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T对急性外伤性外部脑积水的诊断意义王喜功潘吉荣脑外伤可导致梗阻性脑积水,CT表现为脑室系统扩大。而对于以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及脑沟、脑裂加深为主要CT表现的外部性脑积水(EH),往往易被误诊为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本文对35例急性外伤性外部脑积水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CT影像表现。方法:通过螺旋CT追踪检查60例误诊的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的脑CT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首次全部误诊为局限性皮质脑萎缩,均有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增宽(≥5 mm),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 mm),前纵裂池增宽(〉7 mm),相应脑沟增宽、加深,鞍上池扩大,脑室系统正常;1岁时复查19例恢复正常,2岁时复查7例基本恢复正常,34例完全恢复正常,临床表现消失。结论:CT检查及追踪复查对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有确诊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婴儿外部性脑积不14例行CT检查。结果:婴儿外部性脑积水均表现为双侧额部或额顶部对称性蛛网膜下腔增宽和脑沟的增宽加深,前部半球间裂增宽;脑底扩大9例;脑室轻度扩大5例。依据典型的CT表现可确诊,本病尚需与脑萎缩和硬膜上积液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原因不明的小儿外部性脑积水CT表现及跟踪变化,并对脑萎缩及硬膜下积液进行鉴别诊断.结果:50例外部性脑积水的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增宽,以双额顶及大脑前纵裂为明显100%.双侧裂池增宽者43例(86%).额顶叶脑沟增宽加深13例(26%).脑基底池增宽8例(16%).脑室轻度扩大4例(8%).1岁CT随访,50例患儿有45例外部性脑积水消失,5例外部性脑积水明显减少.外部性脑积水属于交通性脑积水的范畴,有明显的年龄依赖性.结论:小儿发育期脑外间隙在1岁内变化较大,此时颅骨与脑发育不平衡,脑外间隙较宽,它包括蛛网膜下腔和硬膜下腔,1岁时逐渐达到平衡状态.1岁以内蛛网膜下腔>8mm,1岁时>4mm为扩大,外部性脑积水是一种暂时性病理变化,暂时性的交通性脑积水,囟门闭合后自然愈合,且无后遗症改变,CT检查与随访观察对外部性脑积水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部性脑积水 (External Hydrocephalus简称 EH)是非梗阻性脑积水一种特殊类型 ,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婴儿脑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我院自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2月共收治经颅脑 CT证实为 EH78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78例中 ,男 5 7例 ,女 2 1例 ,年龄最小 2 8d,最大 1岁 ,其中 0~ 3个月 37例 ,~ 6个月 30例 ,~ 9个月 6例 ,~ 1岁 5例。1.2 病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部分伴蛛网膜下腔出血 ) 4 6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0例 ,颅内感染 3例 ,不明原因19例。1.3 临床表现 :抽搐 5 1例 ,运动发育迟缓 2 8例 …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可导致脑积水,以往文献报导多以脑室系统扩大、脑沟裂变浅变窄或消失为主要CT表现的梗阻性脑积水。对于以大脑凸面蛛网膜下腔增宽以及脑沟裂增宽加深为主要CT表现的外部性脑积水报告甚少,或误诊为脑萎缩。笔者报告21例小儿外伤性外部性脑积水,并对其发生机制、CT表现及与脑萎缩的鉴别诊断加以讨论。 1 材料和方法 1992年3月~1994年8月因颅脑外伤而行CT检查的小儿共447例,其中发现外部性脑积水21例(4.7%)。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7个月~13岁,平均6岁。车祸伤13例,摔、跌伤8例,伤后有昏迷史13例,耳鼻出血7例,全部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表现;抽搐8例,肢体运动障碍5例,走路不稳3例;眼底检查:8例均见眼底水肿,视乳头边缘模糊;11例腰空检查,脑脊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MRI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3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MRI表现.结果:11例EH的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EH的MRI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6 mm),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5 mm),可伴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增宽,侧脑室不扩大.结论:外部性脑积水有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诊断不难,MRI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探讨外部性脑积水 (EH) MRI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 MRI表现。结果 :11例 EH的病因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EH的 MRI特征为大脑半球叶间裂前部增宽 (≥ 6mm ) ,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增宽 (≥ 5 m m) ,可伴外侧裂池、鞍上池、环池增宽 ,侧脑室不扩大。结论 :外部性脑积水有特征性的 MRI表现 ,结合临床诊断不难 ,MRI检查对 EH的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儿外部性脑积水(external hydrocephalus,EH)的多排螺旋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的病因、临床特征、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双侧额顶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局限性增宽,是EH出现最早也是最具有特征的CT征象.结论 CT检查对婴儿外部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特征,评价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经CT检查确诊为外部性脑积水的28例婴儿患者.结果:28例双侧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均表现为对称或不对称增宽,4例伴有颞叶蛛网膜下腔增宽;5例伴有脑室轻度扩大,以双侧侧脑室前角扩大明显;15例额顶部脑沟增宽增深.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外部性脑积水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外部性脑积水于1917年首先提出,是交通性脑积水在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殊表现类型,为暂时性、良性、自限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扩大及脑室轻度扩大。所以称为外部性脑积水、脑外积水、假性脑积水及婴儿良性硬膜下积液等。EH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原因不明的称为特发性EH,在CT上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以往国内报道较少,随着颅脑CT、MRI及头部B超的普遍应用,对本病的认识逐渐增多。现就我院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EH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发病机制、CT表现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表现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EH患者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双侧额或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5mm)54例,纵裂前部增宽(≥7mm)54例,双侧裂池增宽40例,基底池扩大44例,额顶叶脑沟增宽并加深49例。脑室轻度扩大11例。结论 CT检查对EH的临床诊断、病因分析、治疗及病程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31例脑外脑积水患儿脑CT表现进行了分析和计论,认为脑外脑积水是以大脑半球间裂前部及双侧额颞区蛛网膜下腔对称性扩大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伴有或不伴有脑底池、脑室的扩大。CT检查主要应与脑萎缩、硬膜下积液相鉴别。CT检查对脑外脑积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动态观察病变与预后具有很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其涛  王成胜 《当代医学》2009,15(24):89-89
目的对50例外部性脑积水患儿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诊断。方法全部病例均作CT轴位平扫,层厚层距5mm。结果患儿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叶蛛网膜下腔对称或不对称增宽,范围5 mm~14m m,平均95mm;同时伴有大脑纵裂前部增宽、额叶脑沟增宽增深,部分外侧裂池增宽、基底池扩大,部分环池、鞍上池扩大,伴或不伴脑室轻度扩大。结论CT检查对外部性脑积水可以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外部性脑积水底婴儿中一种特殊类型的非梗阻性脑积水,是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1990年国内始见报告,而脑萎缩是由多种原因(如脑缺氧、颅内出血、感染等用I起的脑的发育不良,临床上有智力障碍和脑瘫,两者在CT图像上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增宽,常导致误诊。本文结合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集资料完整的35例着重讨论两者在CT与临床方面的鉴别诊断。l材料和方法病例选择。常规CT扫描显示蛛网膜下腔增宽及脑室扩张,结合VT/ST率,发病年龄在2个月至16个月。本组共35例,其中外部性脑积水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9个月。使用东芝6OOHQ…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与鉴别,加深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2年诊断为外部性脑积水的1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外部性脑积水39例,继发性74例;在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治愈41例,好转27例,9例转往上级医院,36例放弃治疗。结论外部性脑积水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大脑前部蛛网膜下腔间隙增宽,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者原因较多,治疗不及时则预后欠佳;应对其加深认识,临床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反复抽搐或头围增大的患儿时应行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并追查原发病,以便积极治疗,避免产生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7.
22例外部性脑积水临床与CT分析附属医院儿科侯文敏廉道三吴惠兰李肇兰附属医院CT科董威王胜林关键词外部性脑积水;婴儿;CT检查;蛛网膜下腔外部性脑积水(EH)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婴儿脑发育异常的一种表现,CT检查有其特征性改变。多见于囟门未闭的婴儿,预...  相似文献   

18.
于四堂 《中原医刊》2003,30(3):48-49
外部性脑积水又称蛛网膜下腔积液。多数出现在生长迅速的婴幼儿 ,一般无颅内高压的表现。为特发性或与外伤、颅内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关[1,2 ] 。本文收集婴幼儿外部性脑积水 46例 ,详细分析其临床和影像听见 ,以加深对其认识水平。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外部性脑积水 ,男性 38例 ,女性 8例 ,年龄 1个月至 1岁半。出生后 1至 10天经临床和CT扫描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者 2 2例 ,于 1个月至 6个月内CT检查 ,发现外部性脑积水 :抽搐 12例 ,发热、抽搐并有外伤者 2例 ,2例为化脓性脑膜炎治愈后 ,头围增大 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穿通畸形囊肿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9例脑穿通畸形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脑穿通畸形囊肿中,4例为囊肿与脑室相通,同侧脑室扩大,脑池增宽;3例为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能,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合并外部性脑相通,同侧蛛网膜下腔增宽合并外部性脑积水;2例为囊肿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相能,中线结构向病侧移位,大脑中动脉呈鼠尾样改变。其中2例先天性脑穿通畸形囊肿伴有病侧大脑发育不全。结论 CT扫描能直观地显示脑穿通畸形囊肿存在的位置及类型。  相似文献   

20.
许文风 《中原医刊》1999,26(9):51-52
外部性脑积水为婴儿中较少见的一种特殊类型,非梗阻性脑积水,为一种良性,自愈性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头围增大和癫痫;主要CT表现为:双侧额顶区对称性蛛网膜下腔扩大,前部半球间裂增宽和基底地扩大。脑室不扩大,本病需鉴别于脑萎缩和硬膜下积液。我院自1993年至1997年间搜集16例,经对9例患儿不同时期的随访观察证明,在囟六闭合后临床症状和CT征象均消失,患儿发育正常,智力良好,一般无后遗症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