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病情病程的发展 ,许多患者出现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表现。本文重点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时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现将我们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收集到的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0 0例 ,其中男性 70例 ,女性 3 0例 ,年龄 5 5~ 81岁 ,分 3组。Ⅰ组 3 0例为健康对照组 ,Ⅱ组 3 0例为高血压病患者无左室肥厚组 ,Ⅲ组 4 0例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组。均应用HP— 770 2 0AC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按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 (LVM) ,左心室心肌重量 >1…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例69岁的女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在使用小剂量他克莫司后经胸超声心动图发现无症状性心肌肥厚,停药后心肌肥厚未再加重。通过此例报道,探讨他克莫司相关心肌肥厚的临床表现,以提高临床对他克莫司引起心肌肥厚这一少见不良反应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LVH)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在超载性心肌肥厚的发展过程中伴随有心肌进行性纤维化[1],即心肌间质网络的重建,包括胶原含量及构型等改变。血清前胶原末端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间质胶原堆积情况,可用于评估心肌纤维化。我们拟通过测定健康人和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Ⅲ、Ⅳ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PⅣP)的含量,以探讨其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关系,及苯那普利对其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24例(男14,女10)系本院体检正常者,年龄为50~66岁,…  相似文献   

4.
潘梓青  孔繁荣 《江苏医药》1996,22(5):358-358
近年来,QT弥散-QTd作为心室肌复极不均匀的体表心电图标志,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观察了高血压心肌肥厚的QTd变化,对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以二维超声(Ultramark9型)左室后壁(LVPW)和/或窒间隔(IVS)>1.10cm为标准,随机选择心肌肥厚组(A组)病人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42~72岁,平均576岁,均符合WHO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二维超LVWP和/或IVS<l.10cm为对照组(B组)共引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平均580岁,其中高血压病20例,无心血管疾病11例。病人均除外急…  相似文献   

5.
戴茵茵  沈琳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52-135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与糖、脂代谢异常及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 18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检测血糖、血脂 ,并行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进行分类比较。结果 高血压病程越长 ,高血糖与高血脂发生率越高 (P <0 0 5 ) ,心肌损害也明显增加 ;>6 0岁者高血糖、高血脂及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 <6 0岁人群。结论 中老年高血压病易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和心肌损害 ,临床上应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的临床效果。方法高血压性心肌肥厚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口服缬沙坦治疗,对照组口服咪哒普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心室质量指数均有所下降。2组心肌肥厚检测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心室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性心室肥厚,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压药与肥厚心肌逆转之间的关系。方法将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31例随机分为A组16例和B组15例,A组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B组单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组,观察各项心肌肥厚指标改善结果。结果治疗后2组心肌肥厚程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A组改善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压药对心肌肥厚的改善有较明显的作用,联合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拮抗剂可以作为临床治疗心肌肥厚的一线方案,进一步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STI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心肌应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住院或健康体检中,无高血压、冠心病等影响心脏功能的疾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人群超声STI测量评价,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参数值都高于对照组;心内膜层中段、心尖段收缩期LS值和心外膜层基底段、中段、心尖段LS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内膜层、心外膜层二尖瓣收缩期RS值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STI能够准确有效评价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心肌整体和局部收缩功能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左室肥厚是高血压病的常见并发症,其与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猝死密切相关,是独立于血压之外的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1〕。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不同构型对QTc离散度(QTcd)、心功能不全乃至心律失常的影响国内较少报道,本文就此对24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不同构型进行分析对比。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1996年4月至1999年5月住院的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共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平均年龄61.1(36~39岁)岁。高血压病诊断均符合WHO制定的标准,即收缩压≥21.3kPa和/或舒张压≥12.7kPa。左室肥厚(LVH)的测定: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与缺血性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60例单纯高血压病组和60例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组的老年患者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并行头颅CT检查。结果 单纯高血压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10例(16.67%),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合并缺血性脑卒中32例(5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高血压病伴左心室肥厚者较单纯性高血压病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心肌肥厚作为高血压早期表现受到普遍重视,多数学者认为肥厚的程度与血压成一定程度正相关,但不少患者不一致,其原因较复杂。本文在排除心率、体力负荷、器质性心脏病及有关内分泌疾病影响,并在交感神经活性水平稳定状态下,探讨中老年临界及Ⅰ期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及功能与血浆儿茶酚胺的关系。对象与方法一、对象正常组10例,男女各5例;年龄40~70岁(平均49.7±10.3岁)。病例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0~65岁(平均52.5±7.6岁)。按1978年WHO确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及1974年我国高血压病分期标准诊为临界及Ⅰ期原发性高血压,平均压  相似文献   

12.
关李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9Z):2014-2015
目的:分析心肌桥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检出心肌桥15例,分析临床特点。结果:心肌桥检出率为3.26%;心肌桥最常见于前降支;心肌桥患者临床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绞痛、心肌梗死、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药物、PCI及手术可治疗心肌桥患者。结论:心肌桥可以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心肌桥对近端冠状动脉有加速粥样硬化的作用,左心室肥厚、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肌病与心肌桥的临床发生有关,有症状的心肌桥首选药物治疗,无效时考虑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及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刘顺岭 《天津医药》2003,31(12):802-803
吲达帕胺 (indapamide)作为新型非噻嗪类利尿降压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然而其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影响 ,国内资料甚少[1,2]。笔者使用吲达帕胺治疗2级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56例 ,分析其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 (LVMI)及QT离散度 (QTd)改变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对象56例2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为我院1999年12月—2000年8月间收集的2周来未用降压药的门诊病例 ,其中男36例 ,女20例 ,年龄40~72岁 ,平均 (56 5±18 6)岁。诊断采用1999年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的标准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心房纤颤、束支传导阻滞、心绞痛及心肌梗…  相似文献   

14.
肥厚型心肌病(HOCM)常发生各种心律失常,有效地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对改善病人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观察心肌肥厚的范围和24小时Holter 心电图监护心律失常,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临床资料本组35例患者系本院1983年11月~1991年1月门诊和住院者。男28,女7例,年龄16~68岁(平均44岁)。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2,Ⅱ级26,Ⅲ级6,Ⅳ级1例。临床症状有胸闷者30,胸痛7,昏厥5例。均经M 型(M-  相似文献   

15.
氯沙坦逆转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用氯沙坦每日 5 0~ 10 0mg治疗 6mon ,用放疫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Ⅲ型前胶原 (PCⅢ )、层粘蛋白 (LN )、透明质酸 (HA)的含量 ,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室质量指数 (LVMI )。结果 :氯沙坦治疗后 ,LVMI和血清PCⅢ、LN、HA均显著降低 (P<0 .0 5或P <0 .0 1) ;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1)。结论 :氯沙坦可显著降低血压 ,并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厚及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及部分重要体征在预测肥厚性心肌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严重临床事件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在我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的肥厚性心肌患者,所有患者经超声心动图确诊并排除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引起的心室继发性肥厚,并有动态心电图检查报告,超声心动图测量数据包括左室长轴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测量的厚度、脉冲多普勒测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分别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动态心电图分析采用世纪今科12导联动态分析仪.结果 间隔肥厚梗阻组较其他组更容易出现QT间期延长,心房颤动,短阵室速及晕厥的发生(P<0.01).结论 本组肥厚型心肌患者提示发生晕厥等严重临床事件的预测因素有多点.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分型及其临床意义福建省心血管病研究所陈慧,陈斌,胡锡衷,陈德伟,俞玲,程斌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的分型以及各型的临床特征,心肌缺血与心肌肥厚的关系,血液流变学在LVH中的作用。一、资料与方法(一)病例:9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心肌桥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特征.方法 对1678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出69例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心肌桥,其发生率为4.11%.其中13例伴有冠心痛,3例伴有瓣膜病,50例为无伴随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50例孤立心肌桥中有25例的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大于或等于70%,17例处于50%~70%,8例小于50%.在50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中,25例有胸病症状;18例心电图提示有ST-T改变;18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69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室壁肥厚13例.结论 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为冠状动脉造影,其发生率为4,11%.心肌桥可孤立存在也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冠状动脉收缩期心肌桥高度狭窄可引起心肌缺血症状、心电图ST-T变化、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等现象,狭窄程度越高,则上述表现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周琴  柳锋 《药学服务与研究》2002,2(2):87-87,124
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是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病人较常见的一种心脏结构的适应性变化,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随着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罹患猝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的机率增加6~10倍[1,2].因此,治疗心肌肥厚已成为降低心血管疾病病死率的重要策略.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病不仅要降压,而且必须注意逆转LVH,超声心动图诊断LVH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本文就硝苯地平缓释片对高血压LVH逆转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38例病人(男25例、女13例),年龄40~70岁,平均(55.8±5.4)岁,平均病程(14.5±5.0)年.经专科门诊或住院确诊为Ⅰ、Ⅱ期高血压病的病人[坐位DBP 12.7~15.3 kPa(95~115 mmHg),SBP≥21.3 kPa(160 mmHg)]除外其他心脏疾患,且经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具有以下1项以上指标者:(1)室间隔(IVS)≥12 mm;(2)左室后壁(LVPW)≥12 mm;(3)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130 g/m2.  相似文献   

20.
孙美玲  王艳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26-1526
高血压造成的左心室肥厚是中老年人心脏病突发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对服用缬沙坦有效的56例1、2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疗效观察,并以同期间断服药的30例患者为对照,目的为探讨长期服用缬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