 .1% ,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显效率(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 5 ) ,且症状消失时间较短(P<0 .0 1) ,治疗3d后的进奶量较多(P<0 .0 1)。结论 喂养困难是新生儿常见症状,用红霉素及吗叮啉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组(A组)除给予综合治疗外,加纳洛酮0.01~0.08mg·kg-1·d-1,醒脑静注射液1ml·kg-1·d-1,使用2~4d。常规治疗组(B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A组34例治愈32例(94.12%),无1例死亡;B组34例治愈25例(73.53%),死亡2例。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红霉素对喂养困难早产儿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喂养困难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mg&#183;kg&#183;d-1治疗。结果:红霉素治疗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63.3%,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肠道营养达418kJ&#183;kg-1&#183;d-1的时间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护理干预对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困难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谷志勇  舒小红 《重庆医学》2003,32(8):1076-1076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联合治疗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4 0 0mg·kg-1 ·d-1 ,连用 3~ 5d ,同时加服强的松 1 5~ 2mg·kg-1 ·d-1 ,疗程 4周 ;对照组单用强的松 1 5~ 1mg·kg-1 ·d-1 ,疗程 4周。结果 两种方法治疗 7d ,患儿血小板 (PLT)≥ 1 0 0× 1 0 9/L所占比例 ,治疗组为 75 % ,对照组为 30 8% (P <0 .0 5 )。两种方法治疗 4周 ,患儿血小板 (PLT)≥ 1 0 0× 1 0 9/L所占比例 ,治疗组为 85 % ,对照组为 6 9 2 % (P >0 .0 5 )。结论 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联合治疗ITP早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强的松 ,但后期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蛋白摄入及营养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非限制饮食的中、晚期慢性肾衰 (CRF)患者饮食蛋白摄入 (DPI)和营养状况。方法 在 36例中、晚期透析前CRF患者和 2 0例正常对照组中 ,测定DPI和营养指标 ,包括血清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F)、前白蛋白 (pre 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结果 CRF患者DPI(0 78± 0 2 5 )g·kg-1·d-1低于正常对照组 (1 0 4± 0 31)g·kg-1·d-1,P <0 0 1;Alb、TF亦显著减低 (P均 <0 0 1)。其中 10例CRF患者DPI <0 6 g·kg-1·d-1(2 8% ) ;DPI <0 6g·kg-1·d-1的CRF患者 (n =10 )与DPI≥ 0 6g·kg-1·d-1(n =2 6 )比较 ,Alb为 (2 7 7± 6 1) g·L-1、(35 3± 8 9) g·L-1,TF为 (1 5 8± 0 31) g·L-1、(2 74± 0 5 6 ) g·L-1,pre Alb为 (0 2 3± 0 0 8) g·L-1、(0 33± 0 10 ) g·L-1,P <0 0 1;IGF 1(1 36± 0 30 )nmol·L-1、(2 2 4± 0 6 2 )nmol·L-1,P<0 0 5。结论 大多数中、晚期CRF患者在透析前已发生营养不良 ,而伴有低饮食蛋白摄入患者更为明显。应适时监测并纠正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20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红霉素治疗,A、B、C组剂量分别为3~5 mg/(kg.d)6、~9 mg/(kg.d)、10~15 mg/(kg.d),每日1次,缓慢静脉滴注(3~5μg.kg-1.min-1),7天为1疗程,比较各组患儿红霉素干预前后喂养困难改善程度、奶量及体重的变化。结果红霉素干预后三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0%、75%、55%。A组与B组相比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69,P>0.05),但显效率(分别为75%、35%)存在显著性差异(χ2=4.95,P<0.05),A组与C组相比无论总有效率(χ2=6.47,P<0.05)还是显效率(χ2=12.13,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存在量效关系,小剂量(3~5 mg.kg-1.d-1)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柯晓玲 《河北医学》2002,8(9):782-784
目的 :探讨联用纳络酮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8例HIE患儿分为 2组 ,观察组 2 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络酮 0 .0 2~ 0 .0 4mg .kg-1.d-1及大剂量维生素C(1.0g .kg-1.d-1)静滴治疗 ;常规组 18例仅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 6 5 .0 0 %,总有效率为 85 .0 0 %,常规组分别为 2 7.78%及 6 1.1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时间 (5 .2 0± 2 .6 8)日较常规组 (9.36± 3.82 )日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联用纳络酮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的效果。方法对50例出现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红霉素3~5mg/kg·d-1加入5%或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滴注7d。观察两组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残留奶量、日呕吐次数、日腹胀次数。结果治疗组日排便次数、排便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均<0.01);残留奶量、日呕吐次数以及腹胀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1),且无毒副作用发生。结论低剂量红霉素作为胃动素激动剂,能促进胃肠动力,对新生儿喂养困难有肯定的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6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两组,纳洛酮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用药组(A组)除给予综合治疗外,加纳洛酮0.01~0.08mg·kg-1·d-1,醒脑静注射液1ml·kg-1·d-1,使用2~4d;常规治疗组(B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A组治愈32例,占94.12%,无一例死亡;B组治愈25例,占73.53%,死亡2例。2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对于病毒性脑炎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和醒脑静注射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章秀 《安徽医学》2009,30(5):535-536
目的探讨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我院NICU收住的200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4组:四磨汤治疗组、小剂量红霉素组、两药联合应用组及对照组。四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分别给予四磨汤口服、小剂量红霉素静滴及二药联合应用。结果四磨汤治疗组总有效率74%,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总有效率72.5%,两药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P〈0.001),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四磨汤组,红霉素组(P〈0.025及0.05)。结论四磨汤联合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多潘立酮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8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7例)给予保温、体位疗法、部分静脉营养等常规疗法。观察1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多潘立酮混悬液0.4 ml/(kg.次),1次/8 h,喂奶前30 min给予,疗程3~5 d。观察2组(5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红霉素静脉给药,5 mg/(kg.次),1次/d,于1~2 h内用微量输液泵输注完毕,疗程3~5 d。结果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儿病程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增加体重和日增加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和观察2组病程、胃潴留消失时间、平均日增加体重和日增加奶量无明显差异。结论多潘立酮对改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54例出现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新生儿喂养困难时临床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3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少食多餐、体位疗法等常规治疗,并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腹胀、呕吐、胃潴留等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和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喂养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益生菌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5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均予红霉素5 mg/kg,每天1次;观察组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1/2支,2次/d.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治疗天数、治疗至GRV≤10%的天数、经胃肠道摄取热卡达100kcal·kg-1·d-1的日龄、体重增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11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住院号单双方法划分,治疗组(单号)58例,对照组(双号)53例,两组均于出生48h给予经口间断管饲,治疗组同时静脉滴注小剂量红霉素,观察对比两组以下指标:早期胃肠喂养耐受情况、停止管饲日龄、达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及谷氨酰转肽酶高值。结果:死亡率:治疗组13.8%,对照组13.2%(P=0.937 3);喂养不耐受发病率:治疗组12%,对照组78.3%(P<0.000 1);治疗组停止管饲日龄、全胃肠营养日龄、黄疸持续时间、谷丙转氨酶(ALT)及谷氨酰转肽酶(γ-GT)最高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日大便数较对照组多(P=0.010 3)。结论: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音乐疗法对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40例喂养不耐受新生患儿随机分为音乐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干预后,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以及GAS和MOT水平。结果音乐治疗组腹胀缓解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明显的短于常规治疗组,体重增加量明显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后,音乐治疗组的GAS和MOT水平明显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以促进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提高患儿血清GAS和血浆MOT水平,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56例喂养不耐受需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和静脉营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口服小剂量红霉素(3~5mg/kg^-1·d^-1)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具有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且剂量小,疗程短,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145-147+15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母乳喂养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住院的93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实施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教;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07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观察组,在日常护理及入院时母乳喂养健康宣基础上实施母乳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及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纯母乳喂养率与母乳喂养+配方奶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母乳喂养的集束化护理,可以促使母乳喂养科学化、体系化、标准化,确保安全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感染等发生率,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早期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喂养难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抚触;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微量喂养。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对照组有4例发生了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例发生了肠穿孔,3例发生了吸人性肺炎。治疗组在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胎粪排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O.05)。而蓝光照射的时间(第1天TCB〉6mg/dl、第2天TCB〉9mg/dl、第3天后TCB〉12mg/dl时则予光疗)两组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量喂养结合新生儿抚触可促进早产儿胃肠道发育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不耐受问题,并且可促进胎粪排出,改善患儿营养状况,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而对黄疸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