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泓  刘杏枝 《河南中医》2004,24(11):53-53
近年来,我们用通络散结法治疗乳腺增生症6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胜萍 《中医药学刊》2005,23(1):175-175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病。自2002年-2003年,笔者以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治乳腺增生症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是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且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本病以35岁~40岁为发病高峰,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于2004年5月~2006年3月间,采用化瘀通络散结法对乳腺增生病外治进行临床研究,并与内服法对照,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症中西医结合外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乳痛散配合电脑脉冲治疗仪离子导入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用乳痛散配合脑脉冲治疗仪离子导入外治法145例,单纯使用美迪克乳腺治疗仪外治法85例,分别对乳房疼痛和肿块进行临床疗效的对照观察。结果乳痛散配合电脑脉冲治疗仪离子导入外治对乳腺增生症的总有效率为87.6%,与对照组(76.5%)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对乳房疼痛的治疗均有效,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乳房肿块的疗效,仅见治疗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制乳痛散配合电脑脉冲治疗仪离子导入外治法对乳腺增生症的乳痛症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对乳房肿块也有一定的消散作用。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病.自2002年-2003年,笔者以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外治乳腺增生症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活血散结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18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金宏 《河南中医》2006,26(3):40-40
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散结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症18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笔者在临床上将乳腺小叶增生症分为轻、中、重度增生三种类型。轻度乳腺小叶增生平素多无明显症状,月经前乳房有胀感,做乳腺红外线扫描时尚可发现;中度增生乳房局部轻微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常见于30~50岁妇女。笔者自2004年~2009年采用调肝活血的中药治疗该病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5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1 a,最长7 a,平均4.5 a;未婚3例,有生育史65例。1.2临床表现肿块呈扁平状30例,条索状20例,结节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活血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组观察,用柴胡疏肝散合复元活血汤加减内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0.2%。结论:疏肝活血法治疗乳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笔者根据临床经验自拟解郁通络汤治疗乳腺增生症 ,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 1 2 5例 ,分为两组。治疗组 80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 5 8岁 ,平均 3 4.46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 1 0年 ,平均 1 4个月 ;乳腺单侧肿块 3 4例 ,双侧 46例 ;周期性疼痛 67例 ,非周期性疼痛1 3例。对照组 45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3 3 .8岁 ;病程最短 4个月 ,最长 1 2年 ,平均 1 5个月 ;乳腺单侧肿块 1 4例 ,双侧 3 1例 ;周期性疼痛 40例 ,非周期性疼痛 5例。乳腺肿块多呈圆形 ,条索状硬韧结节 ,一个或多个 ,边界清楚与皮肤无粘连 …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2001年3月~2004年8月来运用活血通络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自拟中药活血化瘀方剂与竹林胺内服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副作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血瘀型前列腺增生症疗效肯定、作用持久、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29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活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3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0例,常规疗法加中药治疗;对照组94例常规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290例,显效128例,有效121例,无效41例,有效率85.8%:对照组94例,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52例,有效率44.7%。结论:益气活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有效地延缓和阻止糖尿病肾功能衰减的自然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笔者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增殖症 30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0例均为已婚患者 ,年龄 30~ 55岁 ;病程最长 2年 ,最短 3个月。全部病例均经子宫内膜诊断刮宫送病理检查确诊。病理检查报告单纯型增生1 5例 ,囊腺型增生 1 1例 ,腺瘤型增生 4例。确诊后再以 B超等检查排除子宫器质性疾病。治疗方法出血期间以活血化瘀为主 ,方药 :桃仁 1 0 g,红花 1 0 g,益母草 2 0 g,泽兰 1 0 g,当归 1 0 g,川芎 1 0 g,炒五灵脂 1 0 g,生蒲黄 1 0 g。血瘀甚者加水蛭粉 2 g冲服 ;兼气虚者加黄芪 1 5g,党参 1 0 g;寒凝者加炒小茴香 1 …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平肝熄风、活血通络类中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设计,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平肝熄风、活血通络中药内服。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88.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平肝熄风、活血通络类中药能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论王清任活血化瘀法的配伍用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 《福建中医药》2001,32(4):41-42
活血化瘀法 ,本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血实者宜决之”。瘀血既是病理产物 ,又是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 ,历来为医家重视 ,所治病证遍及各科、各系统。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尤其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病证。他注重实践 ,反对侈谈和主观推测 ,主张著书立说“必须亲治其症 ,屡验方法 ,万无一失 ,方可传与后人”,“断不可徒取虚名 ,恃才立论……遗作杀人之事”(《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叙》)。因此他在所著《医林改错》一书中的许多方子 ,历经几百年 ,仍在临床被广泛使用。王清任十分重视“气血”在人体中的作用。他认为“气”和“血”是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对照组24例采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两组比较,治疗组分别为95.8%、65%;对照组分别为75%、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顽固性头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清任创制的诸多活血化瘀方剂,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系补气和逐瘀之法结合于临床的具体运用,也是王清任创新精神的表现。据有关资料研究表明:王氏活血化瘀诸方具有杀菌、消炎、止痛、镇静、改善血流变学、强心、抗凝、溶血栓、软化血管、软化并促进结缔组织吸收,缓解血管痉挛,减低血液粘稠度,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调节神经系统作用。笔者从医案举例、方药析义入手,目的在于继承王清任的创新精神,古为今用,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活血化瘀法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云 《吉林中医药》2003,23(12):10-11
目的:探索活血化瘀法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脾胃湿热、兼夹血瘀,肝胃不和、气滞血瘀,脾胃虚弱、寒凝血瘀,胃阴不足、气虚血滞4型施治。以活血化瘀法为主辨证加减用药。结果:显效42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结论: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中风急性期也可活血化瘀,且宜及早使用,选择适当药物,掌握合适剂量及合理给药途径,不仅不会引起颅内再出血,而且可改善脑部微循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促进颅内血肿的吸收,解除脑组织受压,恢复神经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附应用水蛭、大黄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验案二则。  相似文献   

20.
张晨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4,(10):1531-1532
观察近年来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相关文献,分析SLE的病因病机,并结合SLE血瘀证临床表现,认为SLE病程反复迁延,时轻时重,各种致病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因此血瘀贯穿于SLE的始终。所以,活血化瘀法治疗SL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