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诊断标准 一、定义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系指真菌侵入人体,在组织、器官或血液中生长、繁殖,并导致组织损伤及炎症反应的疾病。由于IFI的诊断标准一直存在争议,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并参照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EORTC/IFICG)和美国真菌病研究组(MSG)有关标准,  相似文献   

2.
Shen ZX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532-533
近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病情危重复杂,而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手段滞后,许多患者尚未明确诊断就因病情危重死亡。3~5年前国内可应用于临床有效且安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不多,故侵袭性真菌感染成了临床治疗上的难题。3年多来,随着有效的抗真菌药物纷纷出现,通过多层次的交流、研讨,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水平,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解读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新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8-789
2005年本刊发表了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在国内反响很大,对促进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诊断与治疗,由感染学、呼吸病学和微生物学等领域10多位专家组成的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过多次讨论制订了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以下简称草案),现就草案中的有关内容作一解读。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草案)   总被引:246,自引:1,他引:246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实体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的体内介入、留置等,临床上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lmonary fungal infections,IPFI)的发病率明显上升。IPFI也日益成为导致器官移植受者、恶性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其他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之一。IPFI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至今尚未统一。为了规范我国IPFI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工作组经反复讨论,参照欧美国家的相关诊断与治疗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制订出我国IPFI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草案),供国内同道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上长期广泛使用抗生素治疗血液病,特别是广谱抗生素的不规范应用导致并发症逐年增加,其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其最常见并发症及最重要致死原因〔1〕。IFI是指真菌侵入人体组织、器官及血液中,促进炎症因子的大量释放从而导致组织严重损伤〔2〕。由于IFI症状的多样性和非特异性,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2006-02/2009-06住院的72例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其中,男46例、女26例,中位年龄42岁。确诊或拟诊真菌感染或经验性治疗者使用伊曲康唑,剂量为:每次200mg,静脉滴注,1次/12h;用2d后,每次200mg,1次/d,完成疗程7d以上评价疗效。完成者共53例,疗程为732d,中位数14d。结果 53例完成疗程患者中:痊愈15例,显效19例,进步5例,无效14例,有效率为64.15%(34/53);不良反应发生率19.44%(14/72),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的症状,均为一过性。结论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具有广谱抗真菌功效,其引发的不良事件较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应重视血液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hen JZ  Fu HY 《中华内科杂志》2005,44(6):401-402
传统意义上,真菌感染属于皮肤科大夫的诊治范围,但近年来我们深切体会到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血液科工作者面临的重大问题,而这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值得高度重视。随着血液恶性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化疗、放疗和骨髓移植治疗(BMT)的研究开展,使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恶性血液病本身的原因以及临床治疗手段的发展,免疫力低下的血液病患者不断增多,成为感染的高危人群。各种有效的抗生素的大量问世使细菌感染得到较好控制;与之相反,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血液病患者过去十分罕见的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23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3例血液病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宿主因素、临床特点、抗真菌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IFI的重要因素之一。IFI中肺部感染最多见,占82.6%(19/23例)。发热、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变化是IFI最常见的临床特征,也是临床观察及判断疗效的重要指标。所有IFI患者发热占87.0%(20/23例),19例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几乎均伴有发热、呼吸困难,并发低氧血症占84.2%(16/19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均出现肺部影像学改变,其中典型的光晕征或新月征占63.2%(12/19例)。上述临床特点不具备特征性,尽快获得病原学证据比较困难。目前综合上述临床特点、按照中国IFI诊断指南是临床诊断IFI的主要方法。本研究中抗真菌治疗总有效率(痊愈加显效)66.7%,抗真菌治疗药物安全性良好。结论:免疫功能状态与IFI发生及治疗疗效相关,早期诊断IFI困难。对真菌感染进行临床分层诊治是血液病发生IFI的重要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ualinfection,IF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假丝酵母菌属仍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其次为曲霉属,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霉菌(主要为曲霉)感染比酵母菌多见。尸检资料显示,75%的IFI病例在生前漏诊,其主要原因是诊断困难,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基础疾病所掩盖,确诊通常需要侵入性的组织标本,但因患者的病情所限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10.
恰如沈志祥教授在“关于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中指出,“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主要在治疗方面做了较大改动,旨在强调和推动治疗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罗伟  冀林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8-4569
由于真菌感染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且培养阳性率较低,容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使得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成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重要死亡原因之一[1].同时,IFI也是免疫受损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2].对于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而言,由于接受大剂量的化疗、长时期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等,导致身体机能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因而极易患IFI.本文拟观察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IFI的临床症状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殊  刘艳  许崇安 《山东医药》2007,47(16):13-13
恶性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放化疗致白细胞减少、应用广谱抗生素、深静脉置管或其他侵袭性操作等原因,易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者可致死亡。2004~2006年,我们对25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5例患者,男20例、女5例,年龄27~76  相似文献   

13.
恶性血液病患者因接受大剂量化疗,应用免疫抑制剂及广谱强效抗生素,造成中性粒细胞严重减少,免疫功能明显下降,极易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抗真菌治疗疗程长,而多数并发真菌感染者的基础疾病重,对药物耐受性差,老年患者更为突出。我院采用卡泊芬净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IFI患者41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近年来,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进步和新的有效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恶性血液病患者首次抗真菌治疗的疗效,使更多患者获得再次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但既往确诊或临床确诊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再次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细胞移植时真菌感染复发的危险性增加,死亡率极高。因此,采取措施预防真菌感染的再发,即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成为必然要求。真菌感染的二级预防已成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16.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7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的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1992-01~2004-10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I患者73例,单用常规剂量的氟康唑33例、伊曲康唑26例、两性霉素B14例;氟康唑治疗无效者改用伊曲康唑9例和两性霉素B6例,伊曲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两性霉素B和脂质体两性霉素B16例,47例同时应用了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CSF)治疗至白细胞正常,37例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结果73例IFI总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3·4%和63·0%,在各诊断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用氟康唑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组,分别为39·4%、53·9%和57·1%(P<0·05);用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或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77·8%和83·4%。结论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治疗IFI的疗效相似,明显高于氟康唑;两性霉素B的副反应多。抗真菌的有效率在确诊组、临床诊断组和拟诊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发生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及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我们对伊曲康唑注射剂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IFI进行临床研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一、资料和方法1.对象:5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22例  相似文献   

18.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问题是影响治疗和预后的重要环节.临床实践中组织病理诊断仍是诊断的金标准,但组织病理诊断十分困难,常规检查方法培养和分泌物直接镜检阳性率低,污染和致病很难区分;影像学表现虽然没有特征性但具有重要的提示价值,特剐是动态观察更有价值.真菌抗原成分的检测是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手段,但敏感性和特异性仍需改进.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必须结合临床特征、影像资料和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9.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44例,随机分为国产伏立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组,分别按照相应的指导用法治疗.结果 伏立康唑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2%和77.3%,不良反应率为27.3%;伊曲康唑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1.9%和76.2%,不良反应率为19.0%;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有效,安全性高,具有药物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肿瘤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超广谱抗生素和多种抗生素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以及各种导管介入治疗等,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又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nvasive puhmonary fungal infection,IPFI)最常见,大约占5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