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重构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收集了85例首次出现AMI并接受PCI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40)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n=45)。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测定第1天及第28天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以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术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28d时LVEDVI、LVESVI、LVEDD减小,LVEF明显改善,且梗死后MACE发生率下降(P均<0.05),出血比例虽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可以近期改善心室功能,抑制心室重构的演变,降低AMI患者的MACE事件发生率。同时,出血的风险无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对B型脑钠肽(BN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直接PCI)82例和对照组(直接PCI)9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sum-STR);7 d和30 d的BNP变化;术后7 d及30 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后TIMI 3级血流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min的sumSTR>50%、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7 d及30 d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24 h及30 d LVEF、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24 h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功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急诊PCI应用替罗非班是有效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李付强  呼东波  刘桂兰  李拥军 《西部医学》2012,24(11):2134-213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围PCI手术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38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围PCI手术期采取常规治疗加替罗非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术中出血情况及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用于AMI患者围PCI手术期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德林 《西部医学》2012,24(11):2126-2128
目的评价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直接PCI,42例)和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PCI,4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PCI后即刻TIMI血流,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30d内不良心脏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及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情况和冠状动脉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P>0.05),替罗非班组梗死相关动脉PCI术后即刻TIMI血流高于对照组(P<0.05),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未发生严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术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2、24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中是有效而安全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疗效。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4例AMI行PCI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标准化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PCI术后1d相比,术后1个月两组心功能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均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LVEDVI、LVESVI、LVDD、LVDS、IVSD、LVPWD、LVMI均低于对照组,但LVEF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明显改善AMI患者PCI术后的疗效,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及心肌肥厚,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冠状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接受急诊PCI治疗的ACS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PCI术中病变血管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2组患者PCI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1周心脏超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PCI术后TIMI分级和TMPG分级Ⅲ级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治疗ACS中可有效改善梗死相关血管血流灌注,减少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已确诊的AMI患者PCI术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肌梗死溶栓心肌组织灌注(TMP)分级情况、24 h及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TMP3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 h及30 d内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够改善心肌组织再灌注,减少不良心脏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可安全用于AMI介入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效果.方法 46例急诊入院STEMI行PCI患者,分为实验组(替罗非班+PCI)24例和对照组(直接PCI)22例.观察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死亡、新近心肌梗死和顽固缺血状态、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不良反应(出血、血小板减少).结果 实验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LVEF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包括大量出血和颅内出血);出血事件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PCI可成为STEMI患者急诊PCI安全和有效的再灌注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重构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次Q波型AMI患者45例,2~3周内行PCI治疗的21例患者为PCI组,未行PCI治疗的24例患者为非PCI组,2组患者均于发病2周(PCI治疗前)及24周(PCI治疗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PCI组24周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低于非PCI组(P<0.01,P<0.05,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非PCI组(P<0.01)。结论 延迟PCI治疗能抑制AMI患者左室重构,改善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疗效及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行PCI的STEMI患者79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38)行PCI治疗,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比较两组TIMI血流分级情况、ST段抬高回落效果、心功能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抬高回落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可改善行PCI的STEMI患者冠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减少近期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廖伟  严章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942-944,95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ST段抬高的AM I后病情稳定,发病后7~14d,(平均10.2±2.5d),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成功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分为成功支架植入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心肌梗死后平均9.0±2.5d)和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 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 I)和异常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WMA积分)。结果:AM I后2个月两组LVEF、LVEDV I、LVESV I、VWMA积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术前和术后2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 I,LVESV 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与成功植入支架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急性前壁AM I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能明显减少AM I后晚期的左心室重构,而对AM I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梁文武  马春红  李华珍 《重庆医学》2012,41(13):1265-1266,126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曲美他嗪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0年9月该院住院的非缺血性心脏病CHF患者9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加服辛伐他汀和曲美他嗪,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心功能指标及血浆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87.50%、(44.45±3.26)%、1.36±0.21]高于对照组[68.75%、(39.53±4.35)%、1.15±0.26,P<0.05],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hs-CRP[(45.68±3.98)mL/m2、(23.23±5.13)mL/m2、(2.53±0.24)mg/L]低于对照组[(51.88±4.26)mL/m2、(35.46±4.89)mL/m2、(3.98±0.48)mg/L,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CHF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左心室室壁瘤(LVA)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急诊PCI的80例AMI合并LVA患者。根据LVA病理解剖分型将患者分为A组(AMI合并功能性LVA)、B组(AMI合并解剖性LVA)和C组(AMI合并血栓性LVA),分别为31例、28例和21例。采用RT-3DE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排血量(CO)、球形指数(SPI),并按照体表面积(BSA)计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心脏指数(CI)。比较各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上述各参数的变化,分析术前及术后2个月LVEF、SPI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组患者手术前后LVEDV、LVESV、LVEDVI、LVESVI降低幅度小于A、B组(P <0.05);C组患者手术前后CO、CI升高幅度大于A组,但小于B组(...  相似文献   

14.
李虹  闫华  王立忠  柴红  吴迪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21-2123
目的探讨冠心宁注射液对糖尿病合并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首发糖尿病合并STEAMI并接受急诊PCI治疗成功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PCI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另给予冠心宁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VEDVI、LVESVI及LVEF分别为(64.5&#177;6.3)ml/m^2、(30.8&#177;3.7)ml/m^2和(0.53&#177;0.05),对照组分别为(66.5&#177;5.8)ml/m^2、(33.5&#177;5.8)ml/m^2和(0.50&#177;0.02),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宁注射液可改善糖尿病合并STEAMI患者PCI术后的左室重构,使左室容积缩小,LVEF升高。  相似文献   

15.
卢志红  陆红梅 《微创医学》2012,7(5):471-474
目的对比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早期及即刻联合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拟行介入治疗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55例和介入治疗前即刻使用组5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情况、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和术后30 d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即刻使用组比较,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前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明显升高(30.9%VS 12.7%、34.5%VS 12.7%,P<0.05);早期使用组介入治疗后TMPG 3级明显升高(80%VS 52.7%,P<0.05),轻度出血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重度出血并发症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早期使用组和即刻使用组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7.2%VS 16.4%(P>0.05);术后30 d早期使用组的LVEDD显著小于即刻使用组,而LVEF则显著大于即刻使用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60岁以下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介入治疗前即刻应用能及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TIMI及TMPG分级,从而有效保护心功能,其临床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戴晓萍 《安徽医学》2013,34(8):1145-1147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治疗(PCI)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2例AMI患者并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36例患者采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PCI治疗作为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PCI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梗死区域血管TIMI分级、术后4周内病死、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及恶性心律失常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分级3级者为33例(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例(72.22%,χ2=4.60,P0.05)。观察组术后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8%(χ2=4.6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或血管出血等,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4例(11.12%)出血,对照组2例(5.55%)出血,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域血管血流,降低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发生AMI且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及AMI不合并糖尿病患者35例,均于PCI术中设置缺血后适应方式;对照组37例AMI行常规PCI术。测定3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量术后3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后适应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后适应组明显减低(P<0.05)。且上述指标在非糖尿病后适应组较糖尿病后适应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后适应对AMI心肌有保护作用,能改善患者预后,但对合并糖尿病AMI患者保护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冠脉复杂病变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冠心病有胸痛症状经冠脉造影提示复杂病变并行PCI患者90例,按照PCI术后是否使用替罗非班以及是否应用IABP分为替罗非班组(A组)、替罗非班联合IABP组(B组)和IABP组(C组),每组30例.比较3组临床资料、 血管病变情况、术后心功能指标、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术后30 d内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率等.结果 术后5 d:左室射血分数B组和C组高于A组(P<0.05),BNP值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间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有1例、C组有2例发生血小板减少,停用肝素及撤离IABP 3 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总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B组显著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 冠脉复杂病变患者于PCI术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有降低PCI术后30 d内MACE事件发生率的趋势,显著改善冠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