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的效果、使用安全程度及舒适度.方法:对38例(76眼)来我院验配RGPCL的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镜片.定期观察其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适应性及舒适度.结果:配戴RGPCL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尤其对高度近视、散光及圆锥角膜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P=O.005).RGP镜片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屈光度.戴镜1mo后均感觉较为舒适,镜片中心位置及活动度好,未见有严重角结膜并发症.结论:RGPCL对屈光不正有良好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镜,且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  相似文献   

2.
王艳霞  吕燕云  刘立洲  彭丽 《眼科》2011,20(5):329-331
目的通过与框架眼镜的矫正视力进行比较,评价透气半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矫治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通过屈光检查确诊为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271例(492眼)。方法在验光检查的屈光不正患者中连续选取高度近视(球镜>-8.00 D)合并高度散光(柱镜>-2.50 D)患者271例(492眼)。每一被检者分别采用框架眼镜和RGPCL两种矫正方法进行屈光矫治,要求被检者坚持框架眼镜和RGPCL每日交替配戴,逐步适应两种矫正方式。并在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矫正视力。戴镜6个月后,对被检者用两种不同的矫正方法所得的矫正视力进行对照比较,并观察配戴RGPCL后的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及角膜内皮计数。主要指标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CL矫正视力,角膜曲率半径,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配戴并发症。结果戴镜6个月时,患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1.0者分别为75眼(15%)和311眼(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33,P=0.001);两种矫正方式平均矫正视力分别为(0.6±0.3)和(0.9±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1,P=0.002)。被检者在配戴RGPCL 6个月后角膜曲率半径平均变化(0.03±0.02)mm,眼压平均变化(2±1)mm 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变化(164±60)个/mm2。配戴RGPCL期间有16例(27眼)发生角膜上皮浅层划伤,4例因镜片污染主诉异物感,治疗后痊愈,未影响RGPCL的矫正视力。结论对于高度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屈光不正,配戴RGPCL能够获得较框架眼镜更为清晰的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矫正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相关参数引导下的圆锥角膜患者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的验配。方法 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来我院验配RGPCL的26例(40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地形图测得的曲率值选择试戴片并配戴评估确定处方。圆锥角膜患者平均近视度数和散光度数分别为(-7.12±6.12)D和(-3.28±1.57)D。定期复查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眼部健康和主觉症状。所有患者随访6~29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RGPCL平均基弧为(7.40±0.45)mm,平均直径为(9.12±0.24)mm,平均屈光度为(-7.10±3.30)D。最佳矫正视力≤4.5,戴框架眼镜者15眼,戴RGPCL者3眼;最佳矫正视力为4.6~4.9,戴框架眼镜者17眼,戴RGPCL者10眼;矫正视力≥5.0,戴框架镜者为4眼,戴RGPCL者为27眼。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戴RGPCL好于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中角膜地形图陡峭曲率值未变者32眼,增加者3眼,减少者5眼。随访中6眼因镜片丢失、2眼因镜片破损而重新定片。所有眼未发现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提供的相关参数对圆锥角膜患者进行RGPCL验配,明显提高验配效率;配戴RGPCL后患者的矫正视力改善显著,并有较高的舒适性和镜片稳定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非球面高透氧性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 idgas-permeable contactlens,RGPCL)矫正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03/2009-12验配非球面高透氧性RGPCL的特殊屈光不正的患者53例99眼,分为:(1)高度近视组6眼;(2)高度散光8眼;(3)屈光参差组15眼;(4)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组(近视≥-6.00D或散光≥-2.00D)10眼;(5)高度近视+高度散光+屈光参差组8眼;(6)圆锥角膜组(确诊为圆锥角膜的患者)48眼;(7)混合散光2眼;(8)特殊类型屈光不正组(角膜屈光手术后)2眼。观察验配RGPCL后的矫正视力,并与框架镜的矫正视力比较。定期复诊,记录矫正视力、镜片配适及配戴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戴框架镜(试镜架)的等效球镜度数为(-8.10±5.38)D,而RGP度数为(-6.50±4.13)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7.499,P<0.01)。戴RGPCL后的视力矫正视力(LOGMAR)为(0.02±0.09),低于戴框架镜的最佳矫正视力(0.14±0.20)。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7.03,P<0.01);戴镜3~6mo后,出现10眼角膜上皮擦伤,3眼镜片丢失。结论:应用非球面RGP可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圆锥角膜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度屈光不正,其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并有较高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超高度近视患者戴用框架镜和硬性高透氧角膜接触镜(RGPCL)后的视力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对62例(113只眼)超高度近视患者验配RGPCL,观察验配RGPCL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配适情况,定期复诊,观察有无眼部并发症,并与框架镜配戴进行比较。结果113只眼配戴RGPCL后BCVA4.89±0.16,配戴框架眼镜后BCVA4.70±0.27。配戴RGPCL最佳矫正视力均好于或等于配戴框架眼镜的最佳矫正视力,平均视力提高均值为0.19±0.16,二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8.71,P〈0.01)。统计显示近视度数越高者戴用RGPCL比戴用框架眼镜视力提高越明显。最佳矫正视力的结果与等效球镜屈光度和验配RGPCL前是否进行屈光矫正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配戴RGPCL可减少框架镜带来的像差、物像畸变及视野影响等不足,使患者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有较好的舒适度,为超高度近视患者视力矫正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治屈光不正的效果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目的:观察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Super.OEX)矫正屈光不正的效果、使用安全程度以及配戴者的适应情况。方法:对来本中心验镜RGPCL的36例患者72眼,根据屈光度、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适合的镜片。分别于戴镜1w、1个月、3个月后进行戴镜视力、眩光对比敏感度、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地形图和裂隙灯等各项眼科检查:结果:配戴RGPCL可以获得良好的矫正视力,尤其对高度近视、高度散光矫正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P=0.005)。部分戴镜眼对比敏感度比戴框架眼镜眼有提高。配戴RGPCL的舒适度较好,但初戴者需要数日的适应。戴镜前后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均无明显变化。戴镜后未见有严重的角结膜并发症。结论:RGPCL矫正屈光不正是安全有效、容易被接受的,并且明显优于框架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性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外伤性角膜散光患者视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连续收集的18例眼前段外伤患者实施RGPCL验配,随访6个月以上.配戴前记录项目:年龄、性别、眼别、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晶状体状态、裸眼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伤口的大小位置、角膜前表面散光值.配戴后观察项目:RGPCL矫正视力、坚持戴镜时间、停戴原因、眼部并发症、长期配戴成功与否.长期配戴成功定义为在随访期间能坚持长期舒适配戴时间≥8 h/d.视力转换成五分制进行统计.采用SPSS 16.0软件系统,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患者年龄5~45 (20.94±13.35)岁,人工晶状体眼5只眼,无晶状体眼1只跟,其余12只眼为有晶状体眼.根据伤口位置,1区9只眼,2区9只眼.角膜伤口大小为1.50~8.33 (4.04±2.23) mm,1区和2区之间伤口大小无统计学意义(t =-0.967,P=0.348).RGPCL验配与角膜拆线的间隔时间3~22个(5.67±5.52)月.裸眼视力3.0~4.9(4.2±0.5),框架眼镜矫正视力4.0~4.9(4.6±0.3),RGPCL矫正视力4.4~5.1(4.9±0.1).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明显提高(t =4.143,P<0.000).RGPCL较框架眼镜矫正视力提高1行7只眼,2~4行6只眼,≥5行4只眼.角膜分区伤口之间,RGPCL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26,P=0.379),与框架镜矫正视力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5.128,P=0.040),RGPCL较框架镜矫正视力提高幅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F=7.286,P=0.017).伤口大小对RGPCL矫正视力、框架镜矫正视力、裸眼视力及视力提高幅度等均无显著影响.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习惯性镜片脱落,2只眼发生点状角膜上皮炎.长期配戴成功患者4例中,10岁以下2例,10~20岁2例,无大于20岁者,其停戴原因多为初期配戴时有异物感、反复眼红以及无长期伤眼视力矫正需求等.结论 与框架眼镜相比,RGPCL矫正视力是评估伤眼最佳矫正视力更为理想的判定指标;但是,RGPCL并不是所有眼外伤患者长期视力矫正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对儿童高度近视的矫治作用。方法:对20例40眼14岁以下高度近视的儿童验配RG-PCL,同时将20例40眼戴框架眼镜高度近视的儿童作为对照组,1a内定期复查其眼的屈光度、角膜屈折力及眼轴长度。结果:RGPCL组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眼镜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a后的近视屈光度平均增加,RGPCL组为0.59±0.42D,框架眼镜组1.07±0.53D,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角膜屈折力平均减少,RGPCL组为0.22±0.19D,框架镜组为0.02±0.10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眼轴平均增长,RGPCL组为0.29±0.20mm,框架眼镜组为0.49±0.25mm,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RGPCL可能由于提供了更好的视觉质量及更好地矫正了散光,在一程度上使角膜变平且减缓眼轴增长,从而起到阻止高度近视快速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儿童配戴RGP镜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配戴RGP镜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年来观察配戴RGP镜片48例(94眼)7-12岁屈光不正儿童。分析配戴前检查、验光、基弧设计,正确配戴健康教育及护理。观察配适、视力矫正效果和并发症。结果94眼屈光类型以复性近视散光居多,占59.5%。屈光度≥±10.00D的极重度屈光不正占25.5%。94眼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首次配戴RGP镜片矫正视力对比,RGP镜片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眼镜(P<0.01)。94眼戴框架眼镜被诊断为弱视者有44眼。首次配戴RGP镜片矫正视力≥0.8者32眼(76.2%),其中有19眼(45.2%)配戴RGP镜片矫正视力在1.0以上,否定了弱视诊断。一次性配戴成功占89.6%。在3个月内丢失镜片占12.8%。无角膜上皮擦伤或角膜溃疡等并发症。结论RGP镜片矫正视力良好,特别是高度屈光不正,高度散光,高度屈光参差能获得较好矫正视力,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有更好的矫正。儿童适合配戴RGP镜片,安全有效。安全性关键在于镜片良好的配适及配戴教育。镜片基弧的设计,配适的评估与成人有差异。要重视复诊时的体征,适当调整基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与框架眼镜对高度近视和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惠州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与小儿眼科门诊验配RGPCL且连续配戴1个月以上并在配戴RGPCL前连续配戴框架眼镜1个月以上的患者41例(75眼),其中高度近视眼38眼(高度近视组),高度散光眼37眼(高度散光组)。分别比较2组组内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效果。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41例(75眼)均成功验配RGPCL。高度近视组配戴RGPCL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5.02±0.16,而配戴框架眼镜BCVA为4.91±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04,P=0.001),其中13眼BCVA在配戴RGPCL后提高2行至2行以上,1眼视力下降。高度散光组配戴RGPCL的BCVA为4.95±0.10,而配戴框架眼镜的BCVA为4.83±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1,P=0.001),其中12眼BCVA在RGPCL的配戴下提高2行至2行以上。结论:配戴RGPCL在矫正高度近视与散光的视力效果方面优于框架眼镜,具有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控制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的远期效果。 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戴用RGPCL随诊5年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2.50 D)患者48例(69眼),平均年龄(15.2±1.5)岁;戴用框架眼镜随诊5年的近视合并高度散光(≥-2.50 D)患者51例(102眼),平均年龄(15.3±1.6)岁。方法 两组患者配镜前后均经复方托呲卡胺散瞳验光。检查二种矫正方法组患者的矫正视力,电脑验光仪检测角膜水平曲率半径、垂直曲率半径和平均曲率半径。两组患者连续5年观察上述数据变化,并对初诊时及第5年随诊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球镜度、柱镜度、戴镜视力、角膜水平曲率半径值、角膜垂直曲率半径值、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值。结果 第5年时,RGPCL组和框架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99±0.41)和(0.74±0.13)。第5年与初诊时比较,RGPCL组和框架组球镜度分别增加(0.623±1.067)D、(2.018±1.46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RGPCL组柱镜度减少(0.696±0.694)D,框架组柱镜度增加(0.417±0.574)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RGPCL组戴镜5年后角膜水平曲率半径、角膜垂直曲率半径、角膜平均曲率半径平均增加量分别为(0.046±0.106)mm、(0.189±0.184)mm、(0.119±0.131)mm。 结论  5年的随访结果显示,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对青少年近视合并高度散光患者的近视、散光发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眼科,2016, 25:93-97)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的矫治效果。方法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439例(441眼)配戴RGPCL,随诊5年,比较插片视力与RGPCL的矫正视力;随访5年观察配戴RGPCL角膜内皮改变情况。结果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的插片视力和配戴RGPCL的矫正视力分别为0.47±0.22和0.69±0.21,(P〈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戴RGPCL比插片能获得更好的矫正视力。角膜内皮计数5年后无明显改变。结论RGPCL对外伤性角膜浑浊合并无晶状体眼有较好的矫正视力,对角膜内皮代谢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及框架眼镜2a后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变化,评估不同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效果.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近视者50例(99眼)为角膜塑形镜组、RGPCL近视者48例(95眼)为RGPCL组及单光足矫框架眼镜近视者50例(100眼)为框镜组,随访2 a.记录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2 a后的近视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SE)、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及角膜塑形镜组戴镜6个月内每次复查时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准确测量屈光度及AL,角膜塑形镜组和RGPCL组2 a后至少停戴30 d再进行检查.结果 戴镜前3组间年龄、屈光状态、AL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 a后,三组的AL及SE均有所增加(F=278.43、140.12,均为P<0.01),AL和SE增加分别为:角膜塑形镜组(0.30-0.39) mm、(0.83±0.97)D,RGPCL组(0.55±0.41)mm、(1.55±0.63)D,框镜组(0.59±0.34) mm、(1.73±0.62)D,角膜塑形镜组增加量最少,另两组增加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后各时间点的UC-VA较配戴前均明显提高(F=486.38,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RGPCL及框架眼镜3种光学矫正方式对青少年近视进展的控制作用以角膜塑形镜效果最佳,配戴角膜塑形镜还能明显提高近视者的UCVA.  相似文献   

14.
陈俊  赵媛  唐云户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8):1593-1595
目的:比较高透氧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rneal lens ,RGPCL)和框架眼镜矫正无晶状体眼患者的矫正视力及视觉质量。方法:对各种原因所致无晶状体眼患者29例29眼,配戴RGPCL及框架眼镜,随访6mo,观察其矫正视力、眼表情况及视觉质量。结果:RGPCL矫正视力优于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长期配戴RGPCL未见明显角结膜并发症;患者配戴RGPCL主观视觉质量优于配戴框架眼镜。结论:RGPCL是矫正无晶状体眼患者高度远视及散光的一种良好选择,患者依从性较好,长期配戴眼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观察高度近视儿童配戴离焦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前后角膜屈光力改变,并分析配戴后镜片对角膜屈光力及散光量的影响。

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收集2019-06/2020-06在西安市第一医院眼视光中心就诊并验配离焦RGPCL的8~12岁高度近视儿童30例60眼。使用TMS-4N角膜地形图仪测量基线及戴镜0.5、1a时戴镜状态下角膜切向屈光力,分析角膜鼻侧(N)、颞侧(T)、上方(S)和下方(I)角膜最大屈光力值及中央顶点处角膜屈光力改变情况,同时以1mm为间隔采集前述4个方位角膜屈光力以及角膜顶点处屈光力,采集范围为1~4mm,分析戴镜前后各点位屈光力变化情况。戴镜0.5,1a时后要求停戴1wk后复测眼轴、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分析戴镜后较基线时眼轴、等效球镜度、散光和角膜屈光力等改变情况。

结果:配戴离焦RGPCL时鼻侧(N)、颞侧(T)、上方(S)和下方(I)的角膜最大屈光力在0.5、1a时较戴镜前均显著增加,与角膜顶点处屈光力相比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与戴镜前的负相对屈光力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在戴镜0.5、1a时复诊时戴镜状态下角膜相对周边屈光力朝正屈光力方向改变,除T1点位周边负屈光力增加外,其余各轴向各点位周边屈光力均显著增加。配戴0.5a后角膜陡K值变平0.11±0.10D,simK值减少0.20±0.18D,1a后角膜陡K值变平0.10±0.12D,平均K值变平0.02±0.05D,simK值减少0.16±0.13D。戴镜0.5、1a时后角膜平K较基线变化无差异。

结论:配戴离焦RGPCL状态下角膜最大屈光力较角膜顶点处均表现为正相对屈光力,且4条轴向上各点位角膜相对周边负屈光力均由负值转变为正值。戴镜1a内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均较基线时增加,而散光量减少,角膜屈光力呈陡K变平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长期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SCL)及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患者的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曲率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之间的差别.方法 选取有角膜接触镜配戴适应证的屈光不正患者共172例(300眼),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任何眼病.根据患者的主观要求及眼部情况分为SCL配戴组(59例102眼)和RGPCL配戴组(113例198眼).配戴方法均为日戴型连续配戴,即每日戴镜时间不少于6 h.随访时间为3年.分别于配戴前、配戴后6个月和3年进行检查,采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测量CC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六角形比例及变异系数,采用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对两组戴镜前后的各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中央角膜厚度:戴镜后3年,SCL组CCT较戴镜前减少(27.1±0.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CCT较戴镜前减少(3.1±2.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时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戴镜后3年时RGPCL组CTT较SCL组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SCL组戴镜后各时间点水平曲率和垂直曲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GPCL组戴镜后各时间点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戴镜后3年RGPCL组角膜曲率较SCL组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SCL组和RGPCL组戴镜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戴镜前均有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戴镜后3年,SCL组和RGPCL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降低了(368.5±31.5)个/mm^2和(140.2±5.6)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比例和变异系数:SCL组戴镜后3年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GPCL组戴镜前后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戴镜后3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配戴RGPCL对患者角膜形态及功能的影响较小,同长期配戴SCL相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在湖南省人民医院眼视光医学中心验配RGPCL的24例(43眼)成人超高度近视患者,根据其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和配适情况选择合适的RGPCL镜片。戴镜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配戴RGPCL时的矫正视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框架眼镜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62-0.15,≥4.9者1眼,占2%: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4.77-0.16,94.9者16眼,占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496,P〈0.05);与戴镜后7d相比,戴镜后1个月舒适度指标总积分及异物感、视力波动、痒、刺痛、干涩、充血症状的积分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948、63.823、39.168、6.459、57.733、44.164、39.420,P均〈0.05)。与戴镜后1个月相比,戴镜后3个月总积分、异物感、视力波动、充血症状积分持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536、22.484、11.537、16.229,P均〈0.05);痒、刺痛、干涩症状积分与戴镜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1.184、1.398,P均〉0.05)。镜片配适中心定位好,活动度良好,未见角结膜严重并发症。结论RGPCL矫正成人超高度近视可明显提高其矫正视力,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