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灌注对膀胱癌术后预防肿瘤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09年4月收治的12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术后给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每次30mg,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2个月后改为每月治疗1次,总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21例患者坚持完成灌注治疗者118例,对118例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每3个月做膀胱镜及相关病理检查,术后6个月复发7例,6个月复发率为5.1%;术后12个月复发12例,12个月复发率为10.2%;总复发19例,总复发率为15.3%。治疗期间副反应轻微。结论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提高患者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23例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进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3个疗程后,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 mg,每周1次共12次,以后每2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第2年重复;第3年,每月1次。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定期随访。结果23例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患者,术后随访24~48个月,肿瘤复发3例,复发率为13%。术后不良反应为尿路刺激症状和膀胱容量小。结论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配合术中黏膜注射IL-2、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非肌层浸润、多发、复发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明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粟周全 《海南医学》2014,(15):2281-2283
目的:比较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上的疗效。方法我院于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接收进行尿道膀胱癌电切术后的浅表性膀胱癌肿瘤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吡柔比星组(A组)和丝裂霉素组(B组),每组各53例。A组采用THP作为膀胱内灌注药物,B组则给予CMCC作为膀胱内灌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后的复发率,分析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5.66%、9.43%、11.32%,与B组的5.66%、15.09%、20.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4个月后的复发率(11.32%)与B组(35.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经过1个月时间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7例(13.21%)和10例(18.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作为膀胱内灌注药物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与丝裂霉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复发率,也可以作为临床上的一线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4.
朱清良  马天波  秦艳丽 《吉林医学》2011,(20):4144-4145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浅性膀胱癌经尿道电切手术(TURBt)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6例经尿道膀胱癌电切患者,术前24 h内应用吡柔比星30 mg+0.9%氯化钠注射液40 ml,膀胱内灌注化疗,术后灌注一次以后1次/周,共10次,以后1次/月,连续10次。随访6~36个月,观察有无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46例患者中1例复发(2.2%),3例血尿(6.5%),1例化学性膀胱炎(2.2%),有膀胱刺激症状2例,占4.3%。结论:围手术期灌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效果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采用吉西他滨膀胱灌注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膀胱癌患者97例,给予吉西他滨1000mg中加入50m L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经留置的导尿管灌入膀胱,药液在膀胱内保留60min后排出。疗程开始以1周灌注1次共8次,以后15天1次共8次,再接着1个月1次至1年。结果:膀胱灌注后3、6、12个月膀胱癌复发例数分别为3例(3.1%)、5例(5.2%)、10例(10.3%),轻微的尿频尿痛症状6例,未出现尿道狭窄病例。结论:膀胱癌术后吉西他滨膀胱灌注化疗过程中准确有效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有助于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膀胱癌术后采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的护理要点,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对31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在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应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及前后的护理,同时配合心理护理等方法。结果:术后31例患者全部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1年内肿瘤复发1例,2年内肿瘤复发3例。结论:THP膀胱灌注能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而药物灌注期间严密观察病情、落实具体的护理措施和加强心理护理是确保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韩志兴  王涛  薛芃  赵玉千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2-1522,1568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长期有效性。方法将64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TURB t术后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术后1周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40 mg/次,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2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到术后2年。对照组为术后拒绝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或灌注仅1~2次者。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观察其在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结果随访60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时间18个月~11年,平均78个月。64例中坚持灌注治疗2年者49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2%、16.3%、22.4%、34.7%;对照组15例,随访11例,术后1年、3年、5年、7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6.4%、54.5%、63.6%、72.7%。维持灌注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47个月,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26个月。结论 TURB t术后膀胱灌注THP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及远期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好,可有效降低膀胱癌的近期及远期复发率,THP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膀胱癌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平煤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72例膀胱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行膀胱癌手术治疗,术后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灌注后6个月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灌注后6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过程中予以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灌注后6个月复发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吡柔比星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8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个组,一组患者膀胱灌注羟基喜树碱(HCPT)32例,另一组膀胱灌注吡柔比星(THP)36例,随访6~24个月,观察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THP组2年复发率为1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9%;HCPT组2年复发率为25.0%,不良反应发生率59.4%,比较两组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9例)或膀胱部分切除术(9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均定期给予吡柔比星经导尿管膀胱内灌注化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6~24(12.5±6.3)个月,复发率为14.6%,多为1年内复发,复发病例均行再次手术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尿频、尿痛、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5例)及肉眼血尿(3例),未经处理或对症处理后缓解。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对膀胱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南勇 《海南医学》2014,(23):3539-3540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CPT)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URBT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HCPT组(42例)采用羟基喜树碱行膀胱灌注治疗,THP组(41例)采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治疗,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4 h内灌注,之后每周1次,持续8周,随后每个月1次,连续8个月规律膀胱灌注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观察2年,A组和B组2年复发率分别为26.19%和21.9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40.48%和63.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基喜树碱与吡柔比星均为术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进行膀胱灌注治疗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临床一线用药,但是羟基喜树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2.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5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1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应用THP(40 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6次;以后每月1次,共6次。结果随访6~24个月,全组肿瘤复发率为17.6%,26例出现局部症状,均未出现明显全身性症状。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有满意疗效,体内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与丝裂霉素C(MMC)交替膀胱灌注的护理对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及提高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7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43例在术后采取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灌注,32例单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灌注后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l0~18个月,平均14个月。采取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C交替膀胱灌注的43例患者复发率为7.0%,疗效较单用THP(复发率为9.4%)者好,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及膀胱灌注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完成全程化疗,从而有效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和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69例膀胱癌术后患者用吡柔比星行膀胱灌注,观察膀胱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随访9个月~72个月(平均30.5个月),肿瘤复发率11.6%。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23例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者术后1周、经膀胱部分切除术者术后2周用吡柔比星30mg溶入5%葡萄糖液50m1中膀胱灌注,灌注前后配合必要的护理。结果:23例患者随访24个月后复发率为22.3%,未见药物性皮炎和化学性尿道炎发生,无膀胱挛缩现象,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配合必要的护理,可有效延缓肿瘤复发及预防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在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的效果。方法46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切除术后,采用吡柔比星30mg α-干扰素300万U 生理盐水20ml膀胱灌注20次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结果随访6-60个月,灌注后复发率为10.9%(5/46)。结论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加α-干扰素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肿瘤复发,疗效肯定,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为总结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护理经验,本文对45例膀胱癌术后行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患者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认为适当的心理护理、合理的药物稀释浓度、严格的无菌操作、灌注时不断变换体位、合理的药物保留时间及合理的疗程是保证灌注化疗效果,减少化疗副作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膀胱癌术后应用吡柔比星(THP)或丝裂霉素C(MMC)膀胱灌注预防TURBt术后浅表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复发的效果。方法:将7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40例患者膀胱灌注THP,另一组38例患者膀胱灌注MMC,THP组总疗程12个月,MMC组总疗程2年,期间观察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THP组2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6/40)和27.5%(11/40);MMC组2年内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9%(11/38)和31.6%(12/38)。两组肿瘤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HP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较MMC疗效好,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药物,但是费用较高;MMC疗效虽没有THP好,但是费用较低,因而亦常用MMC作为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全身化疗法预防T1G3高恶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613例T1G3高恶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后患者分为两组:(1)全身化疗组169例,术后每周用吡柔比星30mg灌注治疗,连续8次,以后每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术后每21天用GC方案化疗,一般4-6个疗程:吉西他滨1000mg/㎡第1、8天+奥沙利铂130mg/㎡第2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2)对照组为444例,术后都每周灌注吡柔比星30mg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7年,平均4年5个月,其中全身化疗组复发率为10.1%,对照组复发率为37.4%,对照组肿瘤进展率为14.5%,全身化疗组无肿瘤进展.全身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GC全身化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高恶性T1G3期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GC全身化疗能抑制T1G3高恶性膀胱癌的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方法该次研究对象均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来该院就诊的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共87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3例,TURBT术后没有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研究组44例,TURBT术后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3年和5年的肿瘤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1年、术后3年和术后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11.4%、18.2%和25.0%,对照组分别为23.3%、51.2%和62.8%,研究组复发率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4例患者术后进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复发患者均再次进行TURBT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进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仍使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治疗后有2例患者复发。结论TURBT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长期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长期复发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