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建立短肠后的肠适应代偿模型,对短肠综合征发生后剩余肠管的适应性形态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短肠后剩余肠管的变化以及如何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SBS大鼠模型组,即通过肠切除肠吻合手术制造SBS大鼠模型;另一组为假手术组,即对照组。通过苏木精-伊红(HE)和AZAN胶原染色研究短肠综合征大鼠肠适应后肠管形态学的改变;通过免疫组化实验研究短肠综合征后肠管神经元、神经纤维、ICC细胞、平滑肌细胞的改变;通过器官浴槽实验研究乙酰胆碱诱导平滑肌肌条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前两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异(t=0.890,P=0.382),术后1周,SBS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264.83±64.30)g和(319.50±42.89)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2,P=0.033);术后2周,SBS组与对照组大鼠体重分别为(317.71±63.50)g和(355.10±36.11)g,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2,P=0.109);术后2周,SBS组大鼠吻合口近端肠管及远端肠管周长分别为(28.88±2.71)mm和(19.65±1.66)mm,对照组分别为(14.50±1.50)mm和(15.10±3.10)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46,P0.001;t=4.006,P=0.002);术后2周,SBS大鼠与对照组标记两点之间肠管长度分别为(56.19±2.97)mm和(52.10±2.10)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29,P0.001);HE染色结果提示SBS组与对照组肠壁平滑肌层分别为(124.38±56.01)μm和(64.75±26.81)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9,P0.001);SBS组与对照组绒毛长度分别为(488.16±123.31)μm和(311.63±67.68)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84,P0.001);SBS组与对照组隐窝深度分别为(164.28±42.31)μm和(122.69±19.92)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6,P0.001)。AZAN染色结果提示SBS组的部分肌纤维被胶原替代。免疫组化结果提示短肠综合征大鼠增生肠管的肠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和神经纤维较对照组数量增多,ICC细胞减少,平滑肌肥厚明显;器官浴槽实验提示在中低浓度(10-7mol/L,10-6mol/L,10-5mol/L)的乙酰胆碱刺激后,SBS组大鼠平滑肌活动的强度明显弱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浓度的t值和P值依次为t=-3.465,P=0.001;t=-3.312,P=0.002;t=-2.080,P=0.042)。在高浓度时(10-4mol/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82,P=0.083)。结论短肠综合征使得大鼠肠道平滑肌层的运动模式有所改变,其中神经元的数量增加,但对乙酰胆碱的反应减弱,ICC细胞数量减少,肌纤维被胶原蛋白替代。这一系列变化都是肠管结构和功能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极端情况下,人体至少需要1cm/kg小肠提供营养,若小肠残余不足50cm或带有完整回盲瓣的小肠不足25cm,将无法经肠道吸收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基本营养需求。小肠移植适应症如下:①短肠综合征引起的小肠功能衰竭;②肠蠕动失调症;③先天性肠表皮粘膜疾病;④血管性疾病、肠扭转、外伤等造成小肠坏死,施行广泛小肠切除而发生的短肠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放射性小肠炎、硬纤维病、Crohn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IND—B)患儿,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肛门结肠吻合时保留肌鞘的长短与早期及晚期手术效果的关系。方法自2011年8月至2013年1月间,选择病理检查结果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病变肠管在降结肠以远,需行结肠次全切除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长肌鞘吻合的患儿人选长肌鞘组(28例),接受短肌鞘吻合的患儿(2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例的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术后并发症中,肛周湿疹、吻合口瘘、便秘复发、污便在两组中发生率相当。小肠结肠炎在长肌鞘组的发生率为3.5%(1/28),显著低于短肌鞘组(19.2%,5/26)。长肌鞘组发生肌鞘翻转1例。手术后2个月内,两组排便次数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及6个月随访,长肌鞘组平均排便频率明显低于短肌鞘组。术后12个月及18个月随访,两组排便功能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B型肠神经元发育不良患儿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行长肌鞘吻合者,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风险较短肌鞘吻合者显著降低,且术后近期排便控制优于短肌鞘吻合者,而术后中远期疗效比较,两种吻合方式的排便控制能力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GLP-2R及PepT1蛋白在新生儿期小肠造瘘患儿肠组织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患儿制定术后肠内营养支持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0月1日我院手术患儿资料,分为肠造瘘组(A1组,n=21)、肠造瘘同期对照组(A2组,n=20)、肠造瘘关闭组(B1组,n=18)及肠造瘘关闭同期对照组(B2组,n=10),HE染色后测量小肠绒毛的高度及中段直径,计算绒毛表面积;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小肠组织GLP-2R及PepT1表达.结果 A1、A2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8.19±16.76)d和(17.55±23.29)d,B1、B2组分别为(107.67±53.65)d和(105.30±35.17)d.新生儿期小肠造瘘患儿以NEC、胎粪性腹膜炎、肠穿孔等肠道炎症疾病为主(76.19%).相同年龄比较(A1组比A2组及B1组比B2组),肠绒毛高度及表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年龄增长,肠绒毛高度、表面积均有增加,即A1组比B1组及A2组比B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期造瘘组至关造瘘时肠绒毛高度增加了29.27%,肠绒毛表面积增加了56.32%.小肠组织中GLP-2R和PepT1蛋白表达在新生儿期小肠造瘘组(A1组)均低于对照组(A2组)(P=0.036及P=0.024);至造瘘关闭时与对照组比较(B1组比B2组),两蛋白表达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559及P=0.112);随年龄增长,GLP-2R和PepT1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期造瘘组至关造瘘时GLP-2R与Pep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了54.44%和56.20%.对照组则分别增加了34.37%及40.93%.结论 新生儿小肠造瘘时肠组织内GLP-2R和PepT1表达量略低,随年龄增长至关造瘘时,能达到未造瘘患儿水平.年龄越大,小肠组织内GLP-2R和PepT1表达量越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气体分子硫化氢(H2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SHR)鼠及韦斯达-克陀鼠(WKY)各自随机分为对照组、 硫氢化钠(NaHS)组、 PPG组,5周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NF-κB、Bcl2、Fas、Fas、caspase-3的表达水平,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HR对照组大鼠较WKY对照组大鼠增殖指数(PI)及凋亡指数(AI)均增高;SHR NaHS组大鼠较SHR对照组大鼠PI降低、AI增高;SHR PPG组大鼠AI降低。WKY PPG组大鼠较WKY对照组大鼠PI增高。SHR对照组大鼠主动脉Bcl-2及NF-κB表达均较WKY对照组降低,caspase-3表达升高。SHR NaHS组大鼠主动脉Bcl-2及NF-κB水平低于SHR对照组,而SHR PPG组大鼠主动脉Bcl-2及NF—κB水平高于SHR对照组。SHR NaHS组大鼠主动脉caspase-3水平较SHR对照组高,而SHR PPG组大鼠主动脉caspase-3水平低于SHR对照组。WKY NaHS组及WKY PPG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各项凋亡相关因子表达与WKY对照组相似。H2S供体或PPG干预组Fas水平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H2S可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下调凋亡抑制因子Bcl-2及NF-κB水平,最终激活效应因子caspase-3而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缓解自发性高血压血管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青春期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n=15),假手术组未切除卵巢,其余3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后隔天皮下分别注射蓖麻油(对照组)、雌二醇(E2,E2组)、高剂量的E2(5E2组)4周。各组大鼠行肠系膜上动脉夹闭30min后行再灌注。血清标本测E2浓度,小肠黏膜行黏膜病理评分、TNF-α和I-CAM-1mRNA表达测定。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E2组和5E2组的血清雌二醇浓度依次增加(各组间P均〈0.01)。黏膜病理评分E2组低于其他3组(P〈0.01)。组织TNF-α、ICAM-1mRNA表达在E2组最低,对照组最高;E2组的组织TNF-α、ICAM-1mRNA表达比对照组低(P均〈0.01)。结论雌激素对大鼠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与抑制TNF-α、I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神经细胞分化基础上,探讨移植治疗实验性巨结肠的可能性。方法8~9周龄SD大鼠用1%苯扎氯铵(BAC)制作巨结肠模型。贴壁筛选法进行MSCs原代培养、扩增后用碱性全反式视黄酸(ATRA)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GF2)诱导法收获Nestin、NF表达阳性的MSCs细胞,显微注射法将来源于雄性大鼠,Nestin、NF阳性表达的MSCs植入雌性实验性巨结肠模型鼠病变肠段。实验分对照组(PBS组)及实验组(MSCs组),分别于术后1、2、4周进行大体观察,钡灌肠X线检查,病理学检查、平滑肌收缩功能以及采用短路电流技术检测上皮离子转运的变化。结果BAC处理后1周,实验组大鼠出现腹胀,BAC处理段出现狭窄。MSCs被纯化并被诱导为神经细胞。MSCs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后1、2、4周Nestin及NF呈阳性表达,但在PBS组未观察到阳性表达。MSCs组腹胀较轻,梗阻近端少量大便,MSCs移植组大鼠结肠上皮第一周跨膜电压升高,但第四周其基础电流下降,钠离子吸收减少;MSCs移植后第一、四周Forskolin所引起的氯离子分泌电流均较PBS组高。结论MSCs可在实验性巨结肠模型鼠结肠壁内分化为神经细胞,部分恢复结肠神经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苯扎氯铵(BAC)毁损食管下端括约肌肌间神经的效果及毁损后不同时间神经组织的改变,为建立合适的贲门失迟缓症动物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8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二组:BAC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40只;开腹手术将0.4%BAC脑棉敷于大鼠食管下端30 min,术后1、2、4、8周分别处死大鼠,观察食管下端肌间神经组织的变化.结果 术后1周BAC组食管下端出现部分肌间神经元、神经纤维变性坏死;术后第二周肌间神经元密度为(1.25±1.58)个/横切面,与对照组(5.38±2.33)个/横切面相比,明显减少(P<0.01);术后4周和术后8周肌间神经元进一步减少,但这种减少与术后第二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C对不同神经递质的神经元毁损为非选择性的.结论 0.4BAC能成功毁损大鼠食管下端肌间神经元,肌间神经元毁损的动物玎丁用于贲门失弛缓症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剩余小肠长度的短肠综合征患儿长期随访营养状况.方法 对我院已脱离肠外营养2年以上的短肠综合征的14例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身高、体重)和血液生化指标测定(血常规;肝功能;血铜、锌、铁、钙、磷、镁;维生素A、维生素E、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2),并根据剩余小肠长度≤60 cm和>60 cm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1例患儿存在轻度营养不良,1例患儿存在重度营养不良,1例患儿超重.≤60 cm和>60 cm组比较,年龄别身高百分比29.65±19.22、53.31±36.15和Z-评分-0.73±0.90、0.48±2.00、年龄别体重百分比44.39±31.41、47.43±29.42和Z-评分-0.57±1.90、-0.30±0.63以及BMI百分比49.20±39.82、43.71±19.43和Z-评分-0.22±2.11、-0.20±0.57均无统计学意义.剩余小肠≤60 cm组患儿的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为(46.87±20.07) μg/dl和(4.89±4.57)王g/L均低于剩余小肠>60 cm组的(152.27±75.98) μg/dl和(11.68±5.97)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MCV、MCH、MCHC、前白蛋白、白蛋白、血铜、锌、铁、钙、磷、镁、β-胡萝卜素、维生素B12水平无差异.结论 短肠综合征患儿脱离肠外营养大于2年的远期营养状况基本正常,剩余小肠长度不同对脱离肠外营养2年后患儿的体格发育情况无明显影响,但是剩余小肠过短脂溶性维生素A、E吸收仍存在问题,需坚持全面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体表胃电图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不同胎龄新生儿的体表胃电图资料。将收入我科不同胎龄的新生儿分为4组:Ⅰ组为胎龄≥37周;Ⅱ组为胎龄34~36^+6周;Ⅲ组为胎龄32~33^+6周;Ⅳ组为胎龄〈32周,在生后1周内进行体表胃电图检测,记录并分析胃电图参数。应用ANOVA方法对各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其中部分早产儿在生后1周内、2、4周分别进行胃电图检测,应用配对t检验检测同一病例的胃电图参数的前后差异。结果对141例新生儿进行了胃电图检测,Ⅰ组25例;Ⅱ44例;HI组33例;Ⅳ组39例。与成人和儿童相比所有新生儿的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均较低,平均为30.6%,而胃电节律紊乱百分比较高。各组间正常胃电慢波百分比、胃电节律过缓百分比及胃电节律过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例早产儿生后4周及生后2周的胃电图参数与生后1周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成人和儿童相比,新生儿的胃肌电活动不成熟,生后1周内不同胎龄的早产儿与足月儿的胃电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胃肌电活动在生后4周时仍处于发育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为研究环胞霉素A(CaA)的抗白血病潜能,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及细胞活力试验于体外观察CsA对各种不同来源白血病细胞株(包括T细胞性Jurkat、molt-4、GCRF-CEM、前B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Nalm-6及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株K562,耐药细胞株K562/AO2)的增殖及活力影响。结果显示临床耐受剂量CsA对所有细胞株包括多药耐药细胞株的活力和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CsA有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药。  相似文献   

16.
17.
光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讨蓝光治疗对新生儿彗星细胞频率(CC)的影响,将蓝光治疗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分为光疗>72 h的甲组(30例),光疗≤72 h的乙组(30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在光疗前(Ⅰ期)、后2 d(Ⅱ期)检测CC频率。结果显示,光疗前各组间C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甲组Ⅱ期CC水平明显高于甲组Ⅰ期、乙组及对照组(P均<0.01),乙组Ⅱ期与Ⅰ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Ⅱ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光疗≤48 h的19例CC水平在光疗前、后2 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Ⅱ期C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光疗时间愈长,DNA损伤愈重,建议高胆患儿应采用综合疗法,光疗时间以<72 h为宜,以避免光疗对DNA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椎体、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的力学响应特征,胸段侧弯畸形对腰椎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已经建立的单胸弯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设置边界条件和载荷后,进行轴向负载模拟计算,最后读取并分析脊柱侧弯不同部位和结构的应力分析结果 .结果 特发性脊柱侧弯轴向负载后胸椎畸形部位应力明显高于脊柱其他部位,且应力集中于凹侧.胸椎和腰椎两侧椎间盘、终板和骨质的应力均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椎间盘应力主要集中于胸段结构性主弯凹侧纤维环的后外侧区域.关节突关节是轴向负载的主要承担者,胸主弯凹侧的L5-S1关节突关节应力最大.结论 单胸弯脊柱侧弯可导致整个脊柱的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和终板等结构应力不均匀分布,这种力学响应特征和畸形进展密切相关.长期应力的不对称性分布可以改变椎间盘、终板和椎体骨质内的细胞活动,使特发性脊柱患儿容易更早地出现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