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夏益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7):129-129,153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各种类型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398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出现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回顾性分析此62例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各种类型的临床特征。结果6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经病理送检,胆固醇息肉34例,炎性息肉20例,腺瘤性息肉8例。腺瘤性息肉在年龄、息肉个数、直径、基底宽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探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根据临床及辅助检查,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胆囊息肉样病变3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息肉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398例B超诊断PLG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结果,手术方式,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PLG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临床上无特异症状;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多发,平均直径<5 mm,而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及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患者息肉平均直径>10 mm,单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结论:直径>10 mm,单发,有明显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短期增长明显增快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5~10 mm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首先经正规的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直径<5 mm无临床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注意调节和控制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10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者均行病理检查,其中胆固醇性息肉75例(69.4%);炎性息肉14例(13.0%);腺瘤性息肉12例(11.1%);早期胆囊癌3例(2.8%);腺肌病4例(3.7%)。结论:息肉直径〉10mm、单个、年龄〉50岁、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影响日常生活者,合并胆囊结石,病变逐渐增大者,胆囊无功能或功能不良者,病人精神负担重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胆囊息肉样病变96例临床分析大丰县人民医院朱月清关键词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手术中图号R657.4胆囊息肉样病变系指各种胆囊壁息肉样隆起性病变。随着B超的应用普及,该病的发现逐渐增多,但由于术前其性质难以确定,因此,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手术适应证仍有争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合并结石的单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手术指征。方法对我院经B超和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56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相对年轻(平均39.6yr),临床表现以右上腹隐痛为主(85.0%),病理类型以胆固醇息肉最多(67.9%)。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以B超为首选,多发性胆固醇息肉多见。单发、年龄〉50yr、直径〉10mm则应手术治疗。有明显临床症状、经正规内科诊断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无症状者可行B超随访检查,发现病变有增大趋势可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正> 胆囊息肉样病变(PCG)是胆囊粘膜局限性隆起病变的总称。随着B超、CT等技术发展,发现率明显增高。我院1993~1999年采用胆囊切除治疗PCG96例。现就本组资料对PCG的病理分型与胆囊癌的关系及手术指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10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与手术、病理的关系 ,分析超声诊断对手术指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0 4例B超诊断PLG病人的影像学 ,手术、病理学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0 4例PLG占同期胆囊切除数的 9.7% ,非肿瘤性息肉为 91例 (87.5 % ) ;肿瘤性息肉为 10例 (9.6 % ) ,肿瘤性息肉倾向于大于 10mm并多为单发病灶。 6例胆囊癌中有 1例为腺瘤癌变者 ;非肿瘤性息肉实际大小明显小于超声检测的大小 ,肿瘤性恰巧相反。结论 :部分胆囊隆起性病变有癌变倾向 :年龄和超声检测的大小可以作为肿瘤危险指标 ;凡单发性病变 ,尤其伴结石宜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目前,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及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检出率日渐提高,其中包括非肿瘤性与肿瘤性两种病变性质。本文收集了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期间因各种原因而行胆囊切除的病例1302例,对其中106例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100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及手术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01例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性息肉222例,占21.3%,非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779例,占78.7%。其中胆固醇息肉754例。4例为恶性息肉,单发,直径≥0.8cm,均为B超检查确诊。术后证实为早期腺癌。结论:B超是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的良好方法,胆囊息肉样病变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同时保留胆囊的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为2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行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摘除息肉,保留胆囊。结果:共摘除息肉94枚,2例增生活跃,息肉摘除率100%,患者术后恢复怏。结论:利用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可达到微创摘除息肉,保留了胆囊的功能,结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5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3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和35例采用传统开腹治疗(对照组),比较二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构成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及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玲  王萍* 《中国病案》2012,(9):76-7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声像图特点,通过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分析,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超声图像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本组8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中,胆固醇性息肉58例,炎性息肉4例,腺瘤样增生2例,单纯性腺瘤3例,乳头状腺瘤4例,胆囊腺肌性增生2例,粘膜息肉样变3例,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及癌变4例。在病理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合并慢性胆囊炎64例,合并胆囊结石29例。术后胆囊病理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7.5%。结论应用超声图像分析息肉大小、数目、蒂及基底宽窄、增长速度、局部胆囊壁改变及血流等情况,诊断及鉴别诊断灵敏而准确,并且方便对病人的动态观察及随访,对胆囊癌前病变及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瘤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5例胆囊腺肌瘤性增生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0例手术切除胆囊标本见胆囊腺肌瘤性增生45例(3.78%)。28例为局限型(62.00%),多在胆囊底部,节段型和弥散型分别10例和7例。各型病变表现黏膜上皮增生,下陷入肌层形成RA氏窦,并且腺体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不典型性增生、囊壁平滑肌增生。其中1例节段型腺肌瘤性增生伴腺癌,其内可见异型增生与癌有移行,1例局限型腺肌瘤增生合并乳头状腺瘤。结论胆囊腺肌瘤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主要由于长期慢性炎症修复增生引起,少数可引起恶性变,故以早期手术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腺肌瘤性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45例胆囊腺肌瘤性增生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0例手术切除胆囊标本见胆囊腺肌瘤性增生45例(3.78%)。28例为局限型(62.00%),多在胆囊底部,节段型和弥散型分别10例和7例。各型病变表现黏膜上皮增生,下陷入肌层形成RA氏窦,并且腺体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及不典型性增生、囊壁平滑肌增生。其中1例节段型腺肌瘤性增生伴腺癌,其内可见异型增生与癌有移行,1例局限型腺肌瘤增生合并乳头状腺瘤。结论胆囊腺肌瘤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主要由于长期慢性炎症修复增生引起,少数可引起恶性变,故以早期手术切除为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6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肿瘤性病变9例,非肿瘤性病变55例。着重对其病变大小、形态、回声、合并症等结合病理。术前B超诊断综合分析。目的在于避免扩大手术适应症又不遗漏肿瘤,凡B超发现胆囊息肉>12mm,单发,宽基或粗蒂、不均匀、50岁以上者,应枧为肿瘤性病变。对于较小病变,应定期B超随诊,一旦出现瘤体增大,手术指征就很明确。  相似文献   

18.
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22例(84.6%),恶性病变4例(15.4%)。其临床症状与胆石病相似。诊断主要依赖B超,正确率为92.0%。当与胆囊结石并存时,会出现误诊。病变的良恶与息内的大小和发病的年龄有关,恶性病变直径大于2.0cm,年龄高于60岁。癌瘤侵犯的深度和播散的范围与预后关系密切,侵润不超过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3例)预后较好。良性病变行单纯胆囊切除,恶性病变加行胆囊床附近部分肝组织的切除及所属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M值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手术治疗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患者,总结其年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形态、大小、数目、部位、息肉回声、息肉底部胆囊壁的厚度,结合其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中,M值<0者99例,均为良性病变。02.5者12例,恶性病变10例,占83.3%;良性病变2例,占16.7%。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M值测定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案选择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评价B超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价值。方法:作者对本院近14年手术治疗的359例PLG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B超检出PLG的敏感性为93.3%,其特异性达95.8%。B超诊断的病变的大小和病变的单发与多发,基本上与实际相符合。肿瘤性与非肿瘤性PLG的回声所见,以及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回声表现各有特点。结论:B超具有相当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不仅能有效地检出PLG,而且能准确地测定病变的大及单发与多发,同时还能大体判别病变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