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索常规X线平片、二维和三维CT成像3种影像学检查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分别行常规X线片、二维和三维CT重建,对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X线平片、二维CT影像比较,三维重建在显示颌骨骨折类型、位置、范围、骨折移位、塌陷深度等方面具有优势.结论 三维CT图像结合二维图像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有利于确定复杂颌面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手术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椎骨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60例外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脊椎X线平片、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三维表面重建、容积重建检查。记录并分析各种检查方式对脊椎骨折检出率与骨折位置、骨折类型及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60例受试者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检出全部骨折椎节(100.0%),且骨折位置及合并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0%,稳定性骨折、爆裂骨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2%和95.8%;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结果(P0.05),略高于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有效提高脊椎骨折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性,于患者针对性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临床实际操作,共同探讨三维CT重建在累计关节面复杂性骨折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自2009年至今,共收治累计关节面复杂性骨折患者36例(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15例,髋臼骨折8例,腕关节骨折13例),术前均行二维X线、普通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对骨折面及骨折程度进行临床分析评估,以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结果 肱骨远端复杂性骨折15例,15例行手术治疗;8例髋臼骨折中,7例行手术治疗;13例腕关节骨折中,10例行手术治疗.结论 和传统二维X线比较,三维CT重建能清楚的显现二维X线摄片中不能显现的关节面,对术前制定治疗方案、骨折分型及手术切口入路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X线平片、CT平扫与CT图像重建对急性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脊柱骨折病例76例,均行X线、CT平扫,25例行CT图像重建,对X线平片、CT平扫及CT图像重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骨折病例中,与CT结果比较,X线平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6.1%;骨折分型的准确率分别为单纯屈曲压缩型96.4%,爆裂型66.7%,安全带型18.8%,骨折脱位型100%.脊柱骨折合并椎管损伤比例为单纯屈曲压缩型10.7%;爆裂型52.3%;安全带43.7%;骨折脱位型100.0%.结论:在急性脊柱创伤的影像诊断中,X线平片可作为初检手段;CT对附件骨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X线检查,对骨折类型的判断优于X线检查,对于重症者或高度怀疑脊髓损伤者应将CT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三维CT重建在肱骨髁上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为研究对象,均行普通X线检查、常规螺旋CT扫描、三维CT重建,分析其影像特点,并对比三种检查方式对骨折椎节、骨折位置的显示情况及诊断效能。结果 48例均行伤侧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检查,分为伸直型46例(95.83%),屈曲型2例(4.17%);三维CT重建观察到骨折断端多为粉碎骨折,骨折近端前缘呈"一"形43例,骨折两端完全分离移位,骨皮质不连续,骨折近端前缘呈倒"V"形5例;三维CT重建对骨折椎节、骨折部位的显示率高于X线及常规CT(P<0.05);三维CT重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的灵敏度、准确度、Kappa值高于X线及常规CT(P<0.05)。结论三维CT重建在肱骨髁上骨折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可较好显示骨折椎节、骨折部位,评估Gartland分型,提高诊断效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骨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我院五官科收治的40例颌面骨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使用普通X线和64排CT进行扫描,对比两组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使用X线进行平片检查时,诊断准确率为75.0%。使用CT二维断层成像诊断准确率为80.0%。使用CT三维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0%。三维成像对患者诊断准确率与X线平片、二维断层成像相比明显较高,P0.05。三维成像显示骨折清晰,对病变位置可立体显现。结论使用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现患者病变部位立体图像,检测诊断,应在颌面骨病变诊断中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86-89,169
目的探讨脊柱外伤患者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诊治的脊柱外伤患者117例,均行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特征与诊断价值。结果数字化X线摄影术检出椎体骨折数(1.12±0.27)处、骨碎片数(1.68±0.43)块少于磁共振成像CT(1.30±0.19)处、(2.70±0.59)块。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脊柱损伤检出率(57.3%)、韧带损伤检出率(90.6%)高于磁共振成像CT(23.9%、11.1%)。与病理结果相比,数字化X线摄影术的诊断准确例数为98例,诊断准确率为83.8%。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准确例数为115例,诊断准确率为98.3%。两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CT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均可用于脊柱外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CT的诊断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成像在股骨转子间骨折(IFF)分型及术式选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3例IFF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三维CT扫描重建成像,并进行Evans-Jensen分型评估。以术中诊断作为EvansJensen分型的“金标准”,分析X线、三维CT重建成像与术中诊断IFF患者Evans-Jensen分型结果的一致性;以CT三维重建成像诊断的Evans-Jensen分型选择术式,观察不同术式患者术后1个月内X线检查骨折复位情况及术后6个月随访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经术中确诊IFF患者骨折分型:Ⅰa型9例、Ⅰb型17例、Ⅰc型34例、Ⅰd型56例、Ⅱ型7例,CT三维重建成像诊断IFF患者骨折分型:Ⅰa型9例、Ⅰb型17例、Ic型32例、Ⅰd型59例、Ⅱ型6例,X线片诊断IFF患者骨折分型:Ⅰa型12例、Ⅰb型14例、Ⅰc型30例、Id型54例、Ⅱ型13例。CT三维重建成像诊断IFF患者Evans-Jensen分型的准确度为89.43%,Kappa=0.845,X线片诊断IFF患者Evans-Jensen分型的准确度为76.42%,Kap...  相似文献   

9.
颌面骨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27例颌面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排CT扫描检查及普通X线平片摄影检查,对显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X线平片、二维成像的诊断率分别为74.1%、85.2%,均显著低于螺旋CT三维成像的诊断率100.0%(P<0.05),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能清楚显示复杂颌面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论:64排CT三维重建技术对复杂颌面骨骨折具有较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李之冰 《求医问药》2014,(21):63-64
目的:探讨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为这72例患者均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检查及X线平片检查进行诊断。然后,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结果:对膈上肋骨骨折,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96.7%,使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76.7%。对膈下肋骨骨折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100.0%,使用X线平片进行检查的检出率为71.4%。对肋骨骨折患者使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进行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用X线平片检查的检出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64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检查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好,准确率更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骨盆外伤病例分别进行X线平片摄影及CT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经临床手术或二次复查证实,50例骨盆外伤中,X线平片组发现骨折100处,漏诊15处,可疑5处,骨折确诊率83.33%(100/120),漏诊率12.5%(15/120)。CT共发现骨折120处。二维图像发现骨折116处,其中包括97处骨折和19处关节分离或脱位,骨折确诊率为96.66%(116/120);MPR、MIP及VR分别发现骨折117处、116处和115处,骨折确诊率分别为97.5%(117/120)、96.66%(116/120)和95.83%(115/120)。结论:64层CT图像重建技术是诊断骨盆骨折的有效手段,是骨盆复杂性骨折及细小骨折术前诊断和术后复查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踝关节三维CT重建检查的价值以及能否根据三维图像进行踝关节骨折的空间分型。[方法]收集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结果相符的6例(30%),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5例(25%),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诊断的6例(30%),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15%)。[结论]可以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对踝关节骨折进行简单而直观的三维空间分型。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骨关节外伤中的应用。方法:93例外伤骨折患者,均摄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在工作站行骨三维重组。结果:颌骨体、颏部骨折X线平片、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清晰显示。三维成像准确显示全部髁状突骨折、颞颌关节脱位,而X线仅显示1例髁状突骨折、1例颞颌关节脱位。肩关节盂及肩胛骨骨折,平片较难显示,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能准确显示。脊柱骨折38例。X线平片能显示骨折的存在,对椎管内的碎骨片或小关节等骨折显示不清。三维成像能立体观察椎体前中后柱及附件骨折,椎管狭窄程度。X线平片对髋臼骨折显示不清,常规CT和三维成像均能显示。结论:X线平片及常规CT仍是判断骨折的可靠手段。三维成像能直观、清楚地显示病变的立体形态及空间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胸廓外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胸廓骨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予以X线片检查及螺旋CT扫描检查,螺旋CT检查采用容积扫描,并构建三维重建图像.评估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对胸廓外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62例病例中,多层螺旋CT检出肩胛骨骨折17例,肋骨骨折9例,胸腰椎骨折23例,胸骨柄骨折8例,胸骨体骨折5例. X线片检查漏诊8例(其中肩胛骨骨折2例,肋骨骨折6例).结论:在胸廓外伤性骨折中应用螺旋CT三维成像检查,可获取精确的三维图像,并能清晰、立体、多角度的显示全肋 骨的结构及其细微损伤,明确骨折部位,弥补了常规X线片检查的不足,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外伤患者X线或DR摄片与CT扫描结果对比,分析CT检查对小关节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出经X线平片或DR摄片后又经CT扫描证实的100例骨折病例,回顾性分析并对比检查结果。结果:X线平片或DR摄片结果与CT扫描结果完全相符41例,占41%;X线平片或DR摄片漏诊22例,其中小关节骨折8例,占36.4%;X线平片或DR摄片中附件骨折漏诊37例,其中小关节附件骨折15例,占48.4%。结论:X线平片后行CT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尤其对小关节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摄片与CT扫描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影像学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归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5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单侧病变,其中左股骨颈骨折12例,右股骨颈骨折44例,术前均经X线摄片和CT扫描检查。观察X线摄片和CT扫描诊断股骨颈骨折的影像学特点,比较二者诊断准确率。结果:骨折线在股骨颈近端1/3部位19例,股骨颈基底部37例。X线显示:横穿股骨颈的细带状或线样高密度影,骨皮质增厚、翘起,骨小梁结构模糊、紊乱。CT扫描上述影像学表现更为清晰,且能发现骨折处碎片、骨旋转移位等。X线诊断准确率为83.93%,明显低于CT扫描的100.00%(P〈0.05)。结论:X线摄片是股骨颈骨折患者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CT扫描,可提高股骨颈骨折诊断准确率,更清晰显示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螺旋CT三维重建与X线平片诊断踝关节骨折漏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本院4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X线正侧位片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对比二者诊断结果。结果 X线片诊断踝关节骨折与螺旋CT三维重建符合率为82.5%(33/40);X线诊断较CT三维重建漏诊7例,分别为后踝骨折漏诊3例、足骨骨折漏诊3例、内踝骨折漏诊1例。结论 X线平片对多踝骨折尤其是后踝骨折、足骨骨折容易发生漏诊,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骨折线及部位,可以减少漏诊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维成像在复杂骨与关节损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并与X线平片及普通CT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收集复杂骨关节损伤病人48例,共57个部位骨折,均接受X线平片、普通CT平扫反CT多维重建检查,比较分析三种方法在骨关节损伤中的诊断价值及准确度,并对多层螺旋CT多维成像在复杂骨关节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X线平片、普通CT反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三种方法中,后二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高于X线平片,而X线平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低,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对X线平片检查为隐匿性骨折、可疑骨折或无骨折。但临床仍可疑者继续用CT和/或三维CT检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用正确指数这一综合指标比较三种方法对骨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度,CT和三维CT明显优于X线平片,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而CT与三维CT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维成像与X线平片相比,在复杂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是对X线平片和普通二维CT的有效补充。将其与关节解体技术及图像旋转技术相结合,可以显示任何一种复杂骨折的立体形态及全部细节,结构清晰,与临床实际相符,达到观察解剖标本的逼真显示效果,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和手术失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64排螺旋CT和普通X线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价值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和普通X线平片在胫骨平台骨折检查中的价值.②方法 通过对11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X线平片和64排螺旋CT扫描,CT图像行三维和多平面成像等后处理,对影像进行分析.③结果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成像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骨折分离等信息,较X线平片仅能显示二维结构优越.④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成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肖宽祥  陈源凯 《右江医学》2012,40(5):631-633,772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颌面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治疗的颌面部骨折病人的X线平片、二维CT片及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表面阴影显示法(SSD)、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显示方法,对三种检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22例颌面部骨折病人经临床手术证实的42处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显示41处,但有1处骨折显示不清晰,准确率达到95.24%,显著高于二维CT的76.19%(P<0.05)和X线平片的59.52%(P<0.01)。结论相对于X线平片和二维CT,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多方位、立体、全面、更加清晰的显示患者颌面部骨折部位及走势,对颌面部骨折的准确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确认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