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腹腔镜辅助治疗长段型巨结肠可使长段型巨结肠患儿获得彻底的早期治疗,充分发挥了腹腔镜的微创手术优点,损伤小、恢复快、腹腔干扰小,且美容效果好,腹腔镜在长段型巨结肠根治术中的作用是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及开腹手术所无法替代的.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case,HD)是以肠管远端神经节细胞缺如为特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1886年首先由丹麦儿科医生 Harald Hirschs-prung 在临床描述而得名。自1948年 Swenson 采用病变结直肠切除矫治本病以来,最初手术因易发吻合口瘘而分三个阶段完成,即先行结肠造口、然后经肛门拖出手术保留临时的“保护性”结肠造口、最后再完成结肠造口关闭术;经过60余年的不断改进,在 Swenson 原创拖出术的基础上进化许多不同术式。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兴起,对常见型和较长段型的 HD 可以顺利完成一期拖出术而不必进行结肠造口。然而,针对超过结肠脾曲的长段型或全结肠型 HD,国际小儿内镜外科组织指南仍建议采取两期手术。即新生儿期因顽固便秘难以诊断且洗肠困难、甚至并发小肠结肠炎或肠穿孔不得以先行肠造口挽救生命,待3~6个月一般情况纠正后,再经肛门一次拖出完成手术的同时消除最后需要的肠关瘘。笔者针对肠造口术后 HD,利用原造口部位完成单切口腹腔镜辅助下改良 Duhamel 术治疗长段型或全结肠型 HD 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超声手术刀配合在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 12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常见型107例,长段型9例,短段型12例,在腹腔镜下用超声手术刀游离切断结肠系膜,肛门入路分离直肠粘膜,行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结果 118例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系膜游离、7例在腹部加做4~5cm切口完成手术。术后1例腹膜后血肿、5例肛门部肠管脱垂,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短期随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超声手术刀与腹腔镜配合,是目前各种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中适应证最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技术在不同类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发挥的作用。方法15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接受手术治疗。短段型25例,常见型114例,长段型20例。其中单纯经肛门Soave拖出手术32例;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70例;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57例。主要观察手术过程、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术后排便功能。结果在短段型和常见型患儿,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与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腹腔镜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时间相同,但肛门解剖时间前者比后两者明显长。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比经肛门Soave手术组高,术后并发症、排便优良率、直肠肛管反射恢复率、肛管静息差、肛管高压区长度均无明显差异。长段型患儿腹腔镜Soave-Georgeson手术和直肠肛管背侧纵切心形吻合术均明显比经肛门Soave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高,但腹腔镜操作不可缺少。结论对于短段型和常见型巨结肠根治术,常规应用腹腔镜没有必要,但腹腔镜辅助经肛门拖出手术是更全面的技术,能显著缩短肛门解剖时间,游离更长的病变结肠,更容易判断无神经节细胞肠段范围,观察结肠肛门吻合后肠管是否扭转、腹腔出血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儿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55例婴儿长段型巨结肠(Hirschspmng’s disease,HD)、巨结肠同源病(Hirschsprung’s disease of allieddisorder,HAD)及HD合并HAD,行开腹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38例,开腹手术17例(开腹组)。以2010年2月为界,将腹腔镜手术者分为腹腔镜前期组和腹腔镜后期组。比较腹腔镜前期组、腹腔镜后期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前期组与开腹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延长(t=3.462,P=0.002),腹腔镜后期组较开腹组手术时间缩短(t=-2.671,P=0.013)。腹腔镜各组较开腹组术后肠蠕动恢复快,进食时间早,且以腹腔镜后期组为著(Z=-3.819,P:0.000)。腹腔镜各组较开腹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以腹腔镜后期组为著(Z=-3.661,P=0.000)。腹腔镜组术后5例近期肠炎,1例皮下气肿。开腹组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裂开、2例近期肠炎。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62,P=0.286)。结论婴儿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是治疗长段型HD、HAD及HD合并HAD的微创方法,该方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小婴儿腹腔镜和剖腹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和剖腹行巨结肠根治术后二组婴儿在临床各方面的特点。方法 随机地选取同期手术的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和传统剖腹手术巨结肠根治术婴儿各15例,年龄25~152d,其中长段型14例,普通型14例,短段型2例。分别于手术前后测定免疫功能,观察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随访情况逐一比较。结果 术后肠功能恢复腹腔镜组较手术组早2~3d。手术组术后CD3、CD4较术前明显下降,CD4/CD8比值较术前降低,补体C3值显著升高。腹腔镜组CD3、CD4及G补体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两组患儿排便功能无明显的差异,但腹腔镜组腹部瘢痕明显美观。结论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对患儿免疫干扰小,肠功能恢复早,美观,远期排便功能两组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病例资料。年龄2个月至3岁,其中短段型12例,普通型40例,长段型10例,全结肠型6例。手术方式包括直肠肌条切除术、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结果7例行直肠肌条切除术,35例行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20例行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6例行开腹手术。均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4个月至4年,63例排便正常,5例仍存在便秘。结论进一步规范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微创治疗,制定儿童先天性巨结肠微创化治疗标准是提高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2013年收治的11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资料,均行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其中男81例,女34例,年龄1个月至14岁,短段型24例,常见型72例,长段型11例,全结肠型8例。结果115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95.70±14.17)min,术中出血量3-8 mL,平均(4.8±1.65)mL,术后近期大便5-12次,3-6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每日2-5次,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10例,污粪15例,便秘复发2例,吻合口瘘结肠回缩1例,肛周皮炎15例,肛门狭窄3例。结论腹腔镜辅助 Soave 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前诊断、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作者收治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17例,均表现为顽固性便秘,钡灌肠24 h拍片均见大量钡剂残留.8例采取腹腔镜手术,其中7例直肠肛管测压无松弛反射,直肠黏膜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均为阳性;9例采取开腹手术,7例无松弛反射,直肠黏膜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均为阳性.结果 17例中,5例行左半结肠切除术,12例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均治愈,并发切口裂开1例,吻合口瘘1例,为开腹手术患儿.随访左半结肠切除患儿术后大便形状正常;结肠次全切除患儿术后1个月左有出现腹泻,后逐渐好转;随访期间3例发生小肠结肠炎,经抗炎、洗肠等治疗后痊愈,其中1例为腹腔镜手术,2例为开腹手术.结论 腹腔镜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长段型巨结肠可取得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减少经肛门Ⅰ期巨结肠根治术后的并发症。方法对27例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Ⅰ期根治进行回顾分析,其中15例逐层梯度分离切出粘膜、环肌、纵肌,进入盆腔拖出肛门根治,长段型5例,普通型8例,短段型2例。12例单纯粘膜剥脱拖出(soave)肛门根治,长段型2例,普通型7例,短段型3例。结果出现并发症5例,其中单纯粘膜剥脱发生肌鞘感染l例,鞘内结肠假性梗阻1例,便秘2例;粘膜、肌层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发生便秘1例;本组病例未发生小肠结肠炎。结论根据巨结肠类型,选择不同手术方式,粘膜、环肌、纵肌逐层梯度分离切除巨结肠根治术适应长段型和普通型病例,单纯粘膜剥脱巨结肠根治术适应短段型和超短型病例。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发育畸形,发病率约为1/5 000.经过60年来发展和演变,其手术治疗方式不断朝着微创性、精准性、简易性的方向发展.根据美国小儿外科学会统计,80%的巨结肠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其中42.3%用腹腔镜治疗,37.7%采用单纯经肛门手术治疗[1].尤其是近些年来,腹腔镜技术用于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后,巨结肠的手术效果和预后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善.本文就腹腔镜辅助巨结肠根治术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经肛门I期Soave巨结肠根治术(onestage transand endorectal pull throughTAS),是一种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的新术式[1 3]。我院外科2001年3月以来应用该术式治疗婴幼儿HD54例,随机选择与本组年龄相似的近期Duhamel根治术治疗的54例HD患儿进行对比,近期疗效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 病例资料 选择 2001 年 3 月以来收入我科的 54 例所有短段型、常见型HD患儿,采用 TAS 根治术治疗,其中男48例,女 6 例,最小年龄28d,最大年龄2岁11个月,平均手术年龄6.4个月其中1~3个月17例,4~12个月33…  相似文献   

13.
经肛门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e,HD)是小儿消化道常见的畸形,有多种开腹术式,以往采用经腹部切口手术或借助腹腔镜处理结肠系膜后经肛门拖出根治术,由于开腹手术创伤大,婴幼儿不易耐受。1998年Torre等首先报道了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由于该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被多数学者接受而广泛应用,但此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疑似全结肠巨结肠病例行急诊回肠造瘘术后二期手术的诊疗流程及手术方案。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例回肠造瘘术后的疑似全结肠巨结肠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手术年龄3~13个月,平均年龄5.8个月。经下消化道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及直肠测压检查。均行术中回结肠多处活检,冰冻病理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结果11例诊断为全结肠巨结肠,行经腹部切口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全结肠切除回肠肛门吻合术)。2例确诊为长段型巨结肠,1例确诊为常见型巨结肠,行巨结肠根治术。8例排除巨结肠及巨结肠同源病,行关瘘术。术后患儿恢复可。结论对于因疑全结肠巨结肠而行回肠造瘘的患儿,二期手术前可行下消化道造影,造影后24 h复查腹平片以评估远端肠管排钡功能。术中行回结肠多处浆肌层活检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及病变范围,从而指导二期手术方案的选择,是一种可靠、可行、简便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asease,HD)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运动性疾病,手术是公认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Smith等[1]报道腹腔镜辅助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以来,国内各大医院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大量文献报道,腹腔镜辅助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目前的文献研究比较分散、孤立.本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这些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以获得比较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122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治疗直肠乙状结肠型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经验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2001~2010年本院收治直肠乙状结肠型HD患儿122例,年龄15 d至12岁.均应用3个或4个Trocar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拖出术.先在腹腔镜下行浆肌层活检明确无神经节细胞肠段和有神经节细胞肠段,然后在腹腔镜辅助下经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采用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胃肠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临床资料,术式为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男21例,女17例;平均手术年龄(7±3)个月;短段型8例(21%),常见型18例(47%),长段型11例(29%),全结肠型1例(3%)。采用门诊、电话和互联网随诊了解患者术后情况。结果 38例均顺利完成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6±21)min,平均切除肠管长度为(24±17)cm,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5±4)h,住院时间为(6±2)d,术后疼痛评分为(3±1)分;21例男性患者术后均可观察到阴茎不自主勃起。术后随访6~18个月,主要术后并发症为污粪(3例,7.89%)和小肠结肠炎(2例,5.26%),术后脐部无可视性手术瘢痕。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下Swenson-like巨结肠根治术适用于儿童先天性巨结肠的治疗,近期效果良好,术后外观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排便功能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10月13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的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30例中98例行经肛门根治术,32例因长段型和直肠乙状结肠呈直筒状行腹腔镜协助经肛门根治术,其中15例因近端结肠切端扩张与肛门口径大小不符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后再行肛门结肠吻合.130例术后电话和信件获访90例,远期并发症3例,其中污粪2例,便秘合并小肠结肠炎1例.对术后恢复时间达3年以上的56例患儿进行排便功能评分,评分为正常组有23例,优组31例,良组2例,无差组病例.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的15例患儿全部获访,排便功能评分正常组6例,优组9例,无并发症.结论 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长期肛门排便功能恢复满意.扩张但功能良好的近端结肠切端管径大于肛门口径时,可行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结肠切端缩口缝合术疗效确切,可与腹腔镜技术协同成为经肛门巨结肠手术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经脐腹腔镜与常规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疗效.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腹腔镜治疗的HD患儿共111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经脐腹腔镜组(66例)和常规腹腔镜组(45例),比较2组患儿术前一般情况,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术后1年患儿的排便情况.结果 左半结肠切除患儿中,经脐腹腔镜组与常规腹腔镜组患儿的年龄和体质量、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经脐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常规腹腔镜组的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肠次全切除患儿中,经脐腹腔镜组与常规腹腔镜组患儿手术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儿均行一期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经脐腹腔镜组发生小肠结肠炎9例(13.6%),常规腹腔镜组7例(15.6%).经脐腹腔镜组中28例,常规腹腔镜组中12例随访1年,其中经脐腹腔镜组较常规腹腔镜组腹胀情况可见明显优势(P<0.05),其余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经脐腹腔镜组患儿术后腹部未见明显手术瘢痕,其美容效果好于常规腹腔镜组.结论 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HD,不仅能获得常规腹腔镜手术同样的效果,且减小了手术对患儿的创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先天性巨结肠微创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5月~2006年12月47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短段型15例,常见型28例,长段型4例,23例行经肛门脱出Soave手术,24例行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手术。结果术后2例仍存在便秘,1例为经肛门脱出术后,1例为腹腔镜Soave术后,1例肠梗阻,1例直肠鞘内感染,2例肛门瘢痕性狭窄,40例患儿手术效果良好。结论正确应用微创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符合外科手术微创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