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发病的临床特点、发病情况、手术方法及肿瘤切除后并发症防治。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9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8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72例占73%,恶性肿瘤26例占27%。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居多,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居多。术后暂时性面瘫25例,腮瘘7例,耳颞综合征4例。结论腮腺肿瘤以良性病变为主,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6年间收治的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75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良性肿瘤72例,占96%,恶性肿瘤3例,占4%,术后6例出现暂时性面瘫,涎瘘1例,皮下积液2例。结论腮腺肿瘤中多为良性肿瘤,根据肿瘤的大小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根除肿瘤前提下尽可能保存功能,术后并发症取决于手术中细节方面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腮腺肿物是颌面部常见病之一,我院从199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诊治腮腺肿物39例。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肿瘤占92.3%,其中良性肿瘤占80%,多形性腺瘤占良性肿瘤的73%。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9例中,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龄21-84岁,平均42岁,40-69岁发病年龄最多,占7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1月本院采取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的46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6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无明显凹陷畸形以及涎瘘、永久性面瘫发生,分泌功能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术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18):210-212
目的研究腮腺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学特点和发病情况,对腮腺肿瘤患者的准确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20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经CT进行影像学诊断,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的分类组成。结果 12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男74例(61.67%),女46例(38.33%),男女比为1.61∶1;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9岁腮腺肿瘤患者分别占21.67%、26.67%、25.00%、20.00%和4.17%;组织学分类的表现为120例腮腺肿瘤患者中,良性肿瘤94例,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62例(51.67%),沃辛瘤14例(11.67%);恶性肿瘤26例,其中腺样囊性癌6例(5.00%),粘液表皮癌5例(4.17%)。B超、CT和MIR是本研究的常规的检测手段。结论在腮腺肿瘤患者中主要为良性肿瘤,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B超、CT和MIR有助于临床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学分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眼科从2000年~2009年间收治的52例眼睑肿物患者病理学资料。结果:在52例眼睑肿物中,炎性病变16例,占30.77%;肿瘤性病变36例,占69.23%,其中,良性肿瘤24例,占样本总量46.15%;恶性肿瘤12例,占23.08%。良性肿瘤前2位是色素痣、皮样囊肿。恶性肿瘤前2位是基底细胞癌、皮脂腺腺癌。结论:对眼睑肿物行病理学资料分析,有助于眼睑肿物的临床诊断,并为疾病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瑜 《云南医药》2011,(5):520-521
人体有3对大唾液腺,即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而腮腺是其中最大的一对唾液腺。在唾液腺的不同解剖部位中,腮腺肿瘤的发病率最高,约占80%。在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又大约占75%,恶性肿瘤只占少数(约25%)。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手术方式及范围近些年也较多改变,病理学特征复杂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现将  相似文献   

8.
赵志宇  张丽萍  郭兰  张强  陈晖 《中国医药》2012,7(11):1439-1440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口腔科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138例腮腺肿瘤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式采用以保留腮腺主导管及深叶功能的腮腺浅叶切除术、浅叶扩大切除术叶及腮腺全切除术,必要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常规术中快速冰冻和术后病理检查,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辅助性根治放疗.术后定期随访2~5年,评价治愈率、局部控制率、转移率等.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12例、恶性肿瘤26例.138例患者中,126例治愈,治愈率为91.3%.随访良性肿瘤中1例多形性腺瘤术后复发,局部控制率为99.1% (111/112),恶性肿瘤3年生存率和原发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9.2% (18/26)和88.5%(23/26),术后淋巴结转移率19.2% (5/26).术中快速冰冻与术后常规病理符合率85.5%(118/138例).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以改良术式为基本术式,采用腮腺浅叶肿瘤瘤体外0.5 ~1.0 cm的肿瘤及腺体部分切除.根据肿瘤具体情况可改变为腮腺浅叶扩大切除术或腮腺全切除术.快速冰冻是腮腺手术中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涎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1998~2003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0例小涎腺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26例占43.33%,恶性肿瘤34例占56.67%,良性肿瘤中的混合瘤多见,占良性肿瘤的69.23%,恶性肿瘤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为多,共14例,占恶性肿瘤的41.18%,手术 放疗者占恶性肿瘤的38.24%,5年生存率为34.48%。结论小涎腺肿瘤中恶性肿瘤多于良性肿瘤;术前X线检查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首次手术彻底性是防止复发的关键,术后辅助性放疗可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腮腺嚼肌区有腮腺、嚼肌及面神经组织结构,构成该区域较复杂的解剖特点。在临床上,对发生于该部位肿瘤的来源,性质等诊断是学者们长期关注的问题,我们总结自1983年至1989年在本院完成治疗的104例腮腺嚼肌区肿物,就临床特点做一分析。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104例,年龄45岁~75岁,平均39.5岁,其中腮腺来源肿物96例,非腮腺来源肿物8例,包括1例鼻咽癌转移至腮腺。男性:良性肿瘤43例,恶性肿瘤15例;女性:良性肿瘤40例,恶性肿瘤6例。腮腺混合瘤具有复发和恶变倾向,本组织腮腺混合瘤和混合瘤恶变者计78例,占腮腺肿物的81.25%,其中二次治疗者18例,良性恶性各9例。18  相似文献   

11.
郑树森 《河北医药》2003,25(11):861-861
成人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较少见 ,症状隐匿 ,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特异的检查方法 ,极易误诊误治。我院 1993年 5月至 2 0 0 3年 5月共收治 3 2例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 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 2~ 80岁 ,平均 5 7.9岁。 40岁以上者 2 6例占 81.2 %。病程 1周~ 3年。1 2 肿瘤性质及部位 本组良性肿瘤 7例占 2 1.9% ,恶性肿瘤2 5例占 78.1%。肿瘤病理学检查情况及在各肠段分布见表 1。表 1  3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病理类型及分布病理类型例数 肿瘤部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平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我科进行的29例腮腺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了病例资料的病理分类、临床治愈、术后复发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29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良性肿瘤为24例,恶性肿瘤为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有2例多形性腺瘤良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本组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7例;2例患者发生涎瘘;有1例患者因肿瘤破坏了面神经颊支.结论 手术治疗腮腺肿瘤的治愈率高,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决定.  相似文献   

13.
腮腺Warthin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腮腺Warthin瘤是仅次于混合瘤而居第二位的良性肿瘤。本文收集我科 2 0余年间诊治的 35例Warthin瘤 ,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作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 1980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诊治的腮腺Warthin瘤共 35例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男性 31例 ,女性 4例 ,男女比例为 7 75∶1。年龄 30~ 79岁 ,平均年龄 5 9 1岁 ,高峰年龄 5 0~ 70岁者 2 7例 ,占6 5 7%。2 结 果将 2 0年平均分为 4个研究时段 ,分析比较Warthin瘤在腮腺肿瘤及良性肿瘤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手术在治疗腮腺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012年到我院治疗的8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分为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运用腺体浅叶切除方法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实验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把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和患者的面部是否凹陷等问题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少,切口长度短、面部凹陷程度低。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腮腺良性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疾病,并且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生命,从目前来看,治疗腮腺良性肿瘤很好的办法就是区域性切除术,这种手术能尽可能的保存腮腺功能,减轻面部凹陷畸形程度减少损伤神经支数,术后复发率很低,患者满意率很好。非常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腮腺良性肿瘤占腮腺肿瘤的60%以上,目前对于其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对于某些体积较小或特定部位的腮腺良性肿瘤,若采取传统的腮腺浅叶及肿瘤切除术虽能获得肿瘤低复发率,但也会造成患者一侧腮腺功能的丧失,同时术中进行的面神经解剖过程也增加了面神经损伤的几率.随着功能性外科的兴起,在较小的损伤前提下,能够获得肿瘤彻底根治效果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问题.2000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腮腺良性肿瘤患者35例,采取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分别选择区域性切除术和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对照组采用腺体浅叶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占比、疾病复发总占比以及神经损伤程度。结果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中失血量以及解剖面部神经支数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长以及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占比(12.90%)低于对照组(58.06%),实验组神经损伤总体表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疾病复发总占比0与对照组(3.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可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眼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切除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2010-05~2011-11诊治的且具有组织病理学资料的40例眼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40眼)眼睑肿瘤患者,其中眼睑良性肿瘤18例(45%):色素痣8例(44.44%)及皮样囊肿5例(27.78%)最常见。恶性肿瘤22例(55%):占据前两位的分别是基底细胞癌10例(45.45%)和鳞状细胞癌5例(22.73%)。良、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恶性肿瘤复发2例。结论:眼睑良性肿瘤单纯手术切除,临床疗效满意。恶性肿瘤单纯手术切除后,部分患者会复发,需再次进行手术切除,或辅助以放疗、化疗等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改良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5例腮腺良性肿瘤(肿瘤直径2.0cm,均位于腮腺浅叶),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并对肿瘤的术后复发、并发症情况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65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后肿瘤无复发,术后并发症不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直径2.0cm)采用改良区域性切除术,具有肿瘤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留腮腺功能的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腮腺浅叶肿瘤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对本科1 9 9 5~2 0 0 5年经病理确诊的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 7例口腔小涎腺肿瘤,良性肿瘤6 2例,占7 1.2 6%;恶性肿瘤2 5例,占2 8.7 4%。良性肿瘤均为混合瘤,恶性肿瘤中以腺样囊性癌多见,占恶性肿瘤的4 4.0 0%,8 7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为8 8.8 2%。结论口腔小涎腺肿瘤中良性肿瘤多于恶性肿瘤。外科手术是口腔小涎腺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恶性肿瘤可行手术+术后辅助放疗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病例113例,肿瘤直径均〈2.3cm,在距肿瘤边界1.0cm处的正常腺体内切除肿瘤,随访1~7年,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面部畸形较轻,腮腺功能良好,暂时性面部不对称占37.17%(42/113),涎漏占4.42%(5/113),Frey's综合征占1.77%(2/113),肿瘤复发率为2.65%(3/113)。结论 对于体积较小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治疗,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可作为腮腺浅叶体积较小的良性肿瘤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