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扩展高频测听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临床听力计AC-40以dBHL表示,与纯音测听的零级标准单位一致。观察实验条件下扩展高频测听以dBHL表示的阈值特征与以往报道的阈值(以dBSPL为单位)的规律是否一致。方法:纯音测听和耳镜检查正常受试者227例,男112例,女115例,共445耳,左223耳,右222耳。年龄17-87岁,每隔10岁为一年龄组,共分为7组,使用丹麦奥迪康AC-40型听力计进行扩展高频听力测试。结果:扩展高频测听的阈值随频率的增高而增高,11kHz以上的阈值增加幅度明显增大;阈值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30-40岁年龄组以上者阈值幅度增高明显;在听力计最大输出强度,从较低频率到较高频率,随年龄的增大,则给声信号的检出率逐渐下降;30-40岁以下年龄组各频率的检出率为100.0%,而70岁以上年龄组在16kHz的检出率只有16.0%;受试者之间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而表现不同的特征;11-14kHz之间阈值的变化的差异最大,14kHz以下各频率阈值变化的差异随年龄的增高而增高,其中31-40岁年龄组变化最大;双耳间阈值差范围在0dBHL-8.7dBHL之间,绝大多数在5dBHL以下,P>0.05,差别无显著性,说明双耳听觉敏度的对称性。结论:以dBHL表示的扩展高频测听阈值表现出随频率和年龄增高而增高的特征,并表现出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与以往的观察一致。因此在评价早期高频听力损害时,应考虑年龄和频率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阈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阈值以标准零级为听力计0dB时的变化特点。方法对131名正常人(21~印岁)按10岁为一组分组,分别测定扩展高频听阈值。听力评价应用ORBITER922—2听力计(Madsen,丹麦),频率范围0.125~20kHz。结果①各年龄组扩展高频听阈的平均阈值随测听频率和年龄的增加而增加;②各年龄组阈值的检出率随测听频率以及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①正常人的高频测听阈值与年龄及测听频率呈正相关。②高频听阈左右耳及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正常人8~18 kHz扩展高频测听的阈值范围以及阈值特征.方法 选择18~72岁正常人242例(484耳),男142例,女100例,每间隔10岁为一组,共分6组,应用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行8~18 kHz听阈值检测.结果 40岁及以下各年龄组扩展高频的听阈总趋势是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41~60岁各年龄组,10~14 kHz的阈值随频率增加而增加,14 kHz以上频率阈值随频率增加反而下降;在61~72岁年龄组8~12 kHz的阈值随频率增加明显提高,12 kHz以上各频率阈值随频率增长有下降趋势.扩展高频的阈值未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在18~岁、21~岁两个年龄组,18 kHz阈值的未检出率各为3%和4%,18 kHz以下的未检出率均为0;61~72岁组18 kHz的未检出率达78%.左右耳及性别间扩展高频测听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正常人扩展高频测听敏感性随年龄及测听频率的增高而降低,阈值变化的差异也因频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在评价早期高频听力损害时,需考虑年龄及频率因素.  相似文献   

4.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10-2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10-2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0.5-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100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以12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95-115dB(A)的噪声强度下,当0.5~6kHz的阈值未出异常时,10-1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95-115dB(  相似文献   

5.
治愈小儿突发性聋二例段丽华例1女,9岁;右耳鸣、耳聋1个月。半年前曾患流行性腮腺炎。耳部检查:两侧外耳及中耳正常;纯音听阈检测在耳各频率气骨导阈值均<25dB,右耳气骨导阈值均提高,0.25~1kHz平均为60dB,2~4kHz平均为85dB,8k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正常人扩展高频听敏度,观察扩展高频听力随年龄增加的细微变化.方法用意大利Amplaid-460型听力计,频率范围8~18kHz.测试正常人128人、256耳,17~50岁,男92人,女36人,其中17~29岁90人,30~50岁38人,125Hz~8kHz纯音各频率听阈≤20dBHL,声导抗测听正常.以5岁为一年龄段分5组进行分析.结果1.正常年轻人(17~29岁)高频听阈总的趋势是随频率提高,听阈逐渐增加,出现率逐渐下降,在14kHz以上频率更为显著;2.正常人17~19岁、20~24岁、25~29岁、30~34岁、35岁以上各年龄组间12、14、16、18kHz听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年龄增加听阈逐渐提高,高频听阈出现率逐渐下降,随频率增加各年龄组差距逐渐明显,14kHz以上频率最为明显.结论人耳的老化是一个逐渐的过程,随年龄增加听阈提高.频率越高受影响越明显.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结果可反映耳蜗亚临床病理状态,有利于早期发现听觉感受器病变,可用于临床监测耳毒性听力损失和早期诊断梅尼埃病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听觉功能早期损害的听力学特征,为研究和防治耳聋提供临床资料。方法选择20-50岁纯音听阈正常的健康者120例(240耳)作为对照组,同等年龄、纯音听阈正常并确诊为MS的患者130例(260耳)作为实验组,每耳在同一测试条件下行扩展高频测听。所得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同一年龄段实验组扩展高频测听阈值较对照组升高,20-40岁患者12kHz及以上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41-50岁年龄组10-14kHz频率阈值增高有显著意义(P〈0.05),16kHz频率检出率下降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MS是致聋的病因之一,也是加重老年性聋的因素,扩展高频测听可以在早期检测出MS患者的听力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社区老年人群纯音听阈的正常值,为选取敏感频率测试老年人听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845例,按平均听阈(0.5、1、2和4kHz听阈平均值)≤40dBHL为正常或轻微损失,筛选205人,按60~65岁、66~70岁、71~75岁和76岁以上分组,计算各年龄组在0.5、1、2、3、4和8kHz的听阈及听阈检出率,采用SPSSl3.0软件进行)x^x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听力正常老年人群不同年龄组听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随着年龄增长,听阈值呈增高趋势;不同频率听力测试显示不同频率组听阈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年龄组的听阈随频率的增高而增高,随频率、年龄增高,听阈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高频较低频测听能够早诊断老年人听力损失,可作为检测老年人早期听力损失的客观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扩展低频测听的基准阈声压级,探讨影响结果的有关变量,在消声室中测试了30名耳科正常青年人的纯音声场听阈和7名受试者振动阈值,频率包括40Hz-4kHz。结果(1)各受试者听阈沿其算术均数呈正态分布,扩展低频区阈值明显高于常规频区;(2)振动感仅出现于40-500Hz,各频率振动阈平均高于相应听阈34dB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常青年人和中老年人高频测听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美国VirtualModel320型听力计对正常青年人30名60耳,无耳病的中老年人40名80耳,进行高频测听。正常青年组均可测得9~20kHz的听阈,中老年组在9kHz以上频率听阈有所改变,老年组的改变尤为明显。本组结果表明:耳蜗系的退化由中年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高频听阈相应提高,乃至无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