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01—2016-01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02例(研究组),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为轻度(n=40)、中度(n=32)、重度组(n=30),分别于入院后1、3、7 d检测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以我院同期门诊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各组血清TNF-α及IL-6、IL-8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关系.根据治疗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4)与预后不良组(n=38),比较2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入院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1、3、7 d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同时间点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型组与中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水平逐渐升高,至发病第3天到达高峰,至发病第7天下降,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患者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与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有显著相关性(r=-0.52、-0.62、-0.69,均P<0.05).结论 血清TNF-α及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有效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同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缺血性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vessel disease,CSVD)血管性痴呆患者及非痴呆患者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01—2016-12在重庆市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诊断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设为血管性痴呆组(VD组),35例认知功能正常的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CRP、hs-CRP、IL-6水平。结果血管性痴呆组血清CRP、hsCR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CRP、hs-CRP、IL-6均升高,可能与血管认知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8-01武汉市第一医院治疗的脑梗死后痴呆(VD组,40例)和非痴呆患者(非VD组,40例),采用智能状态筛查精神状态简易速检表(MMSE)对VD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价,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对痴呆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比较2组血清Hcy和SOD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2组Hcy与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痴呆程度的加重,MMSE评分逐渐降低,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MMSE评分与Hcy水平呈负相关(P0.05),但SOD与痴呆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VD患者的认知功能呈负相关,VD患者SOD水平较非VD患者明显降低,临床对两项指标的检测可有助于VD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 (AD)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CSF)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白细胞介素 6受体 (sIL 6R)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分别对 11例AD患者、13例血管性痴呆 (VD)患者及 13例正常对照者 (NC)血清和CSF中IL 6及sIL 6R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  (1)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各组检测的阳性率均较高 ,依次为AD >VD >NC ,痴呆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 <0 .0 1)。 (2 )痴呆两组患者血清sIL 6R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1)。 (3)CSF中IL 6和sIL 6R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 (r=0 .75 ,P <0 .0 5 ) ,与MMSE量表得分呈负相关 (r =- 0 .6 9,P <0 .0 5 )。结论 CSF中IL 6水平与痴呆严重程度有关 ,检测CSF中IL 6更能反映痴呆患者的免疫炎性改变 ,不仅为AD的慢性免疫炎症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也将为A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痴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0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6个月根据认知功能评分分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60例,其中血管性痴呆组(VD)22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组(VCIND)38例;对照组为无认知障碍者120例。入院后及出院后6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BDNF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BDNF对VCI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VCI组年龄、NIHSS评分、出血量、出血部位、Hcy水平及BDN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示高龄、NIHSS评分高、大量出血、脑叶出血、Hcy水平升高及BDNF水平降低是脑出血患者发生VCI的危险因素(P<0.05)。出院时6个月VCIND组与对照组MMSE评分、BDNF水平均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VD组BDNF水平高于入院时(P<0.05)。出院后6个月3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VD组与VCIND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D组MMSE评分低于VCIND组(P<0.05)。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3组BDN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后6个月VD组与VCIND组BDN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VD组BDNF水平低于VCIND组(P<0.05)。出院后6个月BDNF水平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P<0.05)。BDNF预测VD及预测VCIND的AUC面积分别为0.749、0.704,均>0.7,灵敏度分别为84.2%、85.9%,特异度分别为80.9%、80.6%。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出血后VCI的发生相关,随着BDNF水平的降低,VCI严重程度随之增加,且入院后血清BDNF水平可以预测VCI的发生,特别是VD发生的标记物之一,临床上血清BDNF水平低的患者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常规剂量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转化生长因子 (T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统计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MMS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Hcy、hs-CRP、IL-6、IL-8和TGF 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bFGF、IGF-1水平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IL-6、IL-10水平与神经纤维损伤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血清IL-6和IL-10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IL-6+组和IL-6-组,以及IL-10+组和IL-10-组。比较不同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生理检测结果以及温度感觉检测结果。结果 IL-6+组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IL-6-组(P0.05);IL-6+组患者腓肠神经SNAP振幅以及腓总神经CMAP振幅明显低于IL-6-组(P0.05),IL-10+组患者腓肠神经SNAP振幅以及腓总神经CMAP振幅、MNCV、F波最小潜伏期均明显低于IL-10-组(P0.05);IL-6+组WDT明显高于IL-6-组(P0.05);IL-10+组WDT明显高于IL-10-组(P0.05),IL-10+组CDT明显低于IL-10-组(P0.05)。结论血清IL-6和IL-10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纤维损伤程度有相关性,细胞因子IL-6和IL-10可能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过程中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变化及其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颅脑损伤患者53例(颅脑损伤组),并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l、3、7d的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对不同程度的颅脑损伤与血清TNF-α、IL-1、IL-6、IL-8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早期即有升高,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TNF-α、IL-1、IL-6、IL-8含量在各个时间点重度组高于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及对照组(P<0.01)。重型颅脑损伤组在病程第1、3、7天3个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较轻、中型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神经肽Y(NP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66例VD患者,59例脑梗死非痴呆(CI)患者及40例健康人(NC)血淸NPY和CGRP含量,并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 VD组和CI组NPY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1);VD组NPY水平高于CI组(P0.05);VD组和CI组CGRP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VD组CGRP水平显著高于CI组(P0.01);VD组CGRP和NPY呈负相关(P0.05)。结论 VD体内CGRP降低,NPY升高,且CGRP与NPY呈负相关。脑血管舒缩功能平衡失调既可能是脑缺血缺氧的结果,又可能是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脑的长期慢性缺血缺氧可能是V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神经肽Y(NPY)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VD组、脑梗死非痴呆组(CI组)、健康对照组(NC组)血清CGRP及神经肽NPY水平变化,分析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关系。结果 VD组MoCA评分、CGRP水平低于NC组和CI组,NPY水平高于NC组和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的MoCA评分与血清CGRP水平呈正相关(r=0.439,P<0.01),与血清NPY水平呈负相关(r=-0.278,P<0.05)。结论脑的长期慢性低灌注是VD发生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脑血管舒缩功能平衡失调既可能是脑缺血缺氧的结果,又可能是进一步导致脑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发生率与患者血糖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2011-03-2013-12我院收治的28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根据卒中发病早期(48h内)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3组:A组,FBG3.9mmol/L;B组,4.0FBG10.0mmol/L;C组,FBG10.0mmol/L。比较3组患者间脑卒中发生后第4、12周VD发生率差异,同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和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组和C组发病后第4、12周血管性痴呆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和C组发病后MMSE及VFT评分显著低于B组,而Hachinski评分则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早期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后期VD的发生率,血糖异常升高脑卒中后或降低均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甘油三酯(TG)及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02—2016-02在我院治疗的AD患者80例(AD组),血管性痴呆(VD)患者73例(VD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CRP、IL-6、TG等指标。结果 AD组和VD组患者CRP、HDL-C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AD组和VD组患者CRP、HDL-C和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和VD组T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D组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AD组和对照组(P0.05);TG和LDL-C在判断AD和V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7和0.688(P0.05),TG截断值为1.84mmol/L,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40%和78.70%;LDL-C截断值为3.25mmol/L,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5.20%和87.50%。结论 TG和LDL-C检测可为AD和VD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其中TG的诊断意义更好。  相似文献   

13.
A lzheimer病患者血清IL-2、sIL-2R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Alzheimer病 (AD)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出现多种病理表现的多因素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 AD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增高以及皮质、海马内神经炎性斑数量增加 ,表明免疫炎症机制在 A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对 AD患者血清 IL - 2、 s IL - 2 R水平的检测 ,来探讨其在 AD慢性炎症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 ,检测 10例 AD患者血清 IL 2及 s IL 2 R水平 ,并与血管性痴呆 (VD)组及正常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 :AD组血清中 IL- 2水平为 35 2± 33.4pg/ ml,明显高于 VD组 (2 83.6± 6 2 .9pg/ ml)和正常对照组 (2 5 8.5± 49.1pg/ ml) ,差异显著 (P<0 .0 0 5 ) ;AD组 s IL - 2 R水平为 81± 37.3pmol/ L ,明显高于VD组 (5 4.1± 30 .9pmol/ L )和正常对照组 (48.3± 18.3pmol/ L ) ,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说明 AD患者脑内免疫细胞被激活 ,IL- 2、s IL- 2 R参与了 AD的慢性炎症改变过程。血清 IL- 2和 s IL- 2 R可作为检测 AD外周血的免疫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运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检测入组患者认知功能,将其分为3组,即对照组(NC组,n=37例)、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n=48例)、血管性痴呆组(VD组,n=41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测定3组患者血浆NO水平。结果 NC组、AD组、VD组患者血浆NO水平分别为(16.00±6.63)umol/L、(41.01±16.40)umol/L、(21.28±6.71)umol/L,AD组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NC组、VD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浆NO水平与MMSE得分呈负相关(r=-0.194,P<0.01);对AD患者各个认知领域的分值与血浆NO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O水平与AD患者记忆力、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能力呈负相关。结论血浆NO水平测定有可能作为判断A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生化指标,亦可作为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鉴别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变化,进一步确认其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纳入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48例住院抑郁症患者,招募64例健康对照组。采集对照组和患者组治疗前后静脉血,采用ELISA试验检测其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收集抑郁症患者既往住院次数、住院时长、病程、发病年龄、用药剂量等临床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定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程度。结果治疗前,患者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40±1.46)pg/mL vs.(2.02±1.39)pg/mL,(2.54±0.69)pg/mL vs.(0.49±0.30)pg/mL,P均0.05];血清IL-18水平低于对照组[(23.01±4.55)pg/mL vs.(35.31±5.20)pg/mL,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6和IL-18水平的变化值与既往住院次数、住院天数、病程、发病年龄、抗抑郁药剂量、HAMD-17评分均无线性相关(P均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改善与血清TNF-α、IL-6和IL-18水平变化之间可能并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06—2016-01我院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选取同期门诊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样本IL-1β及NSE的含量,比较实验组发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的水平。依据患者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其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32)和重度组(n=28),对比各组患者血清与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病入院1d、3d,颅脑损伤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P0.05),且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高峰;发病入院后第7天,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轻微下降。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脑脊液中IL-1β及NSE水平均高于血清(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患者血清及脑脊液IL-1β及NSE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程度,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预后与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VD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进行CVR检测及简易神经状态量表评分(MMSE),对比2组入组前后CVR及MMSE变化。同时对观察组入组前后CVR及MMSE差值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屏气指数(BHI)、平均峰流速上升率(Vm%)及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入组6个月后BHI、Vm%及MMSE评分较入组时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入组6个月后BHI、Vm%及MMSE评分较入组时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入组时BHI及Vm%与入组时及入组6个月后MMSE差值存在正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VR可作为评价大脑中动脉狭窄伴轻度VD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组(VD组)、2组(非痴呆脑血管病组)及3组(正常体检组),每组各80例,分别检测各组的Hcy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应用MMSE(简易精神状态速检表)对1组患者进行痴呆程度分类并分析其与Hcy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组、2组较3组的Hcy水平均高(P均<0.05),且1组、3组组间差异为最大;1组随着患者痴呆程度的逐渐加重,Hcy水平随之增高,二者呈正相关,随着MMSE评分的下降,Hcy水平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结论 Hcy同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及发展密切相关,通过检测Hcy水平有助于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VitB12、叶酸(folic acid,FA)水平的差异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0例,根据MoCA量表评分划分为3组,具体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30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组 39例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组31例; 所有患者均取晨起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CRP、血Hcy、VitB12、FA水平。结果(1)VCIND组患者 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NC组低(P<0.05);(2)VD组患者与VCIND组患者比较血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VitB12和血FA水平明显下降(P<0.05);(3)VD组患者CRP和Hcy水平较NC组高,VtimaniB12和血清FA水平较 NC组低(P<0.01);(4)VCI(VD组+VCIND组)患者血CRP、Hcy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6,P<0.05),血VitB12和FA水平与MoCA量表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P>0.05)。结论 VCI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升高与VCI具有相关性,血CRP水平升高及高Hcy可能是VCI发病及认知损害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血管紧张素1-7(Ang1-7)表达水平及其与V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20例VD患者,依照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各40例,比较各组相关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检测血清生化指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血糖(GLU)]、血清指标[Lp-PLA2,BDNF,Ang1-7、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 分析Lp-PLA2,BDNF及Ang1-7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也分析血清Lp-PLA2,BDNF及Ang1-7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症史、饮酒、吸烟等临床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冠心病史、糖尿病史、IMT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3组患者血清LDL-C,HDL-C,TC,TG,GHb,GLU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Lp-PLA2,BDNF,Ang1-7,NSE,CRP,IL-6,TNF-α及Hcy水平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Lp-PLA2,BDNF及Ang1-7与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血清NSE,CRP,IL-6,TNF-α,LDL-C,TC水平及MMSE评分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 血清Lp-PLA2、BDNF及Ang1-7水平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因子水平及V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检测血清Lp-PLA2,BDNF及Ang1-7水平有助于VD患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