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对阿是穴的认识、取穴方法、主治病证及其镇痛作用四个方面,总结分析阿是穴的相关研究。提出阿是穴的主治病症多为痛症,其镇痛作用的主要机理是针灸该穴可疏通瘀滞、调理气血,经络气血通畅,通则不痛。该类穴在调理气血方面,弥补了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的不足。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2.
采用针剌治瘫三穴,即针剌人迎、阳陵泉、太冲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总有效率为99.1%。提示本方法具有启闸运枢,通瘀泄浊,枢调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3.
落枕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经脉不通,气血瘀滞,瘀阻经络所致,症状见颈、肩背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是临床常见病症.笔者对36例落枕病人给予艾灸经渠穴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脓毒症是病死率较高的常见急危重症,虚与瘀贯穿脓毒症的发生发展过程,脓毒症存在瘀虚恶性循环。气血学说始于《黄帝内经》,气与血是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虚、瘀是气血失调的病理表现,脓毒症既因虚致瘀,亦因瘀致虚。因此,立足整体,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应虚、瘀同治。  相似文献   

5.
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穴位称为背俞穴。背俞穴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可以调理五脏六腑气血,改变人体的病理状态,恢复五脏六腑正常功能,使人体阴阳气血得以平衡。经络瘀阻引起的病症以刺血疗法治疗有效。有些疑难杂症常规治疗无效时,背俞穴刺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肺结节、乳腺结节、肾囊肿、甲状腺结节等以背俞穴刺血治疗疗效迅速,且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瘫三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贵仁 《陕西中医》1995,16(10):463-464
采用针刺治瘫三穴,即针刺人迎,阳陵泉、太冲穴治疗中风偏瘫234例,总有效率为99.1%。提示本方法具有启闸运枢,通瘀泄浊,枢调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脑神失调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病变还涉及肝、心、脾、肾等脏腑。由于脑神失调,使脏腑经络气机郁滞、痰浊瘀阻,日久形成气血阴阳亏虚。针灸的治疗方案,重在健脑调神以纠正情志异常,并配合辨证论治以使整体阴阳平衡,对症选穴以缓解多样症状。  相似文献   

8.
总结傅立新运用筋骨针治疗经筋病的经验。傅立新认为经筋过用、气血瘀滞而发为筋结为本病关键病机,以舒筋解结、疏通气血为治法,选穴以扳机点为主,临证时运用筋骨针治疗经筋病,疗效显著。附医案2则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相关性淋巴水肿是由于外来损伤、肝郁脾虚、湿瘀互结等内外病因交织导致的。中医治疗上体现了整体辨证和局部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在针刺治疗方面,运用揿针,在健侧及远端取十二经脉的脾、肝、肺、心之原穴,任脉的神阙、关元、中脘穴,标本兼治,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的目的。共奏扶正祛邪功效。  相似文献   

10.
麻木病位在筋脉,风、虚、瘀、痰为主要致病因素,基本病机表现为气血失衡,筋脉失养。将麻木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证为风、寒、湿、痰、瘀、气滞,虚证为气虚、血虚、营卫虚弱、液少、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治疗麻木常用穴位有:膈俞穴、风市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十宣穴、阿是穴。常用治疗穴位作用:膈俞穴从"血"而治,既可活血化瘀治麻,又可补血养血祛麻;风市穴从"风"而治;阳陵泉从"筋"而治;太冲穴行气化痰治麻,取治痰先治气之意;十宣穴可有效解决手指部麻木;阿是穴针对性较强,主治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11.
采用耳尖、眼穴、太阳穴点刺出血,同时耳穴贴压,以及熏眼明方(桑叶、菊花、川军)治疗麦粒肿200例,总有效率98.5%。提示本法可达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和宣通气血,逐瘀散结之功。  相似文献   

12.
顽固性贝尔面瘫的康复治疗是临床实践中的难题.通过对古今医籍的梳理,总结出顽固性贝尔面瘫病在经筋,与肝、脾密切相关,核心病机以气血不足为本、风痰瘀互结为标.基于经筋理论,以经筋辨治为主,运用局部选穴配合远端取穴的针灸疗法治疗.基于气血不足、气痰瘀胶结的病机,采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灸联合中药,互补为用,标本兼顾...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机制是风寒瘀于太阳、阳明之经,致经络气血痹阻,不通而痛而发病,故取太阳、阳明经穴为主治疗。从面部经络循行及解剖学角度探讨三叉神经痛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4.
针刺穴位注射并用治疗老年椎动脉型颈椎病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病机是气血不足,经脉生养导致脉络瘀滞。针刺颈夹脊穴能改善颈部的微循环状态、从而改善组织的缺血和缺氧状态,同时改善血流速度,提高脑血流量,改善颈部软组织的损伤及粘连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头痛发生于外伤后14天内,持续时间在2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外伤后头痛;发生外伤后,头痛持续2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外伤后头痛。为外伤后气血瘀滞不通所致,予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止痛效果较差。笔者计刺治疗刀例,其中急性外伤后头痛19例,慢性外伤后头痛11例。颅骨骨折并发颅内血肿者8例,依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患者7例,脑震荡患者23例,其它7例。中医辨证气血瘀滞型对例,气血两虚型10例。经针治一个疗程痊愈者4例,两个疗程痊愈10例,好转16例。【针刺取穴]主穴:阿是穴、列缺、风池、百会。配穴:气血瘀滞加隔命、血海、三阴交,气血两…  相似文献   

16.
单穴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1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刚  李查 《吉林中医药》2008,28(7):514-514
急性腰扭伤一般称"闪腰",多由于剧烈运动或负重不当,牵拉以及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筋脉及关节损伤,气血瘀滞腰部,腰部活动受限,一侧或两侧疼痛,静止时疼痛较轻,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肌肉痉挛,扣之痛剧,不能转侧俯仰.笔者采用针刺水沟穴、扭伤穴单穴法治疗150例急性腰扭伤,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陈民藩教授认为肛肠疾病的产生皆与气血不和有关,尤其是痔病更应重视气血论治。陈教授将气血辨证与痔病的病因病机相结合,认为气血失调是痔病形成的基础,气血瘀滞、湿热下注是痔病的常见病机,故治疗上应从整体出发,内治外治并重,辨病辨证相结合。气血瘀滞证治以行气活血凉血,湿热下注证治以清热利湿兼行气,术后"瘀"证治以活血止血。陈民藩教授认为固脾胃即调气血,防治痔病时要重视对脾胃之气的固护;气血辨治应贯穿痔病治疗的始终,包括痔病的保守治疗、术后调养以及未病先防。气血辨治是陈民藩教授治疗痔病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杜建教授认为老年衰弱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五脏虚和气血津液的亏虚,标实为痰、瘀、郁。其中最根本的是肾虚,因肾之精血亏耗,元气不足,导致五脏之功能下降、气血渐渐亏损,痰、瘀等病理产物内生,机体整体走向衰弱。治疗注重调补脾肾、调畅情志、营养调理等。  相似文献   

19.
瘀为临床重要的致病因素和病理产物。通畅血脉排瘀非常重要,瘀和气血相互影响,排瘀的目的就是调理气血的运行。刮痧为中医排瘀的重要手段之一,临床上可以通过刮痧、刺络拔罐等手段现瘀排瘀。另外,刮痧排瘀要和调理气血相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0.
肢端凉麻,西医认为是血管神经功能障碍,小血管痉挛;中医认为是经络瘀阻,气血运行不畅,针刺“凉麻穴”可刺激神经,改善肢端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消除闵麻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