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及临床依从性。方法将6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依从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66.6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总时间延长、ST段压低最大程度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总时间延长、ST段压低最大程度降低(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尼可地尔药物依从性为83.3%。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2.
贺卫国 《中原医刊》2011,(20):62-64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治疗冠心病(CAD)患者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将14例CA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培哚普利(8mg/d,口服)3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培哚普利治疗效果,多巴酚丁胺应激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3个月后检测。结果培哚普利治疗可显著改善多巴酚丁胺诱发心肌缺血,表现为症状减轻、心电图ST段幅度改变、左室壁运动分数改善(P均〈0.05)。血浆ACE活性显著下降(P〈0.01),血浆缓激肽浓度增加(P〈0.05)。左室壁运动分数与血浆ACE活性抑制(P〈0.01)及血浆缓激肽浓度(P〈0.05)之间密切相关。而对照组则未发现有益的改变。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对CAD患者心肌缺血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尔硫zhuo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本院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患者36例,随机分为硝酸酯和阿司匹林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8倒,常规治疗加服地尔硫zhuo治疗组(治疗组)18例,服药4周,观察典型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电图运动试验缺血型ST段压低幅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减少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心电图运动试验结果亦显著改善(P〈0.01)。结论:硝酸酯和阿司匹林加服地尔硫zhuo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加服曲美他嗪60天)和对照组(40例,常规治疗),以平板运动试验等为考察指标;结果治疗后60天平板运动试验显示治疗组总运动时间(min)、最大代谢当量(MaxMET)明显增加,峰运动ST段平均下移(mV)明显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5.
梁丽珍 《中外医疗》2014,(30):159-160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该院2012年11月—2013年9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中医补气活血法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前ST段下降次数为107次,而治疗后下降次数为34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MI患者ST段下降持续时间由(264.4±20.3)min缩短到(112.3±12.4)min,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ST段下降次数为106次,而治疗后下降次数为99次,对照组患者SMI患者ST段下降持续时间由(266.5±18.4)min缩短到(199.3±14.6)min,观察组患者SMI患者ST段下降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P〈0.05)。结论中医补气活血法在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步长脑心通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94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每周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0.1mm所需的时间以及运动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自身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的时间,运动后ST段下降〉10.1mm所需的时间以及运动持续时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更好地有效地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硝酸甘油用量,提高患者运动耐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老年室性早搏、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QTd及ST段的治疗疗效。方法:收集近1年心内科198例诊断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胺碘酮组99例和对照组99例。胺碘酮组给予胺碘酮片加硝酸甘油片;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两组住院期间其他治疗药物均相同。分析两组患者住院及出院时心电图 QTd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入院时胺碘酮组与对照组 QTd与 ST段压低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出院时胺碘酮组与对照组QTd与ST段压低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胺碘酮服用后能改善老年室性早搏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QTd,减少无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使用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治疗,两组患者以2周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94,P<0.05),治疗后心肌缺血次数和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索洛尔治疗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持续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应用于心肌缺血病人非心脏手术时心肌缺血改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心肌缺血病人50例,随机分为刺五加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于麻醉前、麻醉后20min、40min、60min时对ECG、HR、ST段、MAP及RPP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Ⅰ组病人静滴刺五加注射液后20min ECG的ST段开始出现明显改善,40min后ST段变化趋于稳定;Ⅱ组病人ECG无明显变化。两组ECG的ST段变化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中Ⅰ组HR、RPP均有所下降;对照组HR明显增快(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病人非心脏手术时心肌供血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12导联心记录仪采集80例冠心病患者及80例同期健康体检老人的动态心电图,观察ST—T改变,记录分析SDNN、RMSSD、PNN50情况,记录并统计两组患者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IV)、每阵心肌缺血发作时最高心率(HMIT)和最低心率(LMIT)。将8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有临床症状组38例及无症状组42例,根据患者采集到的动态心电图情况,分析ST段变化。结果:心率变异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指标SDNN(ms)(P〈0.05)、SDANN(ms)(P〈0.05)、RMSSD(ms)(P〈O.01)、PNN50(%)(P〈O.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缺血发生情况表明,和冠心病有症状组患者相比,冠心病患者无症状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心肌缺血持续时间、IV较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DCA3)可对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且安全简单易行,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左室功能恢复和ST段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sty,PTCA)及支架治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恢复与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的关系。方法:接受直接PTCA的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比较TCA前及术后1h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ST段下降幅度分为2组:A组ST段回降≥50%,B组ST段回段<50%,所有患者均于发病3个月行左室造影检查。结果: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百分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5),室壁运动不良积分A组明显小于B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直接PTCA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50%,患者在心肌梗死恢复期左室收缩功能及梗死区室壁运动的恢复明显优于ST段下降幅度<50%患者。  相似文献   

12.
马立青  李芸  刘兆英 《海南医学》2009,20(6):114-116
目的探讨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机制及规律。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记录结合患者生活日志分析诊断。结果①72%无痛性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生于轻体力和脑力劳动时,发作高峰位于上午6:00—12:00时(P〈0.01),90.7%ST段压低时心率加快(P〈0.01),缺血发作的最高心率与24h内最高心率差距很小,与ST段压低相平行(P〈0.01)。②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弓背抬高幅度及阵次以夜间为著,发作高峰位于1:00—6:00(P〈0.01),心率减慢时ST段弓背抬高(P〈0.01),夜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增高、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降低、ST段下移和ST段抬高持续时间延长(P〈0.01),缺血发作的最低心率发生于夜间,与ST段弓背抬高相平行(P〈0.01)。结论缺血阵次、ST段移位幅度、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心率变异性低频/高频比值可了解心肌缺血时耗氧水平、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冠状动脉张力的高低,是冠心病患者和各种治疗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交感神经兴奋致耗氧量增加为缺血发作的重要机制,主张给β受体阻滞剂。冠状动脉张力增加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异常引起相对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张给钙离子拈抗剂和硝酸类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时(AMI)心电图ST段抬高恢复时间对预测溶栓治疗后心室壁运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监护病房(CCU)收治并接受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且符合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标准的360例AMI患者,根据溶栓后心电图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50%的时间,分成A组(t≤30min,n=92)、B组(30〈t≤60min,n=126)及C组(60〈t≤90min,n=142),分别测定3组的梗死血管室壁运动的幅度。结果:ST段抬高达到稳定性下移50%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梗死相关心室壁运动幅度存在差异[急性前壁心肌梗(AAMI)相关室间隔运动幅度A、B、C3组分别为(8.15±1.62)、(7.84±1.43)及(6.56±2.15)mm,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相关左室后壁运动幅度3组分别为(8.78±1.92)、(7.32±1.54)、及(6.15±2.05)mm,P〈0.05,且随需要的时间的延长,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幅度有下降的趋势。结论:抬高的ST段恢复时间越短,梗死相关的心室壁运动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时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Af)患者(心功能NYHAⅡ~Ⅲ级)心率的影响。方法:5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Af患者随机分成稳心颗粒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6例)。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稳心颗粒9g,1日3次,疗程4周;B组维持常规治疗。结果:A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静息及运动心率均明显下降(P〈0.01),运动平板总时间增加(P〈0.01),心功能分级改善:B组无改变。结论:稳心颗粒可改善冠心病伴慢性Af患者的静息心率和运动心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心脉通胶囊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6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随机分为心脉爱胶囊组(30例,常规西药加心脉通胶囊治疗)与对照组(3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计分、心肌缺血总负荷(TIB)、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计分、TIB、MDA均显下降(P<0.05),而心脉通胶囊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心脉通组ET显下降(P<0.01),但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NO、SOD明显上升(P<0.05),而心脉通组上升幅度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心脉通囊有良好抗心肌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血管内皮保护效应及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加用心脉爱胶囊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比单用西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观察双虎清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疗效。60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姐)和B组(对照组),分别用双虎清肝和丹参治疗疗程12用。治疗组B超肝脏声像改善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50%相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ALT、TG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TC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双虎清肝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与心电图运动试验ST段改变两种方法诊断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37例,对照组22例,分别作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心电图踏车试验,了解是否存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结果:运动试验阳性率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组阳性率为9.2%,无左室心内膜回声增强组为3.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对心肌缺血的大体定位与二维超声心动图心内膜回声增强部位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结论:左室心内膜面回声增强提示有相应部位的心肌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用仙人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同时以消心痛30例为对照观察组,结果表明两组对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均明显减少(P<0.01),组间比较仙人活性心囊组心绞痛作次数下降幅度显著大于消心痛组(P<0.01),且治疗后仙人活心胶囊组∑ST下移恢复幅度亦大于消收痛组(P<0.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两种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2月的103例患者中,其中介入组58例,溶栓组45例,两组病人均于病情稳定后3~6月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观察两组病人动态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 介入组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总负荷较溶栓组明显降低(P〈0.01);平板运动试验各项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即阳性率降低,运动负衙增加,最大运动幅度下降,运动时间延长。结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滴,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25例除不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外,其余治疗和疗程与治疗组均相同。观察用药前后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变化,24h内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心率、血压、动态心电图变化及24h内ST段压低伴有症状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与无症状的ST段压低及其持续时间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线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