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对重症监护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医院与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小儿重症患者,对他们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上实施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对预防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14例新生儿的有效预防率达到了92.85%,20例其他患儿的有效预防率达到了90.00%,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小儿重症监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实施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还有效的保证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症监护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选取医院与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34例小儿重症患者,对他们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上实施合理的预防措施,并对预防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14例新生儿的有效预防率达到了92.85%,20例其他患儿的有效预防率达到了90.00%,有效的干预措施对小儿重症监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实施呼吸机进行辅助治疗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不仅能够减少小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还有效的保证了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医院儿科发展迅速,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儿科的发展,新生儿生命力比较脆弱,免疫力较低,容易引发各种感染,其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大,对新生儿的危害也较大,引起国内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主要措施,呼吸机运用到新生儿、早产儿,对他们的生命来说都是负责任的,抢救了不少此类患者。目前我国医学工作者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预防、治疗、发病机理以及护理等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其次介绍了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最后说明了如何治疗与防治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or,MV)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而围产期新生儿更易患此病,这与该期患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为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将我院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病例89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152-154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我院收集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72 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6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PO2、PCO2、FEV1/FVC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肺功能水平以及护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通气时间[(6.53±2.01)d]和治疗时间[(8.54±2.59)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30.56%)均低于对照组(t=5.0119、6.3442,χ2=5.6250,P<0.05)。结论 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时使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新生儿的肺功能,促进新生儿康复,并缩短了通气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因此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周进 《中外医疗》2012,31(18):74-75
目的探讨新生儿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及解决措施。方法依据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肺炎68例对其新生儿的应用呼吸机治疗。结果治疗前比治疗后疗效显著(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治来针对高危因素。才能够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发生新生儿呼吸机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98例机械通气新生儿进行呼吸机肺炎相关高危因素调查,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呼吸机肺炎发生.结果 98例患儿中15例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15.31%,死亡3例,死亡率20.0%.结论 新生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期间,采取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及死亡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or.MV)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呼吸衰竭患儿发生院内感染、死亡率增高、撤机时间延长和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1],而围产期新生儿更易患此病,这与该期患儿的生理特点有关.为探讨围产期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措施,将我院2004年12月~2007年12月收治的呼吸机治疗病例89例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3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和开放式吸痰对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开放式吸痰进行治疗,治疗组患儿采用密闭式吸痰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法,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对全部患儿采取有效的肺炎预防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2例患儿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4%,10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83.33%,2例患儿死亡,占16.67%。结论: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志宇 《当代医学》2014,(14):40-40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17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机械通气时间、原发为肺部疾病以及是否早期应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是影响患儿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引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较多,尽可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护理胎龄小和低体重患儿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常规行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5.88%(2/34),对照组为20.59%(7/34),组间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新生儿呼吸功能衰竭时,呼吸机能有效改善通气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但操作不当可引起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不张、肺气漏、通气不足或通气过度、堵管或脱管、早产儿视网膜病等。本组38例新生儿疾病应用呼吸机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梁湖秀 《河北医学》2013,19(5):752-754
目的:探讨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19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并选取本院早期同等病情的采取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25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34.1±18.7)h,有2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7例;对照组患儿平均机械通气时间是(48.2±21.3)h,有9例患儿出现呼吸机相关性的肺炎,抢救成功有14例。两组患儿观察指标方面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征与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在医学临床实践过程中,做好针对性的处理,从而更好地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防治,提升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100例患者,对100例新生儿患者标本进行送检,从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新生儿患者中,检出菌为43株(阳性率为43%),革兰阴性菌29株(67.44%),革兰阳性菌为11株(25.58%),真菌为3株(6.98%)。通过检测发现,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其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等具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过程中,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复杂,耐药性多,需要做好针对性处理,加强预防措施,以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价值。方法我院新生儿科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60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给予患儿服用阿莫西林,观察组给予患儿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血气指标(pH、PaO_2、PaCO_2、SaO_2)、治疗效果。结果①和对照组治疗后对比,观察组患者pH、PaO_2、SaO_2明显更高,PaCO_2明显更低,P0.05。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pH、PaO_2、SaO_2明显升高,PaCO_2明显降低,P0.05。②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肺炎症状,提高了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血气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对全部患儿采取有效的肺炎预防措施并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12例患儿罹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24%,10例患儿治愈,治愈率为83.33%,2例患儿死亡,占16.67%。结论:对应用呼吸机治疗的患儿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够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得到降低,改善和优化患儿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瑜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115-116,118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管理中的策略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先后排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阻塞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吸痰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阻塞和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高吸痰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新生儿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护理质量,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6例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生儿专业的快速发展,呼吸机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广泛应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益增多,成为影响高危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回顾分析了2006—2008年我院新生儿VAP5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周敏 《当代医学》2013,(8):25-2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月52例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胎龄、出生体重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本组患儿的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标本中,共检出细菌67株,其中肠杆菌41株、非发酵菌12株、葡萄球菌9株、其他5株。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新生儿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能延长患儿的病程,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