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林洁  黄天霞 《大医生》2022,(4):141-1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以患者持续性气流受限且呈现出进行性发展为临床特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疾病负担重等特点.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我国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方针.近年来临床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不断拓展,有关其早期评估与治疗的认知也不断加深.本次研究...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主要非药物管理办法是推行肺康复治疗、氧疗、无创正压通气以及延续护理等方面,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呼吸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mcfive pulmonary diease,COPD)是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加重的一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世界范围常见、多发、高致残和高致死率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1].  相似文献   

4.
杨忠 《临床医学》2022,(8):27-29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发生组;另收集同期未发生肺血栓栓塞症的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查阅患者基线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可能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卧床时间、一秒率(FEV1%)、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卧床时间≥7 d、FEV1%低、D-二聚体水平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 <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血栓栓塞症发生受术前卧床时间≥7 d、FEV1%低、D-二聚体水平高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研究结果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且可能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易感性的生物标志。本文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分子特性、功能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对解放军324医院2001-03-2010-09诊治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中有21例误诊,误诊率24.13%,其中非专科医生误诊率39.19%,专科医生误诊率18.75%。一线医生误诊率24.13%,上级医生误诊率9.19%。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高,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特点认识、重视体检、注意影像学检查等是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误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回顾性收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吞咽障碍分为吞咽障碍组和非吞咽障碍组,采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51例患者发生吞咽障碍,发生率为57.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疾病分期(OR=3.244)、mMRC分级(mMRC分级3级OR=3.243,mMRC分级4级OR=3.556)、静息呼吸频率(OR=2.231)、合并呼吸衰竭(OR=3.800)、合并胃食管反流(OR=3.334)及使用无创机械通气(OR=0.332)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障碍的发生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困难症状严重、呼吸频率快、合并呼吸衰竭、合并胃食管反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使用无创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吞咽障碍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孙佳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4):303-3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现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级治疗方法^[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早期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疗效^[3]。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受限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累及肺脏,也可能引发全身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影响,多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预防与治疗的疾病,但治疗仍旧有限,目前治疗仍着重于改善患者症状。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采取呼吸机通气、中药等治疗手段,效果良好。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症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我管理问卷对湖南省41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得分为73~219(152.52±28.71)分。自我管理水平中等及以上者133例,占32.20%;自我管理水平低者280例,占67.8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全部自费、病程≤5年与低自我管理水平有关;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501~1 500元、医疗费用部分报销、病程≥16年与中等及以上自我管理水平有关;男性对两者皆有影响。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高,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付费方式及病程。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伴有进行性肺功能下降的疾病,自肺康复被证实能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下降、改善呼吸困难、提高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同行专家们所关注。如何更好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肺康复锻炼,临床医务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现综述如下。1肺康复的主要内容1.1运动锻炼1.1.1运动方式为患者选择多种形式的运动方式,将运动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虹  蒋琴 《护理与康复》2010,9(5):379-380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状况。方法测量132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体重、身高、血清白蛋白值,并计算出体重指数,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0.8%~69.7%;轻度营养不良中低蛋白现象表现突出。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易发生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且有病程长、病情反复、合并症多、急性期紧急多变、病死率高等特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家庭护理中的自我保健尤为重要,对疾病的康复有显著地促进作用.探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护理中的自我保健要点,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4.
彭琴  周海燕 《循证护理》2023,(7):1252-1255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华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与危险因素控制效果,以期为制定护理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龙华区中心医院所辖6所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根据2017年深圳市龙华区全因死亡登记报告,以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负担的测量指标,分析该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疾病负担情况,提出护理应对措施。结果:本次共入选有效调查对象7 802人,包括男4 526人,女3 276人;年龄45~78(52.68±3.14)岁,其中45~59岁5 281人,≥60岁2 521人。深圳市龙华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为694人(8.90%),其中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高于女性,吸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不吸烟人群,≥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高于45~59岁人群(P<0.05)。深圳市龙华区居民2017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死亡人数共有283人,死亡率为3.62%;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每千人口早死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L)、残疾调整生命年明显高于男性,残疾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LD)值则低于男性;≥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每千人口YLL、YLD...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现状,并分析两者间关系,为今后开展自我管理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知识问卷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效能量表对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水平调查,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为(18.03±5.12)分,自我效能评分为(2.38±0.50)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经Spearson相关分析,自我效能总分(r=0.339,P<0.01)、呼吸困难管理(r=0.551,P<0.01)及情绪(r=0.374,P<0.01)评分与知识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其余3个维度得分与知识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OPD患者健康知识及自我效能水平均不高,临床及社区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的干预,提高患者对疾病健康知识的认知,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促进自我管理行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6.
1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科常见病,导师刘云教授总结多年临证经验,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以久病气虚为主,痰瘀阻肺贯穿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始终,根据这一病机,实践中坚持以补虚泻实、标本同治为原则,从虚、痰瘀论治,运用益气化痰祛瘀法治疗本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肺系症状,从根本上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取得满意效果。该文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更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高淑平  凡颖  周玉梅  邢利民 《全科护理》2023,(16):2190-2194
综述国内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原因、危害及流行病学,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疾病因素、医疗相关因素。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障碍常用的评估方法及干预策略,为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更科学、合理反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真实情况的最大通气量的推算公式。方法①选择2003-03/2004-04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1例。均对实验目的知情同意。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GOLD方案)将7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分度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1例(男247例,女34例),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16例(男248例,女68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4例(男87例,女37例)。③采用6200型体积描记仪对其行最大通气量及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测定,以3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最大通气量与以往采用(以正常人测值所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所得间接最大通气量相比较;并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实测值为自变量,实测最大通气量为应变量,应用逐步回归法取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算最大通气量的最佳回归公式。④行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2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以往公式所得结果与实测最大通气量较吻合(t=0.349,P=0.727),提示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应用以正常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最大通气量推1(L)=30.2第1秒用力呼气量(L)+10.85,最大通气量推2(L)=45.12第1秒用力呼气量(L)-15.85]。②正常人第1秒用力呼气量推导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不适宜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算值与实测值间差异明显(t=11.463~18.067,P=0.000)。③在众多肺功能指标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仍以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最大通气量具有最好的相关性(r=0.922,P=0.000)。④推出以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得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大通气量推算值公式=40.006第1秒用力呼气量(L)+2.938;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大通气量推算值公式=34.914第1秒用力呼气量(L)+0.570。上述公式推算值与实测值呈显著正相关(r=0.880~0.884,P<0.01),两数据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第1秒用力呼气量既与大小气道功能有关,也与呼吸肌力有关,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测值第1秒用力呼气量所作的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比现行的以正常人测值所作最大通气量推算公式更符合临床实际,对不宜进行最大通气量测定的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度后,依据此研究建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推算公式算出较为接近实测最大通气量的间接最大通气量,以减少实测时发生气胸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严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患病人数多,其病死率高,且疾病为慢性进展性的发展,并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后,会出现症状缓解阶段,其肺功能持续恶化,并会有自身防御能力降低,容易被外界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治疗时,需要给予戒烟,支气管舒张药物,祛痰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家庭氧疗等,有学者还提出要使用抗炎资料。本文综述了临床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抗炎治疗现状,提供学者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