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体大剂量的放射损伤,不仅见于战时,平时也屡有发生,有时甚至引起数十至数百人同时受到伤害,例如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因此,自1945年以来国外就开始了大量的研究;我国自1958年起也开始了急性放射病的防、治和损伤与修复机制的研究。本文着重介绍关于对人体受到大剂量照射所致全身症候群——造血衰竭、感染、出血、胃肠道功能障碍、神经活动先能,近年来预防和治疗研究的进展。一、预防对于急性放射病的预防,目前采用在受照射前、照射时或照射后立即给予药物的办法。这些辐射防护剂来源很广泛,包括化学药物、中草药、…  相似文献   

2.
放射损伤防治药物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治疗过程中易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如放射性肺损伤、食管损伤、皮肤损伤及造血、免疫功能异常等。绿茶成分表没食子儿茶酸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多酚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及调节免疫力等功能。近年来大量的动物模型实验证实,EGCG具有防治放射损伤的作用,但EGCG防治放射损伤的临床报道不多。本文将从EGCG的抗放射机制及其在放射性损伤中的应用方面,对近年来EGCG在放射损伤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EGCG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脑放射损伤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放射损伤发病机制主要有三种说即血损伤、胶质损伤和免疫反应机制,最近多数学者的研究支持血管和胶质损伤机制,血管方面改变在晚期放射效应中起主要作用。CT和MRI对局限性脑损伤和弥漫性脑白质损伤可明确诊断。MRI的T2加权成像(T2WI)显示水分变化敏感性高,又不受颅底线束硬化伪影的影响,MRI发现白质病变的敏感性是CT的2~3倍。如果是脑本身肿瘤放疗后,CT和MRI区别病灶复发或放射性坏死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肿瘤皮肤放射损伤的药物防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头颈部肿瘤的放疗中 ,以局部高剂量电子线和深部X射线治疗中皮肤损伤尤为严重。轻者出现干性皮肤反应 红斑、色素沉着、皮肤脱屑、毛发脱落 ,重者出现湿性皮肤反应 皮肤水疱、破溃、液体渗出 ,以至全皮坏死 ,常导致治疗中断或 和终断。作者将微量元素硒 (Se)和维生素E混合制成外用软膏 ,涂抹照射区皮肤 ,经临床对照观察效果良好。方法介绍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随机采用自 1995~ 1999年住院病人40例 ,男 17例 ,女 2 3例 ,年龄 16~ 5 3岁 ,鼻咽癌 2 2例 ,喉癌12例 ,上颌窦癌 6例 ,采用病人自身不同部位作为实验野、…  相似文献   

6.
日本研究中药防治放射损伤的现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日本研究中药防治放射损伤的现状陈国志自五十年代中期发现有明显预防放射损伤的化合物2-mercaptoethylamineLydrochloride(MEA)和S.2—aminoethyllsothiuroniumbromidehydrobromide...  相似文献   

7.
肠放射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离辐射可引起生物体损害。消化道,尤其是小肠,对射线高度敏感。辐射损伤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甚至消失,肠道细菌及细胞分解产物进入血循环后引起的菌血症和毒血症是重要致死因素。笔者就肠道经中子和γ射线放射损伤的敏感性、病理特征、发生机理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葡多酚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葡多酚(grapepolyphenol,GPP),国外多称为原花青素(procyanidin),是一种天然植物多酚,在葡萄核中含量极为丰富[1]。据国外研究报道[24],GPP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肿瘤和血管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已在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有较多应用。国内至今未见有关GPP功效和产品开发的研究报道。本文对GPP的抗急性放射损伤作用进行了探讨。一、材料和方法1-葡多酚制备:将新鲜葡萄核粉碎,用溶剂浸提法分离纯化所得产物。纯度>99-9%。标准品由日本岛田株式会社提供。2-…  相似文献   

9.
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约 6 5 %~ 75 %的病人需要放射治疗[1 ] 。由于综合治疗的应用 ,患者生存期延长 ,放疗所致胸部病变也相应增加 ,临床上出现了一些误诊误治现象[2 ] 。笔者收集和分析了 116 5例胸部肿瘤病人的资料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收集了 1994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的胸部肿瘤病人 116 5例。其中肺癌 30 5例、食管癌 2 99例、乳癌 4 0 8例、鼻咽癌 10 2例、淋巴瘤 4 0例、淋巴结转移癌 11例。男性 6 6 4例 ,女性 5 0 1例。年龄 2 3~ 78岁 ,平均 5 8岁。所有病例都接受了化疗。…  相似文献   

10.
放射损伤的内分泌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细胞核中的DNA被认为是电离辐射的首要靶点, 其损伤效应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线粒体也是电离辐射的重要靶点。线粒体作为人体唯一含有编码DNA的细胞器, 受到电离辐射后发生氧化应激不仅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甚至导致细胞凋亡。笔者通过现有的研究数据总结了受到电离辐射后线粒体功能和形态的变化, 从而为辐射防护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军事、医疗和公共卫生方面,辐射暴露是一个持续而严重的威胁。针对辐射引起的损伤需要有效的预防或缓解治疗,但是目前这些问题尚未得到解决。临床上少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辐射防护剂副作用大,限制其广泛使用。据报道,一些天然的无毒化合物(如蜂产品)可通过减轻辐射引起的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DNA损伤来预防和治疗辐射引起的口腔黏膜炎、食管炎、皮肤损伤、肝损伤、肠道损伤和造血系统的损伤等。这表明这些蜂产品有作为辐射防护剂的潜力。本文就蜂产品对防治放射性损伤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氧化应激在放射性肺损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治疗是胸部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放疗的主要剂量限制因素。射线作用于机体产生大量内源性和外源性活性氧/氮类物质。这些物质通过对DNA、蛋白质及脂膜的直接作用使细胞结构破坏,功能缺失,是早期肺损伤的重要原因。此外,通过一系列细胞、细胞因子的作用,慢性氧化应激逐渐形成,参与细胞通透性增加、组织水肿、细胞外基质纤维蛋白堆积的过程,最终导致放射性纤维化。氧化应激学说为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放射性肺损伤提供了新的线索和途径,一些抗氧化应激药物也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Tempol(TPL)对C57bl/6小鼠下颌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25 mg/kg TPL组、200 mg/kg TPL、25 mg/kg TPL +照射和200 mg/kg TPL +照射组,共6个组,每组20只。两个联合治疗组在15 Gy照射前10 min腹腔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30 d小鼠存活率、体重和照射后3和30 d小鼠唾液流率及下颌腺组织细胞凋亡及照射后3 d下颌腺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谷胱甘肽和丙二醛(MDA)含量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照射后3和30 d单纯照射组小鼠唾液腺流率分别为5.67±1.05,5.27±1.34,与TPL 200 mg/kg+照射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4,215.3,P<0.05),而与TPL25 mg/kg+照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TPL 200 mg/kg预处理降低照射后细胞的凋亡和组织MDA的含量(F=175.2,P<0.05),增加总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F=244.5、205.5,P<0.05),增加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和活化Caspase-3蛋白水平。结论 200 mg/kg TPL对C57bl/6小鼠下颌腺组织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和调节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而25 mg/kg TPL没有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对X射线辐射的防护效果.方法:新生儿由于病情危重,常需要进行床边X射线摄影,我科自行设计(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201020562412.1)并应用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进行床边X射线辐射防护.结果:应用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对X射线辐射防护的效果较以前采用单块铅屏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防辐射拍片床具有辐射防护效果好、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的特点,可广泛适用于婴幼儿重症监护室或其他特殊领域.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第4因子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与机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小鼠7.5Gyβ射线全身照射所致急性放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理。方法 小鼠照射前20h于腹腔内注射PF4两次,间隔6h,每次剂量20~60ug/kg。观察动物的30d存活情况及几种造血指标。结果 30d存活率对照组和防护组分别为0%和50%~60%(P〈0.01);防护组的CFU-GM集落形成数、骨髓细胞DNA含量、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结节形成数、脾体比、胸体比等均较照射对照组增加,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PF4对小鼠急性放射损伤有防护作用。其机理可能同它保护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护生宝口服液对辐射的防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中药辐射防护剂护生宝 (HSB)对60 Coγ射线损伤的防护作用 ,为HSB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 3种不同浓度的HSB和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和单纯照射组小鼠 ,各组受试鼠给予 7 5Gy60 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 ,观察不同处理组小鼠的存活率及血象变化情况。结果 HSB保护组小鼠的 30d存活率、外周血白细胞 (WBC)和血小板 (PLT)均显著高于单纯照射组 (P <0 0 1) ,平均保护系数高达 1 77。结论 HSB具有较强的抗辐射作用、能显著提高受致死剂量60 Coγ射线照射小鼠的存活率 ,降低辐射对小鼠外周血WBC和PLT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性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性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性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性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核能在军事、医疗、科研和工农业等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存在对机体的辐射损伤。目前对重度以上骨髓型放射病的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大小为30~130 nm的小囊泡,可携带包括蛋白质、RNA、DNA等多种活性物质,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外泌体中的内含物不仅可用于辐射损伤的生物标记物,还可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rhADAMTS13)对放射性肠损伤的防护效应。方法将30只C57BL/6 J小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12 Gy腹部照射组(单纯照射组)和rhADAMTS13联合12 Gy照射组(联合组), 分别为6、12和12只。联合组于照射前3 d给予2.5 μg/kg rhADAMTS13尾静脉注射, 单纯照射组和联合组给予单次12Gy X射线腹部照射。于照射后1和3 d处死,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 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肠组织Ki67、TNF- α和MPO表达水平, 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单纯照射组照射后1(1.38±0.11)和3 d(1.70±0.10)小鼠血浆vWF水平增高(t=6.20、12.29, P<0.05), ADAMTS13水平降低(t=9.82、22.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