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后路腰椎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21例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均行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手术.并测量术前和术后患者X线上腰椎冠状面Cobb's角和矢状面的前凸角.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4个月,平均30个月.优10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85.7%.术后冠状面Cobb's角为5°~20°,平均12.5°;腰椎前凸角为-45°~-20°,平均-31.5°.结论 采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椎管狭窄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并能重建腰椎序列及稳定脊柱,对巩固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手术治疗高位腰椎不稳合并下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均行一期后路多阶段腰椎内固定加椎管扩大减压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结果:术中未有血管、神经等副损伤.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出血量约400 ml,术后所有患者全部下腰部疼痛及单侧沿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40例患者平均随访36个月~60个月,平均48个月.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或大部分消失,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及断裂,融合节段均骨性融合.结论:对于上位腰椎不稳同时合并有下腰椎椎管狭窄的患者一期进行后路手术,手术疗效肯定,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1997年 3月~ 2 0 0 4年 2月 31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患者经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表现。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7个月 (6个月~ 5年 ) ,所有患者的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临床疗效 :优 2 3例 ,良 5例 ,可 4例 ,优良率为 87.1%。 结论 :腰椎管减压、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脊柱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合并节段性腰椎不稳定的疗效肯定 ,且应把恢复该节段的稳定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8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诊治.方法:对以后方退变致病因素为主的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术;而对脊髓后方受压同时合并前方单一节段间盘突出的此类患者,采用360°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分别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后路椎管减压术及360°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优良率均在88%以上,效果确切.结论:对以后方病变为主的患者,应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术:对胸脊髓后方受压同时合并主要病变前方单一节段间盘突出的患者,360°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的技术要点,评估其临床价值。方法:应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经椎弓根脊柱内固定系统,辅以椎体间融合器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患者。记录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最近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29例均获随访8~47个月,平均19.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前为57.2±13.21,术后6个月为29.4±16.42,末次随访为32.13±14.12。患者侧凸Cobb角术前为26.2°±11.21°,术后6个月为14.1°±6.43°,最近随访为17.4°±6.72°;腰椎前凸角术前为28.4°±5.92°,术后6个月为43.2°±5.37°,最近随访为37.9°±5.31°。患者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对退变性腰椎侧凸伴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达到充分减压,矫形、固定、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有限化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选择性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部分椎板切除,潜行扩大中央椎管、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等有限化减压方法,结合椎间盘摘除、神经根松解、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结果:术后随访53例,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手术疗效评价内容包括:腰痛、腿痛、日常活动水平、是否服用止痛药物4个方面.治疗效果优21例,良26例,可5例,差1例,植骨融合率为81%,无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内固定钉误置、拔出、断钉等手术并发症.结论:对退变性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病人,针对性进行有限化减压既可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又尽可能减小对腰椎稳定性的进一步破坏,结合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恢复脊柱稳定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患者100例,均经后路实施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腰背痛症状变化、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缓解、足下垂、并发症、死亡及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均Cobb角变化、VAS评分情况.结果 术后有88例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患者比例减至1.0%、足下垂患者比例减至0.0%,明显小于术前;腰椎前凸角矫正为-45~-16B,明显小于术前;冠状面平均Cobb角矫正为0~21B,明显小于术前;VAS评分为(0.78±0.22)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后路手术治疗合并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具有良好的疗效,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实现彻底神经减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行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共105位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进入研究的患者共7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患者52例,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患者26例。收集并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植骨融合情况,术前、术后10天、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VAS评分,术前、术后3月、术后1年末次随访ODI评分,随访时间均大于12月。结果 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术后10天VAS评分明显高于单纯椎管减压组(P<0.05);术后3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椎管减压术和椎管减压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单纯椎管减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花费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访分析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融合治疗50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畸形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年,平均2年.术前JOA评分14.3分,术后JOA评分27.2分,改善率平均83.4%.结论:腰椎管减压、长节段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并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远期改善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椎体间植骨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椎管狭窄症状节段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40例退变性下腰椎不稳症并椎管狭窄症、术前JOA评分10~15分,平均约11.6分患者,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盘髓核摘除,取减压产生骨粒进行椎体间植骨。结果全部获随访(时间6个月~4年),4~6个月后可见植骨灶骨融合征象,无螺钉断裂、松脱现象。患者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JOA评定结果:优24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0%。结论对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责任节段处行短节段钉棒固定、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下腰椎不稳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对32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和后路椎间、椎板、横突植骨融合及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3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融合率达96%,优良率达97%,未见假关节形成,无感染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后路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性椎管狭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症状性腰椎退变性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9年10月,治疗症状性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42例,平均年龄为64.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2°,采用腰椎后路减压,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采用JOA29分法对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49个月,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1.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1分,改善率平均为83.3%。术后平均矫正角度平均为16°,骨融合率达到100%,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孔维清  徐建广  眭述平  张长青  曾炳芳 《上海医学》2012,35(11):951-953,90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腰椎滑脱伴发椎管内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腰椎滑脱伴同节段椎管内硬脊膜外腔占位的25例患者实施后路减压、肿块切除、滑脱节段融合内固定术。25例患者的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为(54±6)岁;男15例,女10例;L4、L5节段滑脱14例,L5、S1节段滑脱11例;术前患者均伴不同程度腰痛及下肢放射症状。滑脱程度:Ⅰ度10例,Ⅱ度9例,Ⅲ度6例。术前常规行MRI检查,术后对肿块行病理检查。随访患者术后融合情况并进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完整切除肿块,术后病理检查均示椎管内囊肿。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后的JOA评分为(19.5±3.1)分,显著高于术前的(12.0±2.3)分(P<0.05)。结论腰椎滑脱常伴发椎管内囊肿,在彻底切除肿块的同时行滑脱节段融合内固定术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囊肿复发。对腰椎滑脱患者术前须常规行MRI检查以免遗漏椎管内囊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36例:行横突间植骨融合19例,椎体间Cage融合17例。L4~5节段滑脱及椎管狭窄25例,L5~S111例;其中退变型24例,峡部裂12例。结果随访12~15个月。采用Kim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一般、差4级。结果优25例,良9例,一般2例,优良率达94.4%;X线显示32例达到骨性融合患者,平均融合时间为7个月(4~11个月),均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加融合术治疗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田建红 《吉林医学》2014,(26):5860-5860
目的:探究通过后路治疗对合并椎管狭窄的退行性腰椎侧弯的治疗关键点以及治疗过程对节段的选择。方法:选择通过后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23例。对比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后患者椎管狭窄退变性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后大多患者间歇性的跛行症状和神经根的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有的患者腰背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只有3例患者在手术之后依然有下腰痛,在3个月后2例患者情况缓解,1例患者情况减轻。结论:退变性的腰椎侧弯治疗最首要的任务是彻底进行神经的减压,缓解患者症状。固定以及融合的范围,需要综合临床上的表现以及影像学的资料,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腰椎侧后方斜向单枚BAK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及小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不稳并椎管狭窄,了解该治疗方法的早、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彻底减压神经根管,由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BAK椎间椎骨融合器后,经棘突根部向对侧未减压的小关节植入一枚小关节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6个月以上(6~15月)。随访中X线片示内植物位置良好,节段生理弯曲好。结论 此疗法能尽可能的保留脊柱后部结构,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进行植骨融合。对病人早、中期随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DLS)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共8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短节段组41例采用短节段减压固定术,长节段组42例采用长节段减压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腰椎侧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记录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长节段组术后1年的ODI指数、腰椎侧凸Cobb角、腰痛VAS评分均低于短节段组(P<0. 05);长节段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短节段组(P<0. 05)。结论:长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均可改善DLS合并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长节段固定治疗对腰痛及后凸Cobb角的改善效果较好,但临床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中期疗效。方法:筛选35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分为2组,A组10例行单纯后路椎管减压;B组25例行全椎管彻底减压和神经根松解,应用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结果:全组随访3-36月,平均16月;全组术前JOA评分,平均(11.6±2.05)分,术后随防JOA评分,平均(24.73±2.3)分,手术前后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早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自体加异体椎间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的治疗。方法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自体和异体骨椎间植骨。结果椎间融合率98.5%,疗效优良率95.6%。结论后路柞管彻底减压、内固定、异体皮质骨块和自体松质骨粒椎间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伴腰椎不稳,创伤小,费用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29例,比较不同手术的时间、出血量、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间长、出血量最多,手术效果良好,术后腰腿痛基本缓解,可长时间步行,所有29例患者椎间植骨均融合;26例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复位丢失率为8.3%,其中3枚螺钉松动、1例螺钉断裂。结论: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开窗间盘切除,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腰椎不稳症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不稳节段,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器融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