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腔预先注射米诺环素(minocycline)对面部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假操作对照组(n=10)和福尔马林实验组(n=40)。福尔马林实验组大鼠在其左上唇皮下注射2.5%福尔马林50斗l建立炎性痛模型,在注射福尔马林前1h预先腹腔注射容量均为15ml的米诺环素(45mg/kg)或生理盐水,以预先注射药物和成活时间不同(1或2h)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法蛋白定量分析各组大鼠同侧Vc核c-fos表达的情况。结果:在面部皮下注射福尔马林后,大鼠Vc核内迅速出现C--fos表达增加,而且c-fos的表达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强。与注射生理盐水组相比,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组c-fos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预先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有效抑制福尔马林炎性痛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内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星形胶质细胞对咬合创伤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咬合创伤后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咬合创伤中的作用。方法:用方丝将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咬合抬高0.5mm,形成左侧磨牙早接触的创伤咬合。粘固后1,3,7,14,30d取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的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见少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呈散在分布,咬合创伤3d时,实验侧GFAP阳性面积增加,荧光强度增强;7d时达到高峰,14d组GFAP阳性反应产物开始减少。结论:咬合创伤激活了星形胶质细胞,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在口颌面痛产生及维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咬合创伤时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的表达变化,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咬合创伤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左侧第一磨牙咬合抬高0.5mm,造成对颌牙的创伤.粘固后1、3、7、14、30d时取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Sp5C中GFAP,IL-1,TNF α,nNOS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1)创伤后1dGFAP,IL-1,TNFαmRNA表达即上调,3d时达到峰值,三者呈现相关性一致变化规律,以后虽有下调,仍高于对照组.(2)nNOS mRNA创伤后1d表达上调,14d时达峰值.结论:咬合创伤能导致Sp5C中GFAP,IL-1,TNFα,nNOSmRNA表达上调,且GFAP,IL-1,TNFαmRNA呈现一致性相关变化规律,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了咬合创伤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中c-fos(核磷酸蛋白原癌基因)对咬合创伤的反应,探讨神经元在咬合创伤中的功能变化。方法:将直径0.5mm方丝粘固于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形成左侧磨牙早接触的创伤咬合,观察咬合创伤后1,3,7d,2w,4w,5w时Sp5C中c-fos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大鼠Sp5C中偶见极少量c-fos阳性神经元细胞,咬合创伤后7d,c-fos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加,2w时达到高峰,4w时开始下降。结论:咬合创伤刺激诱导了Sp5C中神经元的激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福尔马林疼痛动物模型,定量比较颌面部不同浓度福尔马林刺激后动物疼痛行为和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方法:第Ⅰ-Ⅳ组分别于大鼠右侧上唇皮下注射50μl5%、2.5%、1.5%福尔马林液和生理盐水;第V组右侧眶下注射1% Articaine 300μl,l0min后再于右侧上唇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记录比较注射后1h内动物疼痛行为,2h后的脑干切片c-fos表达阳性神经元数目。结果:不同浓度福尔马林液刺激均可诱发典型的两个时相性的疼痛反应,5%福尔马林诱发更明显的疼痛行为,但并没有产生更多的擦面行为。脑干三叉神经脊索核c-fos表达量与福尔马林浓度高度相关。结论:擦面行为是颌面部福尔马林刺激引起的特异性疼痛行为,可反映伤害性刺激强度,但浓度宜低于2.5%(或2.5%)。中枢c-fos表达是外周伤害性刺激后神经元兴奋的标志,c-fos表达量可代表外周伤害性刺激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及随时间的变化,并探究其与颌面部疼痛是否具有一致性。 方法 部分结扎大鼠三叉神经的眶下神经(IoN)分支,引起三叉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构建大鼠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IoN-CCI)。手术当天(术前)、术后第1、5、10、15、30天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通过电子Von Frey测痛仪测试机械痛阈变化,称重测量体重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p5C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钙离子结合衔接分子1(Iba-1)表达量变化,并对3种不同形态的小胶质细胞占比进行分析。 结果 行为学变化及机械痛阈变化显示,IoN-CCI组手术同侧颌面部疼痛水平在术后先升高后降低。IoN-CCI组手术同侧Sp5C的Iba-1表达及变形虫样小胶质细胞占比分别在术后第10天及术后第5天达到峰值,至术后第30天基本恢复至与同组对侧一致,该趋势与颌面部疼痛水平变化基本一致。 结论 眶下神经部分结扎构建大鼠三叉神经痛模型引起Sp5C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激活情况与颌面部疼痛情况基本一致,在第10天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7.
颌面部甲醛疼痛模型行为特征及中枢c-f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动物清醒状态下颌面部注射5%甲醛对大鼠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反应特征与中枢神经元c-fos的表达情况。方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5%甲醛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对照组(0.9%生理盐水50μl右侧上唇区皮下注射)、冲动阻断组(1%Articain300μl右眶下区注射后10分钟再注射5%甲醛50μl)。观察注射后的伤害性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和脑干c-fos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明显的伤害性擦面反应,此行为反应呈典型的2个时相性:第一时相为注射后0~3min,经过一段平静期,12~42min为第二时相反应期;冲动阻断组仅有个别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对照组无明确的伤害性行为反应。实验组在注射侧的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及腹侧髓质(VLM)可见大量的c-fos表达。冲动阻断组,两侧Vc及VLMc-fos表达数量及范围明显少于实验组。对照组未见c-fos表达。结论:清醒大鼠甲醛注射法可作为颌面部疼痛研究的动物实验模型。甲醛作为颌面疼痛刺激剂引发出的疼痛行为反应———擦面反应及中枢神经元c-fos表达,可否作为疼痛程度的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断裂后面神经元凋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方法:采用大鼠面神经离断的动物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面神经元的凋亡和面神经核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面神经元在面神经断裂后15天达到凋亡高峰,与正常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GFAP阳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达最多,细胞着色最明显,与正常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在面神经元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口颌面部炎性疼痛对大鼠中枢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的福尔马林实验方法,在大鼠上唇皮下组织内注射2.5%福尔马林50μl建立福尔马林致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对照组)、福尔马林组(FOR组)、福尔马林+生理盐水组(FOR+ NS组)和福尔马林+抑制剂阻断组(FOR+SB组).后两组大鼠小脑延髓池内置管,于造模前20 min 给予生理盐水或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观察动物行为变化.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注射福尔马林20、60、120和180 min 时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核)c-fos表达和p38MAPK、磷酸化p38 MAPK( p-p38)含量的变化.结果各组Vc核总p38MAP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FOR组和FOR+ NS组20 min时p-p38水平[分别为(0.66±0.04)和(0.64±0.04)]比对照组(0.12±0.01)明显增加(P<0.001).各组p-p38在福尔马林注射后20 min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与FOR组和FOR+NS组相比,FOR+ SB组大鼠由福尔马林引发的第Ⅱ期疼痛行为反应明显受到抑制(P<0.05);同时,Vc核的c-fos表达也减弱,在120 min 时减弱最明显(P<0.01).结论福尔马林致口颌面部炎性疼痛模型中p38MAPK活化水平增加,参与病理性疼痛的形成;p38MAPK抑制剂可明显缓解疼痛,进一步证实了p38MAPK在口颌面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牙髓炎过程中三叉神经节GFAP的表达变化,探讨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潜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牙髓炎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及RT-PCR半定量分析方法,从细胞水平及mRNA水平检测三叉神经节中GFAP的动态表达。结果:大鼠牙髓炎症24 h后,三叉神经节内可见GFAP免疫阳性卫星胶质细胞围绕在神经元周围,形成典型的环状结构。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FAP的mRNA表达水平于炎症24 h达峰值。结论:三叉神经系统通过卫星胶质细胞活化反应参与牙髓炎症及痛觉过敏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及切断伤后,BCL-2、P53在其神经元中的表达。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组I右侧面神经总干压榨伤,组II为同体左侧面神经总干切断伤,组Ⅲ为正常对照侧。用HE染色的方法观测术后各期面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用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面神经元内BCL-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面神经总干压榨伤后,其神经元未发生死亡,而总干切断伤会引起神经元死亡,面神经干切断1w后BCL-2、P53蛋白表达开始增强,3w时达到高峰,且切断后神经元数与BCL-2,P53的表达有明显相关性。结论BCL-2、P53蛋白参与面神经总干切断后诱导神经元凋亡过程的调控,BCL-2,P53的表达变化决定面神经死亡。  相似文献   

12.
咬合创伤诱导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上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将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咬合抬高0.5mm造成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咬合创伤后1、3、7d、2w、4w,5w时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区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区仅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7d组星形胶质细胞数开始增加,4W时达到高峰,5W时阳性细胞数开始下降。结论:咬合创伤引起了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增加,海马结构参与了咬合创伤反应,其CA1、CA3区与咬合创伤所致口颌面痛及痛情绪调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咬合创伤后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通过将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咬合抬高0.5mm造成咬合创伤动物模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咬合创伤后1、3、7d、2w、4w,5w时星形胶质细胞在海马区的分布和表达变化。结果:正常大鼠海马区仅见少量星形胶质细胞,7d组星形胶质细胞数开始增加,4W时达到高峰,5W时阳性细胞数开始下降。结论:咬合创伤引起了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增加,海马结构参与了咬合创伤反应,其CA1、CA3区与咬合创伤所致口颌面痛及痛情绪调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实验探讨建立一种新型SD大鼠压迫性三叉神经痛(TN)动物模型。方法    本研究于2014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5只经脑定位仪3D定位至三叉神经根处,利用微量注射器将5%琼脂溶液10 μL注射到三叉神经根;对照组15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前1 d和术后1、2、3、5、7、10、14、21、28、35、42 d分别进行行为学观察,Von Frey纤维测定大鼠机械性刺激反应阈值,利用方差分析及t检验对机械刺激阈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取压迫处三叉神经行苏木精—伊红(HE)及嗜银染色,并进行三叉神经节(TG)内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术侧机械刺激反应阈值在术后逐渐降低并稳定持续约30 d(P<0.05),HE及嗜银染色显示神经纤维肿胀、脱髓鞘样改变;实验组大鼠术侧TG内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琼脂压迫大鼠三叉神经根可以建立稳定的TN动物模型,为未来进一步研究TN病因及治疗提供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磨耗对大鼠三又神经节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平均分为操作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只,实验组用人工逐次磨低大鼠牙冠高度的方法建立重度磨耗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干预后3、7、14、21、28天处死5只动物,取出双侧三叉神经节,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观察三叉神经节中CGRP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操作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天组和7天组的CGRP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5),14天组和21天组CGRP阳性神经元数量有所减少,但仍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8天组基本恢复正常(P〉0.05)。结论:重度磨耗可导致大鼠三叉神经节内CGRP表达的可逆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大鼠眶下孔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后,三叉神经功能和三叉神经节细胞病理形态的变化。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4只,每组又分四个时间点:1周组,2周组,1月组,3月组取材,每时间点6只大鼠。将A、B组分别给予10%NaCl和1%阿霉素的混合溶液10μl眶下孔注射,生理盐水10μl眶下孔注射(B组)每组给药后于1周、2周、1月及3月时测试各组剩余大鼠的触须垫感觉功能,后处死取三叉神经节标本,制作H E染色切片,分别观察神经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等距随机抽样法记录节细胞总数及异常节细胞率。结果:各组动物感觉功能测试,A、B组同时间点有统计学差异(P〈0.01),眶下孔内神经周围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溶液后A 1-A 4组节细胞总数呈递减趋势(同组各时间点分别比较,P〈0.01),显著低于B组同时间点(P〈0.01),而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常节细胞率A 1-A 4组呈递增趋势(A组各时间点相比(P〈0.01),显著高于B组同时间点(P〈0.01)。结论:大鼠眶下孔内神经周围注射高渗盐水阿霉素后,阿霉素可在高渗盐水的作用下被神经纤维大量吸收并进一步逆行运输到三叉神经节,随着时间的延续引起三叉神经节细胞的渐进性退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腔喷雾右美托咪定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需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5例。DEX组鼻腔喷雾1.5μg/kg右美托咪定,C组鼻腔喷雾生理盐水,30 min以后实施局部麻醉,拔出下颌第三磨牙。每10 min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评估患者的改良OAA/S评分,同时记录注射局麻药时的VAS评分。结果:DEX组的SBP和HR在鼻腔喷雾给药后的3060 min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给药后2060 min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在给药后2060 min时出现镇静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局麻药时两组患者均感到轻微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喷雾右美托咪定1.5μg/kg,能够有效、安全且便捷地应用于健康成人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镇静,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