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大肠癌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2—2010年收治的33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大肠癌手术病例。结果 33例患者中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吻合13例,Ⅰ期行左半结肠切除吻合14例,Ⅰ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5例,其中Ⅱ期吻合3例,直肠癌晚期无法切除根治行乙状结肠造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2%,含围手术期死亡2例,占6.1%。结论积极术前准备,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以及选择合适手术方式和有效肠道清洁是提高老年急性大肠癌梗阻患者Ⅰ期吻合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178例,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37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80例,一期行结肠次全切除、回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吻合31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13例,结、直肠癌晚期无法根治切除者行结肠造瘘7例,短路手术10例。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5%(24/178),围手术期死亡率为4.5%(8/178)。结论大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应及时并遵循个体化原则,应创造条件力争一期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对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人施行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灵活应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38例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38例病人中,Ⅰ期右半结肠切除,回横吻合20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回横吻合1例。Ⅰ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6倒,Ⅱ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8例,其中4例为Hartmann手术。吻合口瘘2例,均为Ⅰ期左芈结肠切除吻合术患者,切口感染4例,切口哆开2例,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本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只要选择好适应证,把握好手术时机,完善围术期管理,特别是做好术中顺位肠道清洁,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时,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华友  钟鸣  田衍  孙亮 《腹部外科》2010,23(1):36-3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13例,其中12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另1例癌肿不能切除行捷径手术;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2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7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其中2例乙状结肠癌伴梗阻行金属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3周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Hartmann手术5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4例。结论重视围手术的处理,根据急性梗阻性结直肠癌病人全身情况和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梗阻性左半结肠肿瘤Ⅰ期切除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左半结肠肿瘤并发梗阻的患者通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通过阑尾残端进行术中清洁肠道后应用吻合器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结果 42例中有1例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6例,盆腔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只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做好术中肠道灌洗,应用吻合器吻合,左半结肠肿瘤并发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2010年9月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60例,在积极保守治疗后症状无缓解下,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行一期切除吻合的右半结肠、左半结肠及直肠癌46例.一期切除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近端结肠造瘘,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二期吻合6例,术后恢复良好,肠造瘘口排便通畅,无造瘘口回缩或坏死.6例术后3个月行二期吻合术.结论: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要尽可能行l期切除吻合术,但不要过分勉强追求I期切除.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回顾性分析62例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右半结肠癌并梗阻23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39例。结果显示,6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一期切除吻合45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16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9例)。回横结肠吻合7例.Hartmann术4例,单纯造瘘手术2例,Miles术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肺部感染3例,创口感染5例(其中切口裂开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4%。死亡2例,1例(3.2%)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力衰竭。除死亡2例外,其他病例均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结果表明,结、直肠癌并发急性结肠梗阻的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肿瘤的局部情况来进行综合判定.适应症掌握恰当,一期肿瘤切除和吻合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至2003年收治手术52例大肠癌并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一期右半结肠切除12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23例;一期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封闭远端结肠或直肠二期吻合14例:直肠癌晚期无法切除根治行乙状结肠造瘘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46%(7/52),围手术期死亡率3.85%(2/52)。结论:提高本病认识,合理选择外科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35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结肠癌致肠梗阻治疗经验。方法:回顾经手术治疗的35例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35例病人Ⅰ期右半结肠切除7例,Ⅰ期横结肠癌切除1例,Ⅰ期左半结肠癌切除12例,Ⅱ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3例,肿瘤无法切除,仅行回结肠吻合术1例,单纯造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围手术期死亡率2.8%。结论:选择合适病例、手术时机及完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Ⅰ期切除吻合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7月至2003年7月间297例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行急症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癌并梗阻103例,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并梗阻194例。其中一期切除吻合126例(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98例,左半结直肠一期切除吻合28例),全结肠切除或次全切除吻合者108例,Hartmann手术36例,Dixon手术9例,回乙状结肠或回直肠吻合捷径11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3例(17.8%),为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和肠瘘;死亡17例;280例(94.3%)痊愈出院。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和结肠次全切除及全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方便可行而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43例外科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43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进行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结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35例,单纯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4例,结肠癌切除,远端结肠封闭,近端结肠造瘘术4例。手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6例,应激性溃疡2例,肠瘘2例,肺部感染2例。1例并发感染性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其余42例治愈出院。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手术方式多,一期切除吻合术是理想的手术方式。但要根据病人的全身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分析64例由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18例右半结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8例,一期切除加回肠-横结肠断端双腔造瘘5例,一期暂时性盲肠造瘘,二期根治性切除肿瘤2例,3例无法切除者,行回肠-横结肠吻合术;19例左半结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7例,一期切除加预防性盲肠造瘘4例,一期切除加结肠断端双腔造瘘6例,一期暂时性横结肠造瘘,二期切除肿瘤1例,1例无法切除者,行永久性横结肠造瘘;27例直肠癌中一期切除吻合13例,一期切除加预防性横结肠造瘘9例,一期行暂时性乙状结肠造瘘,二期切除肿瘤3例,2例无法切除者,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发生6例吻合口瘘中右半结肠癌1例,左半结肠癌1例,直肠癌4例;一期切除加预防性造瘘1例,其余5例均为一期切除吻合者。 围手术期死亡4例。提示结、直肠癌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的术式选择应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肠管、肿瘤的局部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3.
梗阻性大肠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低。以往处理这种病人多行转流性结肠造口,二期手术切除肿瘤和关闭造口。本文报告采用APACHE Ⅱ计分法,选择病人及术式,效果较好。病人及方法:1978~1990年间共收治大肠癌合并完全性肠梗阻80例,并在12小时内手术。其中男33,女47,平均年龄68.6。其中右半结肠癌22例,横结肠癌5例,降结肠癌18例,乙状结肠癌29例,直肠癌6例。结果:25例右半结肠癌中,21例行一期肿瘤切除并结肠吻合术。3例只行近端转流性结肠造口术。1例探查发现肿瘤已无法切除。55例左半结肠癌中,33例只行转流性结肠造口术;21例一期切除肿瘤,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结肠灌洗的方法和应用体会。方法选择24例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术中结肠灌洗后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结果术中结肠灌洗用时40~55min,均顺利完成Ⅰ期切除吻合术。住院时间9~14d,未发生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严格掌握Ⅰ期切除吻合术的适应证,术中进行密封结肠清洁灌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附116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收治的116例老年(≥60岁)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右半结肠癌并梗阻39例,左半结肠癌并梗阻64例,直肠癌并梗阻13例。采用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治疗39例,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62例,Hartmann手术9例,Dixon手术4例,肿瘤近端肠管造瘘2例。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14.7%)21例次,包括切口感染14例次,腹腔感染5例次和吻合口瘘2例次,死亡1例(0.9%)。115例(99.1%)痊愈出院。结论一定条件下,一期切除吻合治疗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是方便可行而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附12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4年12月间126例大肠癌致肠梗阻外科手术治疗资料。 结果:126例患者中一期行右半结肠切除35例,一期行横结肠切除10例,一期行左半结肠切除48例,一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端结肠造瘘、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作二期吻合18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或横结肠造瘘1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5%(17/126),围手术期病死率4.8%(6/126)。随访统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5.1%,52.7%,38.1%。结论:重视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处理对策(附7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处理对策。方法对78例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行近端结肠造瘘或Hartm ann手术,51例施行了Ⅰ期手术,其中结肠次全切除24例,结肠全切除12例,术中灌洗、左半结肠切除15例。术后切口感染16例,吻合口漏1例,均经保守治愈。结论对左半结肠急症术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情况允许的左半结肠急性梗阻患者Ⅰ期手术是安全、经济、可行的,结肠全切除或结肠次全切除可作为治疗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8.
我院从1990年以来,在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的急诊手术中,采取1期结肠切除吻合,同时用乳胶蕈型管行吻合口近端结肠造瘘以预防吻合口瘘,获得满意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40-83岁,平均50.6岁。肿瘤部位:结肠脾曲7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8例。合并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全性肠梗阻4例,梗阻时间2-10d,平均4.5d。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急诊剖腹探查术中明确和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癌,全部Ⅰ期结肠切除吻合。术中梗阻近端肠管充分减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62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62例病人,I期行右半结肠切除18例;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近段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Ⅱ期吻合4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口2例(直肠癌)。术后病死率1.6%(1/62)。结论重视对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82~1988年,对12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完全梗阻病人,行左半结肠急诊一期切除吻合,效杲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23~62岁。单纯梗阻8例,梗阻并腹膜炎4例。发病时间12~78小时,平均52小时。癌肿部位:脾曲2例,降结肠2例,乙状结肠8例。术式:左半结肠切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4例,降结肠—直肠吻合8例。治疗结果:本组12例全部治愈。早期粘连性肠梗阻1例,切口感染1例。无1例发生吻合口漏。手术方式结肠癌急症手术,传统方法为分期进行。近年来对右半结肠行一期切除吻合的意见,已趋一致。对左半结肠究竟采用一期切除吻合,还是分期手术,至今意见尚有分岐。分期手术,可一期结肠造瘘,二期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