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01—12在我院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4例,根据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2组,再出血组26例,对照组108例,分别采用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血压波动幅度均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收缩压、术前舒张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量、术后血压波动均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有影响(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7-01—2018-06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颅脑穿刺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再出血分为出血组18例,未出血组70例,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年龄、性别、出血部位、原发出血量、GCS评分及糖尿病人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及肝脏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均为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对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以及肝脏疾病情况进行监测并处理,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09—2014-10我院接诊的5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52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方程的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是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重视手术时机、术后血压、首次抽吸量、肝脏疾病有利于再出血的识别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03—2015-08于我院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8例,按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出血组22例和非出血组116例。统计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潜在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在术前GCS评分、术前收缩压、血肿量、术中止血困难和术后24h收缩压方面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术前GCS评分(OR=2.012,95%CI:1.010~3.676)、术前收缩压(OR=1.698,95%CI:1.210~2.382)、血肿量(OR=3.522,95%CI:1.229~10.167)、术中止血困难(OR=3.901,95%CI:1.998~7.716)和术后24h收缩压(OR=2.301,95%CI:1.093~4.831)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应多方面考虑术前、术中和术后的高危因素,根据术前临床指征,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有效控制术前、术后血压,对于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输入血小板制剂对手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01—2016-01收治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共105例,分为术前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分析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术后病死率、术后2周GOS评分差异。结果 2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术后2周GOS评分等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应先停用阿司匹林,并输入新鲜血小板或冰冻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率,并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13-01在渭南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经手术治疗的34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再出血23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47例患者23例手术后24 h内发生再次出血,发生率6.63%(23/34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入院时GCS评分较低、口服阿司匹林、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异常、血肿量>60 mL、中线结构移位和手术持续时间与术后再出血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OR=6.371)、凝血功能异常(OR=21.832)和血肿量>60 mL (OR=28.548)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入院时舒张压>90 mmHg、凝血功能异常和血肿量>60 mL是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处理以上危险因素对预防术后再出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8—2013-08在我科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155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后26例患者再次出血,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查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26例患者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6.7%。单因素分析提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收缩压、术后舒张压、手术方式、凝血功能、术后躁动与术后再出血有关(P〈0.05)。术后舒张压超过120mmHg、术后收缩压超过200mmHg、发病至手术时间低于6h、术前凝血功能异常、躁动是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而微创引流并不是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等有关,与微创或开颅手术方式无关,注意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再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及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2013-01—2015-01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110例,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血小板制剂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再出血情况。结果血小板制剂组的术后再出血量、术后1d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血小板制剂组术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27%和5.45%,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的32.73%和29.09%(P0.05)。血小板制剂组术后半年的GCS评分和ADL评分显著高于阿司匹林组,ADL分级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可增加再出血风险,血小板治疗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治疗的49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再出血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90例患者再出血48例(9.7%)。手术时机(比值比=2.401,P=0.035)、术中首次抽吸量(比值比=3.012,P=0.001)、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比值比=2.562,P=0.028)、肝脏疾病(比值比=1.987,P=0.037)等4个因素是影响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监视下颅脑穿刺术后再出血主要受手术时机、术中首次抽吸量、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肝脏疾病影响,重视这些因素有利于再出血的早期识别与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1-01-2015-08我院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n=64)、预后差(n=46),单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再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年龄、术前并发症、术前GCS评分、出血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均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术前并发症、术前GCS评分(≤5分)、出血量(≥30mL)、手术时机(延期手术72h或放弃手术)、开颅手术、术后并发症(≥2种)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综合评估患者的术前情况,严格遵循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才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组1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发病至手术开始的时间分组,8 h内(超早期组)38例,8~24 h内(早期组)46例,24 h后(晚期组)41例,分别对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神经功能恢复状态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超早期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P〈0.05),超早期组功能恢复良好者多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3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超早期手术清除血肿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陷,提高生存质量.可通过术中血压监测、有效止血、术后控制血压等综合治疗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治疗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23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颅内血肿粉碎穿刺术,对其中24例发生再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再出血发生在术后6h内12例,术后7-24h8例,术后25~72h4例。再出血的发生与术前、术后收缩期血压的变化明显相关(P〈O.05),而与舒张期血压无关。24例患者,治愈好转19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但手术应在再出血6h后、积极控制血压的条件下才能减少再出血的风险,从而降低死亡率,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微创术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再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实施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14例分成非再出血组与再出血组.针对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压状态、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及既往是否有大量饮酒史、卒中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h内手术组再出血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2)再出血组收缩压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P〈0.05);(3)再出血组中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例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4)大量饮酒、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与再出血明显有关(P〈0.05).结论 6h内手术、收缩压明显增高、大量出血及不规则出血及既往大量饮酒、慢性肝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史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经验。方法2006-2012年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5例,术后发生再出血1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死亡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脑内血肿开颅清除术,并对可能引起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再出血29例(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中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是影响病人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OR=1.037,95%CI:1.011-1.065,P 0.01)、术中出血量(OR=1.004,95%CI:1.002-1.007,P 0.01)和血小板抑制率≥75%(OR=10.520,95%CI:3.159-35.034,P 0.01)为开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EG检查可以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发病后早期手术、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减少病人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联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以及手术再出血等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疗效;分析术后再出血原因、筛查其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后早期,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留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 m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危险因素中,伴有糖尿病、凝血功能异常、脑中线偏移程度、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间过早、出血部位、血肿形状规则与否以及手术方式等,与术后再出血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立体定向联合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之传统开颅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促进患者神功功能恢复,还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凝血功能异常(OR>2)、手术时间(<6 h)、出血部位为非基底节、血肿形状不规则等均提示为术后再出血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2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7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各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后2周内46例患者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率为6.46%,其中87%的患者术后再次出血发生在术后48 h内。凝血功能异常、高血压病程大于10年、血肿位于小脑、超早期手术及术后血压剧烈波动是术后再出血危险因素。结论积极纠正凝血异常患者凝血指标,掌握合适手术时机,术中严密止血,术后加强监护,维持血压平稳是控制术后再出血关键。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的发生原因、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1210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患者,其中术后近期发生再出血102例,对患者的再出血与年龄、性别、开颅血肿清除大骨瓣减压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首次手术时间、出血时间、术后血压监护、术前相关疾病及用药、手术相关技巧、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102例再出血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第三次出血,患者住院20~60d,平均35d,48例死亡,死亡率47.1%,54例病情稳定出院。其中50例获随访,随访期5个月~14年,11例生活能自理或工作,22例需人照顾,17例死亡。分析发现近期再出血与患者年龄、性别、开颅骨瓣大小无关,而与首次手术时间、出血时间、术后血压波动、术前相关疾病及用药、手术相关技巧等相关。结论如病情允许,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次出血后的手术时间应尽量选择在发病后7~24h;术后血压控制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有出血倾向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手术清除血肿时应尽量不切除血肿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手术治疗的50例H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CT检查判断再出血。结果 术后发生再出血14例,发生率为28.0%。单因素分析显示,再出血患者中,高血压病史>5年比例、术后躁动比例和术后血压波动比例均明显高于术后未出血患者(P <0.05),而术中发现责任动脉比例却明显低于术后未出血患者(P <0.05)。多因素Loge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血压波动(OR=14.692;95% CI为1.220~176.890;P=0.034)是术后发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中发现责任动脉(OR=0.056;95% CI为0.005~0.652;P=0.021)却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论 术中加强责任动脉的电凝止血、术后控制血压平稳有助于避免和减少HICH术后再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拟问卷来调查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有30例发生谵妄,发生率高达30.00%。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脑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长、患者年龄、术后低氧血症、术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量表(GCS)评分可能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而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发生谵妄的保护因素(P0.05)。谵妄患者三个月存活率53.33%低于术后无谵妄患者存活率85.71%(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存活率降低,考虑与多种影响因素相关,可为临床有效干预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