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风,燥钩立     
唐忠植 《四川中医》1991,9(2):12-13
  相似文献   

3.
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升高,人体新陈代谢由低潮开始复苏,汗孔开泄,血管扩张。春风(有时为寒潮)吹来,许多人早已脱去冬装,故“风”(寒气)能长驱直入人体,令人“透心凉”——这便是春天风“硬”的道理。寒风可侵犯皮肤、腠理、关节和经络血管,诱发多种疾病,中医称为“风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各类中医教材中.往往把“内风”与“外风”作为两个相互平行的概念进行介绍。例如:雷载权主编《中药学犷风病有外风、内风之别,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息”;邓中甲主编《方剂学犷风病的范围很广……概言之.可分为外风与内风两大类”:邓铁涛主编《中医诊断学犷常见的风证,分为外风证和内风证”。类似表述在现行各类教材中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5.
月经疹又称"经行风疹",是指月经周期发病,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瘙痒性皮疹,呈规律性发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风"、"血"两者密切相关;如《医宗必读卷十》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在风者,常因风热、风寒引起;二者均以风邪为患,缘体虚风邪袭入,郁于皮腠而发。其次,妇人先天以血为本,故妇人病多责肝;而肝又与"风"、"血"息息相关,肝主藏血、疏泄之功影响着女子经、带、胎、产。故本病亦可通过不同治法来疏理肝气,调养肝血达"气血同调",气血调和则病瘥。本病临床较常见,但专门论述本病者少,临床需更多此类的理论探讨来丰富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治风先治血”之说,结合临床实践,论述了风病的概念、特征及病机证治。提出风病证治有三要:即治风必先审因;治风必先察位;治风必备多法。  相似文献   

7.
风乃六淫之一,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素问·风论》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者,善行数变"。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风之为病,变化多端。风邪犯人,发病急剧,转变迅速,外而皮毛,内至脏腑,上而头首,下至肢体,无所不到。风常挟它邪致病,如风寒、风湿、风热等证。风有外风、内风之分。二者的产生、致病特点、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因此,其治则亦不一样。外风宜祛,内风宜熄。深入研究风学理论,对健全完善中医学的病因学、病理学、治疗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提高中医的临床治疗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外风与中风发病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鹏绪 《中医杂志》2003,44(5):325-327
根据现代医学中呼吸系统感染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结果,并结合中医文献中关于外风的论述,对于外风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外风可使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突然加重,引起中风卒发;在此之前,外受风邪后能够入内传变,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加重已存在的脏腑功能失调,逐步形成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在中风发病过程中,外风与内因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在中风病的治疗和预防两个方面都应当考虑外风因素。  相似文献   

9.
“风”在古医籍中作为病邪及病因的名称,在《素问》中就有专篇论述。“风”病与肝相关,作为病名,接受了外风与内风的特点,使用广泛,后世有很大发展。以“风”名病,具有起病或发作急剧、症状鲜明、病情多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对"毒"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后世医家本于经旨,又有不少发挥和创新。使祖国医学对"毒"的涵义、分类及其致病特点、对"毒"的治则,有了较大的发展。兹就祖国医学对"毒"的认识,略述于后,就正于同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国家级名老中医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常用药对。方法:随师侍诊,对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理论及常用药对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宋师认为,风咳是一类表现为"风"性的疾病,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气道高反应性咳嗽,临证中当辨清内、外之别。治疗上,外风宜"辛温而散"之;内风者,则应针对病机选取"平肝潜阳"、"滋阴润燥"、"凉血活血"药对以达到祛风、止咳之效,常用的药对有"荆芥-防风"、"地肤子-白鲜皮"、"蝉衣-僵蚕"、"玄参-麦冬"、"芍药-甘草"、"紫草-茜草"等。结论:宋康教授治疗风咳的疗效显著,其临证常用药对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的“火”.是在对物质之火的直观观察和认识基础上,通过取象形成的意象性的概念,“火”字是这一概念的符号。由于意象概念不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而是取象的结果,因此对“火”的概念不可进行单一的、精确的定义,应从不同层次上分析和理解。从广义而言,“火”有自然现象的火、哲学概念的火、医学概念的火、属火的一般概念等四个方面的涵义。仅就“火”的中医涵义来讲,表述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但概括起来,其主要涵义有以下四种:生理之火、病理之火、六气之火、药物气味之火。  相似文献   

13.
唐贤彪  谭子虎 《河南中医》2013,33(4):615-616
唐宋以前,中风病以“外风”学说为主,以“正虚邪恋”立论,治疗上以祛风通络为主,调气补虚兼顾.唐宋以后医家除考虑外内因素致病外,还考虑到了内在因素明清时期,“内风”学说日趋成熟与完备.  相似文献   

14.
<正>《金匮要略》的风邪致病就其数量而论虽不是最多的,但其"风"却渗透到方方面面,《金匮要略》的风病是广义的,其继承了《素问·风论篇》等的相关理论。《金匮要略》的风病包括风水、中风、产后中风、五脏中风、首风、头风、脑风、目风、泄风、漏风、内风、寒中、热中、肠风、疠风及寒热等。  相似文献   

15.
《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风"在中医哮喘发病及加重中的地位逐渐为大家所关注,据此有许多临床及实验研究,检索近4年文献,对从"风"论治哮喘文献进行归类。方法以内风与外风为主要分类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外风的治法主要包括:疏风解表法、缓急止痉法、祛风宣痹法及祛风化痰法;内风的治法主要是以治肝风为主。结论从"风"论治哮喘的理论可行性及临床有效性日趋成熟,这为中医药防治哮喘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字意衍变及中药学、中医病因学、中医治疗学的角度探讨“毒”在中医领域的不同涵义.在古代,“毒”字与医学相关的解释主要有毒草、药性、毒性3种.中药学中“毒”在古代可指代中药药性,但多指药物的不良反应;本草学根据毒性的大小对其进行分级,常分为大毒、小毒、常毒、无毒;中医病因学中“毒”指危害峻烈的邪气,包括六淫化毒和内生毒邪,此外还包括虫毒、酒毒、疫疠毒邪等,最常见的为热毒和疫疠毒邪.针对病因治疗时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攻毒杀虫、拔毒化腐生肌等治法.  相似文献   

18.
“风痱”与“偏枯”浅谈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医院徐经印(751300)关键词:风痱,偏枯,临床特征,病因病理,发病,预后,中医汉法“风痱”之名,出自《诸病源候论》,与《内经》中的“痱”症相同。古今不少医家对“风痱”与“偏枯”不加区别,殊属欠妥。如《类证...  相似文献   

19.
侯俊明 《陕西中医》2021,(10):1323-1326
污”字历来有多层含义,中医学中也早有提及,但未受到医家的重视。针对目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出现,疾病模式及疾病谱的变化,我们提出了“污”的课题。结合中医古籍中“污”字上下文及后世各医家的注释,对大肠癌从“污”而论的观点进一步深化凝练,结合当前中医肿瘤微环境的研究,对 “污”进行整理、归纳、推理、总结,以期对“污”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浅论中医学中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