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分析上海天山中医医院顾乃强(200051)关键词: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导管扩张症,亦称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比较少见。本病的临床体征和乳癌十分相似,经常发生误诊和误治。如Cromar和Dokerty报告24例导管扩张症,术前有1...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诊疗浅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乳腺导管扩张症(mammary duct ectasia,MDE)是一种以乳晕区集合管明显扩张、管周纤维化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性炎症,以非周期性乳腺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腺脓肿、乳头部瘘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腺疾患。发病率低,症状体征复杂多变,易误诊误治,导致反复发作。自1963年Haageson首次报道以来,近年有很多相关报道,但各研究问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并不少见,我科自1992年1月~1998年12月共收治本病患者103例,现将其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23~58岁,平均35.1岁。经产妇96例,其中有先天性乳头凹陷、乳头畸形和小乳头者44例,有19例勉强哺乳。乳房局部检查乳晕51例,...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发现右侧乳房包块1年伴局部疼痛并右侧乳头旁溃烂。体查:右侧乳头内陷并乳腺局部皮肤红肿,可见溃烂口,挤压可见脓液溢出;右侧乳房内及乳头下可扪及肿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左侧乳头内陷,乳腺内未扪及肿块,双侧腋窝处可扪及多个结节,质硬,活动度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状不同时期临床上的差异。方法结合35例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症状、彩超及X线表现、病理鉴别诊断、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乳腺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为乳头溢液和乳腺肿物,主要与乳腺肿物和早期乳腺癌鉴别诊断。手术以局部切除多见,病理表现主要为导管扩张及导管周围明显炎性改变。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为乳腺肿物和炎性改变,主要与晚期乳腺癌和炎性乳腺癌鉴别诊断,手术切除的范围较大。病理变化以乳腺组织的炎性反应和多发性脓肿为主。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和浆细胞性乳腺炎在病理组织学上既有共同的病理表现,亦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治疗上也有区别,应作为导管扩张症不同阶段证候来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诊疗体会。方法:2003年3月至2009年8月我院收治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38例,并结合文献报道对本病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乳腺局部出现肿块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他临床表现依次为乳头溢液、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皮肤黏连及乳瘘等。结论:手术切除是唯一有效、彻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炎琥宁注射液灌注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庆大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疗程14天.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症状、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乳管内溢液细胞学检查的对比分析,随访3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乳管扩张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陈红  罗涛  张颖 《四川中医》2009,(12):86-87
目的:观察托里消毒散加减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对40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中医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9例痊愈,1例好转。治愈97.5%。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中医治疗疗效显著,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各期的治疗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5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分析总结。结果:5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对于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肿块初发期,部分单用中药外治即可收到良好效果。脓肿期切开引流、应用中药换药、并口服中药可促进愈合。对慢性、迁延性复杂性瘘管宜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0.
汤鲁霞 《江苏中医》1994,15(3):10-11
根据症状和体征,将乳腺导管扩张症分为单纯炎症,脓肿和漏管三型。前二型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并结合中药外治;后者单用中药外治。治疗30例,治愈率为83.3%。  相似文献   

11.
张卫红 《新中医》2005,37(2):73-74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本病多发生在青壮年妇女,病情易于反复,经久难愈。自1997~2003年,笔者采用疏肝清热法治疗本病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谭玉萍 《新中医》2006,38(2):82-83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导管扩张为基础的良性乳腺疾病。本病病程漫长,常迁延数年至十数年,病变复杂.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自1996年10月~2005年2月间,笔者以中医药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期乳腺导管扩张症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志萍 《河南中医》2005,25(6):53-54
笔者临床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期乳腺导管扩张症2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张卫红 《陕西中医》2005,26(10):1085-1086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以乳腺导管扩张、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非细菌性感染性疾病。多发生在青壮年妇女,病情易于复发,经久难愈。我们自1997-2003年采用中医疏肝清热法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倪毓生主任经验方疏肝散结汤,观察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疏肝散结汤方,水煎400m L,每日1剂,早晚分服,30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6个疗程;佐芙黄膏适时外敷。结果:经观察乳腺导管扩张症92例,临床治愈83例,占90.2%。结论:疏肝散结汤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郭祯  赵军  李方方 《河南中医》2008,28(12):68-69
目的:探讨小金丸联合甲硝唑治疗隐匿型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应用小金丸联合甲硝唑治疗)和对照组(118例,口服乳癖消胶囊治疗),分别观察近期疗效(3个月后)和远期疗效(6个月后)。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远期疗效:两组治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小金丸联合甲硝唑治疗隐匿型乳腺导管扩张症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7.
孟尚文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7):103-103
乳腺叶状肿瘤是乳腺少见的双向性病变,其发生率不到所有乳腺原发性肿瘤的1%。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确诊主要靠病理学检查,对可疑病变应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送检标本应作多处切片。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决定恰当术式,一般采取广泛的局部切除术或全乳房切除术,对复发病例不应放弃再次手术机会。腋窝淋巴结一般不予清除,放疗和化疗作用不确定。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40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总结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彩超表现、TNM分期特点等。结果:ILC患者中30~4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达到45.00%,60%ILC患者未绝经,90.00%患者查体可触及肿物,多数患者淋巴结无转移或少量转移。镜检结果表明癌细胞较小、粘附性较差、胞质少、嗜酸性,常有胞质内小空泡,部分还存在印戒细胞样,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较少,癌细胞呈散状分布,部分呈单行串珠状或围绕残留导管呈靶环状或同心圆浸润。结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多发于绝经前,两侧乳腺均可发病,临床应用查体多数可触及肿块,彩超扫描、钼靶片等联合诊断准确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诊断鉴别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免疫组化SP法以及光镜检查法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光镜下的细胞界限较为清晰、癌细胞体积较小、嗜酸性强、粘附性差、细胞核呈现出卵圆形,癌细胞的排列呈单行串珠状或围绕着遗留导管呈现出同心圆状的浸润。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这些患者进行检查发现,PR为60%~75%,ER为76%~97%,C-erb呈现出阴性特征。结论:在加强对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临床病理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为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疾病的治疗提供专业的数据资料与图像资料,以提升该病的临床治疗水平与患者的生存质量,另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在乳腺浸润性癌群体中的比例为6%~15%,且发病年龄不断提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