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没有细胞核及其他亚细胞器,但它不仅执行着携氧功能,还通过变形、粘附、聚集等方式,调节机体微循环血流量,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血管内皮细胞和红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NO)在维持红细胞功能、保障红细胞顺利通过微循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红细胞保存时,细胞内NO及其衍生物含量迅速下降,随后细胞生化代谢、功能以及形态学相继发生改变,这些变化统称红细胞储存损  相似文献   

2.
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ooxide,NO)的大量流失,是导致红细胞扩张血管活性、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携氧能力等生理活性降低甚至丧失的主要原因。为保障红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解决红细胞贮存进程中NO的流失问题,了解NO在体内循环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亚硝基血红蛋白(S—nitrosohemoglobin.SNO—Hb)存在的形式以及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O对红细胞生理活性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体内储存和运输的形式、SNO—Hb的调节、SNO—Hb含量变化对贮存红细胞功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于储存红细胞中添加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在37℃体温环境下孵育后红细胞中NO及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变化。方法采集5名健康捐血者血液标本100 m L/(人)份,与CPDA-1保存液混合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后,分为新鲜组:血液采集时间1 h;储存组:储存红细胞20 d;添加组:在储存红细胞中添加1、5、25μmol/L SNP后37℃孵育30 min;保存组:添加5μmol/L SNP,孵育30 min于4℃保存0、1、4 h。新鲜组、储存组及添加组和保存组每个处理均为5份。采用总NO试剂盒检测各组红细胞中总NO、胞浆NO、结合NO含量;运用ATP含量测试盒检测红细胞中ATP含量水平。结果总NO、胞浆NO、结合NO含量(μmol/L)和ATP含量水平(μmol/g Hb),储存组与新鲜组分别为:7.63±2.62 vs 15.56±2.26,、2.21±1.68 vs 5.81±1.79、5.42±2.00 vs 9.75±2.73和3.16±0.91 vs 8.10±1.21(P0.05);在37℃环境添加1、5、25μmol/L SNP孵育30 min时,添加5μmol/L SNP的储存组为14.15±1.76、5.82±3.38、8.33±2.69和6.16±1.29,较储存组明显升高(P0.05)。添加25μmol/L SNP可以提高红细胞内NO水平至正常的5-10倍,但不能进一步提高细胞内ATP水平。添加5μmol/L SNP在37℃孵育30 min后继续在4℃保存1 h时3种NO含量以及ATP含量可恢复到新鲜组水平,保存4 h后NO含量与保存0和1 h相比含量明显下跌至储存组水平,而ATP在保存4 h时均维持高水平状态。结论在储存红细胞中添加5μmol/L SNP或可能改善储存红细胞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储存红细胞添加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SNP)后红细胞内特定micro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了解体外添加NO对与红细胞衰老、凋亡相关的microRNAs表达的影响。方法 3(人)份血样来自健康无偿献血者血液制备的悬浮红细胞,滤除白细胞后均分为4℃储存20 d红细胞组(储存组)和4℃储存20 d红细胞添加1μmol/L SNP组(SNP组);对2组标本用基因芯片检测,根据差异倍数≥2或P≤0.05 2个条件,以火山图筛选出差异基因,并结合已有文献报道从中筛选出与细胞衰老、凋亡相关的microRNAs作RT-q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检测:SNP组与储存组比较,发现有69个上调基因和52个下调基因;RT-qPCR验证试验:筛选出与细胞衰老、凋亡相关的13个microRNAs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体外添加NO供体SNP后储存红细胞内microRNAs的基因表达有变化,但NO短期内不影响与红细胞衰老、凋亡相关的microRNAs表达,显示其对红细胞的寿命可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衍生物与红细胞膜蛋白共价结合 ,遮蔽红细胞上的非ABO系统的血型抗原的效果。方法 选择 3种端基的mPEG衍生物 (mPEG BTC、 NHS、 ALD)修饰红细胞 ,分别观察它们对红细胞抗原性、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结果 携带BTC端基的mPEG遮蔽抗原效果较好 ,并对红细胞结构、功能、变形性无影响 ;而且修饰后的红细胞无叠连现象 ,红细胞沉降率 (ESR)有所降低。结论 mPEG修饰后的红细胞在解决临床输血中经常遇到的偏型、血型、配型困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贮存红细胞的代谢变化与临床输注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关系,为临床安全有效输血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 119袋红细胞悬液中保存期3 d的20袋,8 d的25袋,15 d的30袋,28 d的28袋,32 d的16袋;分别输注给119位外科手术患者,并分析它们输注的有效率;采用NO荧光探针技术检测不同保存期贮存红细胞中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于输血前后,用硫代巴比妥法检测血清中MDA含量,氧化酶法检测SOD的活性。结果随着红细胞制剂贮存期延长NO水平有持续下降的趋势(P<0.05);红细胞制剂输注有效率也随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贮存期28、32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后3 h,患者血浆MDA水平上升,SOD水平下降,与输血前相比2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输血后24 h,MDA水平与输血前相比虽有增加,但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贮存期为3、8、15 d的红细胞悬液,输血3 h、24 h后,血浆内SOD与MDA与输血前水平相当,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保存期的延长,贮存红细胞悬液中一氧化氮浓度明显下降,并与临床输注的有效性相关,同时红细胞贮存代谢物可能对患者输血会造成暂时性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物大分子的化学修饰研究迅速发展,其中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是具有许多优良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现总结PEG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历史,分析国内外对红细胞、淋巴细胞、胰岛细胞等细胞表面抗原修饰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同时对这种修饰技术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血清NO浓度变化与TNF -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创伤后MOD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硝酸还原酶法和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动态检测 83例严重创伤患者血清NO和TNF-α含量 ,分析各组间血清NO浓度变化和TNF -α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关系。结果 ①严重创伤患者不论是否发生MODS ,其血清NO和TNF -α含量于伤后第 1天即明显升高 ,而且在MODS组升高幅度较大 ,持续时间较长 ,在死亡患者升高幅度更大且一直保持在峰值水平 ;②严重创伤患者各组、各时间段血清NO浓度变化与血清TNF -α水平 (ng/L)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γ =0 .97~ 0 .6 6 ,P <0 .0 1) ,但正常对照组血清NO含量与TNF -α含量之间无相关关系 (γ=0 .0 3,P>0 .0 5 )。结论 ①血清NO与TNF -α含量高低与创伤后MOD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②创伤后血清NO含量变化与TNF -α水平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③严重创伤诱发血清TNF -α过度表达 ,进而导致iNOS异常诱生并持续大量合成NO可能是创伤后MODS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Rh血型抗原化学修饰材料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细胞(RBC)抗原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和同种异体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和溶血性输血反应,多次接受输血的患者对一些红细胞稀有血型抗原产生抗体并致敏红细胞,致敏的频率高达5%~35%;最终造成这些患者很难找到血型匹配的供者.Murad和Scott等[2,3]人探讨用化学材料mPEG的衍生物修饰的红细胞,将红细胞表面抗原遮蔽,制备成隐秘红细胞以解决多次接受输血患者的需求.在我国RhD(-)人只占人群的0.3%~0.5%,为此,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采用不同的mPEG衍生物修饰红细胞Rh抗原,比较不同的mPEG衍生物遮蔽红细胞Rh抗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及一氧化氮 ( NO)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 5 5例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和 NO的水平。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 TIA) 2 5例 ,脑梗死 3 0例 ;另设 2 6例正常对照组作对比观察。结果 :血瘀证 TIA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 ( 0 .4 67± 0 .14 5 )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 0 .5 0 8± 0 .14 1) ,P<0 .0 5 ,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 ( 0 .4 43± 0 .15 6)降低更为明显( P<0 .0 1) ;NO水平 ,TIA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 79.10± 15 .3 7比 76.70± 17.10 ) ,而脑梗死患者 ( 88.5 0± 13 .68)显著升高。结论 :红细胞变形性改变及 NO水平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均参与了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瘀证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聚乙二醇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化合物。本文综述了用聚乙二醇沉淀提高血型和病原微生物抗原检测的灵敏度及用甲氧基聚乙二醇遮蔽红细胞血型抗原决定簇和制备通用型血的研究,并综述了用聚乙二醇修饰血红蛋白及用含聚乙二醇衍生物的脂质体包封血红蛋白生产血液代用品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母血及脐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一氧化氮(NO)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FGR)发生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38例妊娠合并FGR(FGR组)及50名正常孕妇(对照组)肘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应用改良的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血清LPO水平;应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水平。结果FGR组患者血LPO和N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其新生儿脐血LPO和NO水平也显著升高(P<0.001)。两组孕妇母血、脐血中LPO和NO水平均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LPO和NO均可能参与了FGR的发病,检测母血及脐血中LPO和NO水平可作为FGR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 300 m地区选择HAPC患者和健康人各50例进行血清Hcy、NO含量和NOS活性的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APC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HAPC患者中血清Hc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47、-0.925,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一氧化氮(NO)、兴奋性氨基酸(EAA)与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步测定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浆NO、EAA、ET的含量。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血浆谷氨酸(Glu)、门冬氨酸(Asp)、ET含量显著高于恢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病情重者血浆NO含量显著低于病情轻者,而Glu、Asp、ET含量显著高于病情轻者,P均<0.01。脑梗死后血浆NO含量即开始降低,至病后3日达最低,遂后随时间的延长,NO含量逐渐升高。急性期患者血浆NO含量与Gl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486 5,P<0.01),NO与ET亦呈显著负相关(r=-0.387 8,P<0.01),而与Asp含量无相关关系(r=-0.126 5,P>0.05),恢复期患者血浆NO含量与Glu、Asp、ET均无相关关系。结论NO参与了脑梗死后脑缺血、脑水肿的病理过程,NO与Glu、ET相互作用,促进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40例)的血浆ET-1和NO,以及全血黏度(bη)、红细胞压积(Hct)及集聚指数(AI),另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ET-1增高,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且由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时,ET-1逐渐增高,血氧分压(PaO2)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增高;从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全血黏度、Hct、AI逐渐增高,NO逐渐降低。结论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ET-1、PaCO2逐渐增高,NO、pH、PaO2逐渐降低,血液红细胞增多、全血黏度和AI增高的情况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ey)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300m地区选择HAPC患者和健康人各50例进行血清Hey、NO含量和NOS活性的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APC患者血清Hey水平显著升高(P〈0.01),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HAPC患者中血清He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47、-0.925,P〈0.01)。结论血清He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急性低氧对家兔血浆SOD、MDA、NO和红细胞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急性低氧对家兔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和红细胞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人工吸入含氧量分别为12.5%和8.5%的氮氧混合气体(模拟海拔4000m和6500m高原急性低氧)造成急性低氧,时间为20min,然后测定血浆中的SOD、MDA、NO和红细胞ATP酶的变化。结果 急性低氧后两组家兔血浆中的SOD活力均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红细胞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NO含量在12.5%低氧组明显下降(P<0.05),而在8.5%低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急性低氧可使自由基产生增加,红细胞ATP酶活性降低,对机体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不同时期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l)浓度的变化及其与SAH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SAH患者不同时期ET1和NO的含量,计算ET1/NO值。并与健康对照组血浆ET1和NO的含量相比较。结果SAH后ET1水平显著升高,并在3-4d内维持较高水平;NO在SAH后下降明显。3d后才慢慢回升;ET1/NO值SAH后明显减低,而后慢慢回升。SAH各组ET1、NO、ET1/NO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SAH后ET1/NO动态失衡,这一动态失衡在SAH后发生脑血管痉挛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和目的 输血可能传染诸如疟疾(疟原虫感染)、夏格病(克氏锥虫感染)及巴贝虫属病(巴贝虫感染)之类的寄生虫病,若能获得灭活此类寄生虫的方法,则输血的安全性可望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材料和方法 作者评估了亲脂性脱镁叶绿酸及红光照射灭活全血中感染红细胞的恶性疟原虫及巴贝虫的光敏效果。利用传统的荧光测定法和荧光显微镜检测,与未感染的红细胞比较,发现被感染的红细胞内脱镁叶绿酸衍生物呈特异性积聚。首次运用寄生虫培养来评估不同衍生物灭活感染红细胞的作用。结果 最佳光敏剂是0.2mM亲脂性4-正丁醇脱镁叶绿酸衍生物(Rh4-OH)及5分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老年高血压病和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红细胞变形指数和一氧化氮(NO)的检测,发现血瘀证红细胞变形性显著降低(P<0.05);其中冠心病血瘀证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1);NO的变化,冠心病血瘀证组明显低于高血压血瘀证组和对照组(P<0.01),而高血压血瘀证组则无显著差异。说明中医的异病同证有着丰富的内涵,为血瘀证的辨“证”与辨“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