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临床表现以乏力、黄疸、皮肤瘙痒最为常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诊疗中发现PBC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较高,与骨代谢障碍有关的研究报道逐年增加。其发病机制不清,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骨骼肌减少、降钙素调节障碍、胆汁淤积等多项因素参与了骨质疏松的发生,目前尚无有效的PBC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案,多借鉴绝经后骨质疏松经验,缺乏有效的、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仍是对PBC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管理的最大挑战。本文概述了PBC合并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预防方面的研究进展,希望为后续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与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此病也是肝性骨营养不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骨质疏松可增加骨折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限。本文围绕病毒性肝炎患者骨质疏松的治疗展开综述,希望对广大临床医师有一定指导意义。一、病毒性肝炎患者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我国病毒性肝炎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该病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其中骨质疏松是最常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而易于发生低创伤性骨折的全身性骨疾病。骨密度(BMD)是一种描述骨特征和诊断骨质疏松的数量性状,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的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子。除BMD外,骨大小、骨强度、骨丢失、骨转换等都是骨质疏松的重要骨表型。研究表明,上述骨表型均受遗传决定,如BMD遗传率50%~90%。  相似文献   

4.
成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5):3318-3320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老年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和骨折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尤其老年女性,随着雌激素含量下降,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更高。因此对于老年人,强化骨  相似文献   

5.
正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以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征。根据其病因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和特发性骨质疏松,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1]。骨质疏松症状以腰背痛为主。其特征是痛点不固定,时轻时重,常见隐痛、酸痛、当出现原有疼痛加重或急性疼痛时多提示合并骨折。疼痛的机制为多因素导致,包括骨吸收增加、骨微结构破坏、血供减少、肌肉组织疲劳等方面~[2]。现就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容易导致骨折。据2008年IOF(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统计,全球约有2亿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7.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是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及老年性骨质疏松,在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中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明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糖皮质激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皮质激素(GC)对骨代谢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骨软化、骨质疏松和骨折等是GC性骨病的常见形式。GC在促进骨吸收的同时,主要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影响骨重建。GC所致的骨质疏松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而且,早期诊断和治疗尚可使病情逆转。目前,包括VitD和Ca^2 、骨吸收抑制剂、骨代谢促进因子及GC受体调节剂在内的多种治疗策略对这一疾病有着积极的防治意义。  相似文献   

10.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激素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女性激素在骨代谢中的作用 绝经后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作用,青少年时期,性激素参与骨骼的生长发育,维持成年骨骼的骨矿平衡。性激素水平低下时骨转换速度加快,形成快速骨丢失。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性激素缺乏。卵巢分泌的性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证实上述3种性激素均能影响骨代谢,其中雌激素最为显著.Albright于1941年首先提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下引起骨质疏松,激素补充治疗可以抑制骨量丢失。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绝经最初3年内骨量丢失速度最快.骨量的变化可行骨密度测定。现在使用最多的手段是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骨密度的测定被认为是判断有无骨质疏松或鉴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此外,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体现骨吸收与骨形成间的动态平衡。骨吸收指标代表破骨细胞活动的产物,以往常采用空腹尿钙与肌酐比值,近年来多采用血或尿中N端或C端交联多肽、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骨形成指标代表成骨细胞的产物,现多采用血骨钙素、血总碱性磷酸酶和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年龄相关性疾病,其特点表现为骨量的减少、骨组织的超微结构破坏、骨强度减弱及骨折的风险增加。在美国,90%的白种老年女性和70%的白种老年男性所发生的髋骨和脊柱骨折与骨质疏松有关.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已成为老年人群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增高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大多数研究表明,骨量的获得和维持虽然受多种因素如遗传、激素、营养、生活方式等的影响,但70%左右的骨密度可以用遗传变异来解释.而且,骨丢失程度及骨转换率的变异也证实与遗传相关.因此,通过对骨质疏松遗传机制的深入研究,有望发现具有预测骨质疏松风险的易感基因,并可作为骨质疏松的遗传标记,使骨质疏松得到早期防治和诊断。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质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已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病率、病死率最高及保险费用消耗最大的疾病之一,这种世纪性疾病已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矿含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 ,是机体自然衰退、老化过程的组成部分。骨质疏松症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并发症包括骨折(常见的部位有脊椎骨、髋骨和前臂 )、骨畸形和慢性疼痛。对于 5 0岁的妇女 ,其一生中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为 5 4 % ,同龄男性一生中发生髋骨骨折的危险性约 5 %~6 %。  一、骨质疏松的诊断  骨质疏松的临床诊断并不困难 ,WHO研究组推荐以骨矿密度 (bonemassdensity ,BMD)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并将骨量变…  相似文献   

14.
骨疾病是慢性肝脏疾病患的主要并发症,可以导致脆性骨折,明显影响病人的发病率、生活质量甚至生存率。肝性骨营养不良这一词汇已经应用多年,用于描述肝脏损伤患骨病的特点。包括由于钙和维生素D吸收障碍导致的骨质骨化障碍和骨软化以及骨质疏松。骨软化在肝病病人中并不常见,主要是由于长期严重的胆汁淤积和维生素D缺乏造成。肝脏病人最多见的是骨质疏松,特点是骨质缺失、强度减弱、导致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  相似文献   

15.
Pommer在1885年首先提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但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OP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相似文献   

16.
Pommer在1885年首先提出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但直到1990年在丹麦举行的第三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以及1993年在香港举行的第四届国际骨质疏松研讨会上,OP才有了明确的定义,并得到世界的公认: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性骨病,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和肝炎肝硬化最为常见。有研究指出,慢性肝病骨质疏松患者继发性骨折发生率达到20%~([1])。骨组织的细胞成分包括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其中成骨细胞的活化促进骨形成(bone formation),破骨细胞的活化促进骨吸收(bone resorption)。在慢性肝  相似文献   

18.
尹潍 《临床内科杂志》1998,15(3):123-125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骨量减少,骨质的微结构破坏,坚韧性降低,因此容易断裂。常见的主要病因是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缺乏、老年人退化性改变和长期服用超生理量的糖皮质激素。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和活性型维生素D即钙三醇是正常人体具有的趋钙激素,三者协同作用到骨、肾和肠,调整骨的生长发育和骨质的不断新旧代替,保持体内钙磷的动态平衡。旧骨吸收、新骨代替称为骨转换,两者进行速度在成人是相等的,如果骨吸收速度大于骨形成则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疗效观察指标[1.2]一、骨矿物盐密度[(BMD)(g/cm2)…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胸椎畸形与骨矿含量华志杰郭夯耿平陈玉兰(吉林省人民医院,长春130021)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常见原因,胸椎楔形和凹陷性骨折是胸椎畸形的常见疾病。本文测定了240例胸椎畸形老年人骨矿含量,以探讨胸椎骨折与年龄、性别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流行病学。对中国五大区40岁以上人群5602人次调查,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2.4%,骨量减少症患病率为15.8%。北京地区50岁以上妇女脊椎骨折患病率为15%。骨质疏松性骨折与骨量丢失、微结构破坏导致物理性能降低有关,四肢骨折还与外伤因素有关。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成熟与新骨形成迟缓,骨的矿化与骨痂质量相对较差。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目的和治疗原则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不应忽视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防止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等。对常见的髋部转子间骨折、股骨颈囊内骨折、脊椎骨折及肱骨近端骨折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当今常用治疗方法与适应症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