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KGH-R1、KGH-R2、KGH-R3单克隆抗体(mAb)与胃腺癌组织及正常胃粘膜组织的免疫反应性,为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用本实验室制备的三株广谱抗p21 ras mAb KGH-R1、KGH-R2、KGH-R3分别对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30例胃腺癌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各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和组织学评分(HSCORE),比较各组免疫反应性的差异。结果 (1)mAb KGH-R1与83.33%(25/30)的胃腺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61.26%,HSCORE评分94.52分;与33.33%(10/30)的正常胃粘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10.00%,HSCORE评分为10.00分。(2)KGH-R2与86.67%(26/30)的胃腺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86.04%,HSCORE评分155.29分;与23.33%(7/30)的正常胃粘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7.86%,HSCORE评分为7.86分。(3)KGH-R3与70.00%(21/30)的胃腺癌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4.74%,HSCORE评分82.26分;与33.33%(10/30)的正常胃粘膜上皮发生免疫反应,阳性样本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为9.15%,HSCORE评分为9.15分。(4)mAb KGH-R2 HSCORE分值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有关(P〈0.05),与组织分化和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抗p21 rasmAb KGH-R1、KGH-R2、KGH-R3与胃腺癌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性,只与部分正常胃粘膜呈微弱阳性反应,可开发为治疗性抗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c erbB 2和p2 1ras在肺癌形成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原发性肺癌中两种基因表达作一检测。结果  5 5例肺癌中 ,2 2例 (44 % )c erbB 2过度表达 ,2 5例(45 % )p2 1ras过度表达 ,其中 10例小细胞肺癌中均未见两种基因过度表达。c erbB 2基因过度表达与淋巴结有无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 (P <0 0 5 )。c erbB 2 ,p2 1ras蛋白表达在肺癌分化程度中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c erbB 2 ,p2 1ras在肺癌形成和发展中协同作用 ,有助于评估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材料和方法 :对 2 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用高频超声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术后与病理对照。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为实质不均质低回声为主伴有散在砂粒状强回声微钙化点。结节较小 ,约 0 .5~ 3 .0cm ,大多数无明显包膜但分界清楚 ,边缘毛糙。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肿瘤结节 10 0 %都能测到血流信号 ,结节较大者多血供 ,微小隐匿癌常为少血供。结论 :应用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有助于本病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宋创业  王铁山 《临床军医杂志》2011,39(6):1079-1081,1298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的病因、病理相关性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例HT合并P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例患者术前彩超均发现甲状腺低回声团块,发现伴钙化灶7例,提示恶性者2例。术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升高7例,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4例,两者均升高3例。1例行细针穿刺活检(FNA)确诊为乳头状癌。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HT与PTC病因、病理上呈明显的相关性,术前结合TG-Ab、TPO-Ab、超声检查、FNA综合分析有助于HT合并PTC的诊断,手术治疗是针对HT合并PTC的有效治疗方法,我们应打破传统HT内科治疗,高度警惕HT合并PTC。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螺旋CT与病理大体标本的对照研究,探讨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的CT特征。方法:行术后肿块病理大体标本的多平面照像,然后与相近的病变CT图像相对照,以此来研究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癌的CT征象。结果:10例肿物CT表现分为单囊、囊内囊、多囊型三种。单囊表现为一囊性肿物内有实性软组织壁结节,结节内、囊内有斑点状钙化,结节及囊壁均有强化,其囊壁厚薄不均,囊内囊除表现为单囊的征象外,最主要表现为壁结节周围仍有多个小囊与之相连,小囊间有分隔,粗细不均。多囊型表现为多个大小不一的囊融合在一起,其中一个囊内可见实性软组织壁结节及钙化。结论:囊内钙化性壁结节,囊壁厚薄不均,壁结节周围可见多个小囊与之相连,小囊间有分隔,分隔粗细不均是甲状腺囊性乳头状瘤的主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和除PTMC以外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特点及131I疗效。方法将369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后拟行131I治疗的PTC患者,按照肿瘤直径分为PTMC组(≤ 1.0 cm)和PTC组(>1.0 cm)。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估患者的预后,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统计分析。结果PTMC组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均低于PTC组,且转移的淋巴结数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3、23.56、42.80,均P<0.05)。与PTC组相比,PTMC组患者大多单叶发病(χ2=45.94,P<0.05)且更少发生包膜侵犯(χ2=11.22,P<0.05),PTMC组有更多的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8,P<0.05)。2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及合并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等良性疾病的情况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9、2.16、0.21,均P>0.05)。2组共197例患者经过治疗达到临床缓解,其中PTMC组患者治疗后的缓解率(67.53%)高于PTC组(37.71%)。197例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中有102例经首次治疗即达到临床缓解。虽然PTMC组经首次治疗即达到临床缓解的患者多于PTC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P>0.05)。结论PTMC患者的临床特点不同于乳头状非微小癌患者,经131I治疗后PTMC总体治愈率更高。在临床工作中,建议对PTMC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特征,并分析其超声表现与病变MVD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进行超声学检查,并经病理证实。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其血流动力学特征〔最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ulsation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与MVD的关系。结果 4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单发37例,多发5例,平均径线(3.47±1.18)cm。边界不清34例、包膜不完整或未见包膜、回声不均匀31例、有钙化回声29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30例。平均MVD值为(65.54±19.21)个/HP。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MVD值(71.34±21.21)个/HP,显著高于未合并淋巴结转移者的(55.45±18.56)个/HP(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值大于对照组,PI值低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MVD计数与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4.35,P〈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且MVD计数与多普勒超声参数Vmax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符合率为86.5%,并存的良性和恶性结节的结节的边界、结节内部回声、纵横比(L/T)、结节内钙化和血流信号的情况相比较,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均<0.01)。结论高频声像图中的钙化、纵横比和结节内部低回声是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重要指标,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丰富程度等指标对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准确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指标在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并手术病理确诊的278例PTMC患者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存在腺外侵犯将PTMC患者分为侵袭性PTMC组和非侵袭性PTMC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超声检查病灶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无症状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A)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主要特征,以提高两病并存时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5-01至2014-12诊断的12例无症状PA合并PTC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结果 12例中,2例血清钙和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增高、 血清磷降低。PA镜下实质细胞由主细胞、嗜酸性细胞混合组成。瘤细胞排列成巢状、片状或囊状,核稍大,偶见核分裂象。肿瘤均包膜完整,未见坏死。免疫组化表型所有 12 例PA 病例CK19、PTH、嗜铬粒素A(CgA)均为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均为阴性,Ki-67阳性指数 <3%。结论 无症状PA合并PTC临床上比较少见,术前应仔细检查,排除两病共存的情况,避免遗漏。术中有必要行冷冻病理切片检查,而且还应与甲状旁腺癌、PTC等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半乳糖凝集素-3(Calectin-3)在FV-PTC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分析73例经病理证实的经典型乳头状癌(C-PTC)及FV-PTC的超声图像与免疫组化Galectin-3表达情况。结果 C-PTC及FV-PTC在结节的边界、微钙化、声晕及纵横比这些征象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Galectin-3在FVPTC中表达呈阴性或弱阳性的占78.6%(22/28);Galectin-3在C-PTC中表达呈中度阳性及强阳性的占55.6%(25/45),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的病理亚型使FV-PTC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良性肿瘤的特征,肿瘤侵袭性也较C-PTC低,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分析,才能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21ras>和CD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6例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及其20例转移性淋巴结标本P<'21ras>和CD 44的表达.结果 P<'21ras>和CD 44在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和85%.有淋巴结转移组P<'21ras>和CD 4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相关性检验提示P<'21ras>阳性组和CD44阳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21ras>和CD 44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P<'21ras>和CD 44阳性表达可以作为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Kiss-1、Ki-67和VEGF-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和甲状腺滤泡性腺瘤( follicular adenoma , FA)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技术测定44例PTC及12例FA石蜡包埋组织中Kiss-1、Ki-67及VEGF-C的表达。结果 PTC组Kiss-1和VEGF-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75.56±126.02和805.29±226.05,Ki-67蛋白的增殖指数为(3.36±1.11)%,与F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Kiss-1和VEGF-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08.12±124.05和912.63±108.12,Ki-67蛋白的增殖指数为(3.93±0.92)%,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被膜浸润的PTC组Kiss-1和VEGF-C的积分光密度分别为425.58±87.38和891.37±149.36, Ki-67蛋白的增殖指数为(3.79±1.09)%,与无被包膜浸润的PTC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Ki-67与VEGF-C在PTC和FA组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Kiss-1与Ki-67、VEGF-C在PTC和FA组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Kiss-1、Ki-67和VEGF-C有助于PTC与FA的鉴别诊断,并可作为PTC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胰腺癌组织中p21ras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48例患者的石蜡切块标本,应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p21ras蛋白检测和MVD计数。结果p21ras蛋白表达率胰腺癌组织为60·41%,癌旁组织为37·5%(P<0·05)。MVD计数p21ras表达阳性组为22·207±5·815,p21ras阴性组为18·053±5·502(t=3·597,P<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p21ras的表达与MVD计数相关,提示ras基因突变可能促进肿瘤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多西紫杉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系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6 MV X射线照射及多西紫杉醇单独或联合作用于细胞。采用CCK-8检测多西紫杉醇对TPC-1细胞增殖的影响;克隆形成法观察多西紫杉醇对TPC-1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多西紫杉醇TPC-1细胞凋亡的变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多西紫杉醇对TPC-1细胞系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6.06(24 h)、1.39(48 h)和0.09μg/ml (72 h)。多西紫杉醇联合照射的SF2D0Dq较单纯照射均有所下降,放射增敏比(SER)为1.53。0.05μg/ml多西紫杉醇联合照射作用于TPC-1细胞24、48、72 h后凋亡率分别为31.67%、44.57%、70.20%,与单纯照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46.56、-15.13、-19.15,P<0.05)。多西紫杉醇使TPC-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与单纯照射相比,紫杉醇联合照射能显著增加G2/M期细胞阻滞(t=-79.17,P<0.05),伴有Bax蛋白表达增加(t=93.56,P<0.05)和Bcl-2表达降低(t=41.02,P<0.05)。结论 多西紫杉醇能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的凋亡,使细胞周期再分布,可能是通过调节Bax、Bcl-2等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其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