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与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区别。方法:将50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插管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实施盲探法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的穿刺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所用的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操作时间短、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心静脉置管术径路与方法较多,不论选何进路,简单、方便,患者痛苦小,以及安全性和成功率都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麻醉科应用高位后路颈内静脉穿刺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锁骨上途径行锁骨下静脉置管、锁骨下途经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进行比较,评价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术用于5岁以下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拟施各种手术5岁以下的小儿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Ⅰ组为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Ⅱ组为经锁骨下途径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Ⅲ组为经锁骨上途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观察记录总穿刺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成功时间、置管完成时间及并发症.结果:Ⅰ组穿刺总成功率为100.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6.7%,均显著高于Ⅱ组(91.7%和51.7%)和Ⅲ组(93.3%和58.3%);Ⅰ组穿刺成功时间(18±5)s、插管完成时间为(134±39)s,均短于Ⅱ组(65±21)s和(257±68)s、Ⅲ组(51±16)s和(184±53)s;Ⅱ组误穿动脉2例,置管困难3例;Ⅲ组误穿动脉3例;Ⅰ组无误穿动脉,无气胸、血胸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高位前路颈内静脉置管用于5岁以下小儿具有操作易,安全性大,穿刺置管成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等特点,是小儿经皮中心静脉置管有实用价值并可推广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于有波  李政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0):4193-4194
目的:观察新途径颈内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与临床特点,并与高位颈内静脉置管术进行比较。方法:交叉分组,Ⅰ组25例,采用新途径颈内静脉置管术,Ⅱ组25例,采用高位颈内静脉置管术,观察两组总成功率、一次试穿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Ⅰ组100%、Ⅱ组80%,P<0.05;一次试穿成功率Ⅰ组92%、Ⅱ组60%,P<0.01;并发症:Ⅰ组无误穿动脉及血胸、气胸发生,Ⅱ组误穿动脉3例(12%),置管困难1例(4%)。结论:新途径颈内静脉置管术安全、成功率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超声定位在血透患者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需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术的血液透析患者术前行超声定位(超声组),并与30例按传统盲穿行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置管术(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超声组穿刺成功率为100.0%(78/78),高于对照组穿刺成功率的93.3%(28/30),差异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对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盲探穿刺组(A组)和超声引导组(B组),观察两组病人的置管率.结果 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盲探穿刺下,27例穿刺成功,13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为67.5%;4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超声引导下,39例成功,1例穿刺失败,置管成功率97.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实时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引导行婴幼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拟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76例,随机分为单纯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和超声实时引导定位组(B组),各38例。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失败率和相关并发症。结果:B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A组(P<0.01),B组总穿刺成功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多于B组(P<0.01),A组误穿颈动脉发生率高于B组(P<0.05),2组局部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实时引导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可明显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降低误穿颈动脉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超声引导右颈内静脉穿刺法与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在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4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评估需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共120例,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和颈总动脉搏动旁组(采用右颈总动脉搏动旁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60例)。记录并分析两种穿刺方法从消毒开始至顺利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所需要的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首次穿刺成功53例(88.3%),对照组首次穿刺成功44例(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引导组的平均穿刺时间为(3.9±1.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8±1.9)min,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引导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6例(10%)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法首次穿刺成功率优于颈总动脉搏动旁法,穿刺时间明显缩短,并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快速、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王磊  程熠  徐安  周岱鹏  徐强 《浙江医学》2019,41(20):2201-2203,2207
目的探讨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需作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2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高位左颈内静脉穿刺组(L组)和改良高位右颈内静脉穿刺组(R组)。依据颈总动脉搏动,在甲状软骨平面旁开动脉高位进针,并采用40毅~50毅大角度穿刺。观察并记录穿刺成功率、细针和穿刺针穿刺次数、导引钢丝成功置入时间、导管套入时间、观察有无血气胸、局部血肿、细针或穿刺针误穿动脉、胸导管损伤、神经刺激症状、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果L组与R组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8.1%和99.0%,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0.95%,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细针穿刺次数、穿刺针穿刺次数、导管套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R组比较,L组导引钢丝成功置入时间较长(P<0.01)。结论依据解剖标志和颈总动脉搏动在甲状软骨水平进行左侧颈内静脉改良高位穿刺置管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作为无法成功进行右侧穿刺时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行中心静脉穿刺术的最佳径路.方法 351例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117例,分别采用不同的穿刺径路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A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B组行右中路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C组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3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导管到位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气胸、血肿和血栓形成).结果 与B组相比,C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较大,P<0.05;与A组相比,B组与C组发生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几率较大,P<0.05;B组与C组的导管到位率比较没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右锁骨下径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少,是这类手术理想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2016年2月份至2018年6月份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危重病例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位置定位穿刺,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观察两组操作时间、操作次数、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和操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一次成功率93.33%和总成功率10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83.33%,而动脉穿刺、局部血肿等不良反应率3.33%、0.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6.67%,P0.05。结论针对需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危重患者采用采用超声引导可进一步提高成功率,且具有节省操作时间和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操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筛选终末期肾功能不全(ESRD)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共120例,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及体表解剖定位行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置管,每组30例,比较1次穿刺置管成功例数、平均操作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平均操作时间明显少于体表解剖定位颈内静脉组及股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1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动脉穿刺损伤、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较体表解剖定位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操作时间短,更为安全,推荐采用;体表解剖定位中心静脉置管术技术熟练,对并发症正确处理,仍可以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前,麻醉医生最常选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对术中反复给药,大量快速输血、输液,血流动力学监测以及术后静脉高营养、大剂量化疗等具有重要价值。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入路多种多样,我院近年来采用了颈总动脉旁右颈内静脉穿刺法及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需血液透析拟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共123例,分成传统体表标记定位盲性穿刺置管的对照组(Ⅰ组)55例和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试验组(Ⅱ组)68例。Ⅰ组依据体表解剖标记定位,行右颈内静脉中路法穿刺置管,Ⅱ组术前超声定位,并标记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记录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Ⅰ组误伤动脉4例、血肿3例,血、气胸各1例;Ⅱ组仅发生血肿1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Ⅰ组与Ⅱ组置管成功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失败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成功置管所需时间分别为81.82%、70.82%、18.18%、16.36%、18.2±1.5 min和98.53%、95.59%、1.47%、1.47%、12.7±1.3 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定位方式穿刺置管,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B超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生  闫勇  汪涛  杨芳 《吉林医学》2010,31(31):5580-5581
目的:探讨在B超下行颈内静脉检查并行中心静脉置管的疗效。方法:对120例应用B超检查颈内静脉行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在B超检查定位下穿刺置管成功率达100%,其一针穿刺率达98%,穿刺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B超行中心静脉穿刺定位,缩短了穿刺置管时间,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颈内静脉加压对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低血容量性或脓毒性休克患者7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40例和颈内静脉加压组(P组)39例。所有患者均去枕平卧、Trendelenburg体位和头左侧偏转15°~30°,C组进行常规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P组在C组基础上于患者右侧锁骨上窝靠近胸锁关节外侧凹陷处以食指中指二指并拢向内下方用力按压颈内静脉,以颈内静脉压瘪为宜。记录两组患者三次穿刺置管成功率、回血通畅率、穿刺失败率及血肿发生率。结果:P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回血通畅率、穿刺失败率及血肿发生率均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压迫明显有助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本院自开展以Seldinger技术及方法改进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以来 ,对提高各种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操作方法及其护理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笔者现仅就本技术操作过程的一些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 ,以供同行参考。1 临床资料自 1995~ 1999年底 ,经笔者及护理骨干为我院住院病人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共 5 2 8例次 ,其中男 30 3例次 ,女2 2 5例次。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80岁。穿刺置管成功 5 0 5例次 ,其中有 11例次穿 1侧颈内静脉失败而改穿对侧颈内静脉获得成功 ,总的成功率为 95 .6 %。穿刺…  相似文献   

19.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技术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18例应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临床资料,了解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与其他径路上腔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118例中发生并发症有10例(8.47%),分别为局部出血、血肿4例(3.39%),局部红肿感染3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4月行颈内静脉治疗的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30例作为护理组;另选30例未行颈内静脉置管术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100%,导管留置时间最长64d。且通过给予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措施后,护理组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水电解质失衡、尿潴留、泌尿系感染等的发生率明显低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护理(术前做心理护理、熟悉颈内静脉解剖部位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术中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以取得配合,术后加强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同时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